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修天安門發現一個盒子,它是數百年前的鎮樓之寶!

若要問起天安門建於何時, 恐怕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準確回答, 標準答案是, 天安門始建于明朝永樂十五年, 即西元1417年, 但現在矗立在祖國心臟位置的天安門, 精確的建築時間是1969年12月到1970年4月。 天安門作為明、清兩代皇宮的正門, 曾是封建王朝權力的象徵。 新中國成立後, 天安門又因在歷次大型慶典活動中作為主席臺而名揚四海, 並進而成為了首都北京的代表性建築和新中國的象徵。 因此, 凡是來到北京的中外遊人, 無一不想一睹其莊嚴雄偉之風采。

天安門城樓自1465年(明成化元年)建成後, 畢竟已有500年了。

5個世紀的風霜雨雪和無數次的自然災害, 所傷及的絕不僅是表面肌膚, 內中沉屙也在情理之中。

1949年夏秋之際, 為迎接開國大典, 因時間緊迫, 北平市政部門只是重點對天安門城樓多年來積存的鴿糞、蒿草等汙物進行了清除, 對破損的磚瓦、門窗等構件進行了簡單的整修。 1956年, 北京市政府又對天安門城樓東北翼角及劈裂、脫樣的角梁進行了翻修, 並且接長了城台欄杆扶手。 為確保天安門的絕對安全, 有關部門還在天安門頂部四周安裝了避雷設施。

修修補補已經不能完全恢復天安門的風貌, 為保證天安門能早日恢復往昔的光彩, 中央政府決定對其進行徹底拆除, 在原址上按照原規格和原建築重新修建一座天安門城樓,

所用的材料全部更新。

重建天安門城樓方案經周總理親自批准後, 於1969年12月15日開工。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組成了有總參、北京衛戍區、北京市革委會等有關部門參加的“天安門城樓重建領導小組”。

北京的冬天本是不適合進行建築的季節, 水泥在寒風中往往沒有使用便會凝結。 當時選擇這個時候動工, 是因為明年“五一”節要照慣例在城樓上舉行慶祝活動, 國家領導人都要登臨, 不得不抓緊時間施工。

在拆除工程中, 大家發現了數百年前的鎮樓之寶

天安門城樓除底座是磚混構造外, 悉數城樓為木質構造, 拆之前斷掉悉數電源。 姚來泉師傅帶著兩個人爬到天安門最高的脊瓦處。 依照指揮部的指令, 他要找出正中的脊瓦。

他讓兩個工人分別從東西兩側往中心數脊瓦數, 他站在大概中心的方位, 當兩人各數到43塊時, 自個腳下剛好還剩5塊。 所以他在最中心的脊瓦作了記號, 便趕緊向指揮部報告。

很快, 指揮部的領導、專家、公安及警衛人員上了樓頂。 領導指著中心黃色的琉璃瓦對姚師傅說:把它砸開。 姚師傅用撬棍連撬帶砸, 裡邊露出個30釐米見方的木盒, 雖然很舊, 但上面明晰地雕著一對精巧的二龍戲珠圖畫。 領導暗示他翻開。 姚師傅用手輕叩了一下木盒, 說道:這是金絲楠木的。 然後用撬棍輕輕一戳, 木盒酥了, 姚師傅從裡邊拿出一塊“銅疙瘩”。 專家拿起來細心打量, 雖然光澤不那麼亮了, 但卻是個實實在在的金元寶!

“再摸摸!”姚師傅又從裡邊拿出塊拇指大的紅寶石!又摸,

是一粒粒像紅鉛筆頭似的東西, 用手指一撚, 變成了朱紅色的粉狀物, 若離若聚。 專家們聞後說道:是朱砂。 此外, 盒中還有彩色糧:黃豆、高粱、黑豆、穀子和玉米, 當然有的已分辯不清了。 專家依據史籍記載, 說道:就這些東西了。

其時, 60多歲的我國古建專家郭老, 拿著粉末狀的朱砂說道:這是百年真朱砂啊!

聽說, 金絲楠木盒裡的一切東西都是古代的避邪吉祥物, 後悉數上交國庫。

重建天安門城樓工程, 自196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 到1970年4月7日竣工, 整個工期112天。 這項工程僅琉璃瓦就製作了近100種規格, 10萬餘件, 10層作業, 油漆彩繪, 磨磚對縫, 都是當時高水準的技術活。 重建的天安門城樓, 完全保留了她原有的外形、尺寸和結構佈局,

並按9級抗震能力設防。 除重建城樓外, 還有東西卷棚和城台加高、女兒牆減薄、標語板更換、電梯安裝等附屬工程, 同時還增設了供電照明、上下水、熱力暖氣、電話、電視廣播、新聞攝影等現代化設施。 據統計, 有全國21個省市的216個部門參與, 施工高峰時用工達2,700多人, 此次重建的施工速度之快, 品質之高, 舉世罕見。

重建工程於1970年4月7日全部竣工。 4月11日下午3時, 周恩來來到天安門城樓視察。 在城樓上, 日理萬機的總理高聲對大家說:“同志們辛苦了!我來看望大家, 你們用這麼短的時間把天安門城樓建設得這麼好!謝謝你們。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