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蘇57究竟能否匹敵殲20?看看這三張圖就知道差距了

印出錢俄出力, 號稱“合研”的第五代戰鬥機T50搖身一變成了蘇-57, 歷時數年之久終於可以登上大雅之堂:俄宣佈將在2018年接受首批蘇-57戰機。 F22戰機服役多年, J20戰機也已經服役並量產, 經常被拿來與前兩者相比較的T50戰機卻是一波三折, 時至今日才被正式賦予空軍編號。 其實, 來得晚不要緊, 關鍵是看晚的值不值得, 而從外界的評論來看, 蘇-57戰機的性能似乎不太被看好。 甚至有人認為, 蘇-57根本稱不上第五代戰鬥機。

作為世界上唯一一款真正的超音速巡航五代隱身戰機, 美國F22強大的性能毋庸置疑。 蘇-57相較於F22戰機自然有不小的差距, 但如果比較的物件換成殲20呢?今天我們不妨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看一下蘇-57和殲20的差距。

隱身性能

眾所周知, 隱身性能是區分四代機和五代機的一項重要標誌, 但號稱第五代隱身戰機的蘇-57在這一方面卻並不怎麼上心。 有別於F-22的S型進氣道以及殲-20的可調式DSI鼓包進氣道,

蘇-57戰機的直通式進氣道就好似小鳥的盲腸一樣一通到底, 只要找對角度甚至肉眼都可以看到內裡的扇葉。 這種進氣道設計直接導致蘇-57前向RCS(雷達反射截面積)高達0.4平方米, 而殲20的前向RCS雖然沒有官方資料, 但西方曾根據有關模型進行過計算, 稱殲20的前向RCS等於或小於0.1平方米。 除去進氣道之外, 殲20在其它隱身設計方面也要優於蘇-57戰機, 例如與F22相似的座艙、彈倉設計, 機翼和機身連接處的形狀和角度等等。

圖注:蘇-57能看到扇葉的直通式進氣道

氣動佈局

蘇-57採用了與蘇-27一脈相承的中央升力體氣動佈局, 強調戰機高速飛行與亞音速持續機動性能。 採用這種氣動佈局的蘇-27在亞音速近距格鬥時代是非常有優勢的, 但這種佈局卻不該出現在蘇-57這個五代隱身戰機身上。 外界將蘇-57稱作“拍扁的蘇-27”, 因為它的機體比F-22、殲-20薄了近乎二分之一, 如此纖薄的機身真的可以容納隱身戰機所需的內置彈倉嗎?更令人細思極恐的是, 報導稱蘇-57預定搭載Kh-35UEm亞音速反艦巡航導彈和“布拉莫斯-A”超音速巡航導彈,

而由於俄羅斯廣受詬病的微電子工業, 這兩種導彈無法安裝於戰機的內置彈倉, 只能懸掛在機翼上, 這對隱身效果的破壞無疑是巨大的。

雖然殲20的鴨翼佈局對隱身性能也有不小的影響,

但殲-20的構型也盡可能回避鴨翼對隱身性能的影響, 量產版殲-20還通過鴨翼弧形化處理等方式來減小其對隱身性能的負面作用, 旨在於操控性和隱身性之間找一個合理的平衡點。 此外, 通過取消腹鰭, 改裝矩形橫截面噴管, 消除機身側面的圓弧過渡區等方式, 殲-20的側向和後向隱身性能還會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

龍勃透鏡

龍勃透鏡是一個球形的多面折射透鏡,因為其雷達截面比物理介面大很多,目前最廣泛的應用是作為雷達反射器,還能夠用於設置迷惑雷達的假目標體以及干擾遮障等。很多人認為,是否掛載龍勃透鏡是衡量戰機隱身性能的重要標準,畢竟只有隱身性能好的戰機才需要龍勃透鏡發揮其“放大RCS”的功能。其實,龍勃透鏡沒有那麼神奇,也不是隱形戰鬥機的專用工具,但它可以釋放干擾資訊讓外界無法獲得戰機真實的雷達信號特徵,令隱身戰機在實戰中如虎添翼。

圖注:掛載龍勃透鏡的殲20戰機

目前,F-22和殲-20曝光的圖片上都能夠看到龍勃透鏡的身影,而蘇-57傳出的圖片影像中似乎還沒有發現龍勃透鏡的蹤跡。未來是超視距資訊化空戰的時代,龍勃透鏡在電子對抗領域的應用也會越來越普遍。反觀蘇-57的發展路線,似乎還無法割捨蘇聯當年的武器製造風格,這在現代化戰爭中未免有些拖後腿了。

綜上來看,蘇-57和殲-20之間,還是殲-20戰機更勝一籌。

龍勃透鏡

龍勃透鏡是一個球形的多面折射透鏡,因為其雷達截面比物理介面大很多,目前最廣泛的應用是作為雷達反射器,還能夠用於設置迷惑雷達的假目標體以及干擾遮障等。很多人認為,是否掛載龍勃透鏡是衡量戰機隱身性能的重要標準,畢竟只有隱身性能好的戰機才需要龍勃透鏡發揮其“放大RCS”的功能。其實,龍勃透鏡沒有那麼神奇,也不是隱形戰鬥機的專用工具,但它可以釋放干擾資訊讓外界無法獲得戰機真實的雷達信號特徵,令隱身戰機在實戰中如虎添翼。

圖注:掛載龍勃透鏡的殲20戰機

目前,F-22和殲-20曝光的圖片上都能夠看到龍勃透鏡的身影,而蘇-57傳出的圖片影像中似乎還沒有發現龍勃透鏡的蹤跡。未來是超視距資訊化空戰的時代,龍勃透鏡在電子對抗領域的應用也會越來越普遍。反觀蘇-57的發展路線,似乎還無法割捨蘇聯當年的武器製造風格,這在現代化戰爭中未免有些拖後腿了。

綜上來看,蘇-57和殲-20之間,還是殲-20戰機更勝一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