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麗江只需要一個黃昏,看海棠花如何從身邊飄落

關於麗江的審美模式

古城玩的是感覺, 可感覺得B面是什麼, 我一直沒想明白。 當我看了《美, 看不見的競爭力》一書, 一聯想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就想到了麗江。 B面是美!看得見的美!這些年困擾我的問題終於被美統統化解, 吔!古城的老房子是所謂現代文明的釘子戶, 在鋼筋水泥裡顯得異類。 納西房子活在時代之外, 這些木建築的美, 你看見了。 當走路都成為奢侈的年月, 至少還有路, 還有五彩的石板路。 一些回聲, 一種感覺, 直逼心靈。 古城是一個可以走路也必須走路的地方, 曲折的小巷在納西房子裡顯得意味深長,

美。 房子、小巷、流水、小橋這些元素一組合, 想一套超級組合拳, 美得讓人暈頭轉向, 初來乍到的人會迷失的, 你知道的。

小巷哪裡都有, 但要是人發呆而且效果好的話, 起碼得具備四個條件:第一要古老, 才有歷史感;第二要悠長, 容易致呆;第三周圍環境要不太熟悉, 聯想不會俗套;第四岔路要多, 隨時準備迷路。 有個補充條件十分重要:沒狗, 咬人的那種!古城的小巷恰好如此, 正是癡男怨女獨自發呆的地方。 運氣好的話, 轉過一個拐角就遇上一位異性的同類, 從此墮入紅塵永不發呆。

然而豔遇只是副產品, 發呆的意義在於它非發不可, 不發不足以證明你已經成熟長大。 發呆好比出天花, 出得不好只是臉上留下或多或少的麻子,

一點不出可是要命的。 與自己對話, 孤獨地面對上帝, 在圍牆之後收縮心靈、沉澱思緒, 要麼往前看憧憬未來, 要麼往後看緬懷過去。

之所以要有岔路, 除了在拐角的位置豔遇之外, 那是思維的結點, 以便保持好奇、警惕與腎上腺素的分泌。 防止呆得太深無可救藥。 有個奇怪的現象是每次當你呆夠了的時候, 也就到了一個有水或是有人的出口。 不幸的是思念在這裡會深得無望, 站在十字路口, 時常有種落淚的衝動。 納西文化呈現一種生長的狀態, 這些活著的古樂、東巴文字等等都是美的競爭力。

我說的美, 美的競爭力就是麗江模式, 麗江模式是在挖掘麗江人文美自然美所蘊含的力量, 把美的競爭力最大化,

而這些美是獨一無二的, 這世界只有一個麗江。 每個人眼裡的美都不一樣, 許巍感受溫暖, “我們歌唱跳舞快樂簡單”。 陳升在麗江的春天傷別離, “也許會有一天, 我們終需要分別, 你可不要忘了我, 玉龍雪山的春天。 ” 江湖樂隊想到“我的姑娘”, 在“寒冷的冬夜尋找溫暖的陽光, 其實那溫暖這需要束河的陽光” 嗚, 呀依吔…… 因為美, 有了競爭力, 才有吸引力。 關於美, 我引用我很喜歡的一位作家說的話:“朋友曾經在一家單位供職, 特別想當個部門經理, 可領導就是不肯提拔他, 這位朋友日夜為此煩惱。

終於有一天, 領導良心發現了, 晉升的文件發到了這位朋友手裡, 他看了很久, 突然有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他問自己:難道我日思夜夢、孜孜以求的就是這麼一張紙?這又有什麼意思?想了一夜,

他決定辭職。 之後到麗江租了一個小院, 在那裡生活了整整一年。 院中有一棵海棠樹, 到海棠開花的時節, 他就會搬一把躺椅, 沏一壺茶, 拿一本以前來不及讀的書, 喝兩口茶, 讀幾頁書, 有時會睡上一會兒, 睡醒之後就會看見, 粉粉的海棠花一朵朵落到他的書中。 ”

“不管你活在哪一種人生中, 你都會經歷這樣的時刻, 覺得自己不夠幸福, 可是又不知如何改變。 我想原因就在於少了這樣的”海棠花一瞬“, 你需要一段悠閒的時間, 去品茶, 去讀書, 或者什麼都不做, 只需要一個黃昏, 看海棠花如何從身邊飄落。 ”海棠花飄落的一刻, 多美。 美的競爭力在海棠花在海棠花飄落的一瞬間盛開,

像麗江所保有的一切。 怎樣留存這些美?也許, 發展是最好的保護

關於麗江的橋

魚貫而過的馬幫在大石橋上面留下一團馬糞, 光滑地泛著青光, 引得攝影家們頻頻按下快門, 當作茶馬古道的見證。 一個馬隊的人拿著掃把灰鏟忙不迭地跑過來……陽光不算明媚, 太陽時不時地把雲層撕破個洞探出頭來。 看著遊人如織的場面, 大概是過了早飯的時間。 橋耳上坐了一對鬼佬, 在對面嘀哩咕嚕、手舞足蹈, 擾亂了我隨水而逝的目光。 身上濃烈古怪的味道讓人懷疑他們的確是屬於另外一個物種……

一定要發呆的話, 橋上也是好地方。 有橋就意味著四通八達, 溝通著水路、連接著彼岸。 與小巷裡的呆味有所不同, 這裡鬧中取靜的寂寞裡懷有喜悅, 拿過往行人的零星片段作咀嚼的素材,順便讓他們帶走心中的不快,直到他們早已消失在街頭的拐角,又有新的面孔走來。在這裡就做同樣不會招來側目,思念不會飄得太遠,傷心來不及深入,就連原以為深沉的孤獨也膚淺起來。古城能做的橋不多,栗木橋和石板橋沒有橋耳,也很窄,要坐只好把腳垂到水裡,只有石拱橋兼得閒坐望風與發呆的便利。

古城的橋有76座,隨意得很,它總是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在還來不及感覺它的存在時就過去了,普度眾生。卻少有人回過頭來看它一眼,真是大象無形啊!魚貫而過的馬幫在大石橋上面留下一團馬糞,光滑地泛著青光,引得攝影家們頻頻按下快門,當做茶馬古道的見證。

我們追尋的或許不是古城本身,是時間留存的蛛絲馬跡。這裡處處有清亮的水流過,沒有水就沒有城,沒有玉龍雪山就少了夢想。這是一個委曲求全的城市,也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城市;是一個懂的死亡、更不吝惜生存的城市。城裡沒有發生過戰爭,出於小民族的困境,“和為貴,存為先”的納西族非常容易和朝廷及周邊其他民族和睦共處,努力將對立面減到最少,破壞性降到最低。性格中柔以順變的的君子風度,充分吸收其他文化的優秀之處,在完整保存自身文化的同時,也保存了中華盛時的文化形態。“和”成了麗江大姓。當那些偉大王朝幻滅,麗江意外地保留至今,活力密封完好。難道我們不知道這是一種智慧?不,我們只是驕傲的慣犯。

關於麗江的音樂

每當古城裡的燈光亮起來的時候,會有恍若隔世的感覺,今夕是何年?在這些低矮得謙卑的房屋中間的曲折石板路上,我已有一些微醉,忘記了冷冰冰的現實,有了一些詩意。來古城朝聖,也許是因為這裡別人的生活離自己很近,自己的生活卻遙遠……都想帶走一絲關於這個神器以外的資訊,比如一隻馬幫鈴、一張東巴畫、一塊木雕、一片納西古樂CD……去吧,靜靜地傾聽哪怕聽不到知音,也至少可以聽到心聲

麗江音樂雜,是麗江音樂最大的特點。換個新潮的說法,叫博愛。所有雜七雜八的,充斥麗江,被容忍,可見麗江多有涵養;而能否紮根,則要看其能否適銷對路了,要麼對當地人的路,要麼對外地來的當地化的人的路,要麼對外來遊客的路。千年古樂與當代先鋒音樂受到同樣的追捧。不同信仰下的宗教音樂所頌贊的也是同一個天堂;與此同時,歐美流行前線也不緊不慢地從容到來。然而這裡卻從不追趕任何地方的潮流,以至於冷落了許多志得意滿的明星。這裡也沒有什麼潮流可趕,因為相互之間並沒有模仿的習慣。標新立異地表達自己的滿心歡喜就是潮流。

在大小城市混不下去的人呀,儘管來麗江當歌手吧。任何人都行,啞巴,也可以搞實驗電子樂。大石橋,官門口,署古井,九鼎龍潭……古城唱到束河,看樣子,還要唱到白沙了。唱了相聚唱分離、唱了熱鬧換寂寞。心事剛好和一句歌詞撞上,一點適合的色調,整個愛恨就要傾囊而出。所以一首歌一句詞往往成為另一個人的吉普賽占卜師,回不回去、愛不愛那個人、向左向右,給出了關鍵的預兆。酒吧和商鋪裡的音樂也不簡單。各種風格都有。好聽,是不一定的,蘿蔔白菜嘛,有的時候如魚得水,有的時候磨煉耐力。

有次在一家位於古城要塞的餐廳,剛要夾一坨醬油雞進嘴,那個長髮並不飄逸的男人琴一撥,聲一出,我就胃疼了。同伴訓斥我苛刻。聽不懂,也純屬正常。語言橫跨英文、日文、義大利、西班牙、法文、梵文……多數是各色候鳥般的旅行者從國際往返途中帶到麗江,通過碟片交換的方式,一路走,一路茶馬古道般將各自喜歡的網站串聯起來,構成一張流動的音樂地圖。戀戀風塵的民謠小調、隨意自在的爵士、熱情奔放的拉丁、中東色彩濃郁的民族風……有人在院子裡唱著歌劇澆他的櫻花樹;有人聽著吉他、小提琴二重奏拋光銀戒指……

民樂基本被排斥在酒吧和看上去有情調的商鋪之外。只在賣民樂CD的地方、小吃店、菜市場和晚間四方街的廣場舞會中可以聽到。當然還有倒垃圾的時候。一陣笛子飄來,正納悶誰在午後這麼有興致,驚覺,啊,垃圾車。搬一個塑膠桶、提幾個塑膠袋沖將出去。麗江就這樣,在東巴眾神的庇護下,吞進各種原不屬於東巴的東西,形成另一種夢境與現實,守舊與開放,慵懶與繁忙同在的奇妙人文景觀。有人講現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民樂在古鎮也銷聲匿跡了,其實,民樂依然在市井生活的縫隙裡穿插,不必擔心,老兄,相信它會找到適合的形態,在某個瞬間冒出來。我就在等巴士的時候,哼出麗江名歌花舌舌,驚嚇到旁邊的老麗江。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麗江,一萬個人中有一萬種麗江,而對我來說。麗江是一個適合享受陽光的地方,很多人來了走了,心還留在這裡,有的人來了卻不想在離開,無論你來與不來,我都在這裡,不增不減,喜歡那種靜坐在一個角落發呆的感覺,喜歡坐在搖椅上曬太陽的感覺,喜歡每天遛著狗走在大街小巷,別人投來羡慕眼神的感覺,如果有一天,你背上行囊,準備出發,來到這座城市,可以加入我們。加入我們的驢友大家庭,加盟qq群:71746639,在那裡,讓我們一起紅塵作伴,開起一場不一樣的旅行,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也可以關注我!最新的旅遊攻略,旅遊資訊應有盡有。期待你的加入。

拿過往行人的零星片段作咀嚼的素材,順便讓他們帶走心中的不快,直到他們早已消失在街頭的拐角,又有新的面孔走來。在這裡就做同樣不會招來側目,思念不會飄得太遠,傷心來不及深入,就連原以為深沉的孤獨也膚淺起來。古城能做的橋不多,栗木橋和石板橋沒有橋耳,也很窄,要坐只好把腳垂到水裡,只有石拱橋兼得閒坐望風與發呆的便利。

古城的橋有76座,隨意得很,它總是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在還來不及感覺它的存在時就過去了,普度眾生。卻少有人回過頭來看它一眼,真是大象無形啊!魚貫而過的馬幫在大石橋上面留下一團馬糞,光滑地泛著青光,引得攝影家們頻頻按下快門,當做茶馬古道的見證。

我們追尋的或許不是古城本身,是時間留存的蛛絲馬跡。這裡處處有清亮的水流過,沒有水就沒有城,沒有玉龍雪山就少了夢想。這是一個委曲求全的城市,也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城市;是一個懂的死亡、更不吝惜生存的城市。城裡沒有發生過戰爭,出於小民族的困境,“和為貴,存為先”的納西族非常容易和朝廷及周邊其他民族和睦共處,努力將對立面減到最少,破壞性降到最低。性格中柔以順變的的君子風度,充分吸收其他文化的優秀之處,在完整保存自身文化的同時,也保存了中華盛時的文化形態。“和”成了麗江大姓。當那些偉大王朝幻滅,麗江意外地保留至今,活力密封完好。難道我們不知道這是一種智慧?不,我們只是驕傲的慣犯。

關於麗江的音樂

每當古城裡的燈光亮起來的時候,會有恍若隔世的感覺,今夕是何年?在這些低矮得謙卑的房屋中間的曲折石板路上,我已有一些微醉,忘記了冷冰冰的現實,有了一些詩意。來古城朝聖,也許是因為這裡別人的生活離自己很近,自己的生活卻遙遠……都想帶走一絲關於這個神器以外的資訊,比如一隻馬幫鈴、一張東巴畫、一塊木雕、一片納西古樂CD……去吧,靜靜地傾聽哪怕聽不到知音,也至少可以聽到心聲

麗江音樂雜,是麗江音樂最大的特點。換個新潮的說法,叫博愛。所有雜七雜八的,充斥麗江,被容忍,可見麗江多有涵養;而能否紮根,則要看其能否適銷對路了,要麼對當地人的路,要麼對外地來的當地化的人的路,要麼對外來遊客的路。千年古樂與當代先鋒音樂受到同樣的追捧。不同信仰下的宗教音樂所頌贊的也是同一個天堂;與此同時,歐美流行前線也不緊不慢地從容到來。然而這裡卻從不追趕任何地方的潮流,以至於冷落了許多志得意滿的明星。這裡也沒有什麼潮流可趕,因為相互之間並沒有模仿的習慣。標新立異地表達自己的滿心歡喜就是潮流。

在大小城市混不下去的人呀,儘管來麗江當歌手吧。任何人都行,啞巴,也可以搞實驗電子樂。大石橋,官門口,署古井,九鼎龍潭……古城唱到束河,看樣子,還要唱到白沙了。唱了相聚唱分離、唱了熱鬧換寂寞。心事剛好和一句歌詞撞上,一點適合的色調,整個愛恨就要傾囊而出。所以一首歌一句詞往往成為另一個人的吉普賽占卜師,回不回去、愛不愛那個人、向左向右,給出了關鍵的預兆。酒吧和商鋪裡的音樂也不簡單。各種風格都有。好聽,是不一定的,蘿蔔白菜嘛,有的時候如魚得水,有的時候磨煉耐力。

有次在一家位於古城要塞的餐廳,剛要夾一坨醬油雞進嘴,那個長髮並不飄逸的男人琴一撥,聲一出,我就胃疼了。同伴訓斥我苛刻。聽不懂,也純屬正常。語言橫跨英文、日文、義大利、西班牙、法文、梵文……多數是各色候鳥般的旅行者從國際往返途中帶到麗江,通過碟片交換的方式,一路走,一路茶馬古道般將各自喜歡的網站串聯起來,構成一張流動的音樂地圖。戀戀風塵的民謠小調、隨意自在的爵士、熱情奔放的拉丁、中東色彩濃郁的民族風……有人在院子裡唱著歌劇澆他的櫻花樹;有人聽著吉他、小提琴二重奏拋光銀戒指……

民樂基本被排斥在酒吧和看上去有情調的商鋪之外。只在賣民樂CD的地方、小吃店、菜市場和晚間四方街的廣場舞會中可以聽到。當然還有倒垃圾的時候。一陣笛子飄來,正納悶誰在午後這麼有興致,驚覺,啊,垃圾車。搬一個塑膠桶、提幾個塑膠袋沖將出去。麗江就這樣,在東巴眾神的庇護下,吞進各種原不屬於東巴的東西,形成另一種夢境與現實,守舊與開放,慵懶與繁忙同在的奇妙人文景觀。有人講現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民樂在古鎮也銷聲匿跡了,其實,民樂依然在市井生活的縫隙裡穿插,不必擔心,老兄,相信它會找到適合的形態,在某個瞬間冒出來。我就在等巴士的時候,哼出麗江名歌花舌舌,驚嚇到旁邊的老麗江。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麗江,一萬個人中有一萬種麗江,而對我來說。麗江是一個適合享受陽光的地方,很多人來了走了,心還留在這裡,有的人來了卻不想在離開,無論你來與不來,我都在這裡,不增不減,喜歡那種靜坐在一個角落發呆的感覺,喜歡坐在搖椅上曬太陽的感覺,喜歡每天遛著狗走在大街小巷,別人投來羡慕眼神的感覺,如果有一天,你背上行囊,準備出發,來到這座城市,可以加入我們。加入我們的驢友大家庭,加盟qq群:71746639,在那裡,讓我們一起紅塵作伴,開起一場不一樣的旅行,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也可以關注我!最新的旅遊攻略,旅遊資訊應有盡有。期待你的加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