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清順治皇帝出家當了和尚:這事到底是真的嗎?

愛新覺羅·福臨, 即清朝的順治皇帝, 清朝第三位皇帝, 也是入關的首位皇帝。 順治皇帝六歲登基, 但是二十四歲卻突然暴斃。 歷史上, 關於這位大清立國之君的生死, 說法不一。 這位皇帝真的是暴斃嗎?還是如民間傳說出家做了和尚?

清順治皇帝蠟像

幼年登基的順治皇帝, 在親政以後也曾雄心勃勃, 力圖振興國本, 政治一新, 但卻力不從心, 致使矛盾重重, 疲憊不堪的順治皇帝在順治十四年(1657年), 開始接觸和尚, 成為佛教信徒。 對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並開始接觸佛學中的一些高僧。 玉林琇就是順治皇帝接觸的一位高僧, 順治皇帝不僅封他為“大覺禪師”, 並以禪門師長禮待玉林琇, 自稱弟子, 並請求他起法名。 順治從玉林琇語錄中發現茆溪行森偈語最好, 特指名將其召來。

影視資料

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 順治皇帝最寵愛的妃子, 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宮, 順治陷入了痛苦之中, 而政治上的苦悶也困擾著他。 這時只有佛法使他還有所寄託, 所以他再次萌生, 出家之念。 大約在九、十月之交, 順治皇帝決心出家, 並準備剃度。 這些似乎證明了順治皇帝可能就是出家了。 但順治畢竟是一國之君, 有許多的身不由己。

影視資料

歷史記載順治(十七年)的十月十五日茆溪行森的師傅聽說自己的弟子要為順治皇帝剃度, 頓時大怒, 立即命令眾人堆積柴火準備燒死茆溪行森。 並極力勸說順治:“如果以塵世之法論的話, 皇上應該永遠坐在皇位上, 上可以安定聖母的心,

下可以使得民眾安居樂業;如果以出世之法論, 皇上也應該永久做君主帝王, 對外可以保護操持佛法的人, 對內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 ”順治聽了他的諫議, 允許蓄髮, 暫時罷了出家的念頭。

影視資料

順治出家沒有成功, 但是心思已經不在朝政上了,

順治帝叫他最寵任的內監即吳良輔去憫忠寺削髮, 他本人也親自前往觀看。 但是回來的當晚就染上了天花, 他預感病體沉重、勢將不支, 找來大臣口述遺詔, 但是順治皇帝的遺詔似乎又不像是遺詔, 更像是罪己詔。

順治皇帝

罪己詔共羅列十四條罪過, 主要是未能遵守祖制漸染漢俗,重用漢官致使滿臣無心任事,幾乎完全否定了他自己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績。傳言這不是順治本意,即這十四條是否順治過目批准的已無從知曉。但卻留給了後人諸多疑慮:遺詔公佈前先奏知皇太后;遺詔的主要起草者王熙事後對此守口如瓶。因此,人們有理由說遺詔出自太后授意,確實是母親責備兒子的話。

影視資料

皇帝既然已經死了,母親為什麼還要責備兒子呢?這就給後人許多的猜測,真的死了嗎?還是再一次的出家了?現在都已無從考證,唯一能夠確認的就是歷史文獻記載,順治皇帝突染惡疾,不治而亡。

主要是未能遵守祖制漸染漢俗,重用漢官致使滿臣無心任事,幾乎完全否定了他自己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績。傳言這不是順治本意,即這十四條是否順治過目批准的已無從知曉。但卻留給了後人諸多疑慮:遺詔公佈前先奏知皇太后;遺詔的主要起草者王熙事後對此守口如瓶。因此,人們有理由說遺詔出自太后授意,確實是母親責備兒子的話。

影視資料

皇帝既然已經死了,母親為什麼還要責備兒子呢?這就給後人許多的猜測,真的死了嗎?還是再一次的出家了?現在都已無從考證,唯一能夠確認的就是歷史文獻記載,順治皇帝突染惡疾,不治而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