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段海濱:無人化飛行系統是下一趨勢,多個關鍵技術未攻破

段海濱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入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萬人計畫”-中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畫、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北京市“科技新星”計畫、

北航“藍天新星(科研類)”計畫、北航“藍天新秀”計畫、第二十七屆"北京青年五四獎章"

在未來戰爭, 無人化程度將會發展的非常高, 無人技術需求將會不斷增高。 另一方面, 在未來或將以無人技術為核心,

市場也需要圍繞其開發新材料、工藝或者新的結構。

——段海濱

2017年第二屆中國航空創新創業大賽的30強複賽8月29日將拉開帷幕, 作為大賽初賽評審專家的段海濱教授向空天界透露了未來中國航空業發展的創新方向。

以下為採訪實錄

空天界:請問您是如何看待中國航空產業的雙創機遇的?

段海濱:雙創是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 對於航空產業來講, 過去的航空創新主要服務於軍工行業。 軍工產業對於各國來講, 都是處於引領性位置。 現在中國正在大力發展軍民融合, 因此大量的技術一部分可以轉為民用。 另一部分, 對於強調顛覆性、創新性的尖端技術, 需要幫助它們繼續提升並落地。 創新創業, 創新是前提, 創業是孵化。

空天界:民營企業和資本趁勢加入, 是否對國內的航空產業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段海濱:此前軍方課題全是保密單位申報, 現在將一部分非涉密課題放到軍民融合平臺上來, 為的就是可以讓社會企業參與進來, 美國也是這種模式, 並不是所有的軍工項目都由軍方去做。

這樣做可以有兩個好處:第一, 多元化, 民營企業有高度集中的思維優勢, 對於創新來講, 思路非常活躍, 可以體現出他們的創新性來。 第二, 引入競爭, 以前是行業壟斷, 做的好與壞差別不太大, 沒有足夠的對比。 當民營企業進入, 原先的企業就會因為競爭而產生危機感, 就像前有狼後有虎似的, 誰做的產品更好, 誰就能生存。 因此大大的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壓力,

所以創新的動力會和之前完全不同。

空天界:您目前覺得未來哪些細分領域將會是重點關注領域?

段海濱:無人技術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航空業及航太業來講都是一樣的。 人工智慧目前非常熱, 現在可以說已經進入了智慧時代, 因此技術將朝向無人系統及無人飛行器系統發展, 這是美國等發達國家一直專注的方向。

例如美國的宇航飛船, 這些無人飛船可以同太空梭有相同的功能, 所以新一代太空梭研發項目下馬了。

在未來戰爭, 無人化程度將會發展的非常高, 無人技術需求將會不斷增高。 另一方面, 在未來或將以無人技術為核心, 市場也需要圍繞其開發新材料、工藝或者新的結構。

空天界:那您對於希望進入這一領域的民營企業和資本有什麼建議?

段海濱:不要跟風, 如果大家都做, 即使你有市場, 但是也不會長久。 技術得有特色, 因為對於產品和技術來說, 它由很多的關鍵技術組成, 而關鍵技術的突破是最主要的。 例如無人機市場, 所有的生產商做的無人機都一樣, 久而久之產品就會隨大流, 沒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因此對於產品來講就要有特色, 包括技術特色, 產品特色。

目前無人化飛行系統這一領域還有很多專業技術尚未解決, 然而這些都符合市場和國家的需要, 將他們孵化起來都十分的必要, 例如無人機的飛行控制器系統。

空天界:根據您的經驗來看, 您覺得如何可以更好幫助航空技術落地孵化?

段海濱: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產學研融合,就是高校和研究所配合企業需求做科研技術研究。另外一種模式是主動將高校的產品和專利孵化到企業中去,讓它們落地生根。第二屆中國航空創新創業大賽就是一個很好例子,它就像是一個平臺幫助參賽的項目技術進行對接。

目前高校做的基礎性研究都很多,他們中的很多都是比較前沿的,但缺乏一種落地的管道,把這些管道打通,就是關鍵。很多高校老師,他們基礎研究做的很好,但他們缺乏市場經驗。他們不是老闆,所以他們的項目就像珍寶一樣,養在閨中無人知。因此就需要一種鏈條,或者仲介的轉換機構,把他們的項目引導轉化出來,將這些好的專利對接和轉化,這對於老師來講也是個促進。

空天界:作為本屆航空創新創業大賽的初選評委,您對參賽的項目有什麼印象?

段海濱:在這次大賽,有一部分專案確實令我耳目一新,有模式創新也有技術創新,亮點很多,有些專案是有顛覆性的,國外也在做同類的項目,但是他們卻沒有做好,反而我們的樣機卻已經出來了,相信它們推廣出來以後絕對對市場是有非常大幫助的。

段海濱: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產學研融合,就是高校和研究所配合企業需求做科研技術研究。另外一種模式是主動將高校的產品和專利孵化到企業中去,讓它們落地生根。第二屆中國航空創新創業大賽就是一個很好例子,它就像是一個平臺幫助參賽的項目技術進行對接。

目前高校做的基礎性研究都很多,他們中的很多都是比較前沿的,但缺乏一種落地的管道,把這些管道打通,就是關鍵。很多高校老師,他們基礎研究做的很好,但他們缺乏市場經驗。他們不是老闆,所以他們的項目就像珍寶一樣,養在閨中無人知。因此就需要一種鏈條,或者仲介的轉換機構,把他們的項目引導轉化出來,將這些好的專利對接和轉化,這對於老師來講也是個促進。

空天界:作為本屆航空創新創業大賽的初選評委,您對參賽的項目有什麼印象?

段海濱:在這次大賽,有一部分專案確實令我耳目一新,有模式創新也有技術創新,亮點很多,有些專案是有顛覆性的,國外也在做同類的項目,但是他們卻沒有做好,反而我們的樣機卻已經出來了,相信它們推廣出來以後絕對對市場是有非常大幫助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