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青海小環線——高原雪山,草地牛羊,熱情沙漠,盡收眼底

那些年, 青春是一場遠行, 回不去, 忘不掉, 用來回憶......

這些年, 青春已走散了, 旅行已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那些年忘不掉的, 這些年都記不起了。

所以慢慢習慣了用照片文字去記錄自己走過的每一條路,

至少N年以後, 翻看這些遊記的時候, 還能清晰地回憶起原來曾經, 我和你, 來過這些地方。

即便那個你, 不知道現在在何方, 但至少那個時候, 我們在一起。

青海, 是我一直念叨要去, 也是一直華麗錯過的,

只是一次偶然, 便如命中註定般的相遇了。 我總說一次旅行, 時間不是最重要的, 地點也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跟誰一起玩, 整個旅程都會不一樣。 再一次跟著聖玉旅行, 包車走一圈青海小環線, 高原雪山, 草地牛羊, 熱情沙漠, 盡收眼底。

關於時間:

青海的最佳旅遊時間是七月和八月。 我是五月底過去的, 天氣還稍微有點涼, 早晚溫差很大, 白天可以短袖, 晚上必須羽絨。 如果是七月, 正是油菜花開的時候, 春暖花開的季節, 最舒適。

關於我們:

(見上圖)三女兩男, 羊多狼少, 從左到右的羊:來自天津的肖肖女神, 江南女神經影畫丹丹, 還有叫范范的小清新, 從左到右的狼:生活在三亞的東北逗比男神呂之上, 內蒙第一大帥哥那日松哥。

介紹完畢, 這個旅程註定多三條魚尾紋。

關於聖玉旅行:

這是我第二次跟著聖玉旅行的自助遊, 第一次是呼倫貝爾, 第二次便是青海, 像這樣一家可以定制主題, 定制私屬, 定制商務等全能定制旅行的公司, 有著自己的特色, 主要還是領隊帥, 幽默, 會玩, 價格實惠, 值得選擇。

關於行程:

經典小環線, 西寧——倒淌河——青海湖——黑馬河——茶卡鹽湖——剛察草原——祁連——金銀灘草原——金沙灣——西寧

已經有好幾次經過西寧, 卻始終沒有停留過, 西寧這座城市歷史文化淵源流長,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

是青藏高原一顆璀璨的明珠。 記得第一次與西寧遇見是兩三年前前往玉樹的中轉地, 那是第一次去往高原, 雖然西寧的海拔不高, 可下了飛機以後, 很明顯的感覺它空氣的稀薄, 這是我對西寧的第一印象。

白犛牛, 高原上的美女, 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高處的哺乳動物。 適應高寒生態條件,耐粗、耐勞,善走陡坡險路、雪山沼澤,能遊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稱。犛牛全身都是寶,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燒耕都離不開它,人們喝犛牛奶,吃犛牛肉,燒犛牛糞。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帳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農耕,又可在高原作運輸工具。

從倒淌河前往青海湖的路上,有騎行的點,環青海湖騎行,也是一直以來的夢想,我們五人逗比小組每人都租了一輛,有模有樣地在騎行專道上騎著騎著,眺望著遠處的青海湖,內心呼喊著我終於來了。只是原本計畫的三五公里騎行,因為體力不支,再加高原,幾百米就停下來了。都不太好意思說出來。

作為青海湖旅遊區一顆耀眼的明珠二郎劍風景區,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景區了,目前,二郎劍已經建成了以觀鳥台、觀鹿園、觀海橋、觀海亭為組合的觀賞區,以碼頭廣場、“吉祥四瑞”雕塑為組合的休閒區,以水上摩托、自駕遊艇為活動內容的水上娛樂區。

青海的天氣很多變,上一秒也許是烏雲密佈,下一秒便是晴空萬里,沿著寬寬的馬路,沒有坐小火車,就這樣跟小夥伴們走走停停,直到馬路的鏡頭,一片似海一樣的湖。

青海湖,藏語名為“措溫布”(意為“青色的海”)。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中國最大的內陸湖、鹹水湖。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

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最新的遙感監測結果顯示,青海湖面積持續8年增大。2014年10月20日9時50分,青海湖海心山北側出現“龍吸水”壯觀場景。

經幡隨風飄揚,白色的轉經塔在多變的天空下顯得格外的莊嚴,雙手合十,靜靜地祈福。還記得那時候在朋友圈,寫下這麼一段話,天空一抹蔚藍,我站在青海湖邊,看著經幡隨風飄揚,看著你轉身微笑,看這你面朝青海,那一刻竟無言。

這就是傳說中的青海湖,我走到河邊,心裡一片空白,望著眾多遊客,他們都在享受著屬於自己的時光。木柵欄上,一對小情侶對眼相望,也許此刻的世界,他們只剩下彼此了。

風吹草地,牛羊成群,從二郎劍景區出來,一路沿著青海湖前行,風景真是美如畫,在車上都捨不得閉眼,到達黑馬河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五點了,但天空依舊如家鄉午後一兩點的時候,高原地區和平原有兩三個小時候的時差,日落是在八點後。

在黑馬河的一家藏民家,體驗糌粑製作,糌粑(zanba),名字聽起來很新鮮,實際上就是青稞炒麵,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會給你雙手端來噴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麵,金黃的酥油和奶黃的“曲拉”(乾酪素)、糖疊疊層層擺滿桌。

糌粑是將青稞洗淨、晾乾、炒熟後磨成的麵粉,食用時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攪拌均勻,用手捏成團即可。它不僅便於食用,營養豐富、熱量高,很適合充饑禦寒,還便於攜帶和儲藏。

記得當時還開玩笑的說,每個人製作的糌粑味道都是不一樣的,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出的手汗不一樣。這只是一個玩笑,製作糌粑的時候都會帶上一次性手套的。

餐後,我們在藏民家的草地上歇息,男同志們和幾個藏族小朋友在踢足球,踢到高反,女孩子們散散步,放放羊,生活如此愜意,好想留下來。

直到夜幕降臨,就入住在黑馬河鎮上的賓館裡,黑馬河鄉鎮有很多賓館和招待所,條件自然沒有市區那麼好,但對於我來說,只是一個過夜的地方,每一處都是一種不同的經歷。五月夜間的黑馬河還是非常冷的,賓館沒有空調,但每張床都配有電熱毯,還是能熬的。

第二天早早的出門前往天空之境茶卡鹽湖,沿途又下車騎了躺馬兒,其實我不建議在青海騎馬,一圈100元人民幣,就騎一會會,真是不划算,有機會還是去大草原上策馬奔騰吧。

心心相念的茶卡鹽湖,不管之前它在我心裡是哪般模樣,但至少此刻,它在我眼裡是神聖的,茶卡鹽湖別稱茶卡或達布遜淖爾,是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附近的一個鹽湖。“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也就是青海的鹽;“達布遜淖爾”是蒙古語,也是鹽湖之意。

坐上小火車,從景區大門到鹽湖邊,風從耳邊過,期待著不遠處的終點,都忘了火車兩邊是什麼景色,直到站在觀景臺上,才感覺天空如此之近,就好像伸手就能觸摸。

鹽雕的成吉思汗。在烈日下非常威武雄壯。

茶卡鹽湖從景區大門到天空之境網站的電瓶車是10元每人,還有一輛是深入鹽湖的深處的小火車,往返一次50元(偶爾會有停開情況)。

藍天白雲下的茶卡鹽湖,色調簡單明瞭,鹽湖的形成是由於災難或地殼運動,青藏高原從前是海洋的一部分,經過長期的地殼運動,這塊地面抬起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結果海水留在了一些低窪地帶形成了許多鹽湖和池塘,茶卡鹽湖就是其中一個。

赤腳走進鹽湖,粒粒粗鹽紮著腳底,輕輕地走也會感覺疼痛,如此才感覺到自己真實的存在著,與這片天地融入在一起,儘管顯得如此渺小。

我走過,想留下點什麼,也想帶走點什麼,但最後卻只是靜靜地走過,茶卡鹽湖,也許在許多人心裡都是一個觸不可及的地方,但其實只要心中有想念,終有一天會抵達,會相遇。

長長的軌道,把鹽湖分割長兩片天地,從起點走到終點又走回起點,擦肩而過的人,前世是有多少次回眸,今生才能在鹽湖擦肩。

從茶卡鹽湖再回黑馬河享用午餐,高原的野味,沒有大家想像中吃不慣,至少我是愛吃的,午餐過後還體驗了穿藏服,做一回藏民,還是很有意思的,藏服的穿法較為複雜,不是當地的人藏民還真的穿不好。

這些菜,如今已經叫不上名字,想不起菜料,只知道那種味道在心裡已經是獨一無二的美味了。

前往剛察草原的路上,又見青海湖,每一篇草原和湖泊都有不同的藏民承包起來的,付了一點費用,把車開到湖邊歇息,風呼呼地吹著,有些涼,我們幾個人就這樣漫步在湖邊,歡聲,笑語,旅行真的是不在於地點,在於一起旅行的人。

不記得行駛了多久,醒來的時候,汽車正在一條不算寬不算窄的馬路上賓士著,兩邊已是草原,我總說青海這個地方是西藏和內蒙的結合體,如果沒有去西藏的勇氣,又想見一見大草原的風範,不如去青海走一走,又是高原,又是草原。

夕陽西下,就在這片草原上,我們搭起了帳篷,架起了爐子,串起了肉串,儘管風很大,冷到想把行李箱裡所有的衣服都穿身上,但是心裡還是無比歡樂的,一直到天黑,都捨不得離開,幾個人躲在一個小小的帳篷裡,喝酒吃肉玩遊戲,這或許就是我想要的人生吧。帳篷外的星星已滿天,凍得瑟瑟發抖的我們一個個鑽出帳篷,興奮的又蹦又跳,直到淩晨才趕回酒店休息。

睡到一個自然醒,昨夜還是星空滿天,今晨卻遇上了一個雨天,五月天的青藏高原遇上雨天是非常寒冷的,真的需要羽絨服。卓爾山的行程因為下雨就此取消了,直奔金沙灣,沿途會翻過雪山。

那一條條天路,像是一直在等候我們飛奔而過,兩旁的雪山像是守護神一般圍繞著我們,從夏天到冬天,也許只是一夜之間,高原地區就是這麼神奇。

途徑海拔4120米的大冬樹埡口,下車拍照打卡,很多人都會問有沒有高原反應,高原反應這個事情我們不可以忽視,但是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真的是無法解釋這個症狀。

矯捷的雄鷹在眼前飛過,腦海裡一片空白,望著眼前唯一一條崎嶇的山路,沒有盡頭,我多希望就這樣一直一直行駛下去,永遠都不停歇,那種在路上的心情,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只有自己親身體驗。

每每經過草原,我都會想起呼倫貝爾的時光,我喜歡大草原的遼闊。去金沙灣沙漠的路上經過金銀灘草原,潔白的蒙古包散落在草原上,翠綠的草地一望無際,真是養眼。

午餐再次整起了烤肉,美味至極。

到達金沙灣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幸運的是沙漠沒有下雨,一會雪山一會沙漠,朋友說真是冰火兩重天。在青海湖環湖東路約二十幾公里處,有一片金黃色的沙丘群橫亙在路的兩側,這一片小小的沙漠地帶便是青海湖金沙灣。能在這樣一處高原地區遇上大漠之地,只能感歎大自然的神奇。

青海湖金沙灣,以觀看金色的沙漠風光為主要特色,沙丘背後的蔚藍湖水,景色奇幻優美。此外,還可哥盡情遊玩多種沙丘娛樂項目,如滑沙、騎駱駝、體驗沙地摩托等,價格實惠。

回到西寧,青海小環線就此結束了,又是一段永存的記憶深深藏在了腦海裡。

感謝欣賞!

版權聲明:本遊記圖文均屬影畫丹丹原創,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適應高寒生態條件,耐粗、耐勞,善走陡坡險路、雪山沼澤,能遊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稱。犛牛全身都是寶,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燒耕都離不開它,人們喝犛牛奶,吃犛牛肉,燒犛牛糞。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帳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農耕,又可在高原作運輸工具。

從倒淌河前往青海湖的路上,有騎行的點,環青海湖騎行,也是一直以來的夢想,我們五人逗比小組每人都租了一輛,有模有樣地在騎行專道上騎著騎著,眺望著遠處的青海湖,內心呼喊著我終於來了。只是原本計畫的三五公里騎行,因為體力不支,再加高原,幾百米就停下來了。都不太好意思說出來。

作為青海湖旅遊區一顆耀眼的明珠二郎劍風景區,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景區了,目前,二郎劍已經建成了以觀鳥台、觀鹿園、觀海橋、觀海亭為組合的觀賞區,以碼頭廣場、“吉祥四瑞”雕塑為組合的休閒區,以水上摩托、自駕遊艇為活動內容的水上娛樂區。

青海的天氣很多變,上一秒也許是烏雲密佈,下一秒便是晴空萬里,沿著寬寬的馬路,沒有坐小火車,就這樣跟小夥伴們走走停停,直到馬路的鏡頭,一片似海一樣的湖。

青海湖,藏語名為“措溫布”(意為“青色的海”)。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中國最大的內陸湖、鹹水湖。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

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最新的遙感監測結果顯示,青海湖面積持續8年增大。2014年10月20日9時50分,青海湖海心山北側出現“龍吸水”壯觀場景。

經幡隨風飄揚,白色的轉經塔在多變的天空下顯得格外的莊嚴,雙手合十,靜靜地祈福。還記得那時候在朋友圈,寫下這麼一段話,天空一抹蔚藍,我站在青海湖邊,看著經幡隨風飄揚,看著你轉身微笑,看這你面朝青海,那一刻竟無言。

這就是傳說中的青海湖,我走到河邊,心裡一片空白,望著眾多遊客,他們都在享受著屬於自己的時光。木柵欄上,一對小情侶對眼相望,也許此刻的世界,他們只剩下彼此了。

風吹草地,牛羊成群,從二郎劍景區出來,一路沿著青海湖前行,風景真是美如畫,在車上都捨不得閉眼,到達黑馬河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五點了,但天空依舊如家鄉午後一兩點的時候,高原地區和平原有兩三個小時候的時差,日落是在八點後。

在黑馬河的一家藏民家,體驗糌粑製作,糌粑(zanba),名字聽起來很新鮮,實際上就是青稞炒麵,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會給你雙手端來噴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麵,金黃的酥油和奶黃的“曲拉”(乾酪素)、糖疊疊層層擺滿桌。

糌粑是將青稞洗淨、晾乾、炒熟後磨成的麵粉,食用時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攪拌均勻,用手捏成團即可。它不僅便於食用,營養豐富、熱量高,很適合充饑禦寒,還便於攜帶和儲藏。

記得當時還開玩笑的說,每個人製作的糌粑味道都是不一樣的,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出的手汗不一樣。這只是一個玩笑,製作糌粑的時候都會帶上一次性手套的。

餐後,我們在藏民家的草地上歇息,男同志們和幾個藏族小朋友在踢足球,踢到高反,女孩子們散散步,放放羊,生活如此愜意,好想留下來。

直到夜幕降臨,就入住在黑馬河鎮上的賓館裡,黑馬河鄉鎮有很多賓館和招待所,條件自然沒有市區那麼好,但對於我來說,只是一個過夜的地方,每一處都是一種不同的經歷。五月夜間的黑馬河還是非常冷的,賓館沒有空調,但每張床都配有電熱毯,還是能熬的。

第二天早早的出門前往天空之境茶卡鹽湖,沿途又下車騎了躺馬兒,其實我不建議在青海騎馬,一圈100元人民幣,就騎一會會,真是不划算,有機會還是去大草原上策馬奔騰吧。

心心相念的茶卡鹽湖,不管之前它在我心裡是哪般模樣,但至少此刻,它在我眼裡是神聖的,茶卡鹽湖別稱茶卡或達布遜淖爾,是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附近的一個鹽湖。“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也就是青海的鹽;“達布遜淖爾”是蒙古語,也是鹽湖之意。

坐上小火車,從景區大門到鹽湖邊,風從耳邊過,期待著不遠處的終點,都忘了火車兩邊是什麼景色,直到站在觀景臺上,才感覺天空如此之近,就好像伸手就能觸摸。

鹽雕的成吉思汗。在烈日下非常威武雄壯。

茶卡鹽湖從景區大門到天空之境網站的電瓶車是10元每人,還有一輛是深入鹽湖的深處的小火車,往返一次50元(偶爾會有停開情況)。

藍天白雲下的茶卡鹽湖,色調簡單明瞭,鹽湖的形成是由於災難或地殼運動,青藏高原從前是海洋的一部分,經過長期的地殼運動,這塊地面抬起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結果海水留在了一些低窪地帶形成了許多鹽湖和池塘,茶卡鹽湖就是其中一個。

赤腳走進鹽湖,粒粒粗鹽紮著腳底,輕輕地走也會感覺疼痛,如此才感覺到自己真實的存在著,與這片天地融入在一起,儘管顯得如此渺小。

我走過,想留下點什麼,也想帶走點什麼,但最後卻只是靜靜地走過,茶卡鹽湖,也許在許多人心裡都是一個觸不可及的地方,但其實只要心中有想念,終有一天會抵達,會相遇。

長長的軌道,把鹽湖分割長兩片天地,從起點走到終點又走回起點,擦肩而過的人,前世是有多少次回眸,今生才能在鹽湖擦肩。

從茶卡鹽湖再回黑馬河享用午餐,高原的野味,沒有大家想像中吃不慣,至少我是愛吃的,午餐過後還體驗了穿藏服,做一回藏民,還是很有意思的,藏服的穿法較為複雜,不是當地的人藏民還真的穿不好。

這些菜,如今已經叫不上名字,想不起菜料,只知道那種味道在心裡已經是獨一無二的美味了。

前往剛察草原的路上,又見青海湖,每一篇草原和湖泊都有不同的藏民承包起來的,付了一點費用,把車開到湖邊歇息,風呼呼地吹著,有些涼,我們幾個人就這樣漫步在湖邊,歡聲,笑語,旅行真的是不在於地點,在於一起旅行的人。

不記得行駛了多久,醒來的時候,汽車正在一條不算寬不算窄的馬路上賓士著,兩邊已是草原,我總說青海這個地方是西藏和內蒙的結合體,如果沒有去西藏的勇氣,又想見一見大草原的風範,不如去青海走一走,又是高原,又是草原。

夕陽西下,就在這片草原上,我們搭起了帳篷,架起了爐子,串起了肉串,儘管風很大,冷到想把行李箱裡所有的衣服都穿身上,但是心裡還是無比歡樂的,一直到天黑,都捨不得離開,幾個人躲在一個小小的帳篷裡,喝酒吃肉玩遊戲,這或許就是我想要的人生吧。帳篷外的星星已滿天,凍得瑟瑟發抖的我們一個個鑽出帳篷,興奮的又蹦又跳,直到淩晨才趕回酒店休息。

睡到一個自然醒,昨夜還是星空滿天,今晨卻遇上了一個雨天,五月天的青藏高原遇上雨天是非常寒冷的,真的需要羽絨服。卓爾山的行程因為下雨就此取消了,直奔金沙灣,沿途會翻過雪山。

那一條條天路,像是一直在等候我們飛奔而過,兩旁的雪山像是守護神一般圍繞著我們,從夏天到冬天,也許只是一夜之間,高原地區就是這麼神奇。

途徑海拔4120米的大冬樹埡口,下車拍照打卡,很多人都會問有沒有高原反應,高原反應這個事情我們不可以忽視,但是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真的是無法解釋這個症狀。

矯捷的雄鷹在眼前飛過,腦海裡一片空白,望著眼前唯一一條崎嶇的山路,沒有盡頭,我多希望就這樣一直一直行駛下去,永遠都不停歇,那種在路上的心情,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只有自己親身體驗。

每每經過草原,我都會想起呼倫貝爾的時光,我喜歡大草原的遼闊。去金沙灣沙漠的路上經過金銀灘草原,潔白的蒙古包散落在草原上,翠綠的草地一望無際,真是養眼。

午餐再次整起了烤肉,美味至極。

到達金沙灣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幸運的是沙漠沒有下雨,一會雪山一會沙漠,朋友說真是冰火兩重天。在青海湖環湖東路約二十幾公里處,有一片金黃色的沙丘群橫亙在路的兩側,這一片小小的沙漠地帶便是青海湖金沙灣。能在這樣一處高原地區遇上大漠之地,只能感歎大自然的神奇。

青海湖金沙灣,以觀看金色的沙漠風光為主要特色,沙丘背後的蔚藍湖水,景色奇幻優美。此外,還可哥盡情遊玩多種沙丘娛樂項目,如滑沙、騎駱駝、體驗沙地摩托等,價格實惠。

回到西寧,青海小環線就此結束了,又是一段永存的記憶深深藏在了腦海裡。

感謝欣賞!

版權聲明:本遊記圖文均屬影畫丹丹原創,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