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大學教授教你打破秋季高發的三大頑疾(腹瀉高血壓老慢支)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 同時也是腹瀉、高血壓、老慢支、肺氣腫等疾病的高發季。 如何根據時節的變化在早秋、中秋、晚秋做好相應的防護,

保養好身體, 早在元代的《壽親養老新書》裡就給出了答案。 本期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玉英做客《養生堂》與大家分享古籍中的秋季養生秘訣。

秋季容易誘發哪些疾病

在元代有本著名的養生古籍, 其名為《壽親養老新書》, 書中寫到“季秋之後, 水冷草枯, 多發宿患。 若素知宿患, 秋終多發, 或痰涎嗽喘, 或風眩痹癖, 或秘瀉勞倦, 或寒熱進退, 計其所發之疾, 欲於未發之前。 ”王教授表示進入到秋季, 最容易誘發痰涎嗽喘, 風眩痹癖, 秘瀉勞倦三種疾病, 這與早秋、中秋和晚秋三個時節有關。

早秋腹瀉怎麼辦

早秋的特點是從夏季的暑熱逐漸轉為秋季的寒涼, 在早秋階段, 節氣剛開始轉變, 暑濕尚盛, 正處於秋老虎期間, 又熱又濕, 暑濕困脾, 這時人們的脾胃最弱, 細菌的繁殖也最旺盛, 人們又易貪涼飲冷, 所以人們最容易得的病就是腹瀉了。

腹瀉的治療

用沙包或舊絲襪裝好, 睡前放肚臍上, 敷一夜, 感覺到口幹大便秘了的時候就可以了。

王教授給大家推薦了“暖腹袋”, 佩戴暖腹袋具有解暑、降濕、健脾止痛止瀉,

對脾胃虛寒、胃疼、肚子疼、大便糖稀或水瀉。 暖腹袋針對的是沒有細菌感染的症狀, 如果細菌感染了則要及時就醫。

暖腹袋的藥物組成

腹瀉的預防

1、飲食的清潔

2、注意保暖

3、不要暴飲暴食、貪涼飲冷

如何破解“秋乏”?

除了腹瀉, 秋季更容易產生勞倦的感覺, 俗話講就是春困秋乏。 專家表示秋乏分兩種情況, 生理性秋乏和病理性疲勞。

從生理學角度來講, “秋乏”產生的原因, 與夏季氣候環境對人的影響有關。 三伏盛夏, 天氣炎熱, 代謝旺盛, 持續的高溫耗傷人體的陽氣陰津, 脾胃功能又減弱, 食欲不振, 加之夏天很難得到充足的睡眠, 過度消耗氣血能量, 得不到適度的補償, 使身體欠下了一筆“夏耗”的債務。

進入秋季以後,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 日照時間逐日縮短, 消化功能恢復常態, 食欲增強, 氣血能量代謝相對穩定等。 這時, 人的機體需要有個生理性的休整階段。 同時, 秋季夜間, 涼爽宜人, 容易入睡, 且睡眠效果好, 以致清晨醒來後, 仍覺倦乏, 還想再睡下去, 這就是產生“秋乏”的原因。

生理性的疲勞, 不治自愈。 但是一旦產生病理性疲乏則會有生命危險, 可能預示著糖尿病、甲狀腺亢進、抑鬱症及腫瘤四類疾病, 一定要引起重視。

早秋提神健身茶

開水煮或沖泡即可。

破解中秋的“風眩痹癖”

中秋則是正式進入秋季, 據調查研究發現, 中秋是風眩痹癖即高血壓高發的季節。 那麼哪些人群在秋季應注意高血壓問題呢?

秋季高血壓的高危人群

藥水泡腳

預防秋季高血壓, 王教授推薦了一款泡腳的藥水。

溫度稍熱事宜, 不要太熱, 以免燙傷皮膚。

“擴胸益肺功”預防晚秋的老慢支、肺氣腫

晚秋從氣象學的角度看, 就逐漸進入冬季了。 據臨床觀察, 到了晚秋11月份以後, 慢性支氣管發病人數急劇升高。 那麼秋冬季節如何預防肺部疾病?王教授推薦給大家一套擴胸益肺功。

具體功法詳見養生堂健康手機20170817期視頻https://item.jd.com/4577185.html, 時間點段(41:04—44:0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