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聚德的外賣“鴨子”飛了!

這篇文章我們將討論:

傳統餐企做外賣可能遭遇的幾個坑。

8月15日, 全聚德發佈2017年半年度報告, 並在公告中宣佈, 全聚德旗下的“小鴨哥”(北京鴨哥科技有限公司)已於2017年4月停止營業。

全聚德方面宣稱:鴨哥科技經過一年多的運營, 受多種因素影響, 鴨哥科技董事會決定停止該公司營業, 至於具體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全聚德方面並未詳細透露。

公告中表示, 全聚德將以門店為主體更緊密地與協力廠商平臺合作, 繼續對餐飲與互聯網的結合進行探索。

公開消息顯示, 小鴨哥于2015年在重慶試水, 2016年正式在北京上線。

從全聚德2016年財報數據來看, 2016年, 鴨哥科技虧損超過1300萬元。

對於“小鴨哥停止運營”的消息, 外賣君採訪了數位業內人士, 關於全聚德“並未詳細透露”的“具體影響因素”他們有如下看法:

01

“自嗨式”消費場景

市場需求是一步一步探索出來的, 而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

很多時候, 你以為抓住了“黃金需求”, 其實只是“道旁苦李”。

重慶某資深餐飲人說, 2015年小鴨哥來重慶的時候, 他是知道的。 “兩年前點過一次小鴨哥外賣, 體驗很不好, 感覺不值那個錢。 ”但對於小鴨哥停業的消息卻並不知情。

他認為:“專案設計方向搞錯了。 就好比, 為什麼烤鴨變成火鍋可以做得好, 變成外賣卻做得不好, 變成漢堡也不怎麼樣(全聚德20年前曾做過烤鴨漢堡), 變成小吃卻做得不錯。 其實就是消費場景合適不合適的問題。 ”

02

產品創新“畫蛇添足”

從產品形態來考量, 小鴨哥的產品創新剝奪了消費者對烤鴨這一產品必需的“體驗感”。

“烤鴨的儀式感非常重要, 即使是外賣烤鴨, 也應該講究一樣的儀式感。 消費者想通過外賣改變的是“去堂食”這件事,

而不是產品形態。 ”北京某媒體人認為。

工序多了, 出餐效率低了, 消費者體驗感卻沒了

“小鴨哥設計的套餐是現成的鴨卷, 讓用戶只要現場加熱即可食用。 這相當於把一個特色正餐做成了小吃, 難道吃烤鴨最有特色的地方不是自己卷著吃嗎?而且,

他還賣的是正餐的價錢。 ”

03

只有概念沒有體系

最初上線之時, 小鴨哥在管道上還曾與一些外賣品牌達成合作, 合作的主要方式是:小鴨哥提供的產品, 其他品牌以小鴨哥的名頭或者自己的品牌名向外銷售。

某個曾與小鴨哥有過合作的外賣品牌負責人說:“經過一段時間, 我們發現小鴨哥在外賣上並沒有構建自己的外賣體系, 在品牌包裝上, 也在模仿市面上比較流行的外賣包裝。

儘管全聚德很有名氣, 但是外賣使用者需要的不是名氣, 只不過需要解決日常一餐而已。 剛上線時, 一隻烤鴨單價兩百多元, 依託全聚德品牌和供應鏈成品, 是類似於航空餐一樣的存在。 這對顧客並沒有形成很大吸引力。

另一方面, 全聚德本身屬性並非日常化的品類, 和外賣沒有辦法進行互相借力, 如果是速食, 轉戰外賣市場是天經地義的。 但是烤鴨這種傳統品類去做外賣, 打入外賣市場, 需要從零做起。 ”

04

傍著大款沒沾光

在品牌勢能方面, 小鴨哥外賣在C端並沒有得到全聚德背書。

成都某知名餐飲品牌創始人認為:

“從品類來說,沒有對錯。畢竟是能力相關品類延展;

從業態來說,模式不相關。外賣需要另一套武功;

從組織來說,能力不相關。原組織基因與外賣並不匹配;

從品牌來說,全聚德無法有效背書,全聚德真正的客群與外賣主流人群是兩類人。因此,全聚德對外賣用戶的理解程度肯定不足;

從行銷上來說,全聚德這個“中華老字型大小”在年輕人心中也沒什麼地位了。一般是外地人來北京在全聚德吃烤鴨,但是來旅遊的外地人也沒有外賣場景。傳統人才會去考慮全聚德。”

05

合作夥伴不搭調

合作團隊一個來自金星,一個來自火星,合作品牌的基因不和,可能是小鴨哥的阿喀琉斯之踵。

北京某多品牌餐飲企業CEO認為,小鴨哥項目是由老國企品牌和新銳互聯網品牌(狂草科技)的合作項目,雙方公司的理念不同,全聚德對合作公司的風格、套路、打法不能認同,可能是項目失敗的最根本原因。

“我參加過小鴨哥的發佈會,剛成立的時候挺熱鬧的,後來壓根沒有看到影響和宣傳。所以我懷疑,可能全聚德內部不喜歡這麼猛這麼張揚的風格,老國企還是會保守。於是合作方施展不開,項目推不起來,持續虧損,最後不了了之。”

“狂草科技旗下的子品牌加班狗和李子壩梁山雞在重慶做得多風生水起。他們把李子壩梁山雞打造成爆款網紅,但在北京卻沒有複製過來。”

在小鴨哥的發佈會上,全聚德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全聚德缺既懂互聯網又懂餐飲的團隊,而自己培養團隊是無法適應市場需要的。為此全聚德幾年來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合作夥伴,最終選定重慶狂草科技有限公司。”

由此可見,全聚德和狂草科技的合作基礎並不是基於“彼此懂得”,而是“彼此不懂”。“彼此不懂”的結局必然是無法溝通。同時我們也有理由猜測,全聚德作為老牌國企在溝通上的傲慢。

06

就像沒來過一樣

在小鴨哥的試水城市重慶,某知名連鎖品牌的老闆說:“(對於小鴨哥外賣品牌)重慶這邊基本沒什麼感覺,沒什麼存在感。即使是全聚德在重慶也只有一個店,開在重慶著名的旅遊地洪崖洞。”

川普說:好名、賴名,都比沒名強。最慘的情況是,沒有人知道你已經離開,就像沒有人知道你來過一樣。

成都某知名餐飲品牌創始人認為:

“從品類來說,沒有對錯。畢竟是能力相關品類延展;

從業態來說,模式不相關。外賣需要另一套武功;

從組織來說,能力不相關。原組織基因與外賣並不匹配;

從品牌來說,全聚德無法有效背書,全聚德真正的客群與外賣主流人群是兩類人。因此,全聚德對外賣用戶的理解程度肯定不足;

從行銷上來說,全聚德這個“中華老字型大小”在年輕人心中也沒什麼地位了。一般是外地人來北京在全聚德吃烤鴨,但是來旅遊的外地人也沒有外賣場景。傳統人才會去考慮全聚德。”

05

合作夥伴不搭調

合作團隊一個來自金星,一個來自火星,合作品牌的基因不和,可能是小鴨哥的阿喀琉斯之踵。

北京某多品牌餐飲企業CEO認為,小鴨哥項目是由老國企品牌和新銳互聯網品牌(狂草科技)的合作項目,雙方公司的理念不同,全聚德對合作公司的風格、套路、打法不能認同,可能是項目失敗的最根本原因。

“我參加過小鴨哥的發佈會,剛成立的時候挺熱鬧的,後來壓根沒有看到影響和宣傳。所以我懷疑,可能全聚德內部不喜歡這麼猛這麼張揚的風格,老國企還是會保守。於是合作方施展不開,項目推不起來,持續虧損,最後不了了之。”

“狂草科技旗下的子品牌加班狗和李子壩梁山雞在重慶做得多風生水起。他們把李子壩梁山雞打造成爆款網紅,但在北京卻沒有複製過來。”

在小鴨哥的發佈會上,全聚德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全聚德缺既懂互聯網又懂餐飲的團隊,而自己培養團隊是無法適應市場需要的。為此全聚德幾年來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合作夥伴,最終選定重慶狂草科技有限公司。”

由此可見,全聚德和狂草科技的合作基礎並不是基於“彼此懂得”,而是“彼此不懂”。“彼此不懂”的結局必然是無法溝通。同時我們也有理由猜測,全聚德作為老牌國企在溝通上的傲慢。

06

就像沒來過一樣

在小鴨哥的試水城市重慶,某知名連鎖品牌的老闆說:“(對於小鴨哥外賣品牌)重慶這邊基本沒什麼感覺,沒什麼存在感。即使是全聚德在重慶也只有一個店,開在重慶著名的旅遊地洪崖洞。”

川普說:好名、賴名,都比沒名強。最慘的情況是,沒有人知道你已經離開,就像沒有人知道你來過一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