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24歲,女會計,單身,卻已陷入“青年危機”

“青年危機”這個詞仿照“中年危機”定義。 指二十幾歲的年輕人, 特別是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 經受的迷茫、焦慮以及自我懷疑的情緒。

走出象牙塔後,

總認為周圍人都比自己過得好;

也總是急於累積自己財富卻無果;

越接觸社會越發現自己只是配角;

無法滿足於平庸、枯燥的平凡生活。

如果你也發現自己開始焦慮,

每天都感覺自己過得好累好辛苦壓力很大,

請往下看今天的文章,

相信對你的內心會有觸動。

“恩, 好的, 媽媽, 我挺好的……錢夠用的……晚飯吃了, 今天有魚, 放心吧……”

時鐘指向了21點, 她放下了手機, 發了一會兒呆,

默默捧起了“豐盛”的晚餐——一碗泡面……

她叫薇薇, 93年出生, 在上海一所普通的事務所做會計, 剛畢業一年就走進所謂的“青年危機”。

這, 是她的一天, 也可能, 是很多人的一天。

記不得這是第多少次了?她再一次醒得比鬧鐘還早。

總是掙扎著, 閉上眼睛, 再眯兩分鐘, 等待著“叮鈴鈴”的鬧鐘聲, 仿佛那是一場儀式。 然後掐著時間點, “蹭”地從床上爬起來, 開始忙碌的一天。

從穿衣到出門, 她只給自己留下了25分鐘的時間。 不需要太多的時間用在裝扮上, 也不需要費心去想今天該穿些什麼。 早餐, 直接從樓下買兩個包子就夠了。

畢竟, 睡眠、時間, 這對她來說, 才是更為奢侈的東西。

每月都是為了“房東”在打工。

魔都的早晨總是異常的忙碌,

異常的擁擠, 尤其是人頭攢動的地鐵站。

多的是西裝革履, 行色匆匆的人。

她選擇住在離公司很遠的地方, 從宿舍到公司, 她需要轉兩趟地鐵, 前前後後, 1個多小時, 而她往往一站就是1個多小時。 而這僅僅是為了省下每月幾百的房租。

顯然, 這麼想的, 不止她一個人。

一天的“暴躁”, 往往是從接電話開始的。

還沒進門, 就聽見電話響個不停。

她的一天, 常常是從接電話開始的。 客戶來詢問價格, 客戶來詢問進度……遇到不講理的, 往往一談就是半個小時。

被客戶罵得狗血淋頭, 因為報表差異被主管責難……工作中充滿了讓她奔潰的點點滴滴。

20塊錢, 是她一周的午餐預算。

比起喊外賣, 她更習慣自己帶飯, 畢竟, 超市里買個20塊錢的食材, 就足夠她吃上一個星期左右。

不需要多麼豐盛, 一菜一飯, 足矣。 沒有肉的日子, 權當減肥了。

而對於會計人來說, “挨餓”有些時候也是一項必修的功課。 碰到出外勤, 在施工現場等人, 一等就是幾個小時, 直接錯過了飯點。

畢業後的“青年危機”, 已滲透到了生活的每個角落。

她不太喜歡參與別人的聊天, 更確切地說, 同事們聊天的話題裡, 她顯得那麼的格格不入。

畢竟周圍不少人已經貼上了“已婚”的標籤, 她們的話題, 大多是圍繞著“育兒”的話題。 而真正讓她有所感觸的, 是剛來的一個小姑娘, 是94年的, 孩子已經1歲了。

她也越來越不喜歡刷朋友圈了, 有的老同學已經曬起了娃。

而她, 卻還是一個在魔都, 不夠條件報中級, 不夠能力報注會, 只能和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死磕,

報名費還需要父母資助的“單身貴族”???

她越來越“喜歡”加班了;她越來越像一個會計人了。

畢竟, 就算早回去, 家裡不過還是空空蕩蕩。

還不如留在辦公室裡, 對著一堆報表發呆。 運氣好的, 趕上老闆大發慈悲送來的“加班餐”, 也算是一種“安慰”。

買不起房、買不起車, 生活堪憂的北上廣還要繼續呆下去麼?

回到家裡時, 往往已經8點多了。

偶爾剛開門, 父母的電話就來了。 話題無外乎那幾樣:最近工作怎麼樣, 之前給介紹的相親物件還聊著麼、晚飯吃了麼, 如果過得不好就回來吧……每每這個時候, 她只能敷衍地應付過去, 長歎一聲, 繼續開始機械的生活。

這就是陷入“青年危機”, 剛畢業一年的一個普通做會計女孩的一天。

在她的身上, 我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那麼你呢?

▎本文轉載自直通四大(ID:zhitongsida), 作者Candy。 註冊會計師整理發佈。

©註冊會計師 保留所有權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