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10個老太太抱團養老的故事……是很多人羡慕的生活狀態!

閱讀本文之前, 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老年日報點擊關注後

您將免費得到一位夕陽助手

年長者的精神家園

10個老太太抱團養老的故事

“我的老姐姐, 你這是怎麼了!”邱奶奶這一聲大叫打破了原本寂靜的胡同。 奶奶聞聲小跑了過去, 只見這張家爺爺躺在冰涼的地上, 身體僵硬, 一動不動。

張爺爺年事已高, 有些事情也無力回天, 那段時間張奶奶一直悶悶不樂, 精神恍惚。 嘴裡還經常念著“老頭, 過兩天我就去找你”這樣的話, 奶奶見狀, 急忙招呼她們的“抱團養老小分隊”幫忙想辦法讓張奶奶恢復過來。

如今時隔3年, 張奶奶也逐漸適應了沒有老伴兒的生活, 她還說當初幸好有這些老夥伴陪著, 要不然不會有現在的自己。

說到這個“抱團養老小分隊”, 發展到有10人了, 奶奶和邱、趙兩位奶奶是鄰居, 她們三人每天早晨都會一起出去晨練, 於是認識了其他好友,

不多不少正好她們10個人玩得最好。

她們文化程度不同、家庭情況不同、經濟條件也不同, 但由於她們知根知底、互相信任、能說心裡話、能合得來, 所以像漿糊一樣黏在了一起。

一起玩耍, 但不互相干涉

每天, 奶奶們6:30在門口集合, 去附近的公園晨練;7:30吃早飯,

早飯後看書、侃大山;12:00吃午飯、看電視, 午休一會兒後, 15:00打牌或者做其他活動;19:00吃完飯後各回各家睡覺。

這日子過得那叫一個充實, 平時回家都看不見奶奶的身影, 不是去邱奶奶家聊天, 就是跟張奶奶畫畫。 總覺得奶奶比我都忙!

旅遊玩耍AA制, 生活難題互相幫

去年, 這個抱團養老小分隊就說要出國溜達一圈, 畢竟退休金就那麼一點, 還是要攢攢才行, 於是攢了一年, 今年終於實現了願望。 去了一趟北歐。

邱奶奶說:“在經濟上, 我們不打架;在生活上, 我們相互照顧。 這一年來, 我感受到了好多從未感受過的溫暖。 ”奶奶及其家人, 無論誰去外地旅遊, 回來時總要給姐妹們帶來特色禮品, 誰回了老家帶來土產品, 要給大夥分一份, 雖是一小袋土豆或一壺胡麻油, 禮輕情意重。

逢年過節, 大家總要互相走動拜訪或致意問候。 一件件似乎很平常的小事, 像紐帶、像橋樑, 牢固聯接了10位老太太及其家人們的心, 她們成為胡同裡一道亮麗的風情線!

抱團養老的喜與憂

抱團養老的方式很早就在國外盛行, 在一個小圈子中有共同愛好的老年人們聚在一起養老、玩耍、聊天, 相互照顧。

喪偶、子女長期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 以及住不習慣養老院的老人, 他們不僅僅生活上缺少照顧, 精神上更缺乏寄託。 而“抱團養老”剛好解決了這些難題, 豐富老人生活, 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繪出夕陽無限好的美麗圖景,也有利於減輕子女的擔憂與負擔。

抱團養老的好處

其一,老人們通過長時間的“挑選”,自發形成性格相吸的互助養老小團體,這種鬆散的群體結構讓彼此之間更融洽,免去了尷尬和約束,也增添了家人陪伴式的樂趣。

其二,老人們年齡相仿、觀點類同,可以共同分享人生閱歷和感興趣的話題,彼此安慰,而不會產生代溝,有效驅除痛苦和煩惱。

其三,空巢老人最擔憂的莫過於生病無人知曉,而老人們每天的叫門、聚會和互相關照,填補了子女不在身邊乏人看護的空白,杜絕“昏倒幾天無人知”的悲劇。

當然,抱團養老也有一定風險。

抱團養老的風險

“抱團養老”歸根究底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它不同于社區養老與養老院養老,有健全的制度與配套措施。

比如,當面臨突發事件諸如急病發作的應對以及一些重體力活,單靠幾個老人不一定能夠處理好;另外,由於生活習慣的差異,人際關係的處理容易出現偏差。

更為重要的是,畢竟沒有法律和以親情為紐帶的約束,在資金管理和分配上容易引發糾紛。最好有社區作為依託進行管理,劃分責任和義務,再派出年輕人作為志願者,經常幫助老人打掃衛生、做做飯,讓“抱團養老”的方式更加科學化。

抱團養老關鍵在於“搭”

對於抱團養老,許多老人都表示,合拍、相互尊重、寬容很重要。關鍵是大家要講得來,最擔心的是有人藏著想法。

抱團養老最為關鍵是在於“搭”。十個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般長,兄弟姐妹鬧不好還要反目成仇。

為了避免糾紛和孤獨感,想要嘗試抱團養老的老人,應選擇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好朋友,知根知底,最好是相交多年。

此外,相處的過程中,彼此應多寬容體諒,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在資金的分配及日常生活的規劃上,應提前溝通好,必要時和子女進行商量。

平時各做各的飯,只是每週末在公共廚房聚一次餐,有集體活動時,共同參與,要麼到附近城市旅遊,要麼到音樂廳、歌舞劇院賞樂聽戲。如果平日誰生了病,兄弟姐妹也會主動承擔照顧、幫助購物等。

建議抱團養老的老人,最好建立一個通訊錄,讓子女更方便瞭解自家老人的情況。

抱團養老是一種新興的健康養老方式,它不僅能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還能減輕家庭和社會的養老壓力,這個形式很好!

發給身邊的朋友們看看吧,如果大家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在一起,每天一起吃飯、一起玩樂,那是多麼美好的時光!老而無懼!

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繪出夕陽無限好的美麗圖景,也有利於減輕子女的擔憂與負擔。

抱團養老的好處

其一,老人們通過長時間的“挑選”,自發形成性格相吸的互助養老小團體,這種鬆散的群體結構讓彼此之間更融洽,免去了尷尬和約束,也增添了家人陪伴式的樂趣。

其二,老人們年齡相仿、觀點類同,可以共同分享人生閱歷和感興趣的話題,彼此安慰,而不會產生代溝,有效驅除痛苦和煩惱。

其三,空巢老人最擔憂的莫過於生病無人知曉,而老人們每天的叫門、聚會和互相關照,填補了子女不在身邊乏人看護的空白,杜絕“昏倒幾天無人知”的悲劇。

當然,抱團養老也有一定風險。

抱團養老的風險

“抱團養老”歸根究底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它不同于社區養老與養老院養老,有健全的制度與配套措施。

比如,當面臨突發事件諸如急病發作的應對以及一些重體力活,單靠幾個老人不一定能夠處理好;另外,由於生活習慣的差異,人際關係的處理容易出現偏差。

更為重要的是,畢竟沒有法律和以親情為紐帶的約束,在資金管理和分配上容易引發糾紛。最好有社區作為依託進行管理,劃分責任和義務,再派出年輕人作為志願者,經常幫助老人打掃衛生、做做飯,讓“抱團養老”的方式更加科學化。

抱團養老關鍵在於“搭”

對於抱團養老,許多老人都表示,合拍、相互尊重、寬容很重要。關鍵是大家要講得來,最擔心的是有人藏著想法。

抱團養老最為關鍵是在於“搭”。十個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般長,兄弟姐妹鬧不好還要反目成仇。

為了避免糾紛和孤獨感,想要嘗試抱團養老的老人,應選擇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好朋友,知根知底,最好是相交多年。

此外,相處的過程中,彼此應多寬容體諒,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在資金的分配及日常生活的規劃上,應提前溝通好,必要時和子女進行商量。

平時各做各的飯,只是每週末在公共廚房聚一次餐,有集體活動時,共同參與,要麼到附近城市旅遊,要麼到音樂廳、歌舞劇院賞樂聽戲。如果平日誰生了病,兄弟姐妹也會主動承擔照顧、幫助購物等。

建議抱團養老的老人,最好建立一個通訊錄,讓子女更方便瞭解自家老人的情況。

抱團養老是一種新興的健康養老方式,它不僅能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還能減輕家庭和社會的養老壓力,這個形式很好!

發給身邊的朋友們看看吧,如果大家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在一起,每天一起吃飯、一起玩樂,那是多麼美好的時光!老而無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