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農村遍地都是它,是濕氣剋星,堅持每天喝,濕氣很快除

濕又稱陰邪, 在夏季尤為旺盛, 遭濕邪侵體可損傷脾臟, 影響身體健康。 濕邪對人體的損害隱蔽而緩慢, 體內有濕氣者會出現舌苔厚膩泛黃、皮膚起疹起痘等。

當體內濕氣稍重時會感覺胸悶乏力、體態困乏、咽喉腫痛、大便不成形;進一步發展, 會出現關節疼痛, 體型肥胖;久而久之還會引發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 甚至惡性腫瘤。

因此, 在中醫裡有一句話叫“濕氣不除,

百病生。 ”積極除濕是避免各種疾病的關鍵。 濕氣對身體危害大, 但好在祛濕並不難, 一種在農村隨處可見的植物就是祛濕能手, 那就是——馬齒莧。

中醫記載:馬齒莧莧性寒, 味酸, 無毒, 入肝、脾、大腸三經, 有疏肝理氣, 健脾養胃, 潤腸解毒、消腫之功效。 而祛濕引用的就是馬齒莧健脾、潤腸、消腫之功效。

在農村不少地方, 很多人都有食用馬齒莧祛濕的習慣, 主要做法為:鍋中水燒開, 把新鮮的馬齒莧入鍋焯兩分鐘, 撈出來過一下涼水, 拌一點蒜泥和香油當涼菜吃。 然後把焯過的水加適量白糖喝下就可以了。 注意一點:只能放白糖, 不要放紅糖。

吃馬齒莧可祛濕, 但是單藥使用見效慢, 中醫上一般將馬齒莧與其餘祛濕健脾材料搭配使用, 祛濕效果快, 對人體更安全, 如馬齒莧薏仁茶。

馬齒莧作祛濕材料時常與薏仁、芡實、赤小豆、淡竹葉、槐米等搭配使用, 即是馬齒莧薏仁茶, 配方為曬乾的馬齒莧10g, 赤小豆10g, 炒熟的薏仁和芡實各15g, 其餘材料各5g, 一起下鍋煎水飲用, 每天3次, 可根據自身情況增減可飲用次數。 天天熬煮略顯麻煩, 亦可選擇袋泡茶, 每次花費5分鐘沖泡就行。

薏仁和赤小豆是祛濕黃金搭檔, 它們有通淋利尿消腫的功效, 可促進體內水濕代謝;芡實搭配馬齒莧增強健脾效果, 脾主運化, 脾好水濕代謝更暢通;其餘材料有清熱解毒、消炎殺菌的功效,

可改善濕氣重帶來的小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