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胃痛”要警惕,小心膽管結石

夏季節, 很多人都有“胃痛”的經歷, 尤其是喝涼啤酒、吃冷飲之後, 大多數人不是很在意, 自己吃點“胃藥”症狀就緩解了, 或者到醫院也是檢查一下胃鏡, 按“胃病”去治療了。 哈醫大四院消化科王立國醫生提醒, 對於一部分“胃痛”的病人, 尤其是有膽囊結石病史的病人, 若突然出現上腹痛, 或合併發熱, 尿黃等症狀, 應警惕膽總管結石。

不久前來哈醫大四院門診就診的58歲呂女士, 就遇到了這個問題。 呂女士既往身體健康, 近一月來出現反復上腹部疼痛, 起初誤以“胃病”, 按胃病治療, 不見好轉, 近一周腹痛症狀加重,

於是到哈醫大四院門診行胃鏡檢查, 未見明顯異常。 但生化指標提示轉氨酶和膽管酶明顯升高, 憑多年臨床經驗王立國醫生判斷可能為“膽總管結石”在作怪, 於是行彩超、CT、核磁共振等檢查, 確實發現膽總管兩塊巨大充盈缺損影, 考慮為膽總管多發巨大結石。 這種結石很容易致膽總管梗阻, 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 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需要緊急處理。

對於這種膽總管巨大結石, 以往治療方法多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即膽總管探查或切開取石及T管引流, 但對於膽管的手術治療風險較高、創傷大、住院時間長、將來一旦復發再次手術更為困難。 近些年來, 隨著內鏡器械的發展及操作技術的不斷提高, 膽總管結石的內鏡治療充分顯示了優越性,

因其創傷小、併發症少、住院時間短等優勢, 使得內鏡下治療膽總管結石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外科手術。 目前我們治療方法主要是內鏡下治療, 即所說的經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將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 膽管通道打開後用一個專用“取石網籃”將結石取出。 這種治療方法可以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操作, 無任何痛苦, 像做胃鏡一樣簡單, 而且這種治療創傷非常小, 只是在十二指腸乳頭處切開一個長約0.5cm的小切開。 但對於這種巨大結石, 內鏡下治療困難也是非常大, 因為石頭的直徑約2.0cm, 但我們的乳頭開口切開後最大也就1.0cm-1.2cm, 石頭根本就出不來。 怎麼辦?現有的方法可以是內鏡下機械碎石、液電碎石或鐳射碎石。
當然液電碎石和鐳射碎石需有專業設備, 操作風險大, 技術要求高, 最主要是取石費用非常昂貴。 而機械碎石, 對於這種巨大堅硬結石也是難度非常大。

王立國醫生在內鏡下治療及ERCP治療方面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 充分判斷及評估病情後, 決定實施機械碎石, 憑藉嫺熟的內鏡技術和細緻入微的觀察, 在短短的約二十分鐘內, 分別將兩塊大結石收入網籃, 行體外機械碎石, 成功將結石碎掉取出, 結石像花崗岩一樣堅硬, 取石網籃已被石頭弄變形。 當得知手術成功的那一刻, 家屬非常激動, 握著王立國醫生的手說“您可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 術後患者恢復良好, 無任何併發症, 一周後順利出院。

據王立國介紹, 這種膽總管巨大多發結石不多見, 而且多數均外科手術治療了, 這種內鏡下治療困難非常大, 而且操作難度大, 併發症高, 需要有熟練的內鏡技術和豐富的ERCP操作經驗及準確的臨床判斷才能成功。 王立國提醒廣大患者朋友, 對於上腹部疼痛的患者, 尤其是有膽囊結石病史的患者, 不要輕易當“胃病”去治, 一定要檢查是否為膽總管結石引起的上腹痛。

明日主題:老人心情保養很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