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跟隨站在世界素食料理之巔的靜觀師太,來一次曼哈頓素食修行之旅

初夏的一個週二清晨, 禪宗佛教教徒靜觀師太信步穿過紐約曼哈頓的 72 街和第五大道, 朝著中央公園走去。

與此同時, 法國主廚 Eric Ripert 正站在角落裡,

耐心地等候她的到來。 從韓國首爾以南約 270 公里的白羊寺天真庵, 跨越一萬多公里來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國, 靜觀師太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給 Ripert 的餐廳 Le Bernardin 的 60 多位賓客烹製素食菜肴, 宣傳將於 2018 年 2 月舉辦的平昌冬奧會。

靜觀師太遊覽中央公園

早在 2015 年初, Ripert 就曾邀請她造訪紐約, 在 Le Bernardin 餐廳的一個包間裡為一群人介紹韓國寺廟飲食。 她善於禪文化和飲食的結合, 將廚藝與佛法融會貫通, 技驚四座。 那時候, 還沒有多少人聽說過這位來自韓國寺廟的廚師, 直到美食撰稿人 Jeff Gordinier 在《T》分享了靜觀師太的故事(出自《T》第 11 期專題《明哲之廚》, 點擊文章標題即可閱讀), 這也是她成為 Netflix 紀錄片《主廚的餐桌》(Chef’s Table)第三季主廚之一的一大原因。

在這部紀錄片中, 靜觀師太用最簡單的食材, 調配出最深刻的禪意, 樸素的菜肴仿佛擁有讓人寧靜的力量, Gordinier 在品嘗之後稱讚道:「和地球上任何一位主廚的料理相比都毫不遜色。 」這次, 當她再次奉上傳統的寺廟菜肴時, 她的客人早已得知自己將會享用到一餐精緻、甚至有些超乎期待的素食佳餚,

它們已經征服了高端美食界。

靜觀師太在 Le Bernardin 為第二天的宴會準備食材, 她烹飪食材有四個原則, 關注食客、選擇最好的食材、提供適合年齡的食譜以及提供食物能量

為此, 靜觀師太還特地從太平洋彼岸帶了 23 個箱子過來,

裡面滿滿當當地裝著 62 套碗具、發酵了 15 年的醬油、兩種泡菜, 還有各種在寺廟外種植的蔬菜和自製醬料。 從韓國來了 4 個人給她打下手, 洛杉磯主廚 Kwang Uh 和他的助手也會過來幫忙。 烹飪了長達半個世紀, 靜觀師太從未受過專業培訓, 做的飯只給寺院的僧尼, 以及來拜訪的客人享用。 然而, 她有絕對的實力, 與世界上最著名的米其林星級廚師比肩。 但在這場素食宴開始前, 她要先走一走。

「睡得好嗎?」Ripert 問候道。

靜觀師太點了點頭, 雙手合十微微鞠了一躬。 然後她抬起頭, 高興地亮出了大拇指, 向 Ripert 展示了一次佛教式的碰拳, Ripert 也倍覺有趣地回應了她。 此時, 太陽還在東邊低低地掛著, 空氣裡透著寒意, 公園裡沒什麼人, 顯得很清靜。

Ripert 領著她, 走在自己前往 Le Bernardin 的那條路上。 儘管語言上有些障礙, 但是兩個人還是自在地互相交談著。

靜觀師太挎包上掛著的猴子玩偶, 展示了她俏皮的一面

「這個公園就是你的寺廟啊!」靜觀師太激動地告訴 Ripert。 她和同是佛教徒的 Ripert 于 2014 年初次相識, 那時 Ripert 正在韓國探索寺廟美食, 為自己的電視節目《Avec Eric》搜集素材。

這是靜觀師太第一次來到中央公園。「她經常一時心血來潮地做決定。」Ripert 解釋道,「你永遠也不知道她接下來要做什麼。」當他們快走到夏日舞臺的時候,靜觀師太突然停下了腳步,然後小心地把一隻腳移到另一隻腳前方,提議兩人來做行禪。「那好吧,」 Ripert 聳了聳肩,「 Le Bernardin 餐廳 5 點開門。」他一邊說著,一邊指了指自己的手錶,示意他們走得已經很慢了。

靜觀師太與 Ripert 在樹蔭下坐禪

他們還是照舊慢慢地走著,每一步都很留心,仿佛正在峽谷之間走鋼索。幾分鐘後,靜觀師太轉過身,開始朝後慢慢踱步,一邊示意行禪結束了,一邊開玩笑般對著照相機擺出拍照的姿勢。隨後在一片岩石附近,她從垂下的樹枝上采了片樹葉,然後放進嘴裡嘗了嘗。「別吃!」 Ripert 說道,擺著手示意這個不能吃。然而在韓國,她就是這樣獲取食材的,除了要照看一片不太好打理的菜園之外,她會到山上和海裡找尋食材,全憑自己的好奇心指引。

靜觀師太 17 歲便離家剃度,今年她已經 60 歲了。她對待食物的方式源于自己的修行,「食物會受到廚師心境的影響。」她通過一個隨行的翻譯這樣解釋道。在廚師的不同心境下,做出的一餐飯「可能是毒藥,也可能是良藥」。

在韓國,靜觀師太常在山上品嘗樹葉,即便是在中央公園,她也控住不住自己

他們在一個泥塘附近靜坐冥想了一會。然後,Ripert 把眼前的野生動物 一一 指給靜觀師太:兩隻龜正在戲水,一隻優雅的白鷺正站在樹蔭下,那邊還有兩隻鴨子。她贊許地點點頭,又指了指那些象牙白色的花朵,花瓣就像薄紙一樣微微透著光。

過了許久,兩人終於開始順著小徑往上走,來到了中央公園的南面。在這裡,你會聽到城市的轟鳴,看到蜂擁而至的人群,擁堵的車輛開向四面八方。儘管如此,靜觀師太並沒有因為城市的繁忙喧鬧而受到干擾,顯得十分平靜。

雖然最近露面的次數較多,靜觀師太卻依然保持著堅定的信仰,並表示自己的生活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她去了更多地方,天真庵的遊客也變得越來越多,但是,「除此之外,」她說,「我的生活還是一如既往。能夠和人們一起分享、準備齋飯,我感到很幸福。」

在去往市中心的路上,靜安師太查看即時通訊軟體的資訊

「不過,肯定還是會有一點兒干擾的,對吧?」Ripert 追問道。

「這也是一種修行。」靜觀師太說,「如果這些干擾真的使我分心,我就不會再接著做,但我現在並沒有被外部環境影響。」開悟之人常要面對這樣的悖論,那就是他們的超然似乎和大地有著緊密的關係。靜觀師太雖然個子不高,但卻異乎尋常的平穩:她走路時從來不會搖擺不定,一舉一動都很自然流暢。

在集市的靜觀師太對攤販的果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不過,她反應敏捷,也很愛打趣。就像在韓國尋找食材時一樣,她在紐約期間也總是跟隨自己的好奇心行事。她生平第一次品嘗了來自黎巴嫩的食物,從街頭小販那裡買了一大杯冰咖啡,還坐了地鐵。不開會的時候,她也會偷偷打盹補覺(要麼在車子的後座上,要麼縮在茶館的角落裡)。就在準備食物的前一天,她還去了聯合廣場公園的農夫集市(Union Square Greenmarket),在果蔬攤前用雙手掰開了一個原種番茄,想咬一口裡面多汁的果肉。

靜觀師太與 Ripert 在聯合廣場公園的農夫集市

眾所周知,紐約的人們擁有太過膨脹的自我。當被問到身處此地的感受時,靜觀師太說起了佛教法義:「一個人要想得到啟發、造業,就必須放空自己,接納一切,並除去心中的欲望,」她解釋道,「如果太自我,你就沒法接納新事物了。」

當被問到想不想念天真庵的生活時,她說:「我在此時此地也很開心。」

-

撰文:Alexis Cheung

攝影:Gabriela Herman

編輯:張權

為自己的電視節目《Avec Eric》搜集素材。

這是靜觀師太第一次來到中央公園。「她經常一時心血來潮地做決定。」Ripert 解釋道,「你永遠也不知道她接下來要做什麼。」當他們快走到夏日舞臺的時候,靜觀師太突然停下了腳步,然後小心地把一隻腳移到另一隻腳前方,提議兩人來做行禪。「那好吧,」 Ripert 聳了聳肩,「 Le Bernardin 餐廳 5 點開門。」他一邊說著,一邊指了指自己的手錶,示意他們走得已經很慢了。

靜觀師太與 Ripert 在樹蔭下坐禪

他們還是照舊慢慢地走著,每一步都很留心,仿佛正在峽谷之間走鋼索。幾分鐘後,靜觀師太轉過身,開始朝後慢慢踱步,一邊示意行禪結束了,一邊開玩笑般對著照相機擺出拍照的姿勢。隨後在一片岩石附近,她從垂下的樹枝上采了片樹葉,然後放進嘴裡嘗了嘗。「別吃!」 Ripert 說道,擺著手示意這個不能吃。然而在韓國,她就是這樣獲取食材的,除了要照看一片不太好打理的菜園之外,她會到山上和海裡找尋食材,全憑自己的好奇心指引。

靜觀師太 17 歲便離家剃度,今年她已經 60 歲了。她對待食物的方式源于自己的修行,「食物會受到廚師心境的影響。」她通過一個隨行的翻譯這樣解釋道。在廚師的不同心境下,做出的一餐飯「可能是毒藥,也可能是良藥」。

在韓國,靜觀師太常在山上品嘗樹葉,即便是在中央公園,她也控住不住自己

他們在一個泥塘附近靜坐冥想了一會。然後,Ripert 把眼前的野生動物 一一 指給靜觀師太:兩隻龜正在戲水,一隻優雅的白鷺正站在樹蔭下,那邊還有兩隻鴨子。她贊許地點點頭,又指了指那些象牙白色的花朵,花瓣就像薄紙一樣微微透著光。

過了許久,兩人終於開始順著小徑往上走,來到了中央公園的南面。在這裡,你會聽到城市的轟鳴,看到蜂擁而至的人群,擁堵的車輛開向四面八方。儘管如此,靜觀師太並沒有因為城市的繁忙喧鬧而受到干擾,顯得十分平靜。

雖然最近露面的次數較多,靜觀師太卻依然保持著堅定的信仰,並表示自己的生活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她去了更多地方,天真庵的遊客也變得越來越多,但是,「除此之外,」她說,「我的生活還是一如既往。能夠和人們一起分享、準備齋飯,我感到很幸福。」

在去往市中心的路上,靜安師太查看即時通訊軟體的資訊

「不過,肯定還是會有一點兒干擾的,對吧?」Ripert 追問道。

「這也是一種修行。」靜觀師太說,「如果這些干擾真的使我分心,我就不會再接著做,但我現在並沒有被外部環境影響。」開悟之人常要面對這樣的悖論,那就是他們的超然似乎和大地有著緊密的關係。靜觀師太雖然個子不高,但卻異乎尋常的平穩:她走路時從來不會搖擺不定,一舉一動都很自然流暢。

在集市的靜觀師太對攤販的果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不過,她反應敏捷,也很愛打趣。就像在韓國尋找食材時一樣,她在紐約期間也總是跟隨自己的好奇心行事。她生平第一次品嘗了來自黎巴嫩的食物,從街頭小販那裡買了一大杯冰咖啡,還坐了地鐵。不開會的時候,她也會偷偷打盹補覺(要麼在車子的後座上,要麼縮在茶館的角落裡)。就在準備食物的前一天,她還去了聯合廣場公園的農夫集市(Union Square Greenmarket),在果蔬攤前用雙手掰開了一個原種番茄,想咬一口裡面多汁的果肉。

靜觀師太與 Ripert 在聯合廣場公園的農夫集市

眾所周知,紐約的人們擁有太過膨脹的自我。當被問到身處此地的感受時,靜觀師太說起了佛教法義:「一個人要想得到啟發、造業,就必須放空自己,接納一切,並除去心中的欲望,」她解釋道,「如果太自我,你就沒法接納新事物了。」

當被問到想不想念天真庵的生活時,她說:「我在此時此地也很開心。」

-

撰文:Alexis Cheung

攝影:Gabriela Herman

編輯:張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