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胃有毛病,為什麼查不出病因?

看完就知道了!

作者|朱海杭

來源|“航海消化”微信號

當你反復感到胃部不適到醫院診治, 肯定想儘快弄清病因, 醫生通過問診、體檢、輔助檢查三個程式, 經歷經驗治療、分層檢查和臨床觀察三個過程後, 並未能發現明確胃病的病因, 而且藥物治療的效果又不好, 這是為什麼?

胃有毛病, 很有可能查不出病因

當病員胃部不適到消化內科就診, 經醫生問診、體檢、胃鏡、B超、血液等檢查和隨訪, 許多病員未能檢查發現有下列病因:

(1)未發現胃糜爛、萎縮、出血、潰瘍、腫瘤等胃十二指腸病變;

(2)未發現胃部幽門螺桿菌感染 或發現幽門螺桿菌治療後胃部不適未能好轉:

(3)B超、CT等檢查排除肝、膽、脾、腎等器官病變;

(4)相關檢查排除心腦血管病、糖尿病、代謝病、自身免疫病、血液病等系統疾病;

(5)未有服用某些藥物或保健品病史;

(6)經過3-6個月的隨訪, 未發現新的器質性病因。

考慮胃部不適的消化不良症狀與器質疾病無關, 專業術語稱之為功能性消化不良(FD), 曾稱為非潰瘍性消化不良(NUD)和胃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國內醫生習慣對胃鏡檢查胃十二指腸無明顯異常時, 常常給予“輕度淺表性胃炎”的診斷。

胃有毛病, 多半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臨床常見, 60-70%胃部不適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歐美國家, 醫生病員根據病員所說的症狀, 只要符合羅馬III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標準, 就可做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我國目前也應用羅馬Ⅲ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不同的是在我國病員消化不良症狀的特徵性較差, 仍需要結合胃鏡、B超等相關器械檢查排除可以引起類似症狀的疾病, 才能做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

胃有毛病, 為什麼查不出病因?

胃有毛病查不出病因, 是指現有的醫學檢查手段查不出胃解剖結構異常的病因, 實際上仍然是存在多種導致胃的運動和分泌功能紊亂的病因, 而產生胃部不適和消化不良症狀。

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如進食不規律、刺激性食物、不能耐受的食物可導致消化不良症狀。 研究發現碳酸飲料、牛奶、洋蔥等可能與腹脹相關, 咖啡、巧克力、辣椒等食物攝入可能與胃灼熱症狀有關。 國內一項研究顯示, 跳餐、加餐、偏愛甜食和產氣食物等是胃部不適治不好的病因之一。

與健康人相比,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員有生活無規律、受涼、運動少、睡眠不足、工作壓力大等特點。

不良的精神心理情緒反應:每個人在生活工作中都會遇到不開心或令人擔憂的事情(負性生活事件和慢性應激), 多數人能夠正確的應對、接受、寬容、理解;少數性格內向、敏感多疑、膽小、易激動等性格的人不能正確應對, 發生過度情緒反應如擔心、害怕、著急、恐懼、不安、亂想、聯想、失眠等, 並產生身體異常反應如痛覺敏感性升高、胃腸運動和分泌功能失調等, 出現上述胃部不適消化不良症狀, 這類病員往往主訴症狀多, 反復就醫, 病程較長, 到好的醫院、找好的大夫、做好的檢查, 吃好的藥物, 治療效果較差、反復檢查找不到客觀器質性的病因, 實際上僅僅是情緒反應導致胃功能失調、過份敏感而產生的不適表現。

注:本文基於中國功能性消化不良專家共識意見(2015,上海)

作者簡介:

朱海杭 1982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現任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消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導師、江蘇省醫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常委、揚州市醫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從醫近40年臨床上擅長消化內科常見病、多發病以及消化內科疑難疾病的診治。熟練EMR、ESD、ERCP、EVS,EVL等內鏡治療技術。

實際上僅僅是情緒反應導致胃功能失調、過份敏感而產生的不適表現。

注:本文基於中國功能性消化不良專家共識意見(2015,上海)

作者簡介:

朱海杭 1982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現任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消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導師、江蘇省醫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常委、揚州市醫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從醫近40年臨床上擅長消化內科常見病、多發病以及消化內科疑難疾病的診治。熟練EMR、ESD、ERCP、EVS,EVL等內鏡治療技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