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京林業大學水杉支教協會暑期相約大涼山

7月10日, 由南京開往成都的火車上有這麼一批人:他們飽讀詩書、自信滿滿;他們充滿活力、熱情洋溢;他們心懷大涼山的孩子們, 立志要為大山裡的孩子帶來不一樣的曙光。 他們就是南京林業大學水杉支教協會2017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支教的志願者們。

支教, 他們在路上。

志願者們在路上

披荊斬棘, 共赴涼山

南京林業大學水杉支教協會成立於2012年, 經過5年的發展, 在南京支教志願服務圈已小有名氣。 自2012年社團成立起, 水杉支教協會都會在每年暑假組織志願者遠赴涼山彝族自治州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支教活動。 迄今為止, 水杉支教的力量已覆蓋鹽源縣樹河鎮及其所轄的石門檻村、麥地村、小槽村、官房村等6個村莊, 有數百名學生在這五年間接受到水杉支教協會的幫助。

想在暑期跟隨水杉支教進入大涼山支教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 要成為志願者,

要經過重重考驗:從開始的二百多人報名, 到一次又一次的面試, 到每天至少4千米的跑操訓練, 到最後只剩幾十人;從準備了小半年的各種基礎課程和興趣課程的教案, 到開展各種急救安全培訓、兒童心理教育講座, 與南京青年經驗交流等等的講座訓練;從愛心義賣的籌款, 到彝族文化傳承項目的共同努力, 志願者們不斷調整自己, 不斷完善課程中的每一個細節, 不斷重複地詢問自己的初心。 最後, 確定了34位志願者的最終名單, 買票, 集合, 上車, 出發。

支教前的困難在一顆顆真誠的心的面前多麼不堪一擊, 一切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直面困難, 接受挑戰, 志願者們也在成長。

小朋友們在上音樂課

授業解惑, 共約涼山

從成都進入支教點需要近三天的路程。 而進入目的地鹽源縣樹河鎮也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 古言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山路陡峭狹窄, 只有摩托車作為最基本的交通工具。 水杉支教到達的時候正是將要收核桃的農忙季節。 三天的奔波, 在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樹河鎮及其下屬的石門檻村、官房村、麥地村和小槽村,

34位志願者與孩子們有了第一次見面。

這一天, 志願者在日記中寫道:“我們見到孩子們的時候, 才真的相信出現在報紙電視上的故事都是真的。 那一雙雙看到書本笑彎的眼睛, 那一隻只淩晨起來剝核桃洗不乾淨的黑手, 那一個個早晨起來在大山裡朗讀的嘴巴, 那些像天使一樣的孩子們是我們堅定努力的動力。 ”

接下來便是三周的支教生活了。 課程的開展遠不如想像的輕鬆, 教育資源的匱乏使得高年級的孩子也無法熟識拼音和基本加減的算數, 教育觀念的落後使得孩子們即便願意學習, 有時迫于生計家長們也會要求他們放棄學習。

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很多, 志願者一個個地調研, 解決。 每天早上志願者帶著晚上備課的教案, 在遠道而來的黑板上寫著最標準的拼音;每天下午帶著中午的養精蓄銳, 在孩子們的暑假作業上細細講解, 一遍又一遍地重複。

除了正常的授課, 志願者還要做的便是去孩子家進行家訪, 瞭解情況。 踏過泥濘小路, 走過獨木橋, 越過草叢, 鑽過花椒樹, 避開草叢上的螞蟥, 歷時一小時, 終於到達孩子家。 那是用泥土堆砌的四間房子, 一條狗, 兩隻鵝, 許許多多的山羊。 四面環山, 滿是綠意。 爸媽都出去摘花椒了。 來到孩子們真正的生活環境才知道他們上學的不容易, 但他們依舊能夠準時到學校上課, 讓志願者們格外感動。

讓志願者們難以忘懷的, 還有便是在7月18日參加了彝族傳統節日火把節。在火光的照應下,志願者們與熱情好客的彝族朋友手牽手,圍著火把載歌載舞。老師與學生、漢族與彝族,與之共樂樂。

三周多的時間,志願者們與涼山的孩子們共同學習、成長。

志願者與小朋友相處

來年初夏,再見涼山

支教活動在8月4日畫上句點。依依惜別在所難免。

在最後一節手工課上,一個孩子激動地對麥地村的志願者說“老師,明年我和我兄弟還要來這上學!”他是在鹽源縣上的小學,因為聽說水杉支教隊在麥地村,所以特地從縣裡來到這裡住在親戚家。“你們教的好呀,我學到了好多東西。”看著孩子的滿臉笑容,志願者也內心暖暖的。孩子們的開心與認可,是志願者老師最大的幸福。

麥地村志願者與孩子們的合影

離別時分,志願者這樣說道:“我想,現在我可以真正回答為什麼要支教這個問題了。我想聽到從連綿高山中發出地朗朗書聲,我想從孩子們的眼睛裡看到和山裡一樣亮閃閃的星星,我想讓他們不僅是走出去,更能真正地走出去。我願意用自己的一點點力量讓大山裡有傳遞陽光的味道。”

來時,水稻初生;歸時,稻田穗重。2017夏天,水杉支教與涼山不說再見。來年夏天,定來相見。

你為什麼來支教?

為了大山裡,那些期望我們來到的他們。(焦健 趙雨晗)

還有便是在7月18日參加了彝族傳統節日火把節。在火光的照應下,志願者們與熱情好客的彝族朋友手牽手,圍著火把載歌載舞。老師與學生、漢族與彝族,與之共樂樂。

三周多的時間,志願者們與涼山的孩子們共同學習、成長。

志願者與小朋友相處

來年初夏,再見涼山

支教活動在8月4日畫上句點。依依惜別在所難免。

在最後一節手工課上,一個孩子激動地對麥地村的志願者說“老師,明年我和我兄弟還要來這上學!”他是在鹽源縣上的小學,因為聽說水杉支教隊在麥地村,所以特地從縣裡來到這裡住在親戚家。“你們教的好呀,我學到了好多東西。”看著孩子的滿臉笑容,志願者也內心暖暖的。孩子們的開心與認可,是志願者老師最大的幸福。

麥地村志願者與孩子們的合影

離別時分,志願者這樣說道:“我想,現在我可以真正回答為什麼要支教這個問題了。我想聽到從連綿高山中發出地朗朗書聲,我想從孩子們的眼睛裡看到和山裡一樣亮閃閃的星星,我想讓他們不僅是走出去,更能真正地走出去。我願意用自己的一點點力量讓大山裡有傳遞陽光的味道。”

來時,水稻初生;歸時,稻田穗重。2017夏天,水杉支教與涼山不說再見。來年夏天,定來相見。

你為什麼來支教?

為了大山裡,那些期望我們來到的他們。(焦健 趙雨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