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原創檢察小說重磅來襲!請看根據沾化區院案例改編的《檢察官的“六尺巷”》

故事梗概

古有宰相張英一封家書勸說家人退讓鄰居, 互相讓出六尺巷的美談, 今有檢察官王芳依法進行檢察宣告, 釋法說理, 成功化解多年未了的農村土地相鄰權糾紛案件。 濱海市渤海區棗鄉鎮棗二村村民李致富承包村集體20畝地建了一個大型養豬場, 養豬場和同村孫大娘(孫成紅)、劉大爺(劉建國)家的冬棗園相鄰, 養豬場承包的土地和孫大娘家開荒的地有重疊, 養豬場利用開荒窪地上孫大娘家修建的排堿溝排放養豬場污水。 兩家因為排汙問題發生了糾紛, 對簿公堂, 在一審、二審、再審中,

孫大娘都敗訴。 事情長達三年之久, 孫大娘家不服, 又提出了抗訴申請。 渤海區檢察院民行科科長王芳作為承辦案件的檢察官, 針對糾紛開展了大量工作, 最後濱海市檢察院依法做出不支援監督申請的決定。 為達到案結事了息訴人和的目的, 王芳在派駐棗鄉鎮檢察室對不支持監督申請的決定進行了公開宣告, 闡明了做出決定的事實和理由, 公開聽取意見, 釋法說理, 讓孫大娘認識到法院判決的正確性, 理解了做出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的理由, 化解了兩家多年的矛盾, 解開了心中的疙瘩, 兩家握手言和, 重歸於好。

濱海市渤海區是著名的冬棗之鄉。 金秋的棗鄉, 抬眼望去, 是一片茫茫棗園連天碧、串串瓊珠接地紅的豐收美景。 在這美麗富足的棗鄉大地上, 有一群檢察官穿行在棗鄉的田間地頭, 為棗農提供法律服務、調解鄰里矛盾, 維護著棗鄉的和諧穩定, 守護著人民的幸福安寧。

1

清晨四、五點鐘, 天濛濛亮, 正是棗農們賣棗的時候。 渤海區檢察院民行科科長王芳為了能夠趕上這個早市,

起了個大早, 帶著工作人員李贏、石娟、孫瑞到渤海區棗鄉鎮冬棗市場上開展送法進冬棗市場活動。

"大娘, 我是區檢察院的, 給您份宣傳冊, 這是我們針對棗農在交易中常遇到的法律問題設計的, 您看了可以規避交易風險。 "王芳邊將一本宣傳冊遞給一位賣棗的大娘邊說著。

"哼"大娘冷笑著接過宣傳冊, 瞥了一眼, 一臉的不信任。 "我就是不信法律, 理解不了法律, 法律也不講理, 也不為老百姓做主。 "大娘邊說邊憤恨地把宣傳冊扔在了地上。

王芳一愣, 定了定神, 緊接著說:"大娘, 您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問題, 可以和我說說嗎, 看看我能不能幫您?"

大娘還沒回答, 就聽見有人喊:"孫大娘, 劉大爺想不開, 喝藥了,

現在送醫院了, 你快去啊!"

"俺的娘啊, 這個沒出息的老東西, 我就說了他幾句, 他就要死要活的, 這日子沒法過了。 "孫大娘邊罵著邊把盛棗的箱子搬上車, 開著電動車向鎮醫院趕去。

憑藉著多年辦案的經驗, 王芳敏銳地意識到肯定有問題, 便也趕到了醫院。 劉大爺正在搶救, 孫大娘在外邊邊哭邊罵:"都是恩將仇報的'白眼狼'惹的禍, 占了俺的地, 禍害死了俺棗樹, 現在還禍害俺家人, 法院也不為俺做主, 真是沒法活了。 "

王芳看到孫大娘情緒很激動, 也沒有上前安慰。 就把剛才去冬棗市場報信的宋二嬸叫到了一邊, 問道:"大姐, 我是咱們區檢察院的, 想瞭解一下大娘家發生什麼事情了, 看看能不能幫上忙。 "

宋二嬸也是熱心人, 就把孫大娘家的事告訴了王芳。

原來, 孫大娘和劉大爺是兩口子, 在棗二村以種冬棗為生, 他們家的地毗鄰同村村民李致富的養豬場, 養豬場佔用了孫大娘家的一塊開荒地, 並利用開荒窪地上孫大娘家修建的排堿溝排放養豬場污水。 起先, 兩家關係好, 劉大爺就主動讓出了部分開荒地給李致富, 還自己拔了種在荒地上的冬棗樹, 李致富要給孫大娘家錢, 劉大爺也沒要。 三年前, 一場大雨, 讓排堿溝的污水漫出, 淹了孫大娘家的棗樹地, 因為棗樹地低窪而淹死了些棗樹, 孫大娘認為是養豬場排出的污水導致棗樹死亡, 找李致富要賠償, 李致富說是下雨淹死的, 不賠償。 孫大娘罵了人家三天, 正好孫大娘的女兒帶著女婿回來, 以為老人受欺負了,雙方就打了起來,李致富和劉大爺都受了傷,還驚動派出所抓走了孫大娘的女婿,孫大娘一氣之下就把兩家相鄰的排堿溝給堵死了,不讓李致富排水了。李致富到法院告了孫大娘,要法院判決允許使用排堿溝排水。孫大娘輸了官司,不服判決,提請了二審、再審,要求李致富歸還佔用的土地,賠償棗樹死亡帶來的損失,並不得再利用排堿溝排水。在二審、再審中,孫大娘的主張也沒有得到法院支援,孫大娘家遂向濱海市檢察院申請抗訴。這些年,孫大娘一家總是想不通、理解不了法院的判決,孫大娘就經常埋怨劉大爺瞎了眼認不出'白眼狼'、沒本事讓人欺負,劉大爺越想越憋屈,就喝了農藥要自盡。

就在這時,醫生出來了,說劉大爺經過洗胃暫時沒有生命危險。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哎,孫大娘太倔了,就是不服判決,堅持告,不停地鬧,一家人不得安生,這不還差點兒弄出人命來。"宋二嬸歎息道。

王芳本想過去安慰孫大娘,但一想到孫大娘對法律的不信任,害怕再刺激到她的情緒,就先離開了。

2

回到辦公室,王芳陷入了沉思,想到孫大娘那不信任的眼神,她感到陣陣不安。"得想辦法幫助孫大娘,把道理和她講清楚,不能讓她再這麼鬧下去了。"

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電話響了。王芳接起電話,是濱海市檢察院民行處的高海波處長。

"王芳科長,市院最近接到了你們區孫成紅(孫大娘)、劉建國(劉大爺)申請抗訴的案件。"

"我知道,我今天剛瞭解了情況。"

"那就更好了,我們市院最近案件太多,考慮到案件發生在你們轄區,你們開展現場勘查、調解工作都比較方便,這個案件就交給你們辦理了,可一定要辦好啊。"

"請領導放心,我們一定依法辦好。"王芳說道。

放下電話,王芳向相關領導進行了彙報,接著安排李贏、石娟去法院調取案卷。拿回案卷後,她召集李贏、石娟、孫瑞開會研究案情。

"通過看案卷和監督申請書,法院適用法律上沒有問題。"石娟說道。

"本案爭議主要有兩點,一是土地的歸屬問題,要查清楚李致富的養豬場佔用的土地是誰的;二是棗樹死亡原因,到底是不是因為養豬場排污水導致棗樹死亡。"李贏說道。

"對,想要弄清楚這兩個問題就必須到現場去實地勘查。明天我們兵分兩路,石娟、孫瑞你們倆去區畜牧局和棗鄉鎮政府查查有關檔案,我和小李去現場勘查、詢問相關人員,咱們回來再碰頭。"王芳幹練地安排道。

3

雨後的棗鄉鎮棗二村。

王芳、李贏來到孫大娘家。王芳輕輕敲了敲門,說道:"有人在家麼?"

"誰啊,大清早的吵什麼?"孫大娘不耐煩地邊說邊打開了門。

"大娘您好,請問這是孫成紅家嗎?"

"是啊,我就是孫成紅。"

"大娘,我叫王芳,是咱們區檢察院的,您的抗訴申請市檢察院已經收到了,指派我們區檢察院辦理這個案件,我們今天來實地勘查,並就有些問題詢問您。"

"奧,你們可得為我做主啊,快被欺負的不能活了......."孫大娘扯著哭腔,喋喋不休地說個不停。

"大娘,您先別激動,我們就是來瞭解情況的,一定會依法保障您的權利,您慢慢說。"

孫大娘擦擦眼淚,點了點頭。

"大娘,您在申請書裡說李致富的養豬場佔用了您的地?"

"對啊,那個白眼狼要建養豬場,承包了村裡的地,地方不夠,就白白佔用了我們家的一塊地,還用我們家的排堿溝排污水。"

"被佔用的地是你們家的嗎,不是開荒地嗎?"

"別聽他們瞎說,李致富和村支書是叔侄倆,就合起夥來欺負我們,說那地是開荒地,是屬於村裡的。我們的林權證上都寫著。"孫大娘把林權證拿了出來,林權證上寫著:土地8畝,東至溝,西至土場,南至李春芳,北至河道。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棗樹死亡的?"

"就是李致富家的污水把棗樹毒死的。現在溝裡的污水快滿了,又要淹到我們家棗樹了。我女婿給環保局打電話舉報,環保局也不來管。我老伴因為這事還喝了藥,差點死了,你們可要替我做主啊。"

"情況我們先瞭解這些,您帶我們到地裡看看吧。"

村支書李先進和李致富早在地頭上等著了。現場一陣陣豬糞的臭味。孫大娘一見李致富就罵了起來:"你這個鬼東西,差點把俺家老頭子逼死,這下好了,檢察院的來了,一定把你抓了去,讓你坐牢。"

李致富無奈地歎了口氣。王芳及時勸住了孫大娘。

"領導好,這就是他們有爭議的那塊地。"村支書說。

"好,小李,我們按照林權證和合同上的記載量一量。"王芳說道。

兩人拉著尺子量了起來。天剛下過雨,地上十分泥濘,王芳腳下一滑,掉進了半米深的排堿溝,弄了一身的污泥。大家趕忙上前把王芳拉出水溝。

"沒事吧,王科長。要不我們等地上幹了再來量吧。"李贏說道。

"沒事,既然來了就把這項工作幹完。"王芳擦了擦身上的泥,接著量了起來。

兩個小時過去了,終於量完了,當事人和見證人都在勘查記錄上簽了字。孫大娘也感動地說:"這閨女工作還真拼,渾身都是泥了還量,可別感冒著。"

陽光照在丈量過的土地上,上面是一串串泥濘的腳印。

4

"我們到村委會去吧,還有些事情需要詢問相關人員。"王芳說道。

棗二村村委會。

單獨詢問李致富,李贏做記錄。

"養豬場占的地在你承包範圍內麼?"王芳問。

"是我的承包地,我和村裡簽的合同,承包了那片地,孫大娘家在我承包前就自己開荒了,硬要說是她家的地。現在還堵了排堿溝,不讓我排水,再不排,水就快滿了。"李致富無奈地說道。

"孫大娘家的棗樹是讓養殖場的污水淹死的嗎?"

"不可能,養豬場的污水就是些豬排的糞便,沒有毒,還是些上好的肥料呢。孫大娘家的棗樹是因為下大雨,他家地勢窪,棗樹是給泡死的。"

"你排的污水按照要求淨化了嗎?"

"沒有,但是絕對沒有問題。每年施肥的季節都有好多人到我們家挑豬糞上地,沒見有誰家死樹的。我多次要求請林業站來對孫大娘家樹的死因進行調查,孫大娘都攔著不讓。"

"孫大娘為什麼攔著不讓?"

"害怕查出真正的原因,就沒法要地、要賠償了。"

"好,你先回去吧"

單獨詢問村支書李先進,李贏做記錄。

"李致富承包的村裡的地,包括爭議的那部分嗎?"

"起先那是村裡的地,孫大娘家自己開的荒,後來李致富和村裡簽了土地承包合同建廠,包括那塊地。合同還經過了公證。剛建養豬場的時候,孫大娘家也支持,主動讓出了地,還拔掉了棗樹。李致富給孫大娘1000元補償,她們也不要。結果後來因為排水的事兩家鬧僵了,就說地是她家的,要要回去。"李支書說道。

"那孫大娘家棗樹死亡是怎麼回事,你清楚嗎?"

"估計是下大雨淹死的。"

王芳一口水也沒喝,接著詢問了村裡兩名瞭解情況的老黨員、村委會成員和知道詳情的村民。

剛詢問完,電話就響了,是石娟打來的。

"王科長,我們去畜牧局、鎮政府查了資料,和原來法院判決時提供的一樣,沒有什麼別的發現。"石娟說。

"好,辛苦了。李致富和村裡簽的合同在公證處公證過,你和小孫去那查查,看看有沒有地塊劃分的圖例說明。"王芳說。

"好的,我們馬上去。"石娟答到。

王芳結束調查回到了區檢察院。

5

渤海區檢察院民行科辦公室。

"小石,看了公證處的合同,有什麼發現嗎?"王芳問。

"公證處只對合同真實性進行了公證,承包地的範圍還是很模糊。查閱了所有的資料,和法院的判決書裡寫的一樣,沒有圖例說明。"石娟回答。

"根據我們實地測量的結果,不算那塊爭議土地,孫大娘家的土地就達到了林權證規定的8畝,同樣,加上那塊地,李致富承包的土地面積才能達到合同上約定的面積。村裡人的證言也可以證明那塊爭議地是孫大娘私自開荒的,是村裡的,後來承包給李致富了。"李贏說。

"土地問題解決了,棗樹死因看來需要聯繫專家到實地去鑒定。小李,你聯繫一下林業局,請專家們再和我們到地裡去一趟。"王芳安排道。

棗二村孫大娘的地裡。

渤海區林業局和棗鄉鎮林業站的專家正在對死亡棗樹進行取樣,鑒定棗樹的死因。

孫大娘聞訊氣勢洶洶地趕來了,她女婿張敢手裡還拿著鐵鍁。

"不准動我們家的棗樹,我們家的棗樹就是污水給毒死的。"孫大娘吼道。

"我看你們都找揍。"孫大娘的女婿張敢把鐵鍁揮向正在工作的專家。

只見王芳一個健步擋在了專家面前,一手抓住了鐵鍁。"你要在我們檢察人員面前行兇嗎?阻礙調查是要負法律責任的。"王芳用正義凜然的眼神看著張敢。

"大娘,不鑒定是無法查出棗樹死因的,請您配合我們的工作,不要阻礙調查。"

孫大娘看到王芳嚴肅的表情,急忙上前拉住張敢。

專家們繼續開展調查。

張敢十分不甘心,大聲說道:"查我們的棗樹,李致富的豬場排的水都不處理,我上網查了,不符合國家規定,我向環保局舉報好幾次了,他們也不管,有本事你們也查查李致富,管管這事。"

"對啊,這事你們管不管,你們檢察院不能那麼偏心,欺負我們老實人。"孫大娘跟著附和。

"大娘,我們檢察院肯定是秉公執法,您說的事,我們回去會向環保局反映。"王芳說。

6

渤海區檢察院鄭毅檢察長辦公室。

"鄭檢,案件事實我們已經查清楚了,土地是李致富的承包地。棗樹的死因經專家鑒定是被水淹了,缺氧而死。法院的判決適用法律正確,我們依法應作出不支持監督申請的決定。"王芳彙報說。

"好,這件案子,你們幾個多次去實地勘查,做了大量工作,展現出了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很好。我同意你們的結論,就這樣上報市院吧。決定下來,依法進行檢察宣告,公開釋法說理,聽取意見,爭取徹底解決這個常年積案,化解兩家的矛盾。"鄭毅說。

"嗯嗯。還有一件事要向您彙報,在辦案過程中,我們發現養豬場違法排放污水。雖然不是污水致棗樹死亡,但卻污染了環境,違反了法律規定,環保部門接到舉報後不進行調查,群眾反映比較強烈,加上我們前期辦理了幾個環境污染的類似案件,環保部門存在不作為情況。我們認為應該向環保局提出檢察建議,督促他們執法。"

"我看可以,監督行政部門的不作為也是我們的職責。督促環保局去執法,可以體現出我們在法律面前堅持人人平等,一碗水端平,這樣有利於我們化解矛盾。"鄭毅檢察長說。

王芳向市院彙報了案件辦理情況,經上級院同意,對該案依法作出了不支持監督申請的決定。與此同時,渤海區檢察院向渤海區環保局發出檢察建議書,環保局依法對李致富養豬場排放污水行為進行了處罰,責令其安裝了污水淨化處理設備。

接到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後,王芳聯繫了渤海區檢察院派駐棗鄉鎮檢察室,由檢察室協助對該案進行檢察宣告。

7

渤海區檢察院派駐棗鄉鎮檢察室宣告庭。宣告庭中央的檢徽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顯得分外莊嚴。

李致富、孫大娘、支書李先進、區人大代表王凱、區政協委員丁晴、棗二村村"兩委"成員、棗二村部分村民代表、派駐棗鄉鎮檢察室人員參加宣告。王芳作為宣告人主持,石娟為書記員。

石娟查明了參加人員是否到場,宣讀了宣告紀律。王芳宣佈了案由,介紹了宣告人員,闡明了作出決定的事由和依據,並宣讀了檢察決定:

"由於孫成紅家土地林權證中的四至範圍沒有圖例說明,且經過實地勘查,不計算爭議地塊,孫成紅家土地已經達到了林權證記載的8畝。調查證實該爭議地塊系開荒地,歸村集體所有,村集體依法承包給了李致富。棗樹經區林業局鑒定系土地低窪被雨水淹死,非污水致死。一審、二審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對相鄰不動產使用人應在各自範圍內進行生產生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對相鄰權關係的規定,要求孫成紅不得阻礙李致富養豬場排水的判決屬於認定法律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故依法作出不支持監督申請的決定。"

"下面請雙方當事人發表意見。"王芳說。

"我沒有意見。"李致富說道。

"地就是我家的,我不服,決定不公平,你們檢察院也欺負人。"孫大娘聽了決定,雖然知道自己理虧,依然裝著硬氣地說。

"這次宣告公開透明,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彰顯了法律公正,維護了社會公平。"旁聽的區人大代表王凱說。

"我同意王凱代表的看法,沒有不公平公正的地方。"區政協委員丁晴說。

"大娘,可能您還沒聽清楚,我再向您解釋一遍作出決定依據的事實和理由。"王芳又耐心地說了一遍。

"我們莊稼人要誠實,地本來就不是你們家的,我們大夥鄉里鄉親的都可以作證。"72歲的村民代表李天壽對孫大娘說。

"對啊,我們都可以作證。"

"我也可以作證。"村民代表們紛紛說道。

孫大娘看到大家都出來作證,頓時氣餒了,垂著頭不說話。

"大娘、李老闆,俗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你們要相互體諒。古時候有兩戶相鄰的人家爭地建房,鬧得不開開交,最後互相讓出了三尺,造就了六尺巷的美談。咱們可要繼承中華民族鄰里和睦、互諒互讓的傳統美德啊。李老闆,您是晚輩,更要尊老敬老啊。"王芳勸說道。

李致富站了起來,走到孫大娘面前,深深鞠了個躬。說道:"大娘,都是我不好,排污水的事我也不對,環保局也給我處罰了,我認識到錯誤了。您這麼大年紀我不該惹您生氣,還連累大爺喝了藥,虧著沒鬧出人命,不然我這輩子都沒法原諒自己。回去我就找人重新設計排水溝,離咱們的棗樹地遠遠的。您就當我是個孩子,辦了個糊塗事,原諒我一次吧。"

孫大娘萬萬沒想到李致富會先道歉,弄得自己反而不好意思了。

王芳見機,上前拉起大娘的手說道:"孩子都道歉了,您這個當長輩的可不能太小氣啦。"

"孩子,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不全賴你。"孫大娘拍著李致富的背說。

眾人也欣慰地笑了,王芳也放下了懸著的心。李致富扶著孫大娘回家去了。

隨後,李致富在離棗樹園很遠的鹽鹼地上重新挖了排水溝,孫大娘家也主動刨去了死了的冬棗樹。時間久了,讓出的空地被人們踩出了一條便利的生產路。生產路旁的排水溝裡流著汩汩清水,再也沒有了污水的臭味。走在生產路上,一路聞到的都是棗花醉人的香氣。

(濱州市沾化區檢察院 李勇強 王芳)

以為老人受欺負了,雙方就打了起來,李致富和劉大爺都受了傷,還驚動派出所抓走了孫大娘的女婿,孫大娘一氣之下就把兩家相鄰的排堿溝給堵死了,不讓李致富排水了。李致富到法院告了孫大娘,要法院判決允許使用排堿溝排水。孫大娘輸了官司,不服判決,提請了二審、再審,要求李致富歸還佔用的土地,賠償棗樹死亡帶來的損失,並不得再利用排堿溝排水。在二審、再審中,孫大娘的主張也沒有得到法院支援,孫大娘家遂向濱海市檢察院申請抗訴。這些年,孫大娘一家總是想不通、理解不了法院的判決,孫大娘就經常埋怨劉大爺瞎了眼認不出'白眼狼'、沒本事讓人欺負,劉大爺越想越憋屈,就喝了農藥要自盡。

就在這時,醫生出來了,說劉大爺經過洗胃暫時沒有生命危險。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哎,孫大娘太倔了,就是不服判決,堅持告,不停地鬧,一家人不得安生,這不還差點兒弄出人命來。"宋二嬸歎息道。

王芳本想過去安慰孫大娘,但一想到孫大娘對法律的不信任,害怕再刺激到她的情緒,就先離開了。

2

回到辦公室,王芳陷入了沉思,想到孫大娘那不信任的眼神,她感到陣陣不安。"得想辦法幫助孫大娘,把道理和她講清楚,不能讓她再這麼鬧下去了。"

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電話響了。王芳接起電話,是濱海市檢察院民行處的高海波處長。

"王芳科長,市院最近接到了你們區孫成紅(孫大娘)、劉建國(劉大爺)申請抗訴的案件。"

"我知道,我今天剛瞭解了情況。"

"那就更好了,我們市院最近案件太多,考慮到案件發生在你們轄區,你們開展現場勘查、調解工作都比較方便,這個案件就交給你們辦理了,可一定要辦好啊。"

"請領導放心,我們一定依法辦好。"王芳說道。

放下電話,王芳向相關領導進行了彙報,接著安排李贏、石娟去法院調取案卷。拿回案卷後,她召集李贏、石娟、孫瑞開會研究案情。

"通過看案卷和監督申請書,法院適用法律上沒有問題。"石娟說道。

"本案爭議主要有兩點,一是土地的歸屬問題,要查清楚李致富的養豬場佔用的土地是誰的;二是棗樹死亡原因,到底是不是因為養豬場排污水導致棗樹死亡。"李贏說道。

"對,想要弄清楚這兩個問題就必須到現場去實地勘查。明天我們兵分兩路,石娟、孫瑞你們倆去區畜牧局和棗鄉鎮政府查查有關檔案,我和小李去現場勘查、詢問相關人員,咱們回來再碰頭。"王芳幹練地安排道。

3

雨後的棗鄉鎮棗二村。

王芳、李贏來到孫大娘家。王芳輕輕敲了敲門,說道:"有人在家麼?"

"誰啊,大清早的吵什麼?"孫大娘不耐煩地邊說邊打開了門。

"大娘您好,請問這是孫成紅家嗎?"

"是啊,我就是孫成紅。"

"大娘,我叫王芳,是咱們區檢察院的,您的抗訴申請市檢察院已經收到了,指派我們區檢察院辦理這個案件,我們今天來實地勘查,並就有些問題詢問您。"

"奧,你們可得為我做主啊,快被欺負的不能活了......."孫大娘扯著哭腔,喋喋不休地說個不停。

"大娘,您先別激動,我們就是來瞭解情況的,一定會依法保障您的權利,您慢慢說。"

孫大娘擦擦眼淚,點了點頭。

"大娘,您在申請書裡說李致富的養豬場佔用了您的地?"

"對啊,那個白眼狼要建養豬場,承包了村裡的地,地方不夠,就白白佔用了我們家的一塊地,還用我們家的排堿溝排污水。"

"被佔用的地是你們家的嗎,不是開荒地嗎?"

"別聽他們瞎說,李致富和村支書是叔侄倆,就合起夥來欺負我們,說那地是開荒地,是屬於村裡的。我們的林權證上都寫著。"孫大娘把林權證拿了出來,林權證上寫著:土地8畝,東至溝,西至土場,南至李春芳,北至河道。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棗樹死亡的?"

"就是李致富家的污水把棗樹毒死的。現在溝裡的污水快滿了,又要淹到我們家棗樹了。我女婿給環保局打電話舉報,環保局也不來管。我老伴因為這事還喝了藥,差點死了,你們可要替我做主啊。"

"情況我們先瞭解這些,您帶我們到地裡看看吧。"

村支書李先進和李致富早在地頭上等著了。現場一陣陣豬糞的臭味。孫大娘一見李致富就罵了起來:"你這個鬼東西,差點把俺家老頭子逼死,這下好了,檢察院的來了,一定把你抓了去,讓你坐牢。"

李致富無奈地歎了口氣。王芳及時勸住了孫大娘。

"領導好,這就是他們有爭議的那塊地。"村支書說。

"好,小李,我們按照林權證和合同上的記載量一量。"王芳說道。

兩人拉著尺子量了起來。天剛下過雨,地上十分泥濘,王芳腳下一滑,掉進了半米深的排堿溝,弄了一身的污泥。大家趕忙上前把王芳拉出水溝。

"沒事吧,王科長。要不我們等地上幹了再來量吧。"李贏說道。

"沒事,既然來了就把這項工作幹完。"王芳擦了擦身上的泥,接著量了起來。

兩個小時過去了,終於量完了,當事人和見證人都在勘查記錄上簽了字。孫大娘也感動地說:"這閨女工作還真拼,渾身都是泥了還量,可別感冒著。"

陽光照在丈量過的土地上,上面是一串串泥濘的腳印。

4

"我們到村委會去吧,還有些事情需要詢問相關人員。"王芳說道。

棗二村村委會。

單獨詢問李致富,李贏做記錄。

"養豬場占的地在你承包範圍內麼?"王芳問。

"是我的承包地,我和村裡簽的合同,承包了那片地,孫大娘家在我承包前就自己開荒了,硬要說是她家的地。現在還堵了排堿溝,不讓我排水,再不排,水就快滿了。"李致富無奈地說道。

"孫大娘家的棗樹是讓養殖場的污水淹死的嗎?"

"不可能,養豬場的污水就是些豬排的糞便,沒有毒,還是些上好的肥料呢。孫大娘家的棗樹是因為下大雨,他家地勢窪,棗樹是給泡死的。"

"你排的污水按照要求淨化了嗎?"

"沒有,但是絕對沒有問題。每年施肥的季節都有好多人到我們家挑豬糞上地,沒見有誰家死樹的。我多次要求請林業站來對孫大娘家樹的死因進行調查,孫大娘都攔著不讓。"

"孫大娘為什麼攔著不讓?"

"害怕查出真正的原因,就沒法要地、要賠償了。"

"好,你先回去吧"

單獨詢問村支書李先進,李贏做記錄。

"李致富承包的村裡的地,包括爭議的那部分嗎?"

"起先那是村裡的地,孫大娘家自己開的荒,後來李致富和村裡簽了土地承包合同建廠,包括那塊地。合同還經過了公證。剛建養豬場的時候,孫大娘家也支持,主動讓出了地,還拔掉了棗樹。李致富給孫大娘1000元補償,她們也不要。結果後來因為排水的事兩家鬧僵了,就說地是她家的,要要回去。"李支書說道。

"那孫大娘家棗樹死亡是怎麼回事,你清楚嗎?"

"估計是下大雨淹死的。"

王芳一口水也沒喝,接著詢問了村裡兩名瞭解情況的老黨員、村委會成員和知道詳情的村民。

剛詢問完,電話就響了,是石娟打來的。

"王科長,我們去畜牧局、鎮政府查了資料,和原來法院判決時提供的一樣,沒有什麼別的發現。"石娟說。

"好,辛苦了。李致富和村裡簽的合同在公證處公證過,你和小孫去那查查,看看有沒有地塊劃分的圖例說明。"王芳說。

"好的,我們馬上去。"石娟答到。

王芳結束調查回到了區檢察院。

5

渤海區檢察院民行科辦公室。

"小石,看了公證處的合同,有什麼發現嗎?"王芳問。

"公證處只對合同真實性進行了公證,承包地的範圍還是很模糊。查閱了所有的資料,和法院的判決書裡寫的一樣,沒有圖例說明。"石娟回答。

"根據我們實地測量的結果,不算那塊爭議土地,孫大娘家的土地就達到了林權證規定的8畝,同樣,加上那塊地,李致富承包的土地面積才能達到合同上約定的面積。村裡人的證言也可以證明那塊爭議地是孫大娘私自開荒的,是村裡的,後來承包給李致富了。"李贏說。

"土地問題解決了,棗樹死因看來需要聯繫專家到實地去鑒定。小李,你聯繫一下林業局,請專家們再和我們到地裡去一趟。"王芳安排道。

棗二村孫大娘的地裡。

渤海區林業局和棗鄉鎮林業站的專家正在對死亡棗樹進行取樣,鑒定棗樹的死因。

孫大娘聞訊氣勢洶洶地趕來了,她女婿張敢手裡還拿著鐵鍁。

"不准動我們家的棗樹,我們家的棗樹就是污水給毒死的。"孫大娘吼道。

"我看你們都找揍。"孫大娘的女婿張敢把鐵鍁揮向正在工作的專家。

只見王芳一個健步擋在了專家面前,一手抓住了鐵鍁。"你要在我們檢察人員面前行兇嗎?阻礙調查是要負法律責任的。"王芳用正義凜然的眼神看著張敢。

"大娘,不鑒定是無法查出棗樹死因的,請您配合我們的工作,不要阻礙調查。"

孫大娘看到王芳嚴肅的表情,急忙上前拉住張敢。

專家們繼續開展調查。

張敢十分不甘心,大聲說道:"查我們的棗樹,李致富的豬場排的水都不處理,我上網查了,不符合國家規定,我向環保局舉報好幾次了,他們也不管,有本事你們也查查李致富,管管這事。"

"對啊,這事你們管不管,你們檢察院不能那麼偏心,欺負我們老實人。"孫大娘跟著附和。

"大娘,我們檢察院肯定是秉公執法,您說的事,我們回去會向環保局反映。"王芳說。

6

渤海區檢察院鄭毅檢察長辦公室。

"鄭檢,案件事實我們已經查清楚了,土地是李致富的承包地。棗樹的死因經專家鑒定是被水淹了,缺氧而死。法院的判決適用法律正確,我們依法應作出不支持監督申請的決定。"王芳彙報說。

"好,這件案子,你們幾個多次去實地勘查,做了大量工作,展現出了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很好。我同意你們的結論,就這樣上報市院吧。決定下來,依法進行檢察宣告,公開釋法說理,聽取意見,爭取徹底解決這個常年積案,化解兩家的矛盾。"鄭毅說。

"嗯嗯。還有一件事要向您彙報,在辦案過程中,我們發現養豬場違法排放污水。雖然不是污水致棗樹死亡,但卻污染了環境,違反了法律規定,環保部門接到舉報後不進行調查,群眾反映比較強烈,加上我們前期辦理了幾個環境污染的類似案件,環保部門存在不作為情況。我們認為應該向環保局提出檢察建議,督促他們執法。"

"我看可以,監督行政部門的不作為也是我們的職責。督促環保局去執法,可以體現出我們在法律面前堅持人人平等,一碗水端平,這樣有利於我們化解矛盾。"鄭毅檢察長說。

王芳向市院彙報了案件辦理情況,經上級院同意,對該案依法作出了不支持監督申請的決定。與此同時,渤海區檢察院向渤海區環保局發出檢察建議書,環保局依法對李致富養豬場排放污水行為進行了處罰,責令其安裝了污水淨化處理設備。

接到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後,王芳聯繫了渤海區檢察院派駐棗鄉鎮檢察室,由檢察室協助對該案進行檢察宣告。

7

渤海區檢察院派駐棗鄉鎮檢察室宣告庭。宣告庭中央的檢徽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顯得分外莊嚴。

李致富、孫大娘、支書李先進、區人大代表王凱、區政協委員丁晴、棗二村村"兩委"成員、棗二村部分村民代表、派駐棗鄉鎮檢察室人員參加宣告。王芳作為宣告人主持,石娟為書記員。

石娟查明了參加人員是否到場,宣讀了宣告紀律。王芳宣佈了案由,介紹了宣告人員,闡明了作出決定的事由和依據,並宣讀了檢察決定:

"由於孫成紅家土地林權證中的四至範圍沒有圖例說明,且經過實地勘查,不計算爭議地塊,孫成紅家土地已經達到了林權證記載的8畝。調查證實該爭議地塊系開荒地,歸村集體所有,村集體依法承包給了李致富。棗樹經區林業局鑒定系土地低窪被雨水淹死,非污水致死。一審、二審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對相鄰不動產使用人應在各自範圍內進行生產生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對相鄰權關係的規定,要求孫成紅不得阻礙李致富養豬場排水的判決屬於認定法律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故依法作出不支持監督申請的決定。"

"下面請雙方當事人發表意見。"王芳說。

"我沒有意見。"李致富說道。

"地就是我家的,我不服,決定不公平,你們檢察院也欺負人。"孫大娘聽了決定,雖然知道自己理虧,依然裝著硬氣地說。

"這次宣告公開透明,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彰顯了法律公正,維護了社會公平。"旁聽的區人大代表王凱說。

"我同意王凱代表的看法,沒有不公平公正的地方。"區政協委員丁晴說。

"大娘,可能您還沒聽清楚,我再向您解釋一遍作出決定依據的事實和理由。"王芳又耐心地說了一遍。

"我們莊稼人要誠實,地本來就不是你們家的,我們大夥鄉里鄉親的都可以作證。"72歲的村民代表李天壽對孫大娘說。

"對啊,我們都可以作證。"

"我也可以作證。"村民代表們紛紛說道。

孫大娘看到大家都出來作證,頓時氣餒了,垂著頭不說話。

"大娘、李老闆,俗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你們要相互體諒。古時候有兩戶相鄰的人家爭地建房,鬧得不開開交,最後互相讓出了三尺,造就了六尺巷的美談。咱們可要繼承中華民族鄰里和睦、互諒互讓的傳統美德啊。李老闆,您是晚輩,更要尊老敬老啊。"王芳勸說道。

李致富站了起來,走到孫大娘面前,深深鞠了個躬。說道:"大娘,都是我不好,排污水的事我也不對,環保局也給我處罰了,我認識到錯誤了。您這麼大年紀我不該惹您生氣,還連累大爺喝了藥,虧著沒鬧出人命,不然我這輩子都沒法原諒自己。回去我就找人重新設計排水溝,離咱們的棗樹地遠遠的。您就當我是個孩子,辦了個糊塗事,原諒我一次吧。"

孫大娘萬萬沒想到李致富會先道歉,弄得自己反而不好意思了。

王芳見機,上前拉起大娘的手說道:"孩子都道歉了,您這個當長輩的可不能太小氣啦。"

"孩子,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不全賴你。"孫大娘拍著李致富的背說。

眾人也欣慰地笑了,王芳也放下了懸著的心。李致富扶著孫大娘回家去了。

隨後,李致富在離棗樹園很遠的鹽鹼地上重新挖了排水溝,孫大娘家也主動刨去了死了的冬棗樹。時間久了,讓出的空地被人們踩出了一條便利的生產路。生產路旁的排水溝裡流著汩汩清水,再也沒有了污水的臭味。走在生產路上,一路聞到的都是棗花醉人的香氣。

(濱州市沾化區檢察院 李勇強 王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