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青春就是一場旅行

人生如夢, 將來和過去是否相逢, 也未可知。 耳邊聽著十幾年前的歌, 突然覺得自己有點墜落, 或許是被時代的流行訊息所裹挾, 因而對於自身所嚮往的人們內心的情緒的幾分感慨。

沒有哪一個時代, 比得上我們這個時代。 老家裡邊的人, 你能想像的到, 為了多幾百塊錢, 就外出拼命, 並且幾乎人人如此。 卻也忘了曾經所理想過的自己, 這種情況大概從青春期過後, 或者說是從結過婚之後, 開始的吧。 好像, 我們這裡的人, 除了青春期, 基本上擺脫了作為人所該理想化的追求。 整個人生, 除了青春期的那段絢麗,

而後基本上形成了一種循規蹈矩以及思想蒼白的生活狀態。

現實的人, 慌慌張張, 卻也總能呈現出耀眼的光芒, 這是經過幾分掙扎, 所做出的調適。 一個可悲的事實, 是我們如何努力, 也很難和它說出再見。 記得錢鐘書《圍城》裡邊講, “人生的刺就在那裡, 留戀著不肯快走的, 偏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 你能拔掉這顆刺嗎?

我不是歸人, 卻嚮往詩和遠方的田野。 白駒過隙的幾年間, 卻總覺得人生多了幾分苟且, 少了些生活的激情和詩意。 不知道何時發現了閱讀和旅行對於生活的美妙, 讀著讀著, 就能看見一片廣闊的海洋, 可以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 得到舒展和安憩。

旅行, 一個人剛好, 最好兩個人, 最多不過三個人, 是加繆說過的吧,

旅行途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是恐懼。 旅行者遠離了家鄉, 一種模糊的恐懼隨之而來, 他本能地渴望舊環境。 正是在恐懼中, 你變得敏感, 外界的輕微變動都令你顫抖不已, 你的內心再度充滿疑問, 要探詢自身存在的意義。

我期待卻可能永遠也成不了加繆式的旅行者。 他在一個充滿著潰敗與掙扎的時代生長, 旅行與寫作、武裝抵抗一樣, 是他重構意義的方式。 他對於恐懼的理解, 或許只有浸泡在基督教氣氛中的人才能真正理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