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刷新博物館打開方式!央視攜手南博等九大館打造《國家寶藏》

交匯點訊 用《朗讀者》《見字如面》這樣的文化綜藝節目解讀博物館會產生怎樣的傳播效果?請文化名人帶觀眾探究大名鼎鼎的珍貴文物會不會勾起你的興趣?22日, 央視在北京召開發佈會, 宣佈將聯合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9家博物館, 以紀錄片+綜藝節目的形式, 推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

把《國家寶藏》打造成文化事件

故宮博物院。 資料圖

發佈會上, 央視用“最頂級的國寶, 最傳奇的故事, 最有趣的解讀, 最忠誠的守護, 最驚豔的展覽, 最驕傲的歷史”和“扛鼎之作”來形容這檔尚未開始製作的節目, 那麼央視的底氣何在?

央視主持人康輝介紹說, 《國家寶藏》是央視傾全台之力, 經過2年籌備研發的創新節目, 即將走進各大博物館開始攝製, 今年第四季度將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 為觀眾獻上一場文化盛宴。

參與《國家寶藏》節目的博物館陣容堪稱豪華,

除北京故宮和南博外, 還有上海、浙江、湖南、河南、湖北、陝西和遼寧等地的省級博物館, 而央視也雄心勃勃地聲稱, 將把《國家寶藏》打造成現象級文化事件。

據介紹, 在故宮600年的紀念活動中, 北京故宮博物院將聯合全國八大博物館, 以《國家定期》為題舉辦一次盛大特展, 每家博物館只有一件文物會入選, 電視節目其實就這樣一場“文物選秀”——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 交由公眾甄選。 在節目攝製中, 每件文物都有自己的“國寶守護人”, 他們將傾情講述“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 解讀中華文化的基因密碼。 隨著各大博物館的大門一一推開, 27件國寶重器的傳奇也將一一揭曉。

“每一件文物都有一段歷史基因, 每個博物館都是一座文化的寶庫,

需要我們去解讀和傳承”, 製片人於蕾在發佈會上動情地說, “我們不會用老氣橫秋的方式講文物, 而是瞄準了年輕人這個受眾群體, 用時尚現代的方式啟動深沉古老的歷史。 我們要展現的不是文物是真是假值多少錢, 而是它們背後的歷史人文精神, 它們不是只屬於歷史的老古董, 而是影響著今天的生活方式和人們的價值觀。 將在節目中出現的文物, 被太多的人用時間、汗水、精力甚至生命去守護, 而我們每個人, 都可以成為中華文脈守護人和延續者。 ”

南博將會有哪三件鎮館之寶入選

南京博物院。 資料圖

那麼, 各大博物館將會有哪些文物參加《國家寶藏》這場盛大的“選秀”?很多博物館人士達成的共識是:上博的大克鼎、浙博的《富春山居圖》、遼博的紅山文化玉豬龍、湖南省博物館的馬王堆漢墓素紗襌衣、湖北省博物館的曾侯乙編鐘、陝曆博的鎏金銅蠶、河南博物館的賈湖骨笛等, 都有可能入選。

那麼, 南博會有哪三件文物出現在節目中?記者瞭解到藏品尚未最後確定,

但挑選宗旨是能夠展現江蘇的地域文明, 例如出土于宜興周處家族墓的西晉青瓷神獸尊上滿飾花紋, 出土于南京西善橋的竹林七賢磚室畫, 我國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重達9公斤的西漢金獸, 出土于南京弘覺寺的明代鎏金喇嘛塔等等, 究竟哪些文物將代表南博現身《國家寶藏》?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發佈會現場,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不希望大家看了節目後, 去博物館參觀就直奔那幾件鎮館之寶, 看完就走, 而是希望大家體會到文化之美, 以後到博物館裡, 可以去細細體會歷史和傳統的魅力, 做一個會逛愛逛博物館的人。 ”

希望博物館成公眾輿論新熱點

無疑, 《國家寶藏》為觀眾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打開博物館的方式, 激發公眾對博物館的興趣和好感。“有了央視嫁接博物館這種新形式,我們希望博物館成為公眾輿論的新熱點”,南博副院長劉文濤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位:2016年南博接待觀眾接近300萬人次,在全國省級博物館中排第一,其中11—40歲觀眾占78%,外地觀眾占約70%,觀眾平均逗留時間達3.5小時,達到半天時間,同時,南博的觀眾數每年以10%以上的幅度在增長。“這說明南博的風格正在變得年輕、時尚、有魅力。觀眾打開博物館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博物館呈現給觀眾的一定是用文物講故事的地方。”

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還告訴記者一個細節:“我們對員工說,博物館要重點關注中等文化程度以下的觀眾,讓他們進入高雅環境、習慣文明觀展、領略文博之美,提升文化素養,把他們服務好了,全社會的文化素質就提高了。”

十二五期間,我省基本實現了縣縣有博物館,而十三五我省將注重博物館高品質發展。龔良說,“我們建設高水準小康社會,不光物質財富要小康,精神生活也小康,博物館恰恰承擔了精神文明建設的責任,最重要的載體就是原創性的展覽,通過文物與所在地、與人的關係,講好中國故事和精彩江蘇的篇章,央視可以刷新打開博物館的方式,而我們更需要關注的則是打開一個什麼樣的博物館。”

交匯點記者王宏偉

激發公眾對博物館的興趣和好感。“有了央視嫁接博物館這種新形式,我們希望博物館成為公眾輿論的新熱點”,南博副院長劉文濤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位:2016年南博接待觀眾接近300萬人次,在全國省級博物館中排第一,其中11—40歲觀眾占78%,外地觀眾占約70%,觀眾平均逗留時間達3.5小時,達到半天時間,同時,南博的觀眾數每年以10%以上的幅度在增長。“這說明南博的風格正在變得年輕、時尚、有魅力。觀眾打開博物館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博物館呈現給觀眾的一定是用文物講故事的地方。”

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還告訴記者一個細節:“我們對員工說,博物館要重點關注中等文化程度以下的觀眾,讓他們進入高雅環境、習慣文明觀展、領略文博之美,提升文化素養,把他們服務好了,全社會的文化素質就提高了。”

十二五期間,我省基本實現了縣縣有博物館,而十三五我省將注重博物館高品質發展。龔良說,“我們建設高水準小康社會,不光物質財富要小康,精神生活也小康,博物館恰恰承擔了精神文明建設的責任,最重要的載體就是原創性的展覽,通過文物與所在地、與人的關係,講好中國故事和精彩江蘇的篇章,央視可以刷新打開博物館的方式,而我們更需要關注的則是打開一個什麼樣的博物館。”

交匯點記者王宏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