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ATJ財報季:騰訊與阿裡不相上下,京東高速增長的故事危險了

騰訊、阿裡這是要並肩齊飛的節奏啊!

繼騰訊控股之後, 阿裡巴巴也於北京時間 8 月 17 日晚間發佈了 2018 財年第一季度(2017 年 4 月-6 月)的財報。

不出意料地, 阿裡和騰訊這個財季又雙雙攜手“超過市場預期”, 當季收入增幅均超過50%。

“現金牛”——核心電商

季報顯示, 2017年Q2阿裡502億收入中, 核心電商業務(中國零售、中國批發、國際零售、國際批發)營收430.3億, 占比85.7%, 是當之無愧的“現金牛”。 而雲計算、數字娛樂及創新業務等業務營收合計71.6億, 占比14.3%。 這三大新興業務則是被寄予望的明日之星。

儘管此前阿裡巴巴宣佈不再公佈GMV(商品銷售總額), 但在這個季度, 阿裡公佈稱天貓的實物GMV同比增速達到了49%, 其中時尚服飾、消費電子、快速消費品(FMCG)核心品類表現強勁。 該增速超過了前一天公佈財報的京東。

與此同時, 阿裡的毛利潤率也維持在高位, 且隨週期波動。 阿裡毛利潤率峰值出現在Q2、Q4, 2016年Q2為63.5%, 2017年Q2達65.2%。

新業務開拓方面, 阿裡的新零售佈局正在提速。 今年5月, 阿裡巴巴以126億港元(16億美元)作價, 完成對銀泰商業的私有化及控股股權收購。 除此之外, 還正式推出自2015年起孵化的盒馬鮮生。 天貓與蘇寧、銀泰、三江、百聯等戰略合作夥伴的合作也在快速推進, 並相繼推出無人零售店、無人口紅售賣機、汽車自動販賣機等無人零售業態。

最新進展是, 阿裡無人店項目團隊已確認被納入“天貓新零售戰略大圖”, 並計畫在年底前在杭州開設第一家無人零售實體店。

受此影響, 阿裡股價週四大漲近5%。 今年以來, 阿裡巴巴股價已大漲超過70%。 就在本月, 阿裡巴巴成為亞洲首家市值超越40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核心電商強勁是事實, 這是投資人看好的原因。

不過, 電商業績飆紅, 給了阿裡在其他業務繼續燒錢的底氣。 一直在虧損的雲服務, 本季度卻沒能扭虧為盈。

雲服務是阿裡近年來重點佈局的領域, 這一季度的表現仍然可圈可點:付費用戶數首次超過 100 萬, 收入 24.31 億人民幣, 但卻僅實現了 96% 的增長,

增幅為數個季度以來的新低。

事實上, 雲服務的增長在最近一年裡已經出現了放緩的趨勢, 不過增幅低於三位數尚屬首次。 出現這一現象部分原因在於阿裡雲的主要客戶群體為中小企業, 客單價本身並不高。

另一方面, 阿裡雲目前仍處於靠降價搶佔用戶的階級, 從 2015 年至今, 阿裡雲曾數十次宣佈降價。 在今年 6 月的雲棲大會上, 阿裡雲又宣佈雲資料庫 Redis 版(集群版)和雲伺服器 ECS 最新一代實例繼續降價, 最高降幅分別為 35% 和 31%。

京東高速增長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相比之下, 京東則沒那麼好運了。 不僅財報當天暴跌5%。 而在阿裡財報公佈後, 京東的市值更是跌破600億美元。

基於通用會計準則(GAAP), 京東淨虧損為2.870億元(約合4230萬美元), 這是京東在一季度實現淨利後重新轉為虧損。

同時, 京東二季度利潤率為13.6%, 比預期低約240個基點。

一直以來, 京東都以高速增長來打動投資人, 只要保持比天貓高的增長速度, 京東超越天貓就有可能, 資本市場也願意相信這樣的故事, 但這個故事很可能已經講不下去了。

根據此前市場資料, 上一財年天貓的GMV為15650億元, 而京東的GMV為6582億元。 體量相較天貓小很多的京東, 在同比增速上本應該遠遠領先天貓。 但過去幾個季度, 京東(46%)的同比增速卻呈下降態勢, 直至本季度被體量遠大於自己的天貓(49%)甩在身後。

在618大促期間, 京東還投入了大量真金白銀進行市場行銷, 但第二季度京東交易額的增速卻不及投入的增速, 這在京東歷次的財報中尚屬罕見, 而這也意味著面臨電商市場的劇烈競爭,京東為了增長,所付出的代價也在急速增長。

這從京東財報披露的營收成本結構就不難看出端倪。

以2017Q1為例,京東收入和GMV同比增長分別是40%和42%,行銷費用控制在39%。剛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報裡,京東收入和GMV同比增長為44%和46%,而行銷費用則高達41億元同比增長63%,即便是整體運營費用也攀升到了44%。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京東首次行銷費用大幅超過GMV以及收入的同比增幅。

成本激增還極大地影響了京東的毛利率(此處毛利按照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履約成本計算得出),2017年第二季度,京東毛利率(不含JD Finance)為6.7%,首次下降,出現明顯拐點。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戶品質方面,京東卻反超阿裡。評價用戶品質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看ARPU值,即平均每戶收入(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本季度阿裡巴巴收入高達人民幣501.84億元,除以4.66億活躍用戶,平均每位用戶僅為阿裡貢獻了108元人民幣。本季度京東收入為932億元,除以2.583億活躍用戶,平均每位用戶為京東貢獻了361元人民幣,足足是阿裡巴巴的3倍之多。顯然,京東的用戶明顯更具價值。

與騰訊不相上下

再來看騰訊。在該季度總收入上,騰訊與阿裡一樣,越過了500億元人民幣大關,而其營收和同比增長幅度為 566.06 億元和 59% ,兩個指標均略高於阿裡。

資料顯示,第二季度騰訊的總收入為人民幣566.0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9%,按非通用會計準則,期內盈利為人民幣164.8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3%。

騰訊認為,二季度收入實現59%的同比增長,主要受智慧手機遊戲、個人電腦遊戲、支付相關服務、網路廣告以及數位內容訂購及銷售所推動。二季度騰訊網路遊戲收入增長39%至238.61億元,主要來自包括《王者榮耀》在內的多款智慧手機遊戲的收入增長。網遊收入,已經占到騰訊總收入的4成多。

再看騰訊的2017年半年財報,資料是清一色的“同比增長”: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66.06億元(83.56億美元),較一季度增長14%,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59%;上半年營收為1061.58億元(15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7%;上半年期內利潤為328.02億元(48.42億美元),相當於一天盈利1.8億,要知道他們2016年全年的利潤也不過414.47億元。

除了業績亮眼,騰訊的員工薪酬同樣令人羡慕:

根據騰訊公佈的上半年雇員及薪酬情況:旗下共有40678名雇員,比2016年年中31557名增長了28.9%,上半年所發薪酬達到160.17億元,人均薪酬接近40萬!如果下半年持平,那騰訊員工2017年的人均薪酬至少80萬!

今年以來,在港股上市的騰訊與美股的阿裡隔海相望,彼此市值交替領先,經常出現一方前一天剛剛成為“亞洲市值最高公司”,第二天就被另一方超過。受公司影響,馬化騰和馬雲的身價也水漲船高,你來我往地問鼎“中國首富”稱號。

關於阿裡和騰訊的生態佈局,我想已不用再過多敘述。如今阿裡巴巴和騰訊都在主營業務之外,試圖拓展更多的領域,他們早已不再是單一的電商或遊戲公司。而殊途同歸的是,他們都正走在成為互聯網基礎建設提供者的道路上:雲服務、人工智慧、大資料、移動支付,賦能行業,也連接一切。在可預見的未來,馬太效應勢必將會更加凸顯。

而這也意味著面臨電商市場的劇烈競爭,京東為了增長,所付出的代價也在急速增長。

這從京東財報披露的營收成本結構就不難看出端倪。

以2017Q1為例,京東收入和GMV同比增長分別是40%和42%,行銷費用控制在39%。剛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報裡,京東收入和GMV同比增長為44%和46%,而行銷費用則高達41億元同比增長63%,即便是整體運營費用也攀升到了44%。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京東首次行銷費用大幅超過GMV以及收入的同比增幅。

成本激增還極大地影響了京東的毛利率(此處毛利按照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履約成本計算得出),2017年第二季度,京東毛利率(不含JD Finance)為6.7%,首次下降,出現明顯拐點。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戶品質方面,京東卻反超阿裡。評價用戶品質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看ARPU值,即平均每戶收入(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本季度阿裡巴巴收入高達人民幣501.84億元,除以4.66億活躍用戶,平均每位用戶僅為阿裡貢獻了108元人民幣。本季度京東收入為932億元,除以2.583億活躍用戶,平均每位用戶為京東貢獻了361元人民幣,足足是阿裡巴巴的3倍之多。顯然,京東的用戶明顯更具價值。

與騰訊不相上下

再來看騰訊。在該季度總收入上,騰訊與阿裡一樣,越過了500億元人民幣大關,而其營收和同比增長幅度為 566.06 億元和 59% ,兩個指標均略高於阿裡。

資料顯示,第二季度騰訊的總收入為人民幣566.0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9%,按非通用會計準則,期內盈利為人民幣164.8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3%。

騰訊認為,二季度收入實現59%的同比增長,主要受智慧手機遊戲、個人電腦遊戲、支付相關服務、網路廣告以及數位內容訂購及銷售所推動。二季度騰訊網路遊戲收入增長39%至238.61億元,主要來自包括《王者榮耀》在內的多款智慧手機遊戲的收入增長。網遊收入,已經占到騰訊總收入的4成多。

再看騰訊的2017年半年財報,資料是清一色的“同比增長”: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66.06億元(83.56億美元),較一季度增長14%,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59%;上半年營收為1061.58億元(15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7%;上半年期內利潤為328.02億元(48.42億美元),相當於一天盈利1.8億,要知道他們2016年全年的利潤也不過414.47億元。

除了業績亮眼,騰訊的員工薪酬同樣令人羡慕:

根據騰訊公佈的上半年雇員及薪酬情況:旗下共有40678名雇員,比2016年年中31557名增長了28.9%,上半年所發薪酬達到160.17億元,人均薪酬接近40萬!如果下半年持平,那騰訊員工2017年的人均薪酬至少80萬!

今年以來,在港股上市的騰訊與美股的阿裡隔海相望,彼此市值交替領先,經常出現一方前一天剛剛成為“亞洲市值最高公司”,第二天就被另一方超過。受公司影響,馬化騰和馬雲的身價也水漲船高,你來我往地問鼎“中國首富”稱號。

關於阿裡和騰訊的生態佈局,我想已不用再過多敘述。如今阿裡巴巴和騰訊都在主營業務之外,試圖拓展更多的領域,他們早已不再是單一的電商或遊戲公司。而殊途同歸的是,他們都正走在成為互聯網基礎建設提供者的道路上:雲服務、人工智慧、大資料、移動支付,賦能行業,也連接一切。在可預見的未來,馬太效應勢必將會更加凸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