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微技術」罕見!巨大腫瘤被3D列印1:1“克隆”列印,助中醫院醫生成功切除腫瘤

脊柱神經源性腫瘤並不是罕見的疾病, 這種腫瘤被發現時多數都只有一顆葡萄般大小, 可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近日收治的一名病患, 其脊柱腫瘤竟然大如拳頭。 3月17日,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脊柱科、神經外科、普外科等多學科醫生共同協作手術歷時11個小時, 最終幫患者順利摘除腫瘤。

為了將這罕見的“巨型”的腫瘤摘除, 醫生在術前特意利用醫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腫瘤及其周邊毗鄰血管關係、骨盆等結構等模型, 方便醫生在術前對瘤體及其餘周圍神經血管關係有直觀感受, 對術前設計及術中操作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從而降低手術風險、實現精准醫療。 術後三日該患者已能下床行走, 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已經出院。

骨科專家介紹3D列印應用

巨型腫瘤野蠻入侵人體

這名38歲的男性患者因“腹股溝斜疝”到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就診, 但醫院在對其進行術前常規檢查時, 卻意外發現患者腰骶部及盆腔內有巨大脊柱源性腫瘤。

醫院脊柱科副主任醫師陳茂水介紹, 該患者的腫瘤由骶骨骶管沿左側骶前孔向後腹部、盆腔生長。 這個腫瘤已經破壞骶部骨質、侵犯盆腔, 體型已經巨大, 若不儘快手術, 瘤體必將繼續野蠻侵犯機體。 該病因暫未引起患者相關不適, 此前並未被察覺。

3D列印技術助力精准醫療

這個腫瘤除了體積巨大外,

瘤體與人體重要血管粘連, 周圍密佈神經, 在切除腫瘤的過程中稍有不慎, 損傷與之粘連的髂血管或神經就會引起大出血, 或出現肢體殘疾, 相關致死、致殘率風險大。

為降低手術風險、實現精准醫療,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特意聯繫了3D列印公司, 將病患術前的CT和磁共振等影像學資料資料選擇性採集入醫用3D列印系統, 按照1∶1的比例, 術前列印出該腫瘤的形態及其與之毗鄰的骨結構、重要血管關係混合體3D模型。

陳茂水醫生表示, 事後手術時, 可見患者的腫瘤與3D列印模型高度一致。 而術前有了3D列印模型, 方便醫生在術前就可以直觀感受瘤體的形態、骨破壞情況、周圍重大血管、神經叢的毗鄰關係, 為術前方案的設計及術中順利實施提供精准參考依據。

切除腫瘤總重達半斤

3月17日, 手術在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展開。 本次手術由脊柱科、神經外科、普外科、介入科、麻醉科、ICU、影像科等多學科會診共同擬定手術方案, 並由多學科聯手開展手術。

該手術由脊柱科、神經外科、普外科先後實施手術。 由於腫瘤侵犯範圍大, 手術先從患者後路開展, 後路腫瘤切除手術完成後再將患者“翻身”, 繼續從前路開展手術。 本次手術歷時達11個小時。

神經外科張澤舜主任顯微鏡下將瘤體從骶神經孔中分離並切除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外一科醫生蔡德珺表示, 本次手術合共切除了包括巨型腫瘤在內的多顆腫瘤, 腫瘤總重量達半斤。

術後三日患者已可下地行走。

陳茂水醫生表示, 患者目前康復良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