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出伏後要記得還有最兇險的34天!如何安穩“渡劫”?

加長版的“三伏天”將正式謝幕,

一年中最熱的日子終於過去!

然而, 我們卻進入了一年中

最為兇險的出伏34天!

出伏到秋分(8月21日——9月23日)

氣溫的波動大、頻繁。

因此人們常說:“早上涼颼颼, 中午熱死牛”!

而這樣的晝夜溫差,

最受影響的就是心臟!

心臟波動越大, 心血管疾病爆發率就越高!

很多人認為夏天氣溫高, 容易出現心血管意外。 也有人認為, 冬天寒冷刺激, 才容易出現心血管意外。

其實夏秋交替的時間才是心血管疾病的爆發期!因為人體本不怕炎熱, 更不懼嚴寒, 怕就怕“一冷一熱”這麼一折騰, 於是很多人就中風、心梗、甚至猝死!因此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專家提醒:出伏期間, 遠離心臟疾病, 應從這幾點做起....

一、吃得“潤一點”

“出伏”之後,

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度, 氣侯逐漸乾燥, 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 同時秋老虎還在發威, “燥”得很, 因此要吃得“潤”一點!

這些食物除了滋陰潤燥, 還有穩定血壓, 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比如芹菜、洋蔥就是天生的降壓菜!香蕉、蘋果中含有豐富的鉀離子, 也可以對抗身體中的鈉離子, 起到降壓的作用!

二、揉得“勤一點”

早晚溫差大會造成壓差不穩, 如果這時勤按揉頭頸部, 可以防止血壓突增。 當血壓升高的時候, 你只要去點揉或者是按壓風池穴、人迎穴, 大概5~15分鐘之間的範圍, 你的血壓就會有下降的趨勢。

三、喝得“多一點”

所謂喝得多一點, 並不是指酒喝多, 而是日常中的飲水習慣。 出伏期間氣溫乾燥, 人體很容易缺失水分, 因此保持良好的飲水習慣, 對預防風濕性心臟病、心律失常等有很好的幫助。

四、睡得“早一點”

出伏以後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 這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秋乏”。這時因為經過“晝長夜短”炎熱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象,特別是老年朋友。

此時如果不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秋乏”更容易出現。另外,出伏後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現血壓不穩,引發心血管疾病。

五、穿得“暖一點”

雖然我們常說“春捂秋凍”,但其實這句話是針對小孩子的,小孩“春捂秋凍”一下更“皮實”,不易生病。

而對於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長袖“薄衣”。這樣溫差對於身體的刺激要小的多,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小的多!

出伏期間,暑熱未盡,冷暖無常,很容易增高心臟疾病的發病率。及早做個篩查,對於每個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這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秋乏”。這時因為經過“晝長夜短”炎熱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象,特別是老年朋友。

此時如果不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秋乏”更容易出現。另外,出伏後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現血壓不穩,引發心血管疾病。

五、穿得“暖一點”

雖然我們常說“春捂秋凍”,但其實這句話是針對小孩子的,小孩“春捂秋凍”一下更“皮實”,不易生病。

而對於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長袖“薄衣”。這樣溫差對於身體的刺激要小的多,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小的多!

出伏期間,暑熱未盡,冷暖無常,很容易增高心臟疾病的發病率。及早做個篩查,對於每個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