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礦山開採露天轉地下過渡難題獲解

科技日報訊 一項研究成果在黑山鐵礦、大孤山鐵礦、眼前山鐵礦等5座礦山推廣應用後, 產生直接經濟效益達1.67億元!目前, 這項為我國露天轉地下過渡期安全高效開採起到重要的推廣作用和示範作用的技術摘得2016年度冶金科學技術一等獎。

據瞭解, 露天開採轉為地下開採時的過渡期, 因安全生產條件差與產量銜接困難等難題, 導致許多大型鐵礦山出現減產或停產的過渡期現象, 嚴重影響礦山企業的經濟發展。 針對上述難題, 東北大學與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金誠信礦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於2009年開展合作, 成立“露天轉地下楔形過渡開採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專案組, 研究過渡期高效開採技術。

他們以海南鐵礦露天轉地下開採為背景, 針對傳統過渡模式對礦床高效開採的不適應性, 提出了過渡期地下誘導冒落法開採掛幫礦體、露天延深開採坑底礦體的楔形轉接過渡模式,

研發出在該模式下, 露天地下協同開採的技術方法, 提出了相應的采動岩移控制方法, 同時研究了露天地下協同安排回採順序、協同形成覆蓋層、協同佈置開拓系統與協同優化產能管理等方面的理論方法與工藝技術, 由此形成了完整的露天轉地下楔形過渡協同開採方法。 2012年, 該研究成果開始在海南鐵礦全面應用, 有效解決了海南鐵礦露天轉地下過渡期產能平穩銜接的難題, 實現了增產過渡, 直接經濟效益達15.17億元。

新聞來源 《科技日報》2017年8月9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