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善醫生說」肝囊腫、肝血管瘤、肝鈣化灶要治療嗎?

一撥兒單位集體體檢後, 總有不少人緊張起來。 這不, 地壇醫院肝病門診醫生接診了不少體檢後來看肝病的人。 其中以肝囊腫、肝血管瘤、肝內鈣化灶這三種良性病變最為多見。 不少患者對這些醫學名詞沒有概念, 看到超聲檢查報告憂心忡忡。 帶著大家的疑問和緊張找到了閆傑主任醫師, 咱們聽聽他是怎麼說的。

肝囊腫

莉莉

上周單位體檢發現肝上有個囊腫, 直徑大約2cm, 需要做手術嗎?

肝囊腫這個名字的確嚇人, 實際上, 肝囊腫就是肝裡的“水泡”, 它是一個肝臟良性病變, 既不會惡變成癌症, 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 但這個名字確實讓人聽著害怕, 許多人因此頻頻就診、諮詢。 肝囊腫因生長緩慢, 多無明顯症狀, 僅在肝臟超聲或CT等檢查時被發現, 對於單個小於5cm的肝囊腫, 如果位於肝臟實質內, 沒有對肝臟內的主要大血管及膽管造成壓迫,

沒有任何臨床症狀, 可以觀察, 建議每年複查超聲, 瞭解其生長情況。

對於位於肝臟表面的大於5cm的肝囊腫, 需要去外科做進一步檢查。 如果肝內多發囊腫, 應考慮有無“多囊肝”, 這是一種遺傳病, 常常合併有“多囊腎”。

閆醫生

肝血管瘤

小薇

最近體檢查出肝上有疑似血管瘤,

醫生說沒事的, 心裡不踏實, 真的沒事嗎?

肝血管瘤是一種良性病變, 大多是通過超聲或者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發現的。 現在還不清楚肝血管瘤的確切病因, 可能是一種先天發育異常。 其實可以理解為一種肝臟內部的血管畸形。 雖然名字叫血管瘤, 其實跟腫瘤一點關係都沒有。

直徑小於5cm的肝血管瘤, 沒有任何症狀, 也不需要任何治療。 較大的肝血管瘤有出血風險時, 可以進行外科手術切除或介入微創治療。

閆醫生

肝臟鈣化灶

高女士

單位體檢連續三年肝部B超都提示有多個鈣化灶, 最大的直徑8mm, 我該怎麼辦呢?

形成肝內鈣化灶的病變很多, 包括:肝內膽管結石, 是最常見的因素;肝內慢性炎症或創傷;寄生蟲感染;肝臟良惡性腫瘤和肝內轉移瘤鈣化;概括起來肝內鈣化灶通常由肝實質細胞炎症後形成的“疤痕”, 也可能是肝內膽管壁部分鈣化的結果, 常由於炎症、寄生蟲等感染後引起。 肝內鈣化灶是良性的。 這個詞是說超聲或者其他影像檢查看到像石灰牆皮一樣的東西,

其實跟鈣這種元素沒有任何關係, 多數是肝上的“疤痕”, 是良性的, 不需要治療。

閆醫生

閆傑主任醫師

出診時間

週二上午:專家門診

週四上午:普通門診

專業審核:閆傑主任醫師

北京地壇醫院

請掃上方二維碼, 關注“北京地壇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 可瞭解醫院資訊、醫療服務內容、健康科普知識、醫院文化等。

微信公眾號ID : beijingditanyiyua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