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編輯部的故事|王朔

“昨天晚上我看見你了, 在西單‘百花市場’, 和一個男的。 ”李東寶對戈玲說。

“昨天晚上我就沒出門。 ”戈玲回答。

“絕對是你, 我仔細張望了一下。 ”“是不是我我還不知道?你肯定認錯人了。 ”“你們從‘百花市場’轉完出來, 又進了‘豆花莊’一人吃了碗龍超手, 又合吃了碗‘葉兒耙’。 ”坐在另一張桌後吸煙出神的於德利, 看了一眼李東寶, 彈彈煙灰說:“你跟蹤了?”“邂逅。 ”李東寶說。 “當時我正好騎車逆行被員警喝住在路邊接受批評, 一邊東張西望。 ”“那就是有這事了。 ”於德利說。

戈玲一笑。

“其實你就是承認了也沒什麼。 ”于德利勸戈玲。 “東寶的意思也不是要跟你算帳。

“是沒什麼, 問題是我根本就沒跟人吃過、逛過西單。 ”“這就是你不誠實了。 ”於德利咳嗽著搖頭歎息。 “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 ”“那也只好讓你不喜歡了。 ”陳主編拿著份稿子從他的套間裡出來, 對李東寶說:“這稿子我看完了, 還不錯。 ”“您要覺得不錯, 那就是真不錯了, 那就用吧。 ”李東寶接著對戈玲說。 “就是, 我也沒想把你怎麼樣。 真不喜歡你那麼不坦率。 ”“篇幅我覺得過長, 是不是請作者壓縮一下?”陳主編說。 “另外有些小地方最好在做些修改。 ”“是是, 我也覺得有些地方換種寫法更好。 ”“那就把作者請來談談。 ”陳主編說完離開, 去上廁所。

“什麼稿子?”於德利問。

“言情。 ”李東寶有口形無聲地說。

“寫得好嗎?”於德利隨便一問, 操起稿子翻閱。

“就那麼回事, 比‘窮聊’的略強那麼一點。 ”李東寶轉而繼續對戈玲調侃。 “似乎很親密嘛, 一路手挽手。 ”“當然啦, 既然是軋馬路, 當然要找那感覺。 ”“我能拿回家翻翻嗎?”於德利翻了兩頁稿子, 問李東寶。 “這幾天跟老婆沒話, 正想找點言情小說看。 ”“拿去吧, 想著還回來。 ”李東寶問戈玲:“今兒還見嗎?”“見。 ”戈玲回答。 “每天都得見, 不見想得慌。 ”“那爺們兒帥嗎?”於德利認真問東寶。

“我不覺得。 你見過那種遭了雹子的茄子嗎?看上去也是紫色兒, 一摸上去淨是疤痢。 ”“哈!”遠處正在埋頭看稿兒的老編輯劉書友冷丁大叫一聲, 忙低頭加倍嚴肅地看稿, 無聲無息了。

另一位老編輯牛大姐悵惘抬頭, 緩緩逡巡, 睥睨群小。

“我就喜歡那粗糙的感覺。 ”戈玲盯著李東寶。

“——剛勁!”於是李東寶便給《風車》的作者林一洲打電話, 冒充公安人員。 林一洲捧起電話聆聽時牙齒的嗑碰聲清晰可聞。

林一洲放下電話, 再三叮囑自己:沉著, 一定要沉著。 這僅僅是個好兆頭, 沒見到鉛字前, 什麼意外都可能發生, 過早宣佈, 將來被動, 但眉宇之間還是象番茄汁溶于水, 漸漸漾出一層喜色, 與扳著的臉蛋、緊繃的雙唇恰成對照, 似喜似悲, 令環視四布的同事們好奇心倍增。

老婆勞動了一日回到家中, 見林一洲兀自發怔, 嚼話梅似的品嘗吮咂一臉回味無窮的快慰, 平日分工他管的家務一樣未動。 老婆也是疲憊, 無力吵罵, 唯有堵氣倨坐, 滿臉掛霜, 心中自歎命苦。

林一洲“沉著”半日, 已然按捺不住, 終於丟了矜持,

歪頭朝太太嘻笑, 引太太發問。

老婆一臉鄙夷將張口未張口, 林一洲已自動報了喜貼子, 初還有所保留, 繼滔滔不絕, 後已儼然既成事實。

這老婆本是那一等勢利婦人, 平日最恨丈夫無能, 好爭些閒氣的, 如今一聽, 焉能不化怒為喜?“早該這樣的!叫他們壓了你這麼些年, 應該去質問質問, 把稿子摔到他們臉上, 虧你還想著感激。 ”倒是丈夫比較謙虛。

“都要受這折磨的, 那有不坎不坷就順順當當成大事的?好在已經挺過來了, 從此再不該有誰難為的住我了。 ”“明天去, 把你那些被全國退過的舊稿子都帶去, 讓他們一氣兒發了。 ”“不好不好, 要誰退的誰發才有趣兒, 當然我還是要給他們臺階的, 不能弄得人家太難堪, 將來還要做朋友。

”“就你心眼好, 人家退你稿兒可是眼都不帶眨的。 ”“越是得意越該有氣度, 板子也挨得香餑餑也吃得。 奇怪, 我現在竟一點不記恨他們了。 ”兩夫妻說說笑笑, 吃了晚飯。 老婆本來想炒盤硌窩蛋以表祝賀, 被林一洲婉決了。 他誠懇地說:“以後只怕吃不上這樣的飯了。 ”待收拾完睡下, 林一洲身上摞著老婆的大腿, 回憶起一生的酸甜苦辣, 從此都要告別, 竟嗚嗚地哭了。

老婆也辛酸, 陪著掉了若干的淚, 饒著說上些不鹹不淡的話。

惹得林一洲哭完倒惱了, 體味出了些越王勾踐報了仇之後的心境, 在黑暗中任憑老婆撫摸冷笑不已。

次日, 林一洲梳洗完畢便直奔《人間指南》編輯部。

路上, 他為自己舉子看榜似的激動心情十分羞愧, 連連責駡自己的不成熟:美什麼美?可不是應該的?和那些福童比起來, 你已經晚了。

這麼罵著,怨著,一路走著,到底才算從容了一些,端莊了一些。

在水泄不通的公共汽車上遭了一肘,也並不暴跳,瞥了一眼那戴眼鏡的魯莽漢子,悠悠地想:日後才叫你知道我呢。

“你好你好。”李東寶與林一洲熱烈握手,握完讓座,笑吟吟地望著他,並不言語。

“還好吧?”林一洲問,掏出煙敬禮東寶。

“好,老樣子,就那麼回事。”禮東寶摩挲著煙,語焉不詳。“你怎麼樣?”“準備寫一新東西,正在打腹稿──有火兒嗎?”林一洲東張西望。

“火兒?”李東寶也茫然四顧,再三覷視這廝林一洲看出蹊蹺:“您不記得我了?”“噢……”“我姓林。”“噢,”李東寶終於笑得實在了,“《風車》的作者。抱歉抱歉,每天見的人太多。等一下,你那個稿子我們主編有意見,我叫他來。”李東寶起身去主編室。

戈玲對於德利笑:“我發現好幾回了,兩人聊了半天,還不知道誰是誰呢。”李東寶回來,對林一洲說:“主編在接一個電話,完了就過來。”他坐下後繼續和戈玲胡扯:“他是幹嘛的──你那位?”“肯定不是編輯吧?”於德利說。

“肯定不該是。”戈玲說。“我不能一措再錯。”“戈玲,作為同事我有責任向你進一忠言。”李東寶十分嚴肅地說。“生活作風是個大問題。”戈玲正兒八經地點頭:“知道了。”“要為其他女同志作個榜樣,自尊自愛。”“一定。”“切莫將身輕許人。”於德利插話。

“你吃醋吃得沒什麼道理吧?”“我不過是殷切期望。”於德利說。“我是沒有自己的私利的──你把我看低了戈玲。”陳主編搓著雙手從裡屋出來,筆直走到李東寶桌前:“作者人呢?”李東寶晃著身子找:“在你身後。”獨坐得十分無聊的林一洲忙站起來,與正轉過身來的陳主編冷丁打一照面,急忙上前握手。

“坐吧坐吧。”陳主編就勢把林一洲按回到椅子上,轉悠著給自己找座。

“坐我這兒。”戈玲抬屁股起身,讓出自己的座椅。

“抱歉,把你擠走了。”陳主編含笑。

戈玲也含笑,拖了把椅子到於德利桌旁打橫坐下,兩手放在桌面交叉報拳,眸子盯著於德利閃閃發光。

于德利抬頭發現戈玲的目光,一怔:“沒什麼用意吧?”“沒有,隨便看看。”“喝水。”於德利把自己的茶杯推到戈玲眼前,低頭繼續看稿。

戈玲端起茶杯揭蓋兒喝了一小口,眼睛轉向李東寶那邊。

“這是我們主編,大拿。”李東寶為林一洲介紹。

林一洲並不應聲,只是低著頭從自己手裡的煙盒中費力地抽出一把煙,敏捷起身向屋裡的所有男人分發。

“謝謝,不會。”陳大拿搖手謝絕。林一洲還是在他面前擺上一支。

“剛才給我那支還沒抽呢。”李東寶舉著那支完整的煙說。

林一洲執拗地把煙再三伸到他鼻前,李東寶只好接過去,一手攥一支。

“於德利雙手接住飛來的煙,看看牌子嗅嗅味兒,叼在嘴上一邊用手在身上摸火柴一邊繼續看稿。

劉書友用嚴厲的表情和斬釘截鐵的手勢使林一洲知難而退。

林一洲把煙裝回兜裡,坐回到陳主編對面恭恭敬敬像陳主編的小學生,不知是他原本不吸煙還是見陳主編沒這嗜好自己也忍了。

“稿子我已經看了,印象不錯,想聽聽你的想法。”陳主編笑眯眯地像個和氣的彌勒佛。

林一洲緊張地在椅子上挪了挪腚,坐在椅沿兒上,沉吟片刻,匆匆開口,眼睛無比真摯地望著陳先生。

“這篇小說我認為是我寫得最好的一篇小說──當然是我認為!這是第六稿。沒人逼我,屬於我自己嚴格要求自己。我總這麼想,一部作品拿出來,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不能光發就完了。賺錢麼,不如去賣包子。既然是藝術品,就得幾百年後從地裡挖掘出來,噫,如獲至寶。”於德利一邊翻到稿子的最後一頁,把落款兒小聲念給戈玲聽:“一稿于亮馬河畔;二稿於永定河畔;三稿於護城河畔……”戈玲問:“小說是寫海軍的?”“我懂你的意思。”李東寶說。“你是拿出寫名著的勁頭寫的這玩意兒。”“可能我有點過於自信了。”林一洲嚴峻地說。“但我確信,我這部小說目前在國內,是一流的。如果翻譯成英文或廣東話,儘管語言上要損失一部分,也不會低於二流。”“有人要翻譯你這……東西嗎?”陳主編很感興趣。

“嗯,我的一個學英文的朋友看了幾行便很激動,準備學會英文後立即動手翻譯我這篇小說──廣東話的全被我拒絕了。”戈玲向李東寶遞了個眼風,盡管理東寶紋絲未動,還是被林一洲捕捉到了。

“倒不是別的,我是漢語作家,所以還是希望首發權給中文刊物。”“那倒無所謂。”陳主編說。“如果你能首發在外國刊物上,我們也可以當做海外文摘轉譯過來,沒准更能擴大影響。”“我們不是特在乎。”李東寶說。“譯文有的好的比原文都精采、雋永。”“別了,別了,還是發原文吧。”林一洲說。“漢譯英,英譯漢,最後成三十年代的現代派了。”“就是,就是,”於德利說,“不留神忘了,沒准還會把自己當做一個外國大作家佩服一通,崇拜一回。”戈玲:“沒准還會告外國作家剽竊自己。”林一洲看著戈玲和於德利,有點兒琢磨不過來的樣兒,掉臉再看陳主編,又從容了。

“我把稿子給貴刊,真是出於對貴刊的信任。我始終認為貴刊是國內的一流刊物,圖文並茂,興趣高雅,是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三性結合的比較突出的好刊物。我一直密切關注著貴刊,幾乎期期都看。不瞞你們說,我不是隨便什麼刊物都亂看的,很多有名的刊物人家越說好我越瞧不上。也不知怎麼搞的,我也恨自己沒毅力,偏偏對你們刊物,一期沒看到就丟魂落魄,不得不佩服貴刊編輯的水準和眼光──抓人。”“哪裡,我們做得還很不夠。”陳主編謙遜地低下頭。

戈玲、於德利臉紅撲撲的,吃吃暗笑,再射過來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柔和了。

“您別這麼說,我們可不經誇。”李東寶也有幾分羞澀。

“我絕對不是誇你們,何必要誇?我這人天生就不會恭維人──是事實。陳主編說得是對的,一個刊物,辦好不容易,辦壞很輕鬆。所以我沒找那些大刊物,直接就來找你們。我認為一流的刊物就得有一流的稿子。我認為你們現在缺的就是我這種稿子!”林一洲目光灼灼地望著大家,一手在衣兜裡摸索,掏出一支皺巴巴的煙點上,語重心長地說:“自滿不得吧同志們。一期馬虎,沒有過硬的稿子,讀者就會失望,下期就不買你的賬了。”“我們應該把這做為讀者對我們的鞭策。”陳主編因勢利導,旋而又對林一洲和藹地說:“我們具體談談稿子好嗎?”林一洲一愣:“沒談嗎?噢,是沒談。能把稿子給我翻翻嗎?寫出來很長時間,印象有些模糊,光記得是好稿子了。”“稿子?”李東寶連忙在自己桌上翻。“稿子叫我擱哪兒了?”“這兒呢。”正看了一半的於德利把整部稿子借戈玲的手遞過來。

林一洲接過稿子,鋪開,一邊吸煙一邊皺著眉頭看。

於德利伸了個大懶腰,打了個呵欠:“看了一半兒。”“一個胖胖的採購員模樣的中年男人拎著個黑人造革包進來,笑嘻嘻地和大家打招呼:”幾位,好啊。“”老張來啦,多日不見。“大家七嘴八舌和他笑著打招呼。

“老陳,又胖了一圈,怎麼搞的?”“噢噢,來了個作者,正在談稿子。”“東寶,見我假裝不認識?於德利,我不跟你說話,不夠意思,到我家喝酒還自己帶酒。戈玲,又漂亮了,我真恨自己早生二十年。大姐,老劉。我就佩服我們大姐,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都在認真工作,哪像我,總閒逛。老陳,趕明兒我也到你手下當個兵。”“我們哪敢勞您的大駕?”牛大姐笑說。“到我們這兒豈不是委屈了您這位京東才子。”“來我也不要,光會說不幹活。”老陳也笑說。

“到我手下當編務吧。”戈玲笑說。

“行,我就伺候咱們戈小姐。”張名高把包放在於德利桌上,拿過電話開始撥號,把話筒按在臉頰上笑眯眯地等著通話。

戈玲:“又給誰打電話?一天就見你忙。聽說你都跑去給中學女學生上文學輔導課了?”於德利:“損點兒吧老張?也別忒趕盡殺絕。”“我這是給我老太婆打電話。”張名高把電話換了只手。“……喂,我今天不回去吃晚飯了。我現在《人間指南》編輯部,跟他們要談些事,稿子的事。晚上要去法國大使館參加個活動……”林一洲在一邊眉頭忽然舒展,以手加額,叫起來:“噢,對了,我寫的是這麼個意思:呼喚……”他看到大家都笑臉向張名高,停下不說了。

陳主編在一旁:“請說,我這兒聽著呢。”林一洲又挪挪屁股,湊近陳主編:“我寫的是個愛情故事,可呼喚的是理解,哥頌的是善良,傳達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心聲。”老陳頻頻點頭:“嗯嗯,接著說。”“其他的就不必多說了。我認為我們現在社會非常需要真善美,因為人人假惡醜又不太甘心。所以那什麼連續劇引起那麼多壞人感動,這裡面有很多經驗可以總結,饒有趣味……”“老張,要喝水自己倒,我這兒顧不上照應你。”老陳扭臉跟張名高寒喧。

“跟我你還客氣?忙你的。”張名高使勁擺手,問戈玲:“我那稿子一校出來沒有?”林一洲氣鼓鼓地停下不說。

“你的本意是勸人向善?”李東寶適時插話。

林一洲並不理他,待老陳重新面向他時,才眉飛色舞地往下說:“愛情是美好的,愛情裡的人自然也是美好的,當愛情真正降臨時,一個人想壞也壞不出來了,要是人人都擁有一點愛呢?”“是啊,那社會空氣一定跟海邊似的。”李東寶第一個被感動了。

“人和人之間會多麼和氣。”林一洲也被自己感染了。

“那除了吃醋別的惡習一概沒有了。”李東寶心神嚮往。“那倒好辦了。”“是啊,那我們還怕貧窮落後嗎?”林一洲握緊拳頭。“所有愛情降臨到所有人頭上……”“可能嗎?”李東寶清醒過來。

“還是可能的。”林一洲強調。“我對此充滿信心,起碼這麼想想沒大錯兒吧?”“想想是可以,可你這麼寫到作品中就不真實了。”“藝術的真實不是生活的真實,這我剛學寫字就知道了。”“我說兩句我說兩句。”陳主編打斷他們二人的爭論。“稿子我看了,認為還不錯,但有些情況我要對你做些說明。很感謝你對我刊的信任。你也知道,我刊不是純文學刊物。”“知道,所以你刊對文學作品要求格外嚴。”“嚴倒不嚴,比較而言,我刊對文字作品還是稀鬆的。主要是篇幅問題,不可能發很長的作品。咱們這麼說,你這東西是好東西,可對我刊來說太長了。”“我覺得我們辦刊物吧,編輯方針應該很靈活的。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別先把自己限制死了。”“是,我們是有一定靈活性。象你這種小說我們要發也是連載……”“現在是發三期稿吧?如果從四期開始連載,每期五千字,四萬字發八期,哦,今年內還能發完,可以,我同意。”“小林同志,是這樣的,我們編刊物有些稿件是要預先準備好的,譬如連載小說,期期要發,一般在一部小說剛開始連載時,我們就要立刻組下一部稿子,否則到時候現抓稿子就來不及了。你看我們現在正在連載的一個小說,四期發完,五期就要開始連載張名高的一部長篇,估計要連載一年,到明年五期……噢,你們還不認識吧?這是張名高同志,作家,寫過很多東西,你一定聽說過。”張名高遙遙頷首致意,林一洲掃他一眼,未作更多表示。

“報歉,這幾年有點俗了,不大看小說,所以好多人都不知道。”“沒關係,不知道就對了。除了我自己,我也不知道還有誰寫東西。”張名高轉頭對戈玲笑說:“連載也有個好處,稅可以免了。”“開誠佈公地講,”陳主編誠懇地對林一洲說,“現在我手光長篇小說就有三部,都寫得不錯,很有味道,絲毫不遜於您的大作。”“我聽說不是文學危機、稿荒了嗎?所以才有意發奮,本來我是鑽戲曲的。”“荒倒是較前荒了些,但也不到荒無人煙,很多老驥又出馬,駕轅的駕轅,拉邊套的拉邊套。所以就是我們現在決定發你的稿子,發出來怕也要到後年。我們考慮過要出一個增刊,不過這還要出版署批准,目前還不能成為現實——當然我是指你這稿子已經很成熟一個字都不用改的情況下。”“您的意思是說,我這稿子基本上沒什麼希望了?”

你已經晚了。

這麼罵著,怨著,一路走著,到底才算從容了一些,端莊了一些。

在水泄不通的公共汽車上遭了一肘,也並不暴跳,瞥了一眼那戴眼鏡的魯莽漢子,悠悠地想:日後才叫你知道我呢。

“你好你好。”李東寶與林一洲熱烈握手,握完讓座,笑吟吟地望著他,並不言語。

“還好吧?”林一洲問,掏出煙敬禮東寶。

“好,老樣子,就那麼回事。”禮東寶摩挲著煙,語焉不詳。“你怎麼樣?”“準備寫一新東西,正在打腹稿──有火兒嗎?”林一洲東張西望。

“火兒?”李東寶也茫然四顧,再三覷視這廝林一洲看出蹊蹺:“您不記得我了?”“噢……”“我姓林。”“噢,”李東寶終於笑得實在了,“《風車》的作者。抱歉抱歉,每天見的人太多。等一下,你那個稿子我們主編有意見,我叫他來。”李東寶起身去主編室。

戈玲對於德利笑:“我發現好幾回了,兩人聊了半天,還不知道誰是誰呢。”李東寶回來,對林一洲說:“主編在接一個電話,完了就過來。”他坐下後繼續和戈玲胡扯:“他是幹嘛的──你那位?”“肯定不是編輯吧?”於德利說。

“肯定不該是。”戈玲說。“我不能一措再錯。”“戈玲,作為同事我有責任向你進一忠言。”李東寶十分嚴肅地說。“生活作風是個大問題。”戈玲正兒八經地點頭:“知道了。”“要為其他女同志作個榜樣,自尊自愛。”“一定。”“切莫將身輕許人。”於德利插話。

“你吃醋吃得沒什麼道理吧?”“我不過是殷切期望。”於德利說。“我是沒有自己的私利的──你把我看低了戈玲。”陳主編搓著雙手從裡屋出來,筆直走到李東寶桌前:“作者人呢?”李東寶晃著身子找:“在你身後。”獨坐得十分無聊的林一洲忙站起來,與正轉過身來的陳主編冷丁打一照面,急忙上前握手。

“坐吧坐吧。”陳主編就勢把林一洲按回到椅子上,轉悠著給自己找座。

“坐我這兒。”戈玲抬屁股起身,讓出自己的座椅。

“抱歉,把你擠走了。”陳主編含笑。

戈玲也含笑,拖了把椅子到於德利桌旁打橫坐下,兩手放在桌面交叉報拳,眸子盯著於德利閃閃發光。

于德利抬頭發現戈玲的目光,一怔:“沒什麼用意吧?”“沒有,隨便看看。”“喝水。”於德利把自己的茶杯推到戈玲眼前,低頭繼續看稿。

戈玲端起茶杯揭蓋兒喝了一小口,眼睛轉向李東寶那邊。

“這是我們主編,大拿。”李東寶為林一洲介紹。

林一洲並不應聲,只是低著頭從自己手裡的煙盒中費力地抽出一把煙,敏捷起身向屋裡的所有男人分發。

“謝謝,不會。”陳大拿搖手謝絕。林一洲還是在他面前擺上一支。

“剛才給我那支還沒抽呢。”李東寶舉著那支完整的煙說。

林一洲執拗地把煙再三伸到他鼻前,李東寶只好接過去,一手攥一支。

“於德利雙手接住飛來的煙,看看牌子嗅嗅味兒,叼在嘴上一邊用手在身上摸火柴一邊繼續看稿。

劉書友用嚴厲的表情和斬釘截鐵的手勢使林一洲知難而退。

林一洲把煙裝回兜裡,坐回到陳主編對面恭恭敬敬像陳主編的小學生,不知是他原本不吸煙還是見陳主編沒這嗜好自己也忍了。

“稿子我已經看了,印象不錯,想聽聽你的想法。”陳主編笑眯眯地像個和氣的彌勒佛。

林一洲緊張地在椅子上挪了挪腚,坐在椅沿兒上,沉吟片刻,匆匆開口,眼睛無比真摯地望著陳先生。

“這篇小說我認為是我寫得最好的一篇小說──當然是我認為!這是第六稿。沒人逼我,屬於我自己嚴格要求自己。我總這麼想,一部作品拿出來,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不能光發就完了。賺錢麼,不如去賣包子。既然是藝術品,就得幾百年後從地裡挖掘出來,噫,如獲至寶。”於德利一邊翻到稿子的最後一頁,把落款兒小聲念給戈玲聽:“一稿于亮馬河畔;二稿於永定河畔;三稿於護城河畔……”戈玲問:“小說是寫海軍的?”“我懂你的意思。”李東寶說。“你是拿出寫名著的勁頭寫的這玩意兒。”“可能我有點過於自信了。”林一洲嚴峻地說。“但我確信,我這部小說目前在國內,是一流的。如果翻譯成英文或廣東話,儘管語言上要損失一部分,也不會低於二流。”“有人要翻譯你這……東西嗎?”陳主編很感興趣。

“嗯,我的一個學英文的朋友看了幾行便很激動,準備學會英文後立即動手翻譯我這篇小說──廣東話的全被我拒絕了。”戈玲向李東寶遞了個眼風,盡管理東寶紋絲未動,還是被林一洲捕捉到了。

“倒不是別的,我是漢語作家,所以還是希望首發權給中文刊物。”“那倒無所謂。”陳主編說。“如果你能首發在外國刊物上,我們也可以當做海外文摘轉譯過來,沒准更能擴大影響。”“我們不是特在乎。”李東寶說。“譯文有的好的比原文都精采、雋永。”“別了,別了,還是發原文吧。”林一洲說。“漢譯英,英譯漢,最後成三十年代的現代派了。”“就是,就是,”於德利說,“不留神忘了,沒准還會把自己當做一個外國大作家佩服一通,崇拜一回。”戈玲:“沒准還會告外國作家剽竊自己。”林一洲看著戈玲和於德利,有點兒琢磨不過來的樣兒,掉臉再看陳主編,又從容了。

“我把稿子給貴刊,真是出於對貴刊的信任。我始終認為貴刊是國內的一流刊物,圖文並茂,興趣高雅,是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三性結合的比較突出的好刊物。我一直密切關注著貴刊,幾乎期期都看。不瞞你們說,我不是隨便什麼刊物都亂看的,很多有名的刊物人家越說好我越瞧不上。也不知怎麼搞的,我也恨自己沒毅力,偏偏對你們刊物,一期沒看到就丟魂落魄,不得不佩服貴刊編輯的水準和眼光──抓人。”“哪裡,我們做得還很不夠。”陳主編謙遜地低下頭。

戈玲、於德利臉紅撲撲的,吃吃暗笑,再射過來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柔和了。

“您別這麼說,我們可不經誇。”李東寶也有幾分羞澀。

“我絕對不是誇你們,何必要誇?我這人天生就不會恭維人──是事實。陳主編說得是對的,一個刊物,辦好不容易,辦壞很輕鬆。所以我沒找那些大刊物,直接就來找你們。我認為一流的刊物就得有一流的稿子。我認為你們現在缺的就是我這種稿子!”林一洲目光灼灼地望著大家,一手在衣兜裡摸索,掏出一支皺巴巴的煙點上,語重心長地說:“自滿不得吧同志們。一期馬虎,沒有過硬的稿子,讀者就會失望,下期就不買你的賬了。”“我們應該把這做為讀者對我們的鞭策。”陳主編因勢利導,旋而又對林一洲和藹地說:“我們具體談談稿子好嗎?”林一洲一愣:“沒談嗎?噢,是沒談。能把稿子給我翻翻嗎?寫出來很長時間,印象有些模糊,光記得是好稿子了。”“稿子?”李東寶連忙在自己桌上翻。“稿子叫我擱哪兒了?”“這兒呢。”正看了一半的於德利把整部稿子借戈玲的手遞過來。

林一洲接過稿子,鋪開,一邊吸煙一邊皺著眉頭看。

於德利伸了個大懶腰,打了個呵欠:“看了一半兒。”“一個胖胖的採購員模樣的中年男人拎著個黑人造革包進來,笑嘻嘻地和大家打招呼:”幾位,好啊。“”老張來啦,多日不見。“大家七嘴八舌和他笑著打招呼。

“老陳,又胖了一圈,怎麼搞的?”“噢噢,來了個作者,正在談稿子。”“東寶,見我假裝不認識?於德利,我不跟你說話,不夠意思,到我家喝酒還自己帶酒。戈玲,又漂亮了,我真恨自己早生二十年。大姐,老劉。我就佩服我們大姐,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都在認真工作,哪像我,總閒逛。老陳,趕明兒我也到你手下當個兵。”“我們哪敢勞您的大駕?”牛大姐笑說。“到我們這兒豈不是委屈了您這位京東才子。”“來我也不要,光會說不幹活。”老陳也笑說。

“到我手下當編務吧。”戈玲笑說。

“行,我就伺候咱們戈小姐。”張名高把包放在於德利桌上,拿過電話開始撥號,把話筒按在臉頰上笑眯眯地等著通話。

戈玲:“又給誰打電話?一天就見你忙。聽說你都跑去給中學女學生上文學輔導課了?”於德利:“損點兒吧老張?也別忒趕盡殺絕。”“我這是給我老太婆打電話。”張名高把電話換了只手。“……喂,我今天不回去吃晚飯了。我現在《人間指南》編輯部,跟他們要談些事,稿子的事。晚上要去法國大使館參加個活動……”林一洲在一邊眉頭忽然舒展,以手加額,叫起來:“噢,對了,我寫的是這麼個意思:呼喚……”他看到大家都笑臉向張名高,停下不說了。

陳主編在一旁:“請說,我這兒聽著呢。”林一洲又挪挪屁股,湊近陳主編:“我寫的是個愛情故事,可呼喚的是理解,哥頌的是善良,傳達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心聲。”老陳頻頻點頭:“嗯嗯,接著說。”“其他的就不必多說了。我認為我們現在社會非常需要真善美,因為人人假惡醜又不太甘心。所以那什麼連續劇引起那麼多壞人感動,這裡面有很多經驗可以總結,饒有趣味……”“老張,要喝水自己倒,我這兒顧不上照應你。”老陳扭臉跟張名高寒喧。

“跟我你還客氣?忙你的。”張名高使勁擺手,問戈玲:“我那稿子一校出來沒有?”林一洲氣鼓鼓地停下不說。

“你的本意是勸人向善?”李東寶適時插話。

林一洲並不理他,待老陳重新面向他時,才眉飛色舞地往下說:“愛情是美好的,愛情裡的人自然也是美好的,當愛情真正降臨時,一個人想壞也壞不出來了,要是人人都擁有一點愛呢?”“是啊,那社會空氣一定跟海邊似的。”李東寶第一個被感動了。

“人和人之間會多麼和氣。”林一洲也被自己感染了。

“那除了吃醋別的惡習一概沒有了。”李東寶心神嚮往。“那倒好辦了。”“是啊,那我們還怕貧窮落後嗎?”林一洲握緊拳頭。“所有愛情降臨到所有人頭上……”“可能嗎?”李東寶清醒過來。

“還是可能的。”林一洲強調。“我對此充滿信心,起碼這麼想想沒大錯兒吧?”“想想是可以,可你這麼寫到作品中就不真實了。”“藝術的真實不是生活的真實,這我剛學寫字就知道了。”“我說兩句我說兩句。”陳主編打斷他們二人的爭論。“稿子我看了,認為還不錯,但有些情況我要對你做些說明。很感謝你對我刊的信任。你也知道,我刊不是純文學刊物。”“知道,所以你刊對文學作品要求格外嚴。”“嚴倒不嚴,比較而言,我刊對文字作品還是稀鬆的。主要是篇幅問題,不可能發很長的作品。咱們這麼說,你這東西是好東西,可對我刊來說太長了。”“我覺得我們辦刊物吧,編輯方針應該很靈活的。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別先把自己限制死了。”“是,我們是有一定靈活性。象你這種小說我們要發也是連載……”“現在是發三期稿吧?如果從四期開始連載,每期五千字,四萬字發八期,哦,今年內還能發完,可以,我同意。”“小林同志,是這樣的,我們編刊物有些稿件是要預先準備好的,譬如連載小說,期期要發,一般在一部小說剛開始連載時,我們就要立刻組下一部稿子,否則到時候現抓稿子就來不及了。你看我們現在正在連載的一個小說,四期發完,五期就要開始連載張名高的一部長篇,估計要連載一年,到明年五期……噢,你們還不認識吧?這是張名高同志,作家,寫過很多東西,你一定聽說過。”張名高遙遙頷首致意,林一洲掃他一眼,未作更多表示。

“報歉,這幾年有點俗了,不大看小說,所以好多人都不知道。”“沒關係,不知道就對了。除了我自己,我也不知道還有誰寫東西。”張名高轉頭對戈玲笑說:“連載也有個好處,稅可以免了。”“開誠佈公地講,”陳主編誠懇地對林一洲說,“現在我手光長篇小說就有三部,都寫得不錯,很有味道,絲毫不遜於您的大作。”“我聽說不是文學危機、稿荒了嗎?所以才有意發奮,本來我是鑽戲曲的。”“荒倒是較前荒了些,但也不到荒無人煙,很多老驥又出馬,駕轅的駕轅,拉邊套的拉邊套。所以就是我們現在決定發你的稿子,發出來怕也要到後年。我們考慮過要出一個增刊,不過這還要出版署批准,目前還不能成為現實——當然我是指你這稿子已經很成熟一個字都不用改的情況下。”“您的意思是說,我這稿子基本上沒什麼希望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