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淺談黨報個人署名專欄的寫作——以《經濟蔣談》為例

從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兩年時間裡, 在領導和同志們的支持和鼓勵下, 我在浙江日報開設了個人署名專欄《經濟蔣談》, 設想就一些人們關心的話題和社會發展動向,

從“大經濟”角度來作出解讀和評論。 這兩年, 除去春節等節假日以及版面變化等因素, 《經濟蔣談》大致堅持每星期見報一篇。 除少數篇目發在報紙其他版面, 大多數文章都刊登在經濟版上。

這期間, 浙江新聞用戶端也同時推出了《經濟蔣談》欄目, 其中有多篇文章被人民網、新華網以及新浪、騰訊、搜狐等綜合性商業網站和一些自媒體轉載, 傳播範圍得到進一步擴大。 欄目也引起一些專業人士的關注, 如省政府某研究機構負責人, 本人並未謀過面, 但他曾多次托報社經濟部負責人轉告, 對欄目中的文章或給予肯定, 或指出可改進之處, 讓我受益非淺。

現在回過頭來檢視一下自己兩年來寫下的篇目,

覺得還是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在裡面, 也談不上什麼系統的經驗, 算是一些感悟吧, 記錄下來, 求教於大家。

在傳統辦報實踐中, 相對於新聞報導, 評論往往是放在第二位的, 常常可以聽到人們這樣說:這篇報導配發評論。 一個“配”字, 道出了評論的從屬待遇。 而按照現代評論寫作眼光看, 新聞評論具有完整的獨立性, 其地位與新聞本身不分伯仲。 已故的新聞界前輩范敬宜甚至還提出過一個“占窩”意識:有時事物還在發端階段, 要寫成新聞時機還不成熟, 這時, 可以通過發議論, 先來占個“窩”。

評論的地位得到彰顯, 是與新形勢下評論本身的影響力、洞察力不斷提高密不可分。 尤其是近年來, 伴隨著時評這一評論體裁為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

評論已成為媒體引領輿論的利器。

有鑑於此, 《經濟蔣談》的多篇文章把目光聚焦在一些引起公眾關注的爭議話題以及社會經濟熱點, 嘗試在以往的經濟評論中, 融入時評的敏銳和快速反應能力:

《浙江:銀行發展正當時》以事實和權威資料反駁網路上有關浙江“銀行越多對實體經濟損害越大”的論調;《自駕游班列能開進“春天”嗎》對鐵路開通自駕遊汽車運輸列車引起的爭議進行了辨析;《別小看專車這條鯰魚》在網路專車受到非議時, 指出了其積極的方面;《“斷橋”治堵, 先別急著下結論》對斷橋橋面上採取設置臨時隔離設施, 應對假日人流的措施遭遇反對聲浪, 進行了理性分析;《門票優惠, 何必都趕旅遊日》則對有關部門熱衷表面文章的做法提出了質疑……

在輿論激流中發聲, 這一方面既是對黨報評論人員日常素養和觀察事物能力的考驗;同時, 從另一方面說, 也是通過主流媒體“在場”來引導輿論的有利時機。

事實上, 《經濟蔣談》專欄開篇就迎著社會關注的熱點上。 2015年初, 針對部分國內車展中車模表現出格的問題, 上海車展主辦方表示, 當年4月下旬舉辦的車展有意取消車模, 單純展車, 引起了社會熱議, 叫好者有之, 反對的意見也不少。 我為此寫了《走光的車模, 走偏的汽車消費》一文, 對車模在國內汽車業發展中曾做出過的貢獻給予積極肯定;同時, 也實事求是地指出“當車模越來越成為一種行銷手段, 形式逐漸大於意義的時候,

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諸多問題……”並旗幟鮮明地亮明態度“以走光博眼球的現象是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文章立意沒有停留在對車模現象的就事論事, 還進一步向事物的縱深開掘:“車模在車展上的鬥豔, 根子卻是在汽車產業的產能消化問題……”意圖引發人們對車模現象的更深層次思考。

文章合為時而作。 這個“時”, 我理解不僅是指對所處時代社會生活的關注, 而且也意味著文章的表達方式富有時代特點。 要讓文章表達方式更具有當今的時代氣息, 不是簡單地多用幾個網路詞彙就可以達到目的, 而是對文章作者打破現成寫作框框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具體寫作層面看, 對於專欄作者, 嘗試表達方式的更新,也是避免讀者“審美疲勞”的一種有效手段,何樂而不為?在這方面,我也試著作了一些初步探索。

去年秋天,G20峰會在杭州舉辦,這引來了世界關注的目光。為了G20峰會的圓滿召開,社會各方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各路媒體也是早早投入力量,從籌辦之初一直追蹤到盛會開幕,各環節的報導都相當充分,報導規模可以說是史上罕見的。能夠恭逢這樣的盛會,老實說這也是人生的幸事,對此,《經濟蔣談》不能缺位,但如何發聲也是件費思量的事。面對已有的大量報導和評論,文章要做出點新意還真是不容易。

我在杭州長大,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巨大變化,這種對新時代的感受是發自內心的,用親歷的表述方式也許更能打動人。我借鑒了網路博客那種拉家常式的寫作方式,以G20峰會召開前夜筆者在西湖邊夜跑為由頭,觸景生情,將杭州30多年來的對外開放過程,濃縮在數個回憶中的典型歷史場景裡,其間還穿插了G20峰會現場安保措施的體驗,文中歷史與現實交錯,並借此生髮議論,禮贊了今日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昂揚步伐。文章結尾處我忍不住來了段抒情式的議論:“‘我看江山多嫵媚,江山看我應如是。’是呵,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他所處的時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夜深了,眼前的西湖也已入眠,而明天,這裡將迎來更為燦爛的日出。”

這篇文章被評為總編輯好稿,網路的轉發量也不算小。我想,這與表達方式上有一點新意有很大關係吧。

文章表達方式的創新並不是坐在辦公室裡絞盡腦汁的結果,古代詩人尚且知道在自己作品完成後念給鄉野老嫗聽,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又怎麼能夠脫離火熱的生活?

今年本省高考作文題是有關“人生的三本書”,生活便是其中一本大書。對於專欄作者來說,應該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經濟蔣談》中,有多個選題就是直接來自於對生活細節的觀察。比如《從沃爾瑪行銷口號之變說起》這篇,觸發我寫作動機的是一次在沃爾瑪購物的經歷。在西湖景區的這家門店,我發現一段時間沒來,裡面的環境又重新佈置過了,其中一個微小變化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牆上原來熟悉的“天天低價”的口號,變成了“敢比網購價”:行銷口號“敢比網購價”中的一個“敢”字,道盡了網路時代沃爾瑪複雜的心態:過去是我的地盤我作主,“天天低價”誰與爭鋒;現在卻時時忌憚著一個無形的對手,要不然為何要用“敢”字呀?感情是對手不好對付,得望著人家來喊自己的價格。顯然,如果說不是全部的話,部分定價權已經旁落網購。聯繫到以阿裡、騰訊等為代表的中國網路企業的崛起,文章進而評論道:“在移動網路技術等創新方面,我們已經站在了與世界同一條起跑線上,前無古人,創新的溢價效應更大。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當前國家強調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不會誤認為是應對經濟增速下滑的權宜之計,它實在是國家創新戰略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呵!”

嘗試表達方式的更新,也是避免讀者“審美疲勞”的一種有效手段,何樂而不為?在這方面,我也試著作了一些初步探索。

去年秋天,G20峰會在杭州舉辦,這引來了世界關注的目光。為了G20峰會的圓滿召開,社會各方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各路媒體也是早早投入力量,從籌辦之初一直追蹤到盛會開幕,各環節的報導都相當充分,報導規模可以說是史上罕見的。能夠恭逢這樣的盛會,老實說這也是人生的幸事,對此,《經濟蔣談》不能缺位,但如何發聲也是件費思量的事。面對已有的大量報導和評論,文章要做出點新意還真是不容易。

我在杭州長大,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巨大變化,這種對新時代的感受是發自內心的,用親歷的表述方式也許更能打動人。我借鑒了網路博客那種拉家常式的寫作方式,以G20峰會召開前夜筆者在西湖邊夜跑為由頭,觸景生情,將杭州30多年來的對外開放過程,濃縮在數個回憶中的典型歷史場景裡,其間還穿插了G20峰會現場安保措施的體驗,文中歷史與現實交錯,並借此生髮議論,禮贊了今日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昂揚步伐。文章結尾處我忍不住來了段抒情式的議論:“‘我看江山多嫵媚,江山看我應如是。’是呵,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他所處的時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夜深了,眼前的西湖也已入眠,而明天,這裡將迎來更為燦爛的日出。”

這篇文章被評為總編輯好稿,網路的轉發量也不算小。我想,這與表達方式上有一點新意有很大關係吧。

文章表達方式的創新並不是坐在辦公室裡絞盡腦汁的結果,古代詩人尚且知道在自己作品完成後念給鄉野老嫗聽,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又怎麼能夠脫離火熱的生活?

今年本省高考作文題是有關“人生的三本書”,生活便是其中一本大書。對於專欄作者來說,應該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經濟蔣談》中,有多個選題就是直接來自於對生活細節的觀察。比如《從沃爾瑪行銷口號之變說起》這篇,觸發我寫作動機的是一次在沃爾瑪購物的經歷。在西湖景區的這家門店,我發現一段時間沒來,裡面的環境又重新佈置過了,其中一個微小變化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牆上原來熟悉的“天天低價”的口號,變成了“敢比網購價”:行銷口號“敢比網購價”中的一個“敢”字,道盡了網路時代沃爾瑪複雜的心態:過去是我的地盤我作主,“天天低價”誰與爭鋒;現在卻時時忌憚著一個無形的對手,要不然為何要用“敢”字呀?感情是對手不好對付,得望著人家來喊自己的價格。顯然,如果說不是全部的話,部分定價權已經旁落網購。聯繫到以阿裡、騰訊等為代表的中國網路企業的崛起,文章進而評論道:“在移動網路技術等創新方面,我們已經站在了與世界同一條起跑線上,前無古人,創新的溢價效應更大。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當前國家強調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不會誤認為是應對經濟增速下滑的權宜之計,它實在是國家創新戰略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