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英才耀龍江·龍江新動力》之“鏘鏘三人行” 愛折騰的科技男王天 打造機器人“夢工廠”

東北網8月22日訊 85後、技術男、愛鼓搗、有情懷, 一路“追隨”機器人走上“技術不歸路”, 他就是今天和我們見面的“主咖”——哈爾濱工程大學博士、哈爾濱程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天。

來到王天的公司, 公司的LOGO牆上掛滿了專利證書, 目前公司已擁有20多項專利。 王天說, 有很多技術、發明都沒有申請專利, 因為自己的前一個技術很快就會被自己的後一個技術所取代。

技術“被更新”, 也是龍江青年的不斷“自我更新”, 這許是互聯網時代龍江發展的源源動能——敢想、敢做、挑戰不可能。

從小愛“鼓搗”從自行車、電腦到機器人

“說起創業, 我從小學就愛折騰, 一折騰就是這麼多年。 小學的時候我擁有了一臺屬于自己的山地自行車。 自行車到手後我就開始各種‘鼓搗’。 變速器、刹車閘、軸承, 每個零件基本上都被改裝過。 ”王天說, 自己的動手能力比較強可能和父親從小的影響有關,

小時候, 父親就帶著他一起做冰尕、冰扒犁, 父子倆共同享受著一起動手的快樂。

“讀初中時, 家裡買了一台品牌電腦, 那時我開始接觸電腦、電子產品, 給電腦‘超頻’, 優化性能, 成為了電腦發燒友, 後來很多朋友、親屬買電腦我都幫著組裝。 ”

高中的王天就讀于哈師大附中,

那時每年的校園科技文化節他都會參加, 用筷子做飛機、廢舊的玩具做遙控車……正因為他超強的動手能力, 高三那年參加的全國機器人滅火大賽獲得了三等獎。 對他而言是個鼓舞, 也堅定了自己要學習機器人的想法。

在老師的指導下, 他明確了大學的學習方向, 本科學習機械、碩士博士學習控制, 就這樣一路他考取了哈爾濱工程大學機械設計及自動化專業, 並獲得了保研資格, 在模式識別與智慧系統方向做著深入的研究。

2004年, 科技創新活動在全國的各大高校火熱開展, 對於愛折騰的王天來說, 當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他參與到老師、學長的課題項目中、科技活動中, 增加了實踐經驗。 他先是嘗試做起了團購網,

但當時哈爾濱團購的土壤還不成熟, 做了一年就停了。

此後, 王天和他的團隊又做起了智能站牌, 經不斷推廣, 在大慶找到了機會。 “當時工期很緊張, 只有一個月, 我們咬牙扛下來了。 ”王天回憶說, 他們在大慶安裝了100個智慧站牌, 讓等車的人可以知道下一輛車什麼時候來, 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創業。 後來, 王天又嘗試了智慧水務、虛擬手術訓練系統、互聯網+飲水機等多個創業專案, 不斷總結經驗, 瞭解社會法則和商業思路。

媽媽與可穿戴機器人的故事

幾經周轉, 在總結創業經驗後, 王天和他的小夥伴們決定回到“老本行”, 深耕自己所擅長的領域。 2012年註冊“程天科技”, 當時在團隊內部討論的結果是做研發項目,

承接外公司的技術研發項目,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年輕的工程師隊伍, 並找到了產品的方向。 目前公司的研發主要方向——外骨骼機器人。

"請注意, 開始行走!"一個手持手杖, 背著"ugo"小背包, 腿穿機械"褲"的男子, 在機器人發出指令並開始運行後, 男子完成了獨立行走,並可以上下樓梯。幫助男子行走的,就是王天研發的可穿戴機器人,它可以幫助癱瘓患者、脊柱神經受損者獨立行走。

王天決定研發可穿戴機器人還有一個原因。“2013年,媽媽肺癌轉移,脊柱神經在衰退,行動能力也在逐漸減弱。十年來,我做了水下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我們常說做機器人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人,為什麼我連自己的家人都幫助不了呢?”王天說,他感覺很內疚,也就是那時候開始,團隊開始做外骨骼機器人這個產品。2016年拿到天使投資,目前已經達到了量產,今年6月30日正式投入市場。

王天的母親和車禍造成行動不便的奶奶都沒能有機會用上他設計研發的這款康復機器人,這成為王天的遺憾。欣慰的是,目前這款康復機器人針對醫院和康復機構的“機構版”已經幫助到很多失能、弱能的人群,為醫院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康復體系。

進軍博士後下一個目標“腦機結合”機器人

“外骨骼機器人的核心是意圖控制,不同于按鈕控制的被動型,人想起身,機器人變會讀出人的意圖,這樣對於神經性的康復達到更好的效果。”最近,王天準備到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讀博士後,繼續在“腦機結合”領域進行研究,他說,能把大腦的意識讀出來,並反寫給大腦,具備這種“超能力”的外骨骼機器人才是科技發展的目標。比如截癱患者下肢沒有意識,洗腳水的溫度就會通過機器人的感受器傳遞給人腦,避免人被燙傷。

外骨骼機器人作為一個剛剛興起的行業,它是將人的智慧與機器的力量完美結合的產品,不僅可以用於健康產業,還可用於物流、工業、娛樂、軍警的領域。

“我們研發的機器人未來不僅是機器與人身體的結合,更是思想的結合,通過在人腦中植入式電機,完成反寫……”越說王天越興奮,他說,作為一個高科技企業,我們一直在追求最前沿的東西。“機器會讓人得到永生,不是肉體的而是思想,即使當我們死去,我們的思想也會在網路世界裡得以保存、延續。”

男子完成了獨立行走,並可以上下樓梯。幫助男子行走的,就是王天研發的可穿戴機器人,它可以幫助癱瘓患者、脊柱神經受損者獨立行走。

王天決定研發可穿戴機器人還有一個原因。“2013年,媽媽肺癌轉移,脊柱神經在衰退,行動能力也在逐漸減弱。十年來,我做了水下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我們常說做機器人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人,為什麼我連自己的家人都幫助不了呢?”王天說,他感覺很內疚,也就是那時候開始,團隊開始做外骨骼機器人這個產品。2016年拿到天使投資,目前已經達到了量產,今年6月30日正式投入市場。

王天的母親和車禍造成行動不便的奶奶都沒能有機會用上他設計研發的這款康復機器人,這成為王天的遺憾。欣慰的是,目前這款康復機器人針對醫院和康復機構的“機構版”已經幫助到很多失能、弱能的人群,為醫院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康復體系。

進軍博士後下一個目標“腦機結合”機器人

“外骨骼機器人的核心是意圖控制,不同于按鈕控制的被動型,人想起身,機器人變會讀出人的意圖,這樣對於神經性的康復達到更好的效果。”最近,王天準備到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讀博士後,繼續在“腦機結合”領域進行研究,他說,能把大腦的意識讀出來,並反寫給大腦,具備這種“超能力”的外骨骼機器人才是科技發展的目標。比如截癱患者下肢沒有意識,洗腳水的溫度就會通過機器人的感受器傳遞給人腦,避免人被燙傷。

外骨骼機器人作為一個剛剛興起的行業,它是將人的智慧與機器的力量完美結合的產品,不僅可以用於健康產業,還可用於物流、工業、娛樂、軍警的領域。

“我們研發的機器人未來不僅是機器與人身體的結合,更是思想的結合,通過在人腦中植入式電機,完成反寫……”越說王天越興奮,他說,作為一個高科技企業,我們一直在追求最前沿的東西。“機器會讓人得到永生,不是肉體的而是思想,即使當我們死去,我們的思想也會在網路世界裡得以保存、延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