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旅遊」你還不知道新房山八景?它們都在哪兒?(上)

我們生在房山

生活在房山

或是為了生活工作在房山

但我們是否瞭解房山?

大自然似乎特別眷顧這片沃土

每天我們都忙碌

卻少了對身邊一景一物的駐足欣賞

為了避免您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遺憾,

小fun今天帶您欣賞wan們房山的“房山八景”

群山回護如房勢, 萬仞昂然聳碧霄。

日出霧收呈壯麗, 風吹雲散見岧堯。

東連褐石峰相近, 西接昆侖路不遙。

勝景非凡堪縱目, 一時良匠亦難描。

——明代詩人張才

這是歌詠大房山讚美大房山

為“大房聳翠”這一景觀題寫的詩句

大房聳翠的“大房”指的是什麼呢?

當然是大房山呀!

大房山跟房山區什麼關係呢?

這個.....你還是問小fun吧!

大房山位於房山區西北部, 為房山平原與山區間第一道屏障, 太行山餘脈。 其脈自堂上村南、寶兒水村北土花嶺起, 東南延至十渡北、莊戶台南, 山脈在拒馬河和大石河之間, 稍折偏東至大嶺, 至霞雲嶺南折而向東北, 至大石河出山口口頭村止, 綿延100餘公里。

古碑雲:“出燕奧室”, 或謂其形如扡俎, 故曰大房。 因相近還有小房山, 故稱大以別。 得名與古代兵事有關, 因其山勢雄峻, 且地形複雜, 溝壑縱橫, 易守難攻, 故名。

曾用名:秦代稱大防嶺。

東漢時改稱大防山。 隋代稱防山。 五代時 複稱大防嶺。 自金代起稱大房山。

其中著名的支脈有茶樓頂、連泉頂、雲蒙山、幽嵐山、白雲山、青徑山、九龍山等。 支峰10餘處, 其中有老龍窩、煙筒尖、黃山、將軍坨、栗子城、穀積山、正陽山、半壁山、大寨山、馬鞍山, 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房山(今上方山)、石經山。 貓耳山是大房山主峰, 為北京西部山區主要山峰之一, 海拔1370米。 位於房山區中部, 南窖鄉與周口店地區交界處, 東南距房山城關街道約11公里。

貓耳峰↑↑

大房山是一座歷史名山, 巍巍大房山, 宛若一條巨龍乘雲駕霧, 騰飛於房山的大地上。 這雖然只是華北太行山眾多山脈中的一條餘脈, 但它不是一般的山平凡的山, 而是一座凝聚著天地之靈氣, 日月之精華的奇山寶山。 在長達200華里的高山峽谷間, 彙聚著數不盡的奇山麗水、風光名勝, 彌足珍貴的文物古跡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千奇百怪的岩溶洞穴, 流傳著許許多多美麗動人的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 “大房聳翠”, 便是對貓耳山以東一段大房山壯麗風光的生動寫照。

明白了吧大房山是房山區的一條山脈呀

我還知道房山區的主要山脈除了大房山,還有大安山、百花山以及西占山等,均系太行山分支。

西

靈山慧海小西天,古刹雲居萬石鐫。

壁上九窯經典秀,寺中一穴梵文鮮。

禪林鐸韻招名士,唐塔鐘聲喚俊賢。

聖地牽魂人不倦,心香一縷系峰巔。

這是文人騷客為“西天勝概”

這一景致所作詩句

“勝概”是什麼意思呢?

“勝概”就是勝景的意思啦!

“西天勝概”指的是雲居寺石經山,這一勝景不僅是房山八景之一,由雲居寺、石經山藏經洞、唐遼塔群構成的我國佛教文化特色的寶庫,更是世界文化遺產。

雲居寺,位於北京西南70公里房山區境內的白帶山下的大石窩鎮水頭村,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北京的敦煌”。它“因經而寺,寺以經貴”,刻經史和建寺史可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寺院座西向東,環山面水,形制宏偉,經過歷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進殿宇,寺院占地面積70000平方米。

石經山,本名白帶山,位於房山區境內,在雲居寺東二裡處,又稱莎題山,唐時名涿鹿山,俗稱小西天。海拔450米。此山矗立于群山環抱中,因當地盛產大理石,僧人靜琬法師率領第子把天然的石洞磨平,將146塊石刻佛經鑲嵌於四壁,此洞就是第五洞雷音洞(又稱華嚴堂、石經堂)。

山腰分兩層,共鑿有九個藏經洞,雷音洞是其中之一。雷音洞為開放式,洞內寬廣如殿,四壁鑲嵌經版都是靜琬早期所刻,其實是一座石構造佛殿,是中國最早的人工構築石質佛殿,年代可追溯至隋代。在中國古建築以木結構為主的背景下,這座石質建築的佛殿非常罕見。洞中有四根八角形石柱,石柱上雕刻佛像1056尊,故稱千佛柱,是隋代雕刻中的精品。為了保存石經,弟子們又在懸崖下開闢了8個洞。石經山目前保存隋唐石經4196塊,是刻經史上最早最重要的經典著作,為國之重寶,其工程之浩大、刊刻之宏偉,舉世少見,石經不僅是我國古代佛教經籍的銘刻,也是世界佛經銘刻之最。

唐塔,雲居寺附近,還有不少大、小佛塔。寺北有一磚塔,叫羅漢塔,高30余米,俗稱北塔;寺南亦曾有一磚塔,叫壓經塔,俗稱南塔,除北塔和南塔外,還有一座建于唐太極元年(712)的唐塔,堪稱北京地區塔的元老,具有獨特的造型。平面呈方形,高約3米餘,上有七層塔簷,第一層正面有塔門,門旁雕有金剛力士像。這組塔是研究唐代佛學及建築學的極好實物。

錦繡峰前兜率宮,憑幽倚險傲蒼穹。

香雲嫋嫋飄祥雨,梵語聲聲沐瑞風。

佛度慈航終不悔,人懷貪欲總為空。

心無名利情猶烈,攜韻縱橫山水中。

上方山諸寺及雲水洞位於房山區韓村河鎮,距北京約70公里,原始次生林密佈,自然景觀奇特,它集自然、歷史、文化、佛教為一體,具有獨特的自然和人文韻味。寺院在長約5公里,寬約4公里的山坳自東向西分佈著以下院、中院和兜率寺三座寺院為主體的寺庵群,並有雲水洞等名勝。是北京地區著名的佛教聖地和旅遊風景區。

小fun,你圖片是不是放錯了?第三景上方山寺為什麼放兜率禪寺的照片?

聽小fun繼續將嘛

上方山佛教發展史不僅在北京地區有著獨特的地位,甚至成為北方地區佛教發展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方山佛寺統稱兜率寺,又名上方寺、上方山寺。兜率寺名稱的由來,源于上方山錦繡峰下的兜率寺,這座寺院有一座殿宇名為“兜率天宮”,兜率天宮在佛教中為第八重天,乃諸菩薩功德圓滿得成正果的歸宿。因為兜率寺居上方諸寺之首,為當寺住持居住之所,所以上方山諸寺便統稱為兜率寺。

幽燕奧室逸芳容,鬥險爭奇十二峰。

獅子望蓮聆正法,觀音寄語解禪宗。

天生鎮海擎天柱,地接綏邊徹地龍。

漫賞仙宮時近暮,銜山冰魄吻蔥蘢。

雲水洞洞口↑↑

“雲水奇觀”指的是上方山上的雲水洞,嵌於洞口的“雲水洞” 三字,為趙朴初先生所題。洞中有山峰12座,“中天之柱”是其中的最高峰,亦稱“摘星坨”;雲水洞是上方山最著名的景觀,素有“幽燕奧室”之稱,具有1000多年的觀瞻歷史,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洞,也是華北地區開放最早的溶洞。雲水洞有六個洞室,最大廳室高差60米,底面積2000平方米。

美輪美奐的鐘乳石↑↑

洞內由鐘乳石形成的景觀千姿百態,惟妙惟肖,美不勝收。在第二廳中堅立的一根石筍,高達38米,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被譽為“擎天柱”。洞內遍佈鐘乳、石筍、石花、石幔等奇景,千姿百態,琳琅滿目。全洞分六個自然地宮,主要景觀有臥虎山、獅子望蓮、觀音說法台、雙鳥對歌、十八羅漢等,共計120多景,加之燈光、音響烘托,猶如進入一個美妙神秘的仙宮境界。

上面介紹了“房山八景”的前四景

您是不是感歎我們的家鄉美哉妙哉!

小fun下期跟您接著聊~

明白了吧大房山是房山區的一條山脈呀

我還知道房山區的主要山脈除了大房山,還有大安山、百花山以及西占山等,均系太行山分支。

西

靈山慧海小西天,古刹雲居萬石鐫。

壁上九窯經典秀,寺中一穴梵文鮮。

禪林鐸韻招名士,唐塔鐘聲喚俊賢。

聖地牽魂人不倦,心香一縷系峰巔。

這是文人騷客為“西天勝概”

這一景致所作詩句

“勝概”是什麼意思呢?

“勝概”就是勝景的意思啦!

“西天勝概”指的是雲居寺石經山,這一勝景不僅是房山八景之一,由雲居寺、石經山藏經洞、唐遼塔群構成的我國佛教文化特色的寶庫,更是世界文化遺產。

雲居寺,位於北京西南70公里房山區境內的白帶山下的大石窩鎮水頭村,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北京的敦煌”。它“因經而寺,寺以經貴”,刻經史和建寺史可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寺院座西向東,環山面水,形制宏偉,經過歷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進殿宇,寺院占地面積70000平方米。

石經山,本名白帶山,位於房山區境內,在雲居寺東二裡處,又稱莎題山,唐時名涿鹿山,俗稱小西天。海拔450米。此山矗立于群山環抱中,因當地盛產大理石,僧人靜琬法師率領第子把天然的石洞磨平,將146塊石刻佛經鑲嵌於四壁,此洞就是第五洞雷音洞(又稱華嚴堂、石經堂)。

山腰分兩層,共鑿有九個藏經洞,雷音洞是其中之一。雷音洞為開放式,洞內寬廣如殿,四壁鑲嵌經版都是靜琬早期所刻,其實是一座石構造佛殿,是中國最早的人工構築石質佛殿,年代可追溯至隋代。在中國古建築以木結構為主的背景下,這座石質建築的佛殿非常罕見。洞中有四根八角形石柱,石柱上雕刻佛像1056尊,故稱千佛柱,是隋代雕刻中的精品。為了保存石經,弟子們又在懸崖下開闢了8個洞。石經山目前保存隋唐石經4196塊,是刻經史上最早最重要的經典著作,為國之重寶,其工程之浩大、刊刻之宏偉,舉世少見,石經不僅是我國古代佛教經籍的銘刻,也是世界佛經銘刻之最。

唐塔,雲居寺附近,還有不少大、小佛塔。寺北有一磚塔,叫羅漢塔,高30余米,俗稱北塔;寺南亦曾有一磚塔,叫壓經塔,俗稱南塔,除北塔和南塔外,還有一座建于唐太極元年(712)的唐塔,堪稱北京地區塔的元老,具有獨特的造型。平面呈方形,高約3米餘,上有七層塔簷,第一層正面有塔門,門旁雕有金剛力士像。這組塔是研究唐代佛學及建築學的極好實物。

錦繡峰前兜率宮,憑幽倚險傲蒼穹。

香雲嫋嫋飄祥雨,梵語聲聲沐瑞風。

佛度慈航終不悔,人懷貪欲總為空。

心無名利情猶烈,攜韻縱橫山水中。

上方山諸寺及雲水洞位於房山區韓村河鎮,距北京約70公里,原始次生林密佈,自然景觀奇特,它集自然、歷史、文化、佛教為一體,具有獨特的自然和人文韻味。寺院在長約5公里,寬約4公里的山坳自東向西分佈著以下院、中院和兜率寺三座寺院為主體的寺庵群,並有雲水洞等名勝。是北京地區著名的佛教聖地和旅遊風景區。

小fun,你圖片是不是放錯了?第三景上方山寺為什麼放兜率禪寺的照片?

聽小fun繼續將嘛

上方山佛教發展史不僅在北京地區有著獨特的地位,甚至成為北方地區佛教發展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方山佛寺統稱兜率寺,又名上方寺、上方山寺。兜率寺名稱的由來,源于上方山錦繡峰下的兜率寺,這座寺院有一座殿宇名為“兜率天宮”,兜率天宮在佛教中為第八重天,乃諸菩薩功德圓滿得成正果的歸宿。因為兜率寺居上方諸寺之首,為當寺住持居住之所,所以上方山諸寺便統稱為兜率寺。

幽燕奧室逸芳容,鬥險爭奇十二峰。

獅子望蓮聆正法,觀音寄語解禪宗。

天生鎮海擎天柱,地接綏邊徹地龍。

漫賞仙宮時近暮,銜山冰魄吻蔥蘢。

雲水洞洞口↑↑

“雲水奇觀”指的是上方山上的雲水洞,嵌於洞口的“雲水洞” 三字,為趙朴初先生所題。洞中有山峰12座,“中天之柱”是其中的最高峰,亦稱“摘星坨”;雲水洞是上方山最著名的景觀,素有“幽燕奧室”之稱,具有1000多年的觀瞻歷史,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洞,也是華北地區開放最早的溶洞。雲水洞有六個洞室,最大廳室高差60米,底面積2000平方米。

美輪美奐的鐘乳石↑↑

洞內由鐘乳石形成的景觀千姿百態,惟妙惟肖,美不勝收。在第二廳中堅立的一根石筍,高達38米,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被譽為“擎天柱”。洞內遍佈鐘乳、石筍、石花、石幔等奇景,千姿百態,琳琅滿目。全洞分六個自然地宮,主要景觀有臥虎山、獅子望蓮、觀音說法台、雙鳥對歌、十八羅漢等,共計120多景,加之燈光、音響烘托,猶如進入一個美妙神秘的仙宮境界。

上面介紹了“房山八景”的前四景

您是不是感歎我們的家鄉美哉妙哉!

小fun下期跟您接著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