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歐美的公司大多都是不加班的,這些公司究竟是如何處理工作量的?

如果歐美的公司大多都是不加班的, 那麼有限的工時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工作量。 雖然有工作效率的差異存在, 但我認為工作效率不可能完全擺脫工時的制約。

就我自己來說, 儘管我覺得我的工作效率已經十分足夠了, 仍然不得不經常加班才能趕得上進度。 如果這些公司的專案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會怎麼辦?項目延期?延期造成損失怎麼辦?很疑惑, 這些公司究竟是如何處理工作量的問題的呢?

剛好在美國做遊戲, 工作經驗兩年半, 實在不算豐富, 待過的兩家公司差不多, 淺談兩句自身見聞吧。

我公司上班時間比較flexible, 要求是10am-4pm要在公司, 想早來早走或者晚來晚走隨意, 每天坐夠8小時(包括午飯)。 公司有unlimited PTO(paid time off)以及unlimited WFH(work from home)。 如果你要請PTO最好提前一周打招呼(不打好像也不會怎麼樣), WFH就更隨意了, 早上沒有爬起來就發個郵件說我不舒服要WFH, 但是WFH必須要保證你available on all channels(email,

slack, skype, 短信, 電話, 都要線上)。

肯定有人要問, 既然大家都如此隨意, 那麼如何控制工作效率? 人人都知道, 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 所以會有一個project manager, 他把一個大項目分成一塊一塊的小任務, 分發給手下幹活的人, 你拿到任務以後, 需要你estimate你需要的時間。 當你, PM和你的supervisor都滿意, 那你就可以開始做了, 這個單位時間裡的工作量, 我們叫做sprint(好貼切有沒有)。

如果突遇需求變更, PM也會多方交涉, 最後會幫助你重新安排sprint, 而不會將壓力全部丟在你身上, 逼你加班完成。 而你 務必 要在你estimate的時間裡面完成你的sprint, 不然PM會每天用幽怨的眼神看著你, 如果次數多了, 你的supervisor可能會叫你去喝茶。 因此你要謹記你的deadline, 如果逼近deadline還沒搞完, 那就要加班了(然而這很有可能是你咎由自取), 要麼是你對sprint的estimate出了問題, 要麼就是前幾天太浪, 把活兒都堆在了最後幾天, 或者是運氣實在不好, bug頻出。 不管怎麼樣, 硬著頭皮加了班強行趕上deadline就行了。 下一個sprint又是一條好漢。

當然, 公司希望你的工作量是平滑且飽和的, 所以需要整組人每天聚在一起,

每個人把昨天做了什麼, 今天要做什麼, 有多少confidence完成目前的任務, 有沒有blockers, 都要彙報給PM和整組人。 這叫做daily scrum meeting, 一般我們叫stand-up(在這裡stand其實很有必要, 不僅減少了rambling, 並且keeps you focused)。 如果你總是把工作過早或者過晚的完成, 每天彙報的時候就比較尷尬了。 PM當然不希望你做不完sprint, 也不喜歡你提前做完, 因為所有不準確的estimate, 都會對他造成困擾。 所以有時候手頭的活兒比想像中順利, 可以看看有沒有小的任務可以拿來打發一下時間, 或者看看同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

當然, 事情不可能永遠這麼完美, 總有事情會pop-up出來, 比如bug。 當一個緊急事件出來以後, 就要看這件事的priority了, 比如題主提到的暴雪bug, 可能是一個priority比較低的, PM會安排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去做, 比如下一個sprint。 如果是高能紅色預警bug, 那麼總有人是要on call的(我們公司是輪流), 這個on call的傢伙, 不管你是在睡覺在吃飯還是在拯救世界, 不好意思, 請你馬上上線, 做hotfix, 這種事往往發生在off work time, 所以屬於加班。 如果你搞到了很晚, 第二天可以WFH或者遲到早退都沒關係, 但是除非用時很長,都是不應該影響到你現在的sprint。

但是這種情況真的很罕見,一般遊戲都是經過重重測試才會live,我兩年半以來,就發生過一次在週末被call了。 總體來說,當你對自己的能力和任務有個很好的瞭解,能夠準確的estimate自己的工作量。基本上每天9點到公司,5點走,每天都可以回家做個晚飯健個身,舒舒服服的看會兒劇再睡覺,週末也都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可以陪家人陪朋友,學習,或者做自己的小愛好,輕鬆且自由的做自己愛做的事。

美國不僅僅是 IT 行業不加班,基本上所有行業都不加班。所以 IT 行業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僅僅是跟其他行業一樣而已。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絕不能影響生活與家庭,這是底線,也是社會的共識。

而 IT 產業又有其特殊性,聰明的管理者們自然也有許多的辦法來保證項目正常完成,因此有很多制度和現象是 IT 產業特有的。 比如軟體專案開發中,並不是開發者越多越好,事實上,在開發者超過了一定數量後,還會成反比。一個團隊中十個優秀資深的開發者往往能頂上百個普通開發者,要保證開發進度和品質,就要招牛人。

因此,灣區資深的開發者極其容易拿到高的薪水。 既然開發不加班,那大部分對於專案管理的壓力都在產品經理的身上。如果需求變更,開發基本不太會跟著加班一起趕進度,最後專案延期導致的後果幾乎完全由產品經理承擔,該走人的走人,與開發無關。因此,灣區的產品經理往往壓力很大,但這也倒逼著專案在開發之初就得把需求完全確定,哪怕不確定,也需要跟開發的協商在系統設計的時候能夠預留改動的空間。

也因此,不少灣區的產品經理都有工程師的背景。 當然,雖然嘴巴上說著不能加班,但聰明的資本家們想出了另一套在灣區 IT 企業被廣泛採用的系統:彈性工作制和無限期帶薪休假。 彈性工作制就是沒有規定的時間上下班,任何時候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任何時候想工作就工作,不想工作就不工作。而無限期帶薪休假也正如其名,沒有規定多少時間可以休假,任何時候只要想休假,跟老闆商量後,就可以休假,不需要上報 HR,也不需要統計時間。

有些公司是這樣的:第一周你幹了40份活,老闆說繼續努力;第二周你加班幹了50份活,老闆說提出表揚;第三周你幹了45份活,老闆說你TM怎麼退步了?是不是不想幹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為什麼你上周幹了50份這周只能幹45份?為什麼人家在進步你在退步? 這不加班加到死?

而科學的公司是這樣的:公司給你這麼多錢,你需要大概每週產出40份活。第一周40份,不錯;第二周50份,提出表揚!第三周45份,超額完成任務!第四周40份,不錯!第五周35份,要努力,不過之前幹的挺多的,不要擔心。

這才是正確的評判方式。 而評估的時間越長,代表公司對你的信任越高,自由度越高。每天開會看你昨天幹了啥的,就不如每週總結一下工作的。我現在在的組,就沒有考核套路,一年和老闆進行一次evaluation,回顧一下這一年的工作。這才是一個理想的生活。 為什麼中國的企業更會有這種所謂「文化」?這個「文化」你不眼熟麼?

回想一下你們上學的時候。媽媽有沒有告訴你,考得越高越好?媽媽有沒有和你說,今天晚上要學到11點?媽媽是更在乎你「學到了多少東西」,還是在乎你「學了多久」?當你發揮極其出色拿了全班第三之後再發揮比較出色拿了全班第六,老師會和你說你真棒,還是說你退步了?身邊的人有沒有語重心長地給你灌雞湯「只要你每次都比上次進步一點點,就可以了」。放你娘的狗臭屁,誰TM能一直進步?有腦子麼?有邏輯麼?

有多少家長明明說好的,我們努力保持在年級前100,然後在你考了一個70名的第一時刻,就又把原來的目標改到了前50?美其名曰把目標定的高一點,你才會用力跳,才會跳得高。就像手裡拿著一個糖在逗小孩,無論小孩怎麼努力,總是把糖放得比他能夠到的位置高一點點。這真的是在鍛煉人?

但是除非用時很長,都是不應該影響到你現在的sprint。

但是這種情況真的很罕見,一般遊戲都是經過重重測試才會live,我兩年半以來,就發生過一次在週末被call了。 總體來說,當你對自己的能力和任務有個很好的瞭解,能夠準確的estimate自己的工作量。基本上每天9點到公司,5點走,每天都可以回家做個晚飯健個身,舒舒服服的看會兒劇再睡覺,週末也都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可以陪家人陪朋友,學習,或者做自己的小愛好,輕鬆且自由的做自己愛做的事。

美國不僅僅是 IT 行業不加班,基本上所有行業都不加班。所以 IT 行業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僅僅是跟其他行業一樣而已。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絕不能影響生活與家庭,這是底線,也是社會的共識。

而 IT 產業又有其特殊性,聰明的管理者們自然也有許多的辦法來保證項目正常完成,因此有很多制度和現象是 IT 產業特有的。 比如軟體專案開發中,並不是開發者越多越好,事實上,在開發者超過了一定數量後,還會成反比。一個團隊中十個優秀資深的開發者往往能頂上百個普通開發者,要保證開發進度和品質,就要招牛人。

因此,灣區資深的開發者極其容易拿到高的薪水。 既然開發不加班,那大部分對於專案管理的壓力都在產品經理的身上。如果需求變更,開發基本不太會跟著加班一起趕進度,最後專案延期導致的後果幾乎完全由產品經理承擔,該走人的走人,與開發無關。因此,灣區的產品經理往往壓力很大,但這也倒逼著專案在開發之初就得把需求完全確定,哪怕不確定,也需要跟開發的協商在系統設計的時候能夠預留改動的空間。

也因此,不少灣區的產品經理都有工程師的背景。 當然,雖然嘴巴上說著不能加班,但聰明的資本家們想出了另一套在灣區 IT 企業被廣泛採用的系統:彈性工作制和無限期帶薪休假。 彈性工作制就是沒有規定的時間上下班,任何時候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任何時候想工作就工作,不想工作就不工作。而無限期帶薪休假也正如其名,沒有規定多少時間可以休假,任何時候只要想休假,跟老闆商量後,就可以休假,不需要上報 HR,也不需要統計時間。

有些公司是這樣的:第一周你幹了40份活,老闆說繼續努力;第二周你加班幹了50份活,老闆說提出表揚;第三周你幹了45份活,老闆說你TM怎麼退步了?是不是不想幹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為什麼你上周幹了50份這周只能幹45份?為什麼人家在進步你在退步? 這不加班加到死?

而科學的公司是這樣的:公司給你這麼多錢,你需要大概每週產出40份活。第一周40份,不錯;第二周50份,提出表揚!第三周45份,超額完成任務!第四周40份,不錯!第五周35份,要努力,不過之前幹的挺多的,不要擔心。

這才是正確的評判方式。 而評估的時間越長,代表公司對你的信任越高,自由度越高。每天開會看你昨天幹了啥的,就不如每週總結一下工作的。我現在在的組,就沒有考核套路,一年和老闆進行一次evaluation,回顧一下這一年的工作。這才是一個理想的生活。 為什麼中國的企業更會有這種所謂「文化」?這個「文化」你不眼熟麼?

回想一下你們上學的時候。媽媽有沒有告訴你,考得越高越好?媽媽有沒有和你說,今天晚上要學到11點?媽媽是更在乎你「學到了多少東西」,還是在乎你「學了多久」?當你發揮極其出色拿了全班第三之後再發揮比較出色拿了全班第六,老師會和你說你真棒,還是說你退步了?身邊的人有沒有語重心長地給你灌雞湯「只要你每次都比上次進步一點點,就可以了」。放你娘的狗臭屁,誰TM能一直進步?有腦子麼?有邏輯麼?

有多少家長明明說好的,我們努力保持在年級前100,然後在你考了一個70名的第一時刻,就又把原來的目標改到了前50?美其名曰把目標定的高一點,你才會用力跳,才會跳得高。就像手裡拿著一個糖在逗小孩,無論小孩怎麼努力,總是把糖放得比他能夠到的位置高一點點。這真的是在鍛煉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