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騰訊OMG換帥背後:馬化騰削藩 香港派力量上升

雷帝網 雷建平 3月27日報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騰訊網路媒體事業群(OMG)換帥背後是騰訊內部一次深層次考慮。

2017年3月24日, 騰訊宣佈內部架構調整, 騰訊公司COO任宇昕兼任網路媒體事業群總裁, 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劉勝義則將出任騰訊廣告主席、集團市場與全球品牌主席。

這距離劉勝義2006年加盟騰訊, 全面負責騰訊網路媒體業務的發展已有10多的時間。 這也是騰訊網路媒體業務的一把手10年來首次換人。

對於一個擁有騰訊網、騰訊視頻、騰訊新聞用戶端、天天快報、自選股等多樣化的移動媒體產品,

人員超過5000人的團隊來說, 此次調整意義重大, 內部有無數雙眼睛盯著此次調整。

這次調整後, 任宇昕在掌管騰訊2個核心業務部門——互動娛樂事業群(IEG)、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後, 再增加網路媒體事業群(OMG)。

任宇昕是騰訊老人, 2000年從華為加入騰訊, 資歷比劉勝義老, 但知名度不及劉勝義。 任宇昕的江湖地位主要由騰訊遊戲奠定, 由於一貫的低調, 導致出了遊戲圈知道他的人並不多。

有說法是任宇昕與阿裡大文娛總裁俞永福間隔著一個林志玲的距離。 實際上, 俞永福掌管的是新興業務, 阿裡真正核心的電商業務不歸其管理, 相較而言任宇昕在騰訊要位高權重得多。

類似任宇昕這樣提升的高管不多, 劉勝義只是不做“封疆大吏”,

更多高管如CTO張志東、聯席CTO熊明華、電商總裁吳宵光、MIG總裁劉成敏已離開。

調整不僅是應對今日頭條

針對此次調整, 騰訊CEO馬化騰、騰訊總裁劉熾平說, 面向未來, 網路媒體產業將進入需要強化產品技術新時代。 加快演算法推薦等技術的突破, 打造完整內容生態, 將成新戰略焦點。

“我們期待Mark能進一步整合全公司資源, 驅動資訊與公司相關內容分發平臺的合作與協同, 加快OMG產品技術升級, 並且加大OMG和IEG在內容和娛樂生態方面的戰略聯動。 ”

郵件還說, 這次調整, 同樣秉承公司一貫宣導的“活水”文化, 在不同時期更好地發揮每位騰訊人的專長, 保持騰訊的組織活力, 從而為實現前瞻性的戰略佈局打下堅實基礎。

很多人將騰訊OMG此次調整理解為是應對今日頭條壓力,

門戶都將頭條化。

在騰訊2016年財報中, 網路廣告收入269.7億元, 占騰訊公司總收入18%, 同比增長54.4%, 成騰訊繼網路遊戲等增值服務外新的收入增長極之一。

2016年第四季度, 騰訊來自遊戲的收入降至42%, 來自網路廣告方面收入已占總收入19%。

品牌展示廣告收入增長11%至31.20 億元, 主要受來自騰訊的移動端媒體平臺(如騰訊新聞及騰訊視頻)收入的增長所推動, 並因一些品牌廣告資源被替換為效果廣告資源而有所抵銷。

也就是說, 創造廣告收入主體不是劉勝義掌控的騰訊OMG, 而是轉移到SNG。

任宇昕入主騰訊OMG重要使命是, 如騰訊內部郵件指出, 激烈市場競爭與快速的技術反覆運算, 要求廣告業務能更好整合全公司各BG資源來協同作戰。

傳統騰訊OMG面臨分拆危險

劉勝義是個Top salesman, 幫助提升了騰訊網品牌形象和收入。 騰訊評價劉勝義說, 其擔任OMG總裁期間, 幫助公司廣告收入從2006年2.7億增長到270億, 其對廣告業務理解深厚。

此次調整中, 劉勝義擔任騰訊廣告主席, 推動廣告業務在公司各BG之間的協同;擔任集團市場與全球品牌主席, 負責公司級市場與公關工作, 也算是在新的崗位上更好的發揮才幹。

當然, 騰訊將公司廣告收入達270億歸因於劉勝義並不能獲得廣泛認同, 原因是, 騰訊擁有巨大的流量, 業績數位看起來光鮮, 但平臺的力量更大, 或許換一個人能在騰訊做得更好。

最瘋狂的時候, 騰訊為了拉各個領域的名人, 劃定名單, 各個頻道拉成功一個獎勵1萬元。

現場表彰的時候, 直接發現金, 類似娛樂、體育等頻道, 可能一個人就能拿到好幾萬獎勵。

騰訊曾把微視產品運營團隊升級為產品部, 可惜2015年3月, 時任微視產品部總經理邢巨集宇離職, 加盟58同城任CTO, 預示著微視在騰訊逐漸被邊緣化, 一直到今天微視被關閉。

騰訊OMG做得最正確的事是, 保留下了騰訊視頻業務, 這為OMG作為事業群留下了基礎。

2014年初, 優酷土豆尋求並購, 與BAT洽談, 優酷土豆時任CEO古永鏘傾向騰訊, 甚至多次給騰訊留下時間迴旋, 但遭騰訊副總裁孫忠懷等人力阻。

傳聞最兇猛的時候, 騰訊視頻內部人心惶惶, 孫忠懷專門找各個視頻業務板塊的人來答疑, 稱騰訊已相繼放棄了搜搜、電商等業務, 再放棄視頻的話, 總不能一堆人天天數著錢談投資。

知情人士透露,當時優酷土豆與騰訊即將簽約,方案是優酷土豆與騰訊視頻合併,由優酷土豆主導,騰訊則成為優酷土豆大股東。孫忠懷等人飛到香港,立下軍令狀可獨自做好視頻。

此後,騰訊OMG全力發展視頻業務,騰訊門戶網站上重要文章基本都內嵌相關視頻,且視頻是文章打開就播放的模式。騰訊視頻的收入持續上升,給騰訊OMG爭取了更多生存空間。

騰訊視頻如今已與優酷土豆、愛奇藝並列,成為三大視頻網站巨頭之一,成為騰訊內部樣本。

但換一個維度思考問題,如果騰訊視頻和優酷土豆合併,騰訊既丟了視頻虧損的包袱,又控股了優酷土豆,在視頻行業把控第一位置,哪裡有優酷土豆投奔阿裡,現在阿裡大文娛的事。

隨著任宇昕入主騰訊OMG,有前騰訊員工指出,騰訊OMG又面臨著空前的被拆分危險,騰訊視頻可能與文娛板塊結合,門戶內容板塊,包括新聞用戶端、地方站都顯得岌岌可危。

實際上,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以前就拆分了騰訊門戶的讀書、動漫等板塊業務,一直對騰訊遊戲頻道虎視眈眈,只是由於騰訊遊戲每年給門戶貢獻上億的收入,騰訊門戶遲遲沒有鬆手。

任宇昕入主騰訊OMG後帶來哪些改變?或許可以參考任宇昕入主MIG,以IEG、MIG的力量聯手推廣應用寶,使這個產品在騰訊產品體系中地位大幅提升,成為重要分發平臺。

騰訊體系改變——華為派到香港幫

騰訊OMG一把手換人的同時,騰訊任命人工智慧領域頂尖科學家張潼擔任騰訊AI Lab(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前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頂級語音專家俞棟擔任副主任一職。

而目前騰訊業務板塊除遊戲、廣告、AI等少數業務外,很多已通過投資方式交給關聯企業。

如今,騰訊在互聯網領域投資眾多,已是京東、58同城、搜狗最大股東,涉及電商、本地生活、搜尋引擎等領域,騰訊還是美圖點評、滴滴出行、金山軟體、獵豹移動等的重要股東。

騰訊推動騰訊文學與盛大文學合併,閱文集團正籌備上市。QQ音樂則與海洋音樂合併,成立騰訊音樂集團,此外,騰訊還投資了快手、鬥魚等直播領域的龍頭企業,投了蔚來汽車。

盛大集團創始人、WIFI萬能鑰匙創始人陳大年評價說,有3個領域,是騰訊屢屢失敗,但最後靠投資一舉佔據領袖地位。

“一個是文學,收購盛大文學,結束文學領域多年敗績。一個是京東,在阿裡近乎壟斷的電商領域撕開口子,最新的是快手,不出意外,短視頻市場將會迅速扭轉短視頻領域被動局面。”

陳大年說,這些年,騰訊越來越擅長用投資補充短板。

除了國內這些投資,騰訊還花鉅資86億收購了芬蘭《皇室戰爭》研發商Supercell。在遊戲、廣告這些主營業務之外,騰訊正成一個龐大的投資帝國。

吳宵光曾在一次演講中透露,這有幾個節點:一個是2009年前,大家都罵騰訊,什麼都要自己做,讓別人沒活路。那時基本上是內生增長模式。另一個是2014年,騰訊開始“剝離”。

吳宵光說,此後騰訊意識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很多新的領域價值鏈越來越長,包括很多新模式要管幾千名地面人員,文化、組織包括騰訊擅長的事不匹配。這時開始搭建新生態模式。

騰訊模式變化後,香港幫實力開始上升,元老派(華為派)退出歷史舞臺。

“香港幫”將騰訊投行化,騰訊這種航母上的各板塊原本穩固,突然都變得可拆卸,一時間騰訊員工的不安感大增。

“香港幫”代表人物是騰訊總裁劉熾平、首席戰略官James Mitchell。

與此對照,騰訊創業五虎將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陳一丹和許晨曄五去其三。剩下的許晨曄並非核心,馬化騰遠離產品一線,吳宵光、劉成敏已離去。

劉成敏曾“抵抗和掙扎”了一段時間。劉成敏當時還有選擇是帶一幫人出去獨立做搜索,劉成敏要求獨立融資獨立董事會,沒成功,最終2013年初離職。

吳宵光在一次演講中曾提及說,2012年把無線應用部門拆散,這對無線應用系統衝擊很大。

“當年是無線系統為騰訊打下江山賺了很多錢,到無線互聯網起來,他們把手機QQ、手機騰訊網這一系列的東西都做起來,抓住了市場上的機會。”

吳宵光說,沒辦法,對外決戰在即,內部還這樣緩慢,公司可能就會被拖累。

張志東則在提及自己離職時表示,27歲到43歲,經歷16年高強度的全心投入,互聯網這個行當,需要足夠的激情和體力,不能以老賣老。這幾年身體不是特別好,精力有些跟不來。

張志東說,傳統行業可以說薑還是老的辣,但互聯網行業需領導人精力非常充沛,一周沒有幾十個小時全心投入,就會脫節,就不瞭解年輕人想什麼。

一次,一位騰訊員工問到張志東他如何看內部這種元老派退出,香港幫勢力上升變化時,張志東只是笑了笑,說當走向一種極端時,往往會走向另一種極端,但最終會恢復內部平衡。

如今,騰訊的市值已達2748億美元,當體系越來越龐大時,對自身的依賴可能會下降,對投資渴望則會進一步上升。有趣的是,這種投行化反而讓騰訊贏得互聯網行業更多尊重。

一位業內大佬談及騰訊內部這種變化時表示,騰訊靠學習華為,建立強大的管理系統成為一線互聯網公司,這是中國市場勝利的基礎。

“香港幫上位是國際管理思想進入騰訊的信號,也是騰訊終於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的第一步。”上述人士指出,騰訊第二步是進入國際市場和Facebook競爭。

—————————————————

總不能一堆人天天數著錢談投資。

知情人士透露,當時優酷土豆與騰訊即將簽約,方案是優酷土豆與騰訊視頻合併,由優酷土豆主導,騰訊則成為優酷土豆大股東。孫忠懷等人飛到香港,立下軍令狀可獨自做好視頻。

此後,騰訊OMG全力發展視頻業務,騰訊門戶網站上重要文章基本都內嵌相關視頻,且視頻是文章打開就播放的模式。騰訊視頻的收入持續上升,給騰訊OMG爭取了更多生存空間。

騰訊視頻如今已與優酷土豆、愛奇藝並列,成為三大視頻網站巨頭之一,成為騰訊內部樣本。

但換一個維度思考問題,如果騰訊視頻和優酷土豆合併,騰訊既丟了視頻虧損的包袱,又控股了優酷土豆,在視頻行業把控第一位置,哪裡有優酷土豆投奔阿裡,現在阿裡大文娛的事。

隨著任宇昕入主騰訊OMG,有前騰訊員工指出,騰訊OMG又面臨著空前的被拆分危險,騰訊視頻可能與文娛板塊結合,門戶內容板塊,包括新聞用戶端、地方站都顯得岌岌可危。

實際上,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以前就拆分了騰訊門戶的讀書、動漫等板塊業務,一直對騰訊遊戲頻道虎視眈眈,只是由於騰訊遊戲每年給門戶貢獻上億的收入,騰訊門戶遲遲沒有鬆手。

任宇昕入主騰訊OMG後帶來哪些改變?或許可以參考任宇昕入主MIG,以IEG、MIG的力量聯手推廣應用寶,使這個產品在騰訊產品體系中地位大幅提升,成為重要分發平臺。

騰訊體系改變——華為派到香港幫

騰訊OMG一把手換人的同時,騰訊任命人工智慧領域頂尖科學家張潼擔任騰訊AI Lab(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前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頂級語音專家俞棟擔任副主任一職。

而目前騰訊業務板塊除遊戲、廣告、AI等少數業務外,很多已通過投資方式交給關聯企業。

如今,騰訊在互聯網領域投資眾多,已是京東、58同城、搜狗最大股東,涉及電商、本地生活、搜尋引擎等領域,騰訊還是美圖點評、滴滴出行、金山軟體、獵豹移動等的重要股東。

騰訊推動騰訊文學與盛大文學合併,閱文集團正籌備上市。QQ音樂則與海洋音樂合併,成立騰訊音樂集團,此外,騰訊還投資了快手、鬥魚等直播領域的龍頭企業,投了蔚來汽車。

盛大集團創始人、WIFI萬能鑰匙創始人陳大年評價說,有3個領域,是騰訊屢屢失敗,但最後靠投資一舉佔據領袖地位。

“一個是文學,收購盛大文學,結束文學領域多年敗績。一個是京東,在阿裡近乎壟斷的電商領域撕開口子,最新的是快手,不出意外,短視頻市場將會迅速扭轉短視頻領域被動局面。”

陳大年說,這些年,騰訊越來越擅長用投資補充短板。

除了國內這些投資,騰訊還花鉅資86億收購了芬蘭《皇室戰爭》研發商Supercell。在遊戲、廣告這些主營業務之外,騰訊正成一個龐大的投資帝國。

吳宵光曾在一次演講中透露,這有幾個節點:一個是2009年前,大家都罵騰訊,什麼都要自己做,讓別人沒活路。那時基本上是內生增長模式。另一個是2014年,騰訊開始“剝離”。

吳宵光說,此後騰訊意識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很多新的領域價值鏈越來越長,包括很多新模式要管幾千名地面人員,文化、組織包括騰訊擅長的事不匹配。這時開始搭建新生態模式。

騰訊模式變化後,香港幫實力開始上升,元老派(華為派)退出歷史舞臺。

“香港幫”將騰訊投行化,騰訊這種航母上的各板塊原本穩固,突然都變得可拆卸,一時間騰訊員工的不安感大增。

“香港幫”代表人物是騰訊總裁劉熾平、首席戰略官James Mitchell。

與此對照,騰訊創業五虎將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陳一丹和許晨曄五去其三。剩下的許晨曄並非核心,馬化騰遠離產品一線,吳宵光、劉成敏已離去。

劉成敏曾“抵抗和掙扎”了一段時間。劉成敏當時還有選擇是帶一幫人出去獨立做搜索,劉成敏要求獨立融資獨立董事會,沒成功,最終2013年初離職。

吳宵光在一次演講中曾提及說,2012年把無線應用部門拆散,這對無線應用系統衝擊很大。

“當年是無線系統為騰訊打下江山賺了很多錢,到無線互聯網起來,他們把手機QQ、手機騰訊網這一系列的東西都做起來,抓住了市場上的機會。”

吳宵光說,沒辦法,對外決戰在即,內部還這樣緩慢,公司可能就會被拖累。

張志東則在提及自己離職時表示,27歲到43歲,經歷16年高強度的全心投入,互聯網這個行當,需要足夠的激情和體力,不能以老賣老。這幾年身體不是特別好,精力有些跟不來。

張志東說,傳統行業可以說薑還是老的辣,但互聯網行業需領導人精力非常充沛,一周沒有幾十個小時全心投入,就會脫節,就不瞭解年輕人想什麼。

一次,一位騰訊員工問到張志東他如何看內部這種元老派退出,香港幫勢力上升變化時,張志東只是笑了笑,說當走向一種極端時,往往會走向另一種極端,但最終會恢復內部平衡。

如今,騰訊的市值已達2748億美元,當體系越來越龐大時,對自身的依賴可能會下降,對投資渴望則會進一步上升。有趣的是,這種投行化反而讓騰訊贏得互聯網行業更多尊重。

一位業內大佬談及騰訊內部這種變化時表示,騰訊靠學習華為,建立強大的管理系統成為一線互聯網公司,這是中國市場勝利的基礎。

“香港幫上位是國際管理思想進入騰訊的信號,也是騰訊終於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的第一步。”上述人士指出,騰訊第二步是進入國際市場和Facebook競爭。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