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藥生產大國的尷尬:“戒不掉”與“推不開”

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劉 偉

到了板栗收穫的季節, 泰安農民楊君太習慣性地把板栗下麵的木本植物砍掉, 再噴上一遍除草劑, 在確保下面寸草不生之後, 把板栗收了起來。

“我經常到各地去調研, 發現這種現象相當普遍。 每年穀雨前後, 農田周邊就會開始大量噴灑化學除草劑, 很多植物新芽被扼殺。 ”在3月17日舉行的2017山東智庫高端人才產業發展論壇上, 青島農業大學園林與林學院院長劉慶華教授講起這一幕非常痛心。 在他看來, “濫用化學除草劑不僅會導致環境‘內傷’, 還會將毒性傳導到蔬果上,

威脅食品安全, 其效果是‘殺敵一千, 自損八百’。 ”

“化學農藥毒性大, 農民兄弟趨之若鶩;生物農藥純天然, 大家卻很少問津。 ”會場上, 在生物農藥領域堅守了30年, 手握17項發明專利的山東省科學院外事處處長楊合同也在苦苦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劉慶華的例子和楊合同的遭遇, 折射出“世界上最大農藥生產國”的煩惱和尷尬。

濫用“上癮”:拒絕不了的化學農藥

劉慶華教授是園林與林學領域的資深專家, 他把花花草草視作“生命”, 更看成大自然生物鏈的重要一環, 而化學農藥的“趕盡殺絕”讓他不得不發聲。

“除草劑常用的品種為有機化合物, 一般而言可分滅生性和選擇性兩種, 前者通殺一切, 所有植物噴上去統統會死掉,

現在應用很廣的一些劇毒除草劑在交通系統, 像鐵路、公路、機場、倉庫、森林、防火通道都在大量地使用, 我們可能很少去關注;而後者只能滅除幾種雜草, 主要用於農田和果園。 ”

在他看來, 農田環境中有害蟲也有天敵, 它們彼此制約, 維持自然平衡。 但是化學除草劑的濫用會殺死這兩類生物, 破壞生態平衡。 同時, 把植物殺死了, 依賴植物生存的其它小動物也會餓死。 近年來, 除草劑的使用量大幅增加, 增長率遠高於殺蟲劑和殺菌劑, 在農藥產品中所占比例呈現加大趨勢。 劉慶華手頭的一組資料顯示:作為除草劑生產與使用大戶, 山東省除草劑年產量近80萬噸, 占全國除草劑生產總量42%左右;自2010年以來, 山東除草劑產量整體持增長勢頭,

並以不足全國17%的企業生產了全國42%的除草劑, 這背後, 是水體污染、土壤酸化等給自然環境帶來的巨大壓力。

除草劑濫用, 正是化學農藥橫行農田、污染環境的“冰山一角”。

“農作物病蟲草害引起的損失最多可達70%, 通過正確使用農藥可以挽回40%左右的損失。 ”山東省農藥科學研究院院長李德軍向記者表示。 正因為此, 我國農藥企業和農民考慮最多的還是如何快速殺蟲治病, 以及降低成本和簡化生產工藝, 這也造成了“我國農藥使用量是世界均值2.5倍”的嚴酷現實。

“使用化學農藥‘上癮’, 一方面讓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農藥產品生產國;另一方面, 大量化學農藥使用造成的問題也不斷暴露。 ”農藥專家楊合同告訴記者,

“首先, 農藥的毒性和殘留, 造成的土地、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其次, 病原菌和害蟲抗藥性不斷增加, 新的病蟲害頻繁爆發……這一狀況必須改變。 ”

難以接受:推廣不開的生物農藥

一粒微小的木黴孢子, 能防治大棚番茄、黃瓜、芸豆、草莓、葡萄等果蔬的重要病害——灰黴病。

在生物農藥專家李紀順看來, 木黴菌是生物農藥的代表, 它是活體微生物, 源於自然界, 而非化學合成, “1克木黴菌粉末中, 有2億個活的木黴菌孢子。 一被‘放’出來, 它們就變成戰灰黴的‘鬥士’。 ”

從害蟲的進化鏈條上研究滅蟲之藥是李德軍正在從事的工作, “我們研製的農藥只對害蟲有效, 對人體無效。 比如, 在害蟲的進化鏈條上, 它只有蛻皮才能成蟲, 但是我們就控制它蛻皮,

它就無法進化, 自然無法做害。 而有些藥物的含毒量比我們的食用鹽還要低。 ”

不過, 不論是李紀順還是李德軍, 他們面臨的難題是:純自然的生物農藥研發難倒是其次, 老百姓不認可才是最棘手的。 比如說上述木黴菌粉末, 在山東蔬菜大棚種植區推廣了20年, 應用面積卻不超過總數的1/10。

“由於殺蟲效果反應慢、使用要求較高等原因, 施用生物農藥後多數要在三四天后才能見到效果, 不符合農民‘藥到蟲除’的用藥心理。 ”楊合同分析, 生物藥成本相對較高。 比如, 生物農藥“康寬”防治危害果蔬的斜紋夜蛾, 一畝一次用藥成本就需24元, 而普通化學農藥可能只需4元。

但生物藥成本也並不是絕對的高。 若打化學農藥, 一畝地打4桶藥水, 每桶7元錢;用木黴菌劑,每桶3元錢就夠了,省一半。不過,在藥殘蔬菜橫行市場,菜價相對不高的前提下,講求“性價比”的農民通常還是願意選擇“見效快”的化學農藥。

記者瞭解到,生物農藥也有成功推廣的實例。如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新型天然蒽醌化合物農用殺菌劑對農作物的防病效果達到90%以上,且蔬菜、水果噴藥後第二天就可食用。自2008年推廣以來累計使用超過2000萬畝,增收節支近50億元。

每桶7元錢;用木黴菌劑,每桶3元錢就夠了,省一半。不過,在藥殘蔬菜橫行市場,菜價相對不高的前提下,講求“性價比”的農民通常還是願意選擇“見效快”的化學農藥。

記者瞭解到,生物農藥也有成功推廣的實例。如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新型天然蒽醌化合物農用殺菌劑對農作物的防病效果達到90%以上,且蔬菜、水果噴藥後第二天就可食用。自2008年推廣以來累計使用超過2000萬畝,增收節支近50億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