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你的孩子沉迷遊戲,初二就要輟學,你會怎麼辦?

孩子沉迷打遊戲, 真的是世界末日嗎?孩子不上大學, 真的沒有出路嗎?孩子不上名校進名企, 就意味著不能成功嗎?

有這樣一個男孩兒,

每天最愛幹的事情就是打遊戲。

他的學習成績算是中等, 不至於留級。 由於上的是一所直升重點高中的學校, 也就是說繼續念下去, 升到高中沒問題。

可是, 就是這樣一個孩子, 才讀到初二, 就很少去學校了。 又過了一陣兒, 乾脆對父母說:我想輟學!

而他的父親, 聽到這個噩耗, 也跟普通父母一樣, 百般地勸說:

“至少念到高中, 上了大學吧。 只要畢業了, 你想幹什麼隨便你!”

可是, 兒子注意已定, 說什麼都沒用。

“大學不上, 那上完高中吧!”

可孩子在初二就死活不去學校了。 父親只好又做了妥協, 也算是最後的底線, 和最後通牒:

“至少要完成義務教育, 上完初中!”

於是, 兒子總算被逼著上完了初中。 剛畢業, 就自己去學校遞交了退學申請書。

學校的老師自然是被驚得目瞪口呆:“我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 你父母同不同意啊?”

是啊, 哪有這樣為人父母的呢?太不懂事兒了, 太依從孩子了, 對孩子太軟弱了, 太不對孩子的未來著想了——這不是在害孩子嗎?

父親的心裡其實也是很煎熬的:

“這是左右兒子人生的重大選擇, 我也是左思右想。 但我要是硬逼著他做他不願意做的事, 到頭來碰了釘子, 他一定會怪我的——‘都是老爸的錯!’這我哪兒受得了啊!既然他都打定主意了, 那就讓他放手一博吧。 ”

看到這裡, 我相信絕大多數到家長, 都會對這個家庭, 這位糊塗的父親, 任性不成器的兒子, 大搖其頭。

沉迷遊戲的孩子, 管教無方的父親, 肯定不是從孩子退學開始才這麼奇葩的。

糖打哪兒甜, 鹽打哪兒鹹, 那是有源頭的。

別著急, 我再從頭到尾把這個故事講完。

一、妻子懷孕的時候, 這位准爸爸就和妻子一起去學了加拉馬茲順產課程。 在大家奇怪的眼神中, 和一群孕婦一起喊“哈——哈——哈”, 練習呼吸法。

二、父親是那個時代第一個進產房的爸爸, 見證了孩子的出生。

三、父親從小就帶著孩子玩兒, 騎自行車、滑旱冰, 甚至帶著孩子去郊外騎摩托車……孩子說:與其和無聊的朋友們出去玩兒, 還不如和老爸一起玩兒呢。

四、父親其實是個學霸, 但兒子做事拖拉, 不愛上學。 他也沒有用“蠻力”去鎮壓。 他覺得, 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平等的, 每個人都有獨立的人格。

五、父親最討厭死記硬背的作業和重複的練習, 一看到兒子寫作業就來氣,

總是吼一聲:別做了, 寫作業還不如玩兒遊戲呢!

六、父親不僅不阻止孩子玩兒遊戲, 還鼓勵孩子玩兒。 更出格的是, 他還帶著全家一起兒玩兒:算我一個吧!只要是市面上出現的遊戲, 他們家肯定會有, 遊戲已經成為他們家庭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七、家庭的鼓勵, 反而讓孩子覺得和老爸一起打遊戲挺拖後腿的。 於是, 孩子後來的注意力, 也從遊戲轉到了電腦上。 為了顯得更酷, 孩子開始鑽研軟體、程式設計等上面了。

八、父親用電腦開始不如兒子了。 他就開始向孩子付費, 讓兒子幫他解決各種電腦問題。 修理程式、管理客戶的郵箱……兒子通過完成工作賺取了零花錢。

九、兒子上到初二的時候, 就不怎麼去學校了。

那幹什麼呢?他並沒有在家裡看漫畫、打遊戲, 而是用打工掙得錢, 給自己請了個家教。 當然了, 這個家教的老師, 不教數學、英文, 而是教電腦程式設計。

十、在初三的時候, 兒子學會了寫程式, 又買了很多軟體。 然後, 宣佈自己要開公司。

十一、當然, 初三的孩子開公司是不現實的。 那初中畢業後就輟學的兒子, 又做了什麼呢?退學之後, 兒子思考了很多, 電腦軟體的世界離不開英語, “我去學學英語”。 然後, 他就做很多調查, 申請了一所美國的語言學校, 還給自己找了一個在電腦專科學校的宿舍。

十二、幾個月後, 兒子從電腦學校畢業。 父親收到了一張“優秀”的成績單, 頓時大跌眼鏡。 這個又懶又平庸又叛逆的孩子, 怎麼就成為了優秀生了呢?!

十三,兒子後來自己上了美國的高中。高中畢業後,並不想上大學,而是先工作一段再說。這次,媽媽出場了,勸說兒子還是先上大學。於是,兒子不太情願地上了南加利福尼亞大學。

十四,這畢竟是一個不愛上學的孩子。好不容易熬到了大三,老毛病又犯了,也真是實在撐不住了,就給父親打了個電話。父親聽了之後,只說了一句:“哦,是嗎?”

十五,兒子從大學退學後,就回國工作了。

各位家長,當故事進行到這個時候,是不是大家都會期待著有“大逆襲”的情節出現,比如兒子後來成為了行業巨頭之類的。

但真實的故事,是兒子後來一直都從事IT行業,負責遊戲的設計、開發、評估、引進等工作。再後來,也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業,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此而已。

可以說,從考名校進名企的角度,他是失敗的;但是,從熱愛自己的工作,擁有自己的事業的角度,他又比大多數年輕人更成功。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日本,這裡面的兒子,叫做大前廣樹,這裡面的父親,叫做大前研一。

是的,就是那位在日本堪稱傳奇的大前研一。

他是國際著名企業策略家及經濟評論家。從日本早稻田大學應用化學系畢業,是東京工業大學核工碩士、麻省理工學院核工博士。從美國回國後先從事了9年的核能方面的工作,後來進入了麥肯錫。在麥肯錫,他用破紀錄的速度,當上了合夥人。後來又用6年多的時間,擔任了日本分公司的總經理。

大前研一和他的兩個兒子的故事,寫在他的一本書——《家是教養的起點:大前研一的育兒經》裡,當時,他的兩個兒子,一個21歲,一個16歲(就是那個在初三退學的小兒子)都在十幾歲的時候偏離了教育的“正道”。

也就是說,大前研一當時寫這本書的時候,並不知道兩個兒子後來究竟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實際上,他的大兒子也沒有念完大學就退學了。不過,後來也開了自己的公司。

那麼,我為什麼要向大家講述大前研一和他兒子的故事呢?

第一,我想打破很多家長對教育成功的認識。的確,從學歷上來講,大前研一是麻省理工的博士,還是斯坦福等名校的教授,而兩個孩子連大學都沒有上完,肯定是失敗的。

但是,從興趣、生存的角度上,大前研一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他更喜歡藝術),後來才從事商業顧問,在50多歲才開始創立自己的事業。而他的兩個孩子,在10來歲的時候就確立了人生的目標,20歲就開創了自己的事業。所以,大前研一覺得他們家的家庭教育是合格的。

第二,大前研一在書中反思了日本的教育,其實和中國很像,比如應試、排名、灌輸式、填鴨式教學等等,都是東方式的教育。他的反思,對現在的家長有很多的借鑒作用。

第三,大前研一的家庭,有其特殊性。而大前研一的個性,也非常的獨特。所以,他們家的家庭教育觀念,並非都適合我們中國現在的家庭。但是,我細細看來,其實有很多恰恰是中國家庭教育剛剛興起的觀念,比如親子陪伴、全家度假、去夏令營等等,很值得我們做家長的學習。

下面,就是我根據大前研一的家教方法中,總結出幾條,供大家交流。

其一、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

我有兩個兒子,都不喜歡上學。但我從不會逼他們,因為我並不覺得學校教的東西有多大的價值。

兩兄弟在學生時代走了不少彎路,但還是能靠一己之力生存下去。

無論身在何處,即使兩手空空,也能白手起家,想辦法養活自己——我認為,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其二、興趣是最大的動力。

與其逼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不如讓他埋頭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這樣更能激發出他的潛力。而孩子的思維也能在鑽研的過程中得到鍛煉,所以家長應該仔細觀擦孩子,看看他在做什麼的時候最活躍,然後再配合他的興趣營造出最適合的家庭環境。

家長大可不必在乎“這個本領以後能不能派上用場”,或是“孩子有沒有這方面的才能”。只要他有正當的理由,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其三、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責任。

孩子的教育從前是父母的責任,現在只是回到原點。

父親說:“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給你。”然後把責任全部丟給母親;母親則把責任轉移給學校、補習班老師或家庭教師……,像這類不合理的情況必須立刻停止。

父母親應該保持的心態是去保護孩子的大腦,使他們免受試圖把孩子塞進既定框架的學校教育的危害,換句話說,讓他們回復到人類原本的柔軟狀態,可以靠本能來思考判斷的狀態。

其四、吃飯時關電視,和孩子暢談。

如此一來,親子間的溝通量就會驟增。家長也能輕鬆瞭解到孩子想做的事,或是孩子有什麼煩惱。而且我們家吃飯時會選定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只要定期舉行這樣的學習會,孩子們的思考能力與表達能力一定會有長足的進步。

其五、讓孩子制訂“家庭旅行計畫”。

這裡的“制訂”,不光是“什麼時候去”“去那裡”。還有機票、旅館、可從機場到旅館的交通方式、換乘方法、旅行期間要去哪些景點……要查好旅行的每一個細節,並計算出大致的開銷。

當然,出發之後也要尊重孩子制訂的計畫,按照他的計畫走。

如此一來,要是計畫不周全,就會拖累全家人,所以孩子查的時候會特別認真。這樣就能培養孩子對家人的責任感,還能加深他對目的地的認識。這樣的旅行不是一舉兩得嗎?

其六、舉行家庭投資收益比賽。

要提高孩子的理財意識,還可以搞一個家庭投資比賽。假設一家有4口人,家裡有40萬日元的“閒錢”,那就每人分10萬,各投資一年,到年底時再比較各自的收益。

也許有人會覺得,“怎麼能讓孩子玩金錢遊戲呢,豈有此理”!但猶太人都是這麼教育孩子的。就是因為日本人在家裡、在學校都沒有接受過像樣的理財教育,才會有那麼多人甘願把現金存在不給利息的銀行裡。

其七、讓孩子參加“夏令營”。

要培養領導力,首推“夏令營”。

所謂夏令營,就是各個自治體或各類團體會在學校放暑假時組織孩子們去大自然野營,這在北美是司空見慣的活動。

每到夏天,我都會將孩子們送到美國去參加夏令營,期間,孩子們需要通過合作完成很多事,這樣自然就能培養出領導所需要的能力。

其八、暑假少做題,多參加志願者活動。

接受填鴨式教育的孩子們誤以為只要自己的成績好就行了,但學校並沒有告訴他們,有很多東西比知識更重要。

要培養孩子的公德心,學校就不應該佈置太多暑假作業,而是應該將學生送到養老院去,幫忙盛飯盛菜、洗碗刷盤、換洗床單等等。這樣的經歷要比整天做作業寶貴得多。

人類已經擺脫了“死記硬背”的束縛。從今往後,我們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解決社會問題上。

其九、每週一次,和妻子單獨下館子。

多年前,我帶著一家人離開了住慣了的橫濱,搬到了東京市中心。如此一來,我就能在上班路上少花兩個小時了。

每天早上,我都用節約出來的時間寫書,傍晚則能早些回家,爭取多和家裡人一起吃晚飯。

我與妻子加內特每週都會去家附近的餐館吃一頓。保證夫妻倆單獨交流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我常聽人抱怨“夫妻之間沒話說”。其實,如果你真的將對方視作最理想的人生伴侶,花心思去經營婚姻,就絕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其十、教給孩子的“四個責任”。

發展孩子的能力,教導他們承擔責任,是父母重要的工作。

這些責任包括對自己人生應盡的責任;如果有了家庭,對家庭應盡的責任;如果去公司上班,對公司應盡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更進一步,對社會、對全世界應盡的責任。

我雖然不會命令孩子去寫功課,但從兒子還小的時候,我便嚴格灌輸他們對“自己”、“家庭”、“公司”、“國家社會”的四個責任觀念。

所以,當次男說想去美國留學,不去念附屬高中的時候,我問他:“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他毫不遲疑地回答我:“是的,我會負起那四個責任。”於是我安心地送他出國。

說得極端一點,只要你能肩負起這四個責任,無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從事什麼工作,你都能活得下去。然而,如此重要的做人道理,學校卻完全沒有教,只能由父母來教導孩子了。

作者簡介

童書媽媽聯合創始人:白滔滔

學機械、轉經濟,自學寫作進入媒體,歷經新週刊、南方報業,後創業從事數字出版。著及編著有《我手機》《十三億》《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詩300首》等。喜歡鑽研教育思想,開發寫作課程,和讀書會家長孩子交流。同時,擔任北京中致兒童關愛基金會副理事長,致力鄉村幼師等專案。他還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兒的爸爸,是女兒小丸子眼中永不斷電的故事機。

童書媽媽:熱愛新觀念,懂得新方法。百萬新生代家庭信任的家教參考。通過童書媽媽分享好東西,敬請聯繫:ts-mama@qq.com

十三,兒子後來自己上了美國的高中。高中畢業後,並不想上大學,而是先工作一段再說。這次,媽媽出場了,勸說兒子還是先上大學。於是,兒子不太情願地上了南加利福尼亞大學。

十四,這畢竟是一個不愛上學的孩子。好不容易熬到了大三,老毛病又犯了,也真是實在撐不住了,就給父親打了個電話。父親聽了之後,只說了一句:“哦,是嗎?”

十五,兒子從大學退學後,就回國工作了。

各位家長,當故事進行到這個時候,是不是大家都會期待著有“大逆襲”的情節出現,比如兒子後來成為了行業巨頭之類的。

但真實的故事,是兒子後來一直都從事IT行業,負責遊戲的設計、開發、評估、引進等工作。再後來,也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業,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此而已。

可以說,從考名校進名企的角度,他是失敗的;但是,從熱愛自己的工作,擁有自己的事業的角度,他又比大多數年輕人更成功。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日本,這裡面的兒子,叫做大前廣樹,這裡面的父親,叫做大前研一。

是的,就是那位在日本堪稱傳奇的大前研一。

他是國際著名企業策略家及經濟評論家。從日本早稻田大學應用化學系畢業,是東京工業大學核工碩士、麻省理工學院核工博士。從美國回國後先從事了9年的核能方面的工作,後來進入了麥肯錫。在麥肯錫,他用破紀錄的速度,當上了合夥人。後來又用6年多的時間,擔任了日本分公司的總經理。

大前研一和他的兩個兒子的故事,寫在他的一本書——《家是教養的起點:大前研一的育兒經》裡,當時,他的兩個兒子,一個21歲,一個16歲(就是那個在初三退學的小兒子)都在十幾歲的時候偏離了教育的“正道”。

也就是說,大前研一當時寫這本書的時候,並不知道兩個兒子後來究竟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實際上,他的大兒子也沒有念完大學就退學了。不過,後來也開了自己的公司。

那麼,我為什麼要向大家講述大前研一和他兒子的故事呢?

第一,我想打破很多家長對教育成功的認識。的確,從學歷上來講,大前研一是麻省理工的博士,還是斯坦福等名校的教授,而兩個孩子連大學都沒有上完,肯定是失敗的。

但是,從興趣、生存的角度上,大前研一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他更喜歡藝術),後來才從事商業顧問,在50多歲才開始創立自己的事業。而他的兩個孩子,在10來歲的時候就確立了人生的目標,20歲就開創了自己的事業。所以,大前研一覺得他們家的家庭教育是合格的。

第二,大前研一在書中反思了日本的教育,其實和中國很像,比如應試、排名、灌輸式、填鴨式教學等等,都是東方式的教育。他的反思,對現在的家長有很多的借鑒作用。

第三,大前研一的家庭,有其特殊性。而大前研一的個性,也非常的獨特。所以,他們家的家庭教育觀念,並非都適合我們中國現在的家庭。但是,我細細看來,其實有很多恰恰是中國家庭教育剛剛興起的觀念,比如親子陪伴、全家度假、去夏令營等等,很值得我們做家長的學習。

下面,就是我根據大前研一的家教方法中,總結出幾條,供大家交流。

其一、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

我有兩個兒子,都不喜歡上學。但我從不會逼他們,因為我並不覺得學校教的東西有多大的價值。

兩兄弟在學生時代走了不少彎路,但還是能靠一己之力生存下去。

無論身在何處,即使兩手空空,也能白手起家,想辦法養活自己——我認為,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其二、興趣是最大的動力。

與其逼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不如讓他埋頭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這樣更能激發出他的潛力。而孩子的思維也能在鑽研的過程中得到鍛煉,所以家長應該仔細觀擦孩子,看看他在做什麼的時候最活躍,然後再配合他的興趣營造出最適合的家庭環境。

家長大可不必在乎“這個本領以後能不能派上用場”,或是“孩子有沒有這方面的才能”。只要他有正當的理由,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其三、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責任。

孩子的教育從前是父母的責任,現在只是回到原點。

父親說:“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給你。”然後把責任全部丟給母親;母親則把責任轉移給學校、補習班老師或家庭教師……,像這類不合理的情況必須立刻停止。

父母親應該保持的心態是去保護孩子的大腦,使他們免受試圖把孩子塞進既定框架的學校教育的危害,換句話說,讓他們回復到人類原本的柔軟狀態,可以靠本能來思考判斷的狀態。

其四、吃飯時關電視,和孩子暢談。

如此一來,親子間的溝通量就會驟增。家長也能輕鬆瞭解到孩子想做的事,或是孩子有什麼煩惱。而且我們家吃飯時會選定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只要定期舉行這樣的學習會,孩子們的思考能力與表達能力一定會有長足的進步。

其五、讓孩子制訂“家庭旅行計畫”。

這裡的“制訂”,不光是“什麼時候去”“去那裡”。還有機票、旅館、可從機場到旅館的交通方式、換乘方法、旅行期間要去哪些景點……要查好旅行的每一個細節,並計算出大致的開銷。

當然,出發之後也要尊重孩子制訂的計畫,按照他的計畫走。

如此一來,要是計畫不周全,就會拖累全家人,所以孩子查的時候會特別認真。這樣就能培養孩子對家人的責任感,還能加深他對目的地的認識。這樣的旅行不是一舉兩得嗎?

其六、舉行家庭投資收益比賽。

要提高孩子的理財意識,還可以搞一個家庭投資比賽。假設一家有4口人,家裡有40萬日元的“閒錢”,那就每人分10萬,各投資一年,到年底時再比較各自的收益。

也許有人會覺得,“怎麼能讓孩子玩金錢遊戲呢,豈有此理”!但猶太人都是這麼教育孩子的。就是因為日本人在家裡、在學校都沒有接受過像樣的理財教育,才會有那麼多人甘願把現金存在不給利息的銀行裡。

其七、讓孩子參加“夏令營”。

要培養領導力,首推“夏令營”。

所謂夏令營,就是各個自治體或各類團體會在學校放暑假時組織孩子們去大自然野營,這在北美是司空見慣的活動。

每到夏天,我都會將孩子們送到美國去參加夏令營,期間,孩子們需要通過合作完成很多事,這樣自然就能培養出領導所需要的能力。

其八、暑假少做題,多參加志願者活動。

接受填鴨式教育的孩子們誤以為只要自己的成績好就行了,但學校並沒有告訴他們,有很多東西比知識更重要。

要培養孩子的公德心,學校就不應該佈置太多暑假作業,而是應該將學生送到養老院去,幫忙盛飯盛菜、洗碗刷盤、換洗床單等等。這樣的經歷要比整天做作業寶貴得多。

人類已經擺脫了“死記硬背”的束縛。從今往後,我們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解決社會問題上。

其九、每週一次,和妻子單獨下館子。

多年前,我帶著一家人離開了住慣了的橫濱,搬到了東京市中心。如此一來,我就能在上班路上少花兩個小時了。

每天早上,我都用節約出來的時間寫書,傍晚則能早些回家,爭取多和家裡人一起吃晚飯。

我與妻子加內特每週都會去家附近的餐館吃一頓。保證夫妻倆單獨交流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我常聽人抱怨“夫妻之間沒話說”。其實,如果你真的將對方視作最理想的人生伴侶,花心思去經營婚姻,就絕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其十、教給孩子的“四個責任”。

發展孩子的能力,教導他們承擔責任,是父母重要的工作。

這些責任包括對自己人生應盡的責任;如果有了家庭,對家庭應盡的責任;如果去公司上班,對公司應盡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更進一步,對社會、對全世界應盡的責任。

我雖然不會命令孩子去寫功課,但從兒子還小的時候,我便嚴格灌輸他們對“自己”、“家庭”、“公司”、“國家社會”的四個責任觀念。

所以,當次男說想去美國留學,不去念附屬高中的時候,我問他:“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他毫不遲疑地回答我:“是的,我會負起那四個責任。”於是我安心地送他出國。

說得極端一點,只要你能肩負起這四個責任,無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從事什麼工作,你都能活得下去。然而,如此重要的做人道理,學校卻完全沒有教,只能由父母來教導孩子了。

作者簡介

童書媽媽聯合創始人:白滔滔

學機械、轉經濟,自學寫作進入媒體,歷經新週刊、南方報業,後創業從事數字出版。著及編著有《我手機》《十三億》《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詩300首》等。喜歡鑽研教育思想,開發寫作課程,和讀書會家長孩子交流。同時,擔任北京中致兒童關愛基金會副理事長,致力鄉村幼師等專案。他還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兒的爸爸,是女兒小丸子眼中永不斷電的故事機。

童書媽媽:熱愛新觀念,懂得新方法。百萬新生代家庭信任的家教參考。通過童書媽媽分享好東西,敬請聯繫:ts-mama@qq.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