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深度 ∣ 中國“百米雙雄” 的不老傳奇

張培萌和蘇炳添並稱中國的“百米雙雄”, 本文將為你講述他們在賽場外和賽場上的平凡而傳奇的故事。

1.

張培萌是有夢想的人, 2004年, 17歲的張培萌進入北京田徑隊, 經過努力訓練, 一年後他的個人最好成績從10.80秒提高到10.53秒, 首次入選國家隊。 但是, 這個時候他開始想上學了, 他不想與社會脫節, 他想時刻感受外界潮流的變化, 而不是每天都是吃飯、睡覺和訓練。

北京田徑隊對於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異常憤怒, 直接告訴張培萌:“田徑隊不是你說來就來, 說走就走的地!”這句話徹底激怒了有夢想的張培萌,

一個囚禁他自由的地方竟然如此不講理, 他熱血一沖, 直接打包行李回家。

最終, 經過多方協商, 張培萌加入父親的好友李慶的清華大學田徑隊開始訓練, 成為清華大學田徑隊的一名走訓成員。 李慶是清華大學體育教育訓練學的教授兼校短跑組主教練,

曾于德國哥廷根大學體育科學研究所攻讀並獲得博士學位, 回國後在清華大學任教。 李慶是國內少有的理論派和實踐派結合的教練, 他在留學期間就主攻短跑方面的課題, 對於短跑比賽, 他有自己獨特的訓練方法。

很顯然, 張培萌很喜歡李慶的訓練方式, 李慶制定的訓練計畫他都一絲不苟的嚴格完成, 不管是為了自己的父親, 還是為了證明自己, 張培萌開始卯足了勁兒的訓練, 每天下午準時到清華大學訓練, 風雨無阻。 有時候訓練量很大, 張培萌擠在回家的公車上想吐, 他就敲玻璃讓司機開門, 下車吐完後等下一輛公車回家。 當時的張培萌應該已經下了決心, 一定不能讓別人瞧不起, 一定要拿第一!

有夢想的人一旦遇到了合適的環境就會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經過刻苦的訓練, 2007年, 張培萌幾乎拿遍了全國所有的冠軍, 並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拿到銀牌。

2

然而要想成為英雄, 成為一個國家的驕傲, 張培萌的心志還需要進一步磨煉。 2009年, 全運會前夕, 張培萌的膝蓋開始疼痛,

嚴重影響訓練, 醫生診斷為骨癌, 建議手術截肢治療。 張培萌不信, 賭氣的跟媽媽說:“死就死了, 不能截肢, 我受不了少一條腿活著。 ”可這時媽媽說:“你太自私了, 只有你活著, 我們活著才有意義。 ”從那時起, 張培萌明白了, “人不是為自己活著。 ”

懂得了人活著不光是為了自己, 也就懂得了承擔責任, 作為中國國家隊的一員, 懷著父母所有的期望, 接下來的4年裡, 張培萌訓練投入到近乎自虐, 然而在高強度的訓練下, 他會時刻保護自己, 不讓身體受到一點傷害, “晚上黑著燈找廁所都小心翼翼的, 生怕把自己弄傷了。 ”

厚積薄發後, 2013年4月27日, 張培萌在全國田徑大獎賽百米決賽中以10秒04的成績獲得冠軍, 這一成績大幅度超過原紀錄0.12秒。

接下來在莫斯科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半決賽中, 跑出了10.00秒的成績, 這一成績打破了全國紀錄, 也追平了在1998年由日本選手伊東浩司跑出的黃種人最快紀錄。

一戰封神。

賽後回到北京時, 張培萌被記者團團圍住, 而之前一直是關注焦點的另一位中國短跑名將蘇炳添則遠遠繞開記者, 悄悄從機場另一側出口溜了出去。

3

2013年是蘇炳添改變最大的一年,同時也是他最艱難的一年。在100米比賽中,蘇炳添的優勢是神經反應迅速,前30米速度非常快。2015年北京世錦賽半決賽時,蘇炳添在百米賽道上與博爾特同場競技,發令槍響後,蘇炳添像一枚剛出膛的炮彈跑了出去,前30米超了博爾特整整一個身位,當時的博爾特嚇了一跳,腳步一下子亂了,“我當時感覺身體僵住了,他打亂了我的節奏。”

但是在2013年莫斯科世界田徑錦標賽上,蘇炳添因為搶跑被罰出場,同樣的賽道,那場比賽張培萌跑出了破全國紀錄的10.00秒的百米成績。因為此事,蘇炳添陷入了深刻的反思,以前覺得自己起跑速度快是優勢,但是聽到張培萌跑出破10秒的成績後反而不會跑了,找不到節奏。蘇炳添經過反復觀看比賽的錄影,發現自己在30米後的速度下降非常明顯,經常是在後半程被其他選手一一超越。也就是說,他是在憑著一股勇力在跑,現在他要動腦子,找到屬於自己的跑法。

4

與張培萌張揚的性格不同,蘇炳添性格沉穩,做事認真專注,一切以大局為重。他也具有傳統中國短跑選手的特點——身材不高,步頻很快。曾經這種小步頻跑法被西方國家屢屢嘲笑,但是蘇炳添依靠自己多年的研究和苦練,把這種小步頻跑法發展到了非常高的水準。

不過蘇炳添並不滿足,2013年受到張培萌在百米半決賽中跑進10秒的刺激,同時為了找到更好的跑步節奏,蘇炳添決意改變跑步的方法——由左腳起跑改為右腳起跑。這對於短跑運動員來說,相當於重新學了一次跑步,而且風險非常大,蘇炳添已經決定如果學不好就退役。“剛開始換腳時,怎麼發力都不會。因為以前的技術都很成熟,一開啟就很自動化地出去了,就像電腦開機一樣。現在系統崩潰了,不知道怎麼跑,想現在換過來,就需要慢慢編制一個新的系統,慢慢地發力。然後再慢慢地構造出去的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

蘇炳添對於跑步具有非常強大的專注力,更換起跑方式的那段時間,他無時無刻不在思考怎麼找到自己的跑步節奏,每天瘋狂的訓練,休息間隙就看比賽錄影,反復琢磨跑步的方式,就連睡覺都在想跑步的事情。美國冬訓期間,別人在休息時間都出去玩,他就在訓練基地在的樹林追兔子玩,最後每個兔子洞在哪裡都記住了。“我想把整個節奏重新規劃一遍,把以前的抹掉,換成新的。”

之後的事情很多人都已經知曉,2015年北京田徑世錦賽男子4×100米接力賽,中國隊以37秒92的成績破亞洲紀錄,獲得銀牌。同時,在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蘇炳添跑出9.99秒的成績,成為首位殺入世錦賽決賽的亞洲運動員,他和劉翔一樣,創造了歷史。

當時,百米半決賽的時候,博爾特注意到了蘇炳添,但是沒在意,但是到了決賽的時候,蘇炳添依然站在賽道上,博爾特忍不住看了這個小個子黃皮膚的男生一眼,蘇炳添伸展伸展筋骨,對博爾特笑了笑:“good luck!”

回看當時決賽的畫面,一個黃皮膚的身影站在一大堆黑皮膚人群中,格外顯眼。這是中國田徑史乃至亞洲田徑史上劃時代的事件,蘇炳添突破了殘酷的基因限制,證明了即使是黃種人,經過科學的訓練和艱苦的努力,也是可以站在人類奔跑速度極限的競技場——世錦賽百米賽道上的!這對全亞洲都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一戰超神。

5

張培萌的運動生涯中,最大的夢想就是和這個時代地球上跑的最快的運動員博爾特跑一次,“不是想和他比拼,就是和他跑一次也好啊。”2013年莫斯科世錦賽男子百米預賽,熱身的時候牙買加隊和中國隊離得很近,張培萌就一直留意博爾特的舉動,近乎癡迷,“在熱身區我就一直盯著博爾特看,看到都沒起來活動,就躺在按摩床上戴個耳機聽音樂,那我想既然他都不動,那我也不動。”

然而半決賽的時候,張培萌沒有和博爾特分到一組,同組是另外兩名牙買加高手,張培萌拼盡全力,跑出了中國人至今取得過的最好成績10秒整,可還是被擋在了決賽大門外。賽後看到張培萌哭紅雙眼,連日本記者都過來安慰,但張培萌一點也不為之動容,“我不在乎啊,沒能進決賽其他都是白費……我幻想過自己能站在決賽場,讓博爾特來認識我,但現在都不可能了。”

但是博爾特最終還是認識了他,剛剛結束的2017年倫敦世錦賽男子4×100米接力賽預賽沖線後,博爾特主動過來和張培萌擁抱,蘇炳添在一旁也很熱情的和博爾特說笑。其實,蘇炳添和博爾特見面的機會更多,算上男子接力賽,蘇炳添和博爾特同場競技過五次了,然而蘇炳添沒有張培萌那麼外向,他一般不會主動找博爾特說話,只有在運動員準備區說上幾句。雖然話不多,博爾特依然記得這個起跑速度很快的中國小子,他告訴蘇炳添:“如果你會英語,你可以跑的更快。”意思就是如果蘇炳添英語好,他可以告訴蘇炳添更多跑步的知識。

他們是幸運的,他們有幸和這個時代田徑賽場上最偉大的運動員同場比拼過,他們有幸和世界田徑場上叱吒風雲的那個人成為了朋友,他們用自己的成績,用自己對贏得比賽的執著,贏得了對手的尊敬。

這個時代記住了博爾特,也記住了他們,傳奇博爾特退役了,但是他們的故事還會繼續。

6

2017年倫敦世錦賽結束了,跑完天津的全運會,張培萌就正式退役了。其實2016年他的成績就一直在下降,他的身形條件雖好,但是他沒有蘇炳添那樣像機器人一樣的自律和專注,30歲的他,體能無可挽回的下降。2017賽季,他的百米成績排名是全國第九,排在蘇炳添、謝震業甚至吳智強之後,因此,他放棄了倫敦世錦賽的百米賽跑,一心一意準備男子4

本次世錦賽雖然有遺憾,張培萌應該也無悔了。就像他一直強調的,他更像是一個學生運動員,雖然他是北京體育大學畢業,他的關係在先農壇體校,但是他的訓練一直在清華大學,他的教練李慶帶的也不止他一個人。他沒有自己的團隊,沒有體能訓練師,沒有營養師,沒有按摩師。他訓練累了沒有人給他按摩,他受了傷要自己去醫院看病。也許,他追求的就是這樣的生活,他喜歡自由,喜歡當第一。因此在2013年跑進10秒後,他給自己上了一個“必須破10秒”的枷鎖,他渴望第一、享受當冠軍的感覺。

7

蘇炳添還會跑下去,他已經是無可爭議的中國短跑領軍人物,從最開始的為了蹺課而跑步,到後來的為了國家、為了家人、為了兄弟跑步,其實都是因為內心對跑步的喜歡和熱愛,現在的他已經開始思考為了人類而跑步。他的啟蒙教練楊永毅曾經對蘇炳添說過一段話:“練短跑的人這麼多,但真正有天賦跑上國際水準賽道的人沒幾個。所以你應該好好練,你要為參加這一類運動的人去做,去挖掘自己。”這種自我挖掘要求運動員不斷深入瞭解自己的身體:哪裡是需要小心看護的弱點?哪裡還深藏著可以挖掘的能力?什麼時候要咬牙忍受?什麼時候是到了無可索取,只能停止的極限時刻?每個頂級運動員都是在這樣不斷的自我追問、自我懷疑、自我挖掘下,一步步走上自己的巔峰。

常常有人拿蘇炳添和劉翔作比較,但是蘇炳添明白,這種比較沒有意義,他現在最大的責任是給用自己的經驗和教訓,給中國短跑事業趟出一條路來。他最擔心的不是自己拿不了冠軍,而是擔心中國短跑人才銜接不上,“後面的人來了,但是前面的人已經老了,就像我和張培萌一樣。”

張培萌有一個業餘愛好是看心理學和關於人性的書,在書裡找尋人生的意義。退役後,他可能會白天看書,晚上就像很多年前剛剛進清華大學田徑隊的時候一樣,擠公車回家。運氣好了,他可以有座位,看著窗外無邊的夜色,萬家燈火,想起當初一怒之下從北京田徑隊捲舖蓋回家的經歷,想想自己的教練,想想自己刻苦的訓練,想想自己在田徑隊結識的好隊友、好兄弟,想起謝震業和師弟吳智強,他們都是中國田徑隊未來的希望,謝震業和蘇炳添組成的二三棒已經是中國男子4

悄悄從機場另一側出口溜了出去。

3

2013年是蘇炳添改變最大的一年,同時也是他最艱難的一年。在100米比賽中,蘇炳添的優勢是神經反應迅速,前30米速度非常快。2015年北京世錦賽半決賽時,蘇炳添在百米賽道上與博爾特同場競技,發令槍響後,蘇炳添像一枚剛出膛的炮彈跑了出去,前30米超了博爾特整整一個身位,當時的博爾特嚇了一跳,腳步一下子亂了,“我當時感覺身體僵住了,他打亂了我的節奏。”

但是在2013年莫斯科世界田徑錦標賽上,蘇炳添因為搶跑被罰出場,同樣的賽道,那場比賽張培萌跑出了破全國紀錄的10.00秒的百米成績。因為此事,蘇炳添陷入了深刻的反思,以前覺得自己起跑速度快是優勢,但是聽到張培萌跑出破10秒的成績後反而不會跑了,找不到節奏。蘇炳添經過反復觀看比賽的錄影,發現自己在30米後的速度下降非常明顯,經常是在後半程被其他選手一一超越。也就是說,他是在憑著一股勇力在跑,現在他要動腦子,找到屬於自己的跑法。

4

與張培萌張揚的性格不同,蘇炳添性格沉穩,做事認真專注,一切以大局為重。他也具有傳統中國短跑選手的特點——身材不高,步頻很快。曾經這種小步頻跑法被西方國家屢屢嘲笑,但是蘇炳添依靠自己多年的研究和苦練,把這種小步頻跑法發展到了非常高的水準。

不過蘇炳添並不滿足,2013年受到張培萌在百米半決賽中跑進10秒的刺激,同時為了找到更好的跑步節奏,蘇炳添決意改變跑步的方法——由左腳起跑改為右腳起跑。這對於短跑運動員來說,相當於重新學了一次跑步,而且風險非常大,蘇炳添已經決定如果學不好就退役。“剛開始換腳時,怎麼發力都不會。因為以前的技術都很成熟,一開啟就很自動化地出去了,就像電腦開機一樣。現在系統崩潰了,不知道怎麼跑,想現在換過來,就需要慢慢編制一個新的系統,慢慢地發力。然後再慢慢地構造出去的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

蘇炳添對於跑步具有非常強大的專注力,更換起跑方式的那段時間,他無時無刻不在思考怎麼找到自己的跑步節奏,每天瘋狂的訓練,休息間隙就看比賽錄影,反復琢磨跑步的方式,就連睡覺都在想跑步的事情。美國冬訓期間,別人在休息時間都出去玩,他就在訓練基地在的樹林追兔子玩,最後每個兔子洞在哪裡都記住了。“我想把整個節奏重新規劃一遍,把以前的抹掉,換成新的。”

之後的事情很多人都已經知曉,2015年北京田徑世錦賽男子4×100米接力賽,中國隊以37秒92的成績破亞洲紀錄,獲得銀牌。同時,在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蘇炳添跑出9.99秒的成績,成為首位殺入世錦賽決賽的亞洲運動員,他和劉翔一樣,創造了歷史。

當時,百米半決賽的時候,博爾特注意到了蘇炳添,但是沒在意,但是到了決賽的時候,蘇炳添依然站在賽道上,博爾特忍不住看了這個小個子黃皮膚的男生一眼,蘇炳添伸展伸展筋骨,對博爾特笑了笑:“good luck!”

回看當時決賽的畫面,一個黃皮膚的身影站在一大堆黑皮膚人群中,格外顯眼。這是中國田徑史乃至亞洲田徑史上劃時代的事件,蘇炳添突破了殘酷的基因限制,證明了即使是黃種人,經過科學的訓練和艱苦的努力,也是可以站在人類奔跑速度極限的競技場——世錦賽百米賽道上的!這對全亞洲都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一戰超神。

5

張培萌的運動生涯中,最大的夢想就是和這個時代地球上跑的最快的運動員博爾特跑一次,“不是想和他比拼,就是和他跑一次也好啊。”2013年莫斯科世錦賽男子百米預賽,熱身的時候牙買加隊和中國隊離得很近,張培萌就一直留意博爾特的舉動,近乎癡迷,“在熱身區我就一直盯著博爾特看,看到都沒起來活動,就躺在按摩床上戴個耳機聽音樂,那我想既然他都不動,那我也不動。”

然而半決賽的時候,張培萌沒有和博爾特分到一組,同組是另外兩名牙買加高手,張培萌拼盡全力,跑出了中國人至今取得過的最好成績10秒整,可還是被擋在了決賽大門外。賽後看到張培萌哭紅雙眼,連日本記者都過來安慰,但張培萌一點也不為之動容,“我不在乎啊,沒能進決賽其他都是白費……我幻想過自己能站在決賽場,讓博爾特來認識我,但現在都不可能了。”

但是博爾特最終還是認識了他,剛剛結束的2017年倫敦世錦賽男子4×100米接力賽預賽沖線後,博爾特主動過來和張培萌擁抱,蘇炳添在一旁也很熱情的和博爾特說笑。其實,蘇炳添和博爾特見面的機會更多,算上男子接力賽,蘇炳添和博爾特同場競技過五次了,然而蘇炳添沒有張培萌那麼外向,他一般不會主動找博爾特說話,只有在運動員準備區說上幾句。雖然話不多,博爾特依然記得這個起跑速度很快的中國小子,他告訴蘇炳添:“如果你會英語,你可以跑的更快。”意思就是如果蘇炳添英語好,他可以告訴蘇炳添更多跑步的知識。

他們是幸運的,他們有幸和這個時代田徑賽場上最偉大的運動員同場比拼過,他們有幸和世界田徑場上叱吒風雲的那個人成為了朋友,他們用自己的成績,用自己對贏得比賽的執著,贏得了對手的尊敬。

這個時代記住了博爾特,也記住了他們,傳奇博爾特退役了,但是他們的故事還會繼續。

6

2017年倫敦世錦賽結束了,跑完天津的全運會,張培萌就正式退役了。其實2016年他的成績就一直在下降,他的身形條件雖好,但是他沒有蘇炳添那樣像機器人一樣的自律和專注,30歲的他,體能無可挽回的下降。2017賽季,他的百米成績排名是全國第九,排在蘇炳添、謝震業甚至吳智強之後,因此,他放棄了倫敦世錦賽的百米賽跑,一心一意準備男子4

本次世錦賽雖然有遺憾,張培萌應該也無悔了。就像他一直強調的,他更像是一個學生運動員,雖然他是北京體育大學畢業,他的關係在先農壇體校,但是他的訓練一直在清華大學,他的教練李慶帶的也不止他一個人。他沒有自己的團隊,沒有體能訓練師,沒有營養師,沒有按摩師。他訓練累了沒有人給他按摩,他受了傷要自己去醫院看病。也許,他追求的就是這樣的生活,他喜歡自由,喜歡當第一。因此在2013年跑進10秒後,他給自己上了一個“必須破10秒”的枷鎖,他渴望第一、享受當冠軍的感覺。

7

蘇炳添還會跑下去,他已經是無可爭議的中國短跑領軍人物,從最開始的為了蹺課而跑步,到後來的為了國家、為了家人、為了兄弟跑步,其實都是因為內心對跑步的喜歡和熱愛,現在的他已經開始思考為了人類而跑步。他的啟蒙教練楊永毅曾經對蘇炳添說過一段話:“練短跑的人這麼多,但真正有天賦跑上國際水準賽道的人沒幾個。所以你應該好好練,你要為參加這一類運動的人去做,去挖掘自己。”這種自我挖掘要求運動員不斷深入瞭解自己的身體:哪裡是需要小心看護的弱點?哪裡還深藏著可以挖掘的能力?什麼時候要咬牙忍受?什麼時候是到了無可索取,只能停止的極限時刻?每個頂級運動員都是在這樣不斷的自我追問、自我懷疑、自我挖掘下,一步步走上自己的巔峰。

常常有人拿蘇炳添和劉翔作比較,但是蘇炳添明白,這種比較沒有意義,他現在最大的責任是給用自己的經驗和教訓,給中國短跑事業趟出一條路來。他最擔心的不是自己拿不了冠軍,而是擔心中國短跑人才銜接不上,“後面的人來了,但是前面的人已經老了,就像我和張培萌一樣。”

張培萌有一個業餘愛好是看心理學和關於人性的書,在書裡找尋人生的意義。退役後,他可能會白天看書,晚上就像很多年前剛剛進清華大學田徑隊的時候一樣,擠公車回家。運氣好了,他可以有座位,看著窗外無邊的夜色,萬家燈火,想起當初一怒之下從北京田徑隊捲舖蓋回家的經歷,想想自己的教練,想想自己刻苦的訓練,想想自己在田徑隊結識的好隊友、好兄弟,想起謝震業和師弟吳智強,他們都是中國田徑隊未來的希望,謝震業和蘇炳添組成的二三棒已經是中國男子4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