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國脫貧“戰書”已下 攻堅戰怎麼打?

中新網北京3月11日電 題:中國脫貧“戰書”已下攻堅戰怎麼打?

記者 蘇路程 劉旭 張偉

全國兩會前夕, 江西井岡山正式宣佈在中國率先脫貧摘帽, 成為中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後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3月7日,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 邀請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就“脫貧攻堅工作”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一時間, “脫貧摘帽”成為時下中國熱詞。

但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長。 去年中國脫貧攻堅首戰告捷, 減少貧困人口1240萬,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再減貧1000萬以上的目標。 中國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兩會期間的記者會上說, 中國要在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摘帽、消除區域性貧困。

“戰書”已下, 攻堅戰怎麼打?

治本之策:扶志扶智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委書記胡世忠認為,

脫貧要“扶志”、也要“扶智”, 既要扶致富技術, 更要扶脫貧的志氣和志向, “要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

“有志”脫貧需要“有智”支撐, 教育精准扶貧是其中著力點。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六盤水市實驗小學教師吳明蘭透露, 貴州連續幾年壓縮6%行政經費用於教育精准扶貧, 把教育作為最長遠的民生工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途徑。

“教育精准扶貧是挖掉窮根的治本之策。 ”吳明蘭建議, 國家繼續關注和加大對貴州等貧困地區教育的投入。

扶貧方式:就地取材

來自江西贛縣的基層人大代表明經華認為, 要對貧困物件致貧原因分析歸類, 讓資金和具體幫扶措施更精准地用於貧困對象身上。

擺脫貧困的“鑰匙”, 很多時候就在身邊。

地處中國西南部的廣西通過搞好鄉村旅遊:定點幫扶、創建特色旅遊名縣、發展鄉村旅遊等舉措, 實現了少數民族地區的脫貧。

農村司空見慣的“小物件”, 往往是城裡人稀罕的旅遊產品。 全國人大代表、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那滿鎮新立村村主任羅朝陽舉例說, “之前種的紅薯吃不完都堆在一邊。 遊客來了後, 農家自產紅薯每斤可以賣到1.5元人民幣, 農戶一年能增加收入1000元至2000元。 ”

江西省資溪縣烏石鎮新月佘族村黨支部書記蘭念瑛, 靠種植花卉、苗木將一個少數民族貧困村建設成“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綠色小康村”。 “要挖掘農村自身資源, 還要找對產業發展路子, 對老百姓進行培訓, 提高他們的產業技術。 ”蘭念瑛說。

全國人大代表、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認為, 既要“授人以魚”進行生活、醫療、教育等困難救助式脫貧, 更要“授人以漁”, 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融資入股等方式, 建立穩定持續收入來源, 形成長效的造血致富機制。 經過多年實踐, 胡季強所在的公司, 探索出一條產業鏈精准扶貧的路徑, 説明雲南、浙江等地困難農戶每年每戶增收1.5萬至7萬元。

動態管理:防止返貧

實現脫貧, 如何防止返貧, 特別是因病返貧、因災返貧?

“天災、疾病、產品銷路不好、就業不穩定等因素均可能導致脫貧戶返貧。 ”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研究室秘書司原司長、中國農業銀行董事張定龍認為, 中國各級政府要對脫貧村、脫貧戶精准管理, 對貧困人口實行動態管理,

發現可能返貧的貧困戶, 要立即採取有效的救助措施, “等出現返貧, 政府救助就來不及了, 那對農民來說, 可能這一年都不好過, 嚴重的可能三五年都恢復不過來。 ”

脫貧三五年, 一病回從前。 為防止脫貧農民“因病返貧”, 江西贛州針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在中國率先實施了新農合基本保障、新農合大病保險、農村貧困人口疾病醫療商業補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四道保障線”的健康扶貧, 成為全國脫貧攻堅的樣板。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因災返貧”也是脫貧摘帽的防範重點。

為減少天災對扶貧產業的損失, 明經華建議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 解決農民脫貧致富的後顧之憂。

“脫貧就是有房住、能看得起病, 小孩能上得起學,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平時沒錢花。”來自革命老區的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新圩鎮的農民楊慧芝話語樸實,卻是中國農民最真實的想法。

2016年中國“脫貧攻堅戰”首戰告捷,但此役任重道遠。(完)

小孩能上得起學,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平時沒錢花。”來自革命老區的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新圩鎮的農民楊慧芝話語樸實,卻是中國農民最真實的想法。

2016年中國“脫貧攻堅戰”首戰告捷,但此役任重道遠。(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