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新疆托裡縣第一書記—紮根在基層 服務在路上

亞心網(通訊員 周雪山 艾蕊)2017年2月, 按照托裡縣委的統一安排部署, 選派的76名“第一書記”全員到位, 伴著新一年的衝鋒號吹響, 他們便踏上了自己人生軌跡中不同尋常的一段旅程。

“每一天都是我們共同的節日”

整齊劃一的民居國旗飄揚, 潔淨筆直的道路車水馬龍, 村委會大院裡摩肩接踵, 還有鄉村大舞臺上的阿肯彈唱歌聲嘹亮, 更有表演者的機智詼諧, 引來陣陣掌聲和歡笑。 居瑪拜村的諾茹孜節在3月23日“盛大開幕“, 第一書記姬曉林這個活動總指揮總算稍稍松了口氣。

“今天村裡來了那麼多客人我非常高興,

節日就該這個樣子, 大家聚在一起跟一家人一樣。 ”村黨支部副書記卡瑪力別克·卡德爾別克的話語裡滿是喜悅。 居瑪拜村緊鄰省道, 離村不遠還有7個村, 今天的活動吸引了很多人來參加。 當然, 這也是姬曉林所期盼的, 讓所有人見證居瑪拜村從2015年實施整村推進以來, 這裡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歌舞節目圓滿結束, 摔跤、賽馬、扳手腕等體育項目更是將當天活動推向了一個新高潮。 身著節日盛裝老黨員朱馬別克·司瑪合站在舞臺上, 作為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發表致辭, 他激動的說到:“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願望, 我們如此珍視, 祝願我們今後的日子能夠像五星紅旗一樣自由飄揚!”

“村變美麗了, 人變勤快了,

但是我們還需要老百姓的掌聲。 我作為第一書記有責任帶領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把舞臺搭好, 把 ‘音’調准, 讓村裡的每一天過得都像節日那麼歡快。 ”姬曉林的話語裡信心滿滿, 但他的腳步卻並未停留, 不僅是因為今天還有哈薩克族美食展銷和傳統手工藝品評選兩個活動即將開始, 更是因為第一書記這個崗位上還有很多工作等他去做。

“擔架上的母牛”

托裡縣是一個牧業大縣, 牧業村隊占一半以上, 每一次的牧業轉場都是村裡的頭等大事, 牛羊就是牧民的收入, 遊牧轉場就是牧民的生活, 做好轉場過程中的服務工作, 保障人畜安全是村幹部的必修課程。

烏雪特鄉井什克蘇中村的晨會上一直在對牧業轉場進行安排部署。

“第一, 要掌握轉場牧民的數量, 轉場路線和出發時間;第二, 要把天氣預報告知給每一個要轉場的牧民, 防止風雪災害和融雪性洪水對牧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第三, 要全程保持聯繫, 並在轉場必經途中為他們提供熱水熟食, 確保我們的服務跟得上……”

隨著天氣轉暖, 烏雪特鄉井什克蘇中村已經有部分牧民從深山的冬牧場向春秋牧場轉移, 因為路上還有積雪, 轉場難度較大, 這也是讓吳勇特別揪心的地方。

就在會議當天晚上22點, 克孜勒克亞村副書記葉爾森·吾山拜就接到了村民葉爾森·阿合特打來的求助電話。 在轉場過程中, 因河壩道路結冰車輛無法通行, 牛馬羊無法長期在車上生存, 請求幫助。 伍勇得知情況後,

立即帶領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員攜帶工具前往查看。 河道現場停放一輛載滿牲畜的卡車, 所載牲畜大部分進入接羔待產期, 長時間滯留車中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必須把牲畜轉移至地面圈舍, 才能確保牲畜安全。 經過3個小時的努力, 終於在淩晨1點30分將150只羊、8頭牛、3匹馬成功轉移至村幹部加爾肯家裡的暖圈。 轉移過程中, 一頭待產母牛站立不起, 吳勇帶領大家用繩索和木棍做成簡易擔架, 將生產母牛轉移至暖圈。 村民葉爾森·阿合特臉上露出了笑容, 握著伍勇的手說:“感謝黨, 感謝你們, 如果沒有你們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已經紮根”的第一書記

張媛媛—一位在哈薩克族比例占百分之百的村裡工作了7年的漢族女幹部,

又一次挑起了第一書記的擔子, 她的根已經深深的紮在了鐵廠溝鎮阿勒帕薩勒幹村。

近日, 托裡縣鐵廠溝鎮阿勒帕薩勒幹村河壩裡的水越來越大, 有可能造成融雪性洪水。 為了確認水情, 張媛媛帶領村幹部和“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連夜多次查看, 警惕發生洪災。 晚上4點河水快漫到村民米爾別克家的院牆, 駐村力量立即行動, 裝填沙袋墊高河壩, 為防汛工作爭取時間。

次日清晨, 防汛工作全面展開。 在闊克塔勒河連心橋和吊橋之間人工鋪築沙石, 大型挖掘機圍堵、修築防洪壩。 第三批“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按照計畫本該返家, 但是面對災情無一人離開, 和鄉鎮幹部、第四批工作隊、村幹部、黨員群眾17人組成一直堅強有力的隊伍, 從早上9點10分一直忙碌到晚上7點半,共修築165米防洪壩兩條,圍堵小缺口12處。化解全部隱患,確保河壩邊8戶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對於張媛媛來說,這裡已經成為了她自己的家,每一位百姓都是她的親人,她們之間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當我們的群眾看著我們在水裡深一腳淺一腳幹活時,都毫不猶豫的加入了我們”。

52歲米依爾江·克力木站在丈夫哈力布亞提﹒木汗的身旁,望著牢固的堤壩說,“多虧了她們及時發現,還快快的修好了,要不我們的房子和牛就沒有了”。河壩上的群眾向她們豎起了大拇指。

從早上9點10分一直忙碌到晚上7點半,共修築165米防洪壩兩條,圍堵小缺口12處。化解全部隱患,確保河壩邊8戶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對於張媛媛來說,這裡已經成為了她自己的家,每一位百姓都是她的親人,她們之間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當我們的群眾看著我們在水裡深一腳淺一腳幹活時,都毫不猶豫的加入了我們”。

52歲米依爾江·克力木站在丈夫哈力布亞提﹒木汗的身旁,望著牢固的堤壩說,“多虧了她們及時發現,還快快的修好了,要不我們的房子和牛就沒有了”。河壩上的群眾向她們豎起了大拇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