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戰後遺症:3K党,為白人至上發動種族戰爭

特朗普最近可能有些焦慮, 因為種族主義的幽魂不僅在美國復活, 似乎還纏上了在選舉時放話要修“長城”、反移民、“makeAmerica great again”的他。

8月11日, 維吉尼亞州爆發了大規模的白人種族主義者暴亂, 混亂的現場中甚至有一位白人至上主義者開著車沖進人群, 造成人員傷亡;8月12日, 維吉尼亞州進入全面警戒狀態;8月13日, 特朗普發推特稱, “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和譴責一切仇恨, 美國是一個無法容忍暴力的國家。 ”然而針對這則推文, 3K党的前領袖大衛.杜克則囂張地回復, “我建議你好好照照鏡子, 並想起來是美國白人而不是激進左派讓你當上總統的。

▲特朗普與3K党前領袖的爭執

實際上, 這並非3K党第一次向特朗普隔空喊話了——根據《時代週刊》的消息, 2016年3K党就曾表示, “特朗普暗中進行, 我(3K黨)則在明面上做事。 ”

3K党在現代似乎已經淪為影視劇中的一個符號和調侃物件。 但就在這次事件中它又死灰復燃, 又或者說, 在種族分化這個頑疾徹底治癒之前, 3K黨和它的其他“同僚”從未湮滅。

白色長袍與十字架

鋼鐵般冷硬的黑色天幕下, 突然地騰起三叢豔紅色的火光, 那是三個十字架, 正在熾烈地燃燒著。

我們效力於耶穌基督, 我們是他的戰斧和戰爭武器, 有了我們他能摧毀國家!現在, 請燃燒十字架, 對於那些從沒見過這個場面的, 這將是你看見的最漂亮的景象!只要活著你就永遠不會忘記它!燃燒的十字架代表基督是世界的光芒, 引導我們走出黑暗的光芒!

隨著這段演講, 沉默的人群手持火把將三個十字架環繞在中心,

火光重疊著火光, 照亮了持火把的人群興奮的面孔。 他們仰視著三個火光沖天的十字架, 立定站好。

▲手持火把的人繞圈站好

全身被白色長袍和尖頭帽子包裹的人站在臺上, 他面對著燃燒的十字架高高舉起雙手, 做出擁抱的姿勢, “火熱的十字架!我們的榮耀!”

“白人權力!”人群高舉火把, 抬高手臂向前平伸, 那是一個納粹標誌性的姿勢, “白人權力!”他們高聲呼喊, 直到十字架漸漸熄滅, 灰燼帶著火星消失在夜空中。

這是3K黨最重要的儀式——三重燃燒十字架。 在他們自己看來, 這是一個宗教儀式, 但是對於其他人而言, 燃燒的十字架和帶尖帽子的白色長袍——3K黨的標誌性符號——是種族主義恐怖象徵。

▲ 3K黨標誌性符號——燃燒的十字架和尖頭罩

什麼是3K黨?

3K黨本質是一個美國仇恨團體, 誕生於美國南北戰爭剛結束、百廢待興的時期。

1865年的一個夜晚, 6個曾經參加過南方軍隊的美國南方青年, 因為不滿北方聯邦軍隊對自己家鄉的管制, 穿上了誇張的白色尖頂鬥蓬, 夜晚騎馬在人口密集的街區飛奔而過。 這一年正是南北戰爭結束的第一年, 也是美國南方黑人獲得了解放的第一年。 一些種族歧視人士把它作為一場發洩而紛紛效仿。 人們後來把這種活動稱之為3K。 3K的名稱為“Ku Klux Klan”, “Ku Klux”二字來源於希臘文Ku Kloo, 意為集會, “Klan”是種族的意思。 因三個字頭都是K, 故稱3K黨。

▲ “夜行騎士”的傳統至今仍然保留, 不過方式換做開車投放種族歧視傳單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南方諸州在社會和政治上經歷著劇烈的變革。當地的白人將之視為對其種族優勢地位的威脅,因此企圖抵制這種變革。由於國會通過了實現種族平等的法令,因此南方白人的代表民主黨無法通過立法來維持白人一直以來的地位。3K黨的主要目標對抗憲政,希望能夠控制被解放黑奴的政治和社會地位,其中主要包括限制黑人的受教育權,發展經濟的權利和選舉權等。於是,暴力成為了3K黨實現目標的最重要手段。

從1866年到1867年,該組織成員開始破壞黑人的祈禱會,並且在夜晚闖入黑人住宅搶走槍支。不僅如此,3K黨還燒毀非裔居住的房子,並加以槍擊、毆打、強姦或是將他們吊死,他們甚至在南部公開發動鎮壓黑人的活動。在1868年9月的總統選舉的前幾周,路易斯安那和其他南部城市發生了駭人聽聞的慘劇,短短數周內,死傷人數超過2000人。

除了黑人,3K黨還敵視其他一切白人之外的族裔,由於信仰基督教的緣故,異教徒(也許也包括無神論者)和同性戀也在他們的敵對名單中。

雖然現代的3K黨打出了所謂“包容”的旗號來壯大自己的群體,但實質上他們仍然是以“白人優先”為基礎的團體。他們堅信上帝詛咒黑人,甚至有一套自己的說辭:“曾經,黑人也是白皮膚,但與上帝的選民(白人)不同,黑人被賜予的伴侶是猿或者黑猩猩。”換言之,3K党認為所謂黑人即是被上帝詛咒的白人與黑猩猩雜交的產物。

浪漫的包裝與謊言

即使3K黨這樣赤裸裸地進行種族歧視,也依然有人願意出於各種目的粉飾太平。

也許有人還記得,在小說《飄》中,郝思嘉暗戀的南方貴族艾希禮就是一位3K黨人。實際上,不僅艾希禮,南方的大部分曾經參軍的種植園主都是3K黨人。

書中的他們仿佛行俠仗義的“羅賓漢”,騎著馬趁夜而來飄然而去,用槍和刀子保護白人婦女小孩不受野蠻的“黑猴子”傷害。

▲萊斯利·霍華德在電影《亂世佳人》中扮演的艾希禮是3K党成員

如果說《飄》對3K黨的美化是因為作者身處大的時代背景下,結合自身經歷真實的描寫自己的感受,屬於無法用現代道德觀念進行批判的歷史資料的話,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就顯得底氣不足了。

《一個國家的誕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商業電影,由於對白人優越主義、對3K黨的極力美化,把貧窮歸罪於黑人或者猶太人,令3K黨的死魂再現。在洛杉磯試映時,片方還把廣告宣傳員打扮成3K黨員模樣,而在亞特蘭大正式首映時,重新集結起來的真正3K黨員已經開始走上街頭歡呼雀躍。有些地方,狂熱的南方觀眾甚至朝舞臺銀幕開槍。

▲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劇照

為什麼這樣明擺著的種族歧視電影卻沒人制止?因為電影幕後的推手根本就是當時的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本人。

威爾遜是白人優越主義者。他為奴隸制辯護道:“奴隸們都曾得到他們主人寬厚的、甚至充滿深情的對待。”

威爾遜還堅稱重建時期黑人的政治參與構成了一次“超乎尋常的公然犯罪的盛宴”,還將在南方黑人投票和由黑人擔任公職的消亡稱作白人天然的、不可避免的優越體現。作為美國總統,威爾遜支持他的閣僚在各自所轄的機關內實施種族隔離。對於有些部門來說這是1863年來的頭一次。

▲伍德羅·威爾遜

威爾遜“強烈地支持南方領導者關於不加北方干涉、獨立處理種族和黑人投票事宜的請求,以確保這些州可以順利地通過那些剝奪黑人公民權的法律”。可以說,威爾遜不僅是容忍、根本是支持確立各種打著“隔離但平等”旗號的法律。威爾遜之後的幾任政府都保留了他在聯邦政府內創建的隔離體制,直到杜魯門時代才告終結。

諷刺的是,這樣的威爾遜卻在1919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劇照

現代3K黨與新納粹主義

現代的3K黨已經不再是威爾遜時代的四百萬人大團體,現在的他們分佈在美國的南方各州,大約有幾千人的擁護者。

但3K党的“白人至上”觀念並沒有隨著團體的衰微而一併消失,例如此次的維吉尼亞種族主義者暴亂中,一個名叫Vanguard America(美國先鋒)的團體進入了公眾的視線。

▲Vanguard America標誌

與3K黨相同,Vanguard America也是一個支持種族主義、反對多元文化、堅信白人至上的團體。而類似3K黨和Vanguard America這樣激進的種族主義者在現代被稱為“新納粹”主義。

“新納粹”主義的核心理念是納粹主義一直以來的中心思想——“屬於一個民族”。“911事件”以來,新納粹主義伴隨著公眾對其他族裔的恐懼心理漸漸水漲船高。而特朗普選舉時的一系列激進的言辭為他們的觀念似乎又提供了新的支持。

從黑人總統奧巴馬到要趕走移民的特朗普,美國的政策好像狠狠地擺向右側,而特朗普也被某些人視為一種信號——2016年11月19日,一幫人在華盛頓特區進行集會,集會中,他們集體行納粹禮高呼,“heil Trump!(類似 特朗普萬歲)”“我們的民族萬歲”“白人權力”等口號。

▲新納粹主義者的集會

美國曾以包容性而著稱,從誕生之初起它就不是任何一個種族的“美國”,但是種族主義者仿佛趕著來分家產的人一樣,勢必要分清美國到底是誰的美國。

今天,保守主義、極右的回潮有其國內、國際的種種成因,一個3K黨也許不足為懼,激進的新納粹主義也自然有理智的人去抵抗,但當一個看起來溫和有禮且受過教育的年輕人說出:“奧斯維辛其實不是死亡集中營,它更類似一個有影院有圖書館有游泳池的夏令營,希特勒是個聰明人,他只是想教會那些猶太人工作。”我們還是會感到擔憂。

不是擔憂美國,而是擔憂一個超級大國日趨保守化、極端化,它的巨大影響力和權力投射將會把世界推向什麼未知的深淵。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南方諸州在社會和政治上經歷著劇烈的變革。當地的白人將之視為對其種族優勢地位的威脅,因此企圖抵制這種變革。由於國會通過了實現種族平等的法令,因此南方白人的代表民主黨無法通過立法來維持白人一直以來的地位。3K黨的主要目標對抗憲政,希望能夠控制被解放黑奴的政治和社會地位,其中主要包括限制黑人的受教育權,發展經濟的權利和選舉權等。於是,暴力成為了3K黨實現目標的最重要手段。

從1866年到1867年,該組織成員開始破壞黑人的祈禱會,並且在夜晚闖入黑人住宅搶走槍支。不僅如此,3K黨還燒毀非裔居住的房子,並加以槍擊、毆打、強姦或是將他們吊死,他們甚至在南部公開發動鎮壓黑人的活動。在1868年9月的總統選舉的前幾周,路易斯安那和其他南部城市發生了駭人聽聞的慘劇,短短數周內,死傷人數超過2000人。

除了黑人,3K黨還敵視其他一切白人之外的族裔,由於信仰基督教的緣故,異教徒(也許也包括無神論者)和同性戀也在他們的敵對名單中。

雖然現代的3K黨打出了所謂“包容”的旗號來壯大自己的群體,但實質上他們仍然是以“白人優先”為基礎的團體。他們堅信上帝詛咒黑人,甚至有一套自己的說辭:“曾經,黑人也是白皮膚,但與上帝的選民(白人)不同,黑人被賜予的伴侶是猿或者黑猩猩。”換言之,3K党認為所謂黑人即是被上帝詛咒的白人與黑猩猩雜交的產物。

浪漫的包裝與謊言

即使3K黨這樣赤裸裸地進行種族歧視,也依然有人願意出於各種目的粉飾太平。

也許有人還記得,在小說《飄》中,郝思嘉暗戀的南方貴族艾希禮就是一位3K黨人。實際上,不僅艾希禮,南方的大部分曾經參軍的種植園主都是3K黨人。

書中的他們仿佛行俠仗義的“羅賓漢”,騎著馬趁夜而來飄然而去,用槍和刀子保護白人婦女小孩不受野蠻的“黑猴子”傷害。

▲萊斯利·霍華德在電影《亂世佳人》中扮演的艾希禮是3K党成員

如果說《飄》對3K黨的美化是因為作者身處大的時代背景下,結合自身經歷真實的描寫自己的感受,屬於無法用現代道德觀念進行批判的歷史資料的話,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就顯得底氣不足了。

《一個國家的誕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商業電影,由於對白人優越主義、對3K黨的極力美化,把貧窮歸罪於黑人或者猶太人,令3K黨的死魂再現。在洛杉磯試映時,片方還把廣告宣傳員打扮成3K黨員模樣,而在亞特蘭大正式首映時,重新集結起來的真正3K黨員已經開始走上街頭歡呼雀躍。有些地方,狂熱的南方觀眾甚至朝舞臺銀幕開槍。

▲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劇照

為什麼這樣明擺著的種族歧視電影卻沒人制止?因為電影幕後的推手根本就是當時的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本人。

威爾遜是白人優越主義者。他為奴隸制辯護道:“奴隸們都曾得到他們主人寬厚的、甚至充滿深情的對待。”

威爾遜還堅稱重建時期黑人的政治參與構成了一次“超乎尋常的公然犯罪的盛宴”,還將在南方黑人投票和由黑人擔任公職的消亡稱作白人天然的、不可避免的優越體現。作為美國總統,威爾遜支持他的閣僚在各自所轄的機關內實施種族隔離。對於有些部門來說這是1863年來的頭一次。

▲伍德羅·威爾遜

威爾遜“強烈地支持南方領導者關於不加北方干涉、獨立處理種族和黑人投票事宜的請求,以確保這些州可以順利地通過那些剝奪黑人公民權的法律”。可以說,威爾遜不僅是容忍、根本是支持確立各種打著“隔離但平等”旗號的法律。威爾遜之後的幾任政府都保留了他在聯邦政府內創建的隔離體制,直到杜魯門時代才告終結。

諷刺的是,這樣的威爾遜卻在1919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劇照

現代3K黨與新納粹主義

現代的3K黨已經不再是威爾遜時代的四百萬人大團體,現在的他們分佈在美國的南方各州,大約有幾千人的擁護者。

但3K党的“白人至上”觀念並沒有隨著團體的衰微而一併消失,例如此次的維吉尼亞種族主義者暴亂中,一個名叫Vanguard America(美國先鋒)的團體進入了公眾的視線。

▲Vanguard America標誌

與3K黨相同,Vanguard America也是一個支持種族主義、反對多元文化、堅信白人至上的團體。而類似3K黨和Vanguard America這樣激進的種族主義者在現代被稱為“新納粹”主義。

“新納粹”主義的核心理念是納粹主義一直以來的中心思想——“屬於一個民族”。“911事件”以來,新納粹主義伴隨著公眾對其他族裔的恐懼心理漸漸水漲船高。而特朗普選舉時的一系列激進的言辭為他們的觀念似乎又提供了新的支持。

從黑人總統奧巴馬到要趕走移民的特朗普,美國的政策好像狠狠地擺向右側,而特朗普也被某些人視為一種信號——2016年11月19日,一幫人在華盛頓特區進行集會,集會中,他們集體行納粹禮高呼,“heil Trump!(類似 特朗普萬歲)”“我們的民族萬歲”“白人權力”等口號。

▲新納粹主義者的集會

美國曾以包容性而著稱,從誕生之初起它就不是任何一個種族的“美國”,但是種族主義者仿佛趕著來分家產的人一樣,勢必要分清美國到底是誰的美國。

今天,保守主義、極右的回潮有其國內、國際的種種成因,一個3K黨也許不足為懼,激進的新納粹主義也自然有理智的人去抵抗,但當一個看起來溫和有禮且受過教育的年輕人說出:“奧斯維辛其實不是死亡集中營,它更類似一個有影院有圖書館有游泳池的夏令營,希特勒是個聰明人,他只是想教會那些猶太人工作。”我們還是會感到擔憂。

不是擔憂美國,而是擔憂一個超級大國日趨保守化、極端化,它的巨大影響力和權力投射將會把世界推向什麼未知的深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