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冷靜or遲鈍,新東方好未來等傳統公司移動端略顯乏力?

近日, 易觀發佈了2月AppTOP1000排行榜, 各路APP年後首秀終於公佈。 本次榜單中, 共有24個教育類APP闖進前500名。 作業幫、有道詞典、小猿搜題蟬聯前三名。

移動端學習會逐漸成為線上教育的主流模式嗎?

自2014年以來, 移動教育進入高速發展期, 傳統教育公司與互聯網公司紛紛入局, 各種APP湧入市場。 截至今日, 語言學習、學習輔助工具、職業技能培訓、早教等移動教育產品早已琳琅滿目。 在各種月活榜單中, 教育APP也是上榜者眾。

同時, 據《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截止2016年6月, 我國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達 1.18 億, 其中, 手機線上教育用戶已達到6987萬,

與 2015年底相比增長率為 31.8%, 首次超過PC線上教育用戶。

“移動端是未來。 ”不止一位業內人士表達過這種說法。 但是與創業公司對教育APP的追捧相比, 傳統教育巨頭們似乎太過冷靜, 是成竹在胸, 還是反應遲緩?

搶奪移動端入口

業內認為, 教育APP的發展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移動教育1.0階段更看重“呈現形式”, 更利於兒童產品的成長;移動2.0階段的關鍵字是“學習場景顛覆”, 更看重技術推動, 所以跑出來一批像一起作業、猿題庫等技術與管道驅動的K12產品;而未來移動3.0階段則是“技術驅動, 資料導向”的時代, 需要真正用科技的手段推動教育的發展。

從2012年說起, 目前市場上看到的許多教育APP在那時正處於萌芽狀態。 多納正是此時在新東方內部立項,

並逐漸發展為一個認知度較高的兒童教育品牌, 目前被認為是新東方在移動端較為成功的一次探索。

彼時, iPad第一代在中國上市不久, 新的移動終端剛剛起步。 據瞭解, 2011年、2012年, 除多納外, 新東方還嘗試做了很多移動端項目。

同一時期, 技術推動的公司也起步了。 劉暢從新東方辭職創業, 此前他曾任新東方集團助理副總裁兼瀋陽新東方學校校長, 2011年底, 一起作業上線。

此後, 更多來自互聯網公司、傳統教育企業的弄潮兒出走公司, 選擇在教育領域創業。 2012年4月, 李勇從號稱“創業黃埔軍校”的網易離職, 創辦了“粉筆網”, 也就是“猿題庫”前身;同一年, 大學時期便在教育領域創業最終賣給上市公司安博教育的張凱磊,

輾轉多時, 再次選擇了教育創業, 創辦“學霸君”;另外互聯網巨頭百度內部開始孵化“作業幫”。

風起來的時候, 任何人都覺得自己會飛起來。 所以, 還有更多已逐漸被人們遺忘的教育APP在那個時期應運而生。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也對移動端充滿興趣, 成立子公司, 發佈背單詞軟體“樂詞”, 不僅發動新東方多位名師“上鏡”, 自己也為其月臺。 當時有媒體報導, 俞敏洪表示, 完全基於移動端的系統, 將成為新東方學生流的重要來源。

好未來創始人兼CEO張邦鑫2014年則在內部郵件中表示, 好未來的每一個部門, 每一塊業務, 都需要迎接互聯網的重塑。 他所說的互聯網應當特指移動互聯網, 他解釋道, “PC某種程度來說不是真正意義的互聯網,

PC是被時間與空間割裂的互聯網, 因此在PC時代互聯網受桌面的限制並沒有真正成為所有行業的水和電而是獨立成一個行業, 而移動互聯網才是真正意義的互聯網, 它會成為所有行業的水和電。 ”

然而, 幾年過去, 爆款APP中鮮見新東方、好未來的身影, 而其他創業公司的教育APP已經完成了用戶的早期積累, 開始嘗試與探索變現。

傳統公司做不好移動端?

據瞭解, 中國的教育應用程式總數早已超過7萬個, 約占APP市場份額的10%, 僅次於遊戲類排在第二位。 面對VC與創業者追捧出來的教育APP, 這些傳統教育公司應當作何應對?是一頭紮進激烈的競爭中, 還是克制冷靜保持自己的節奏?

前幾年, 傳統教育公司對移動端做了不少探索。

比如正保遠端、華圖教育等傳統教育公司也都在大力發展移動端。 華圖教育推出了“華圖教育”和“華圖網校”兩個APP, 而正保教育最新財報顯示, 截至2017Q1季度末, 正保教育移動端的日均流量持續增加, 會計和醫學領域的日活躍用戶數量分別同比增長23.3%和28.5%。

但縱觀教育APP榜單, 你會發現, 這些傳統公司的APP排名都比較落後, 那麼, 對比以產品為導向的互聯網公司, 擁有天然資源優勢的傳統培訓機構為何PK不過?

華圖教育市場運營中心負責人齊峰曾談到自身做移動端的優勢, “華圖的優勢在於有完善的師資體系, 這也是區別於其他只做APP公司的一點。 ”

但也有觀點認為資源過多也可能會形成一種限制。 獵豹移動王占濤長期觀察並研究行業APP變動, 他認為這屬於資源的詛咒,“線下做得好,肯定會制約線上的能力。”互聯網教育專家徐華則指出了更明確的一點,大公司內部孵化的團隊肯定需要整合各種現有的資源來開發產品,這其中需要高昂的溝通成本。

另外,錢也許是更為直接的因素。根據芥末堆的統計,2016 年中國教育行業共獲得 106 億元風險投資,分佈於 167 個案例。作業幫、猿輔導進入教育融資Top10,分別獲得6千萬美元、4千萬美元。

新東方線上COO潘欣告訴藍鯨教育:“我們以前嘗試過一些,因為沒找到合適的突破點,不想做無謂的投入去推廣,所以暫時放棄移動端工具性產品的研發。”

關於資金的問題,或許一起作業聯合創始人肖盾的說法更具說服力。“我們做APP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要燒很多錢,尤其初期線上教育還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而上市公司每季度都要有財報披露,這種情況下,如果拿出一億美金去投入移動端,這對它們來說會非常困難。”

投入成本到底有多大?肖盾給出了更加具象的概念,一起作業有兩百多個技術,一百多個全職教研,還有產品、設計、專案負責人等,每個月人力成本會過千萬。“這只是工資,不包括任何其他推廣行銷等成本。”

要知道,論推廣行銷力度,互聯網教育公司肯定名列前茅。地鐵廣告、明星代言、自媒體導流…….所以,說到底,還是資金的問題。面對拿著眾多VC的錢闖進來的移動互聯網教育創業者,也許傳統大公司不能自亂陣腳,保持自己的節奏更為重要。

基因問題也許更為隱秘與深刻。

盒子魚創始人黎小說認為這是因為它們沒有能 “think out of the box(跳出傳統的思維框架)” 。“它們在培訓行業與傳統網路線上這一塊已經獲得了很多既得利潤,如果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獲得發展,就需要甩掉過去的包袱,需要否定自己當年很多成功的模式、內容或團隊,這對它們來講,很難。”

不過,拿創業公司的APP與大公司的APP相比,對大公司也許不公平。

王占濤告訴藍鯨教育,“新東方好未來等傳統教育公司的APP不是工具性的。”這與新東方內部的說法一致。“不同類型的App沒有什麼可比性。比如我們主要是為付費學員聽課學習使用的,不可能和那種免費工具性的App去做比較。”潘欣說。

肖盾則表示了理解,他說,互聯網公司的特點是服務使用者,而這個使用者是沒有限制的,但傳統教育巨頭主要服務的使用者還是自己,比如好未來有一套挺好的教學系統,但它們只給自己的學校與學生服務,不太願意輸出給其他培訓機構和用戶。

總體來看,傳統教育公司在移動端的佈局更願意保持節奏,為既有的體系服務,完善生態圈,而不是被VC與創業者們所裹挾。

收割標的,投資更靠譜?

無論如何,在移動學習趨勢下,搶奪移動端入口已經變得愈加重要了。

曾經的新東方教師、IDG前合夥人、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曾表示,當用戶花越來越多時間在手機上的時候,他終將把一件件事情搬到這個設備上來分配時間解決,可能先搬的是娛樂,然後是社交,再是資訊,最後是教育等服務。

2016年,新東方線上CEO孫暢接受採訪時說,她觀察到大概50%的用戶都在手機、移動Pad上學習和看課,但對於新東方線上來講,移動產品做得相對比較滯後,所以2017年會有更大的投入做移動的產品。潘欣則強調,“雖然一定會投入更多,但我們還是需要想清楚能形成商業模式的移動端應用,不會為了做一個工具去做一個工具。”

的確,這次互聯網創業大潮中,由於工具類教育 APP更容易獲取用戶,所以數量眾多,似乎只要擁有使用者就不怕沒盈利模式。

肖盾認為,雖然整體上可以先獲取流量再商業化,但也要看獲取的流量是不是可以商業化,“比如我們做的K12領域,許多公司獲取的流量是學生的流量,但學生並不是能商業化的主體,或者說他們購買教育產品的需求非剛性。”

徐華則表示,這種公司最大的可能就是被另外一個巨頭收購,“傳統教育巨頭會把它當作一個流量來源或者產業鏈的一部分。”

在消費領域,BAT等巨頭們更擅長通過投資佈局完善自己的生態建設。教育領域同樣適用嗎?

俞敏洪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教育領域,未來一定有很多東西是新東方自己做不出來的,那就要通過投資把鏈條延伸出去。那麼,投資佈局會是一個好方式嗎?

投資也許更靠譜,因為它能降低成本,減少風險,但之後如何進行內部協調也考驗著傳統教育公司的整合能力。

他認為這屬於資源的詛咒,“線下做得好,肯定會制約線上的能力。”互聯網教育專家徐華則指出了更明確的一點,大公司內部孵化的團隊肯定需要整合各種現有的資源來開發產品,這其中需要高昂的溝通成本。

另外,錢也許是更為直接的因素。根據芥末堆的統計,2016 年中國教育行業共獲得 106 億元風險投資,分佈於 167 個案例。作業幫、猿輔導進入教育融資Top10,分別獲得6千萬美元、4千萬美元。

新東方線上COO潘欣告訴藍鯨教育:“我們以前嘗試過一些,因為沒找到合適的突破點,不想做無謂的投入去推廣,所以暫時放棄移動端工具性產品的研發。”

關於資金的問題,或許一起作業聯合創始人肖盾的說法更具說服力。“我們做APP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要燒很多錢,尤其初期線上教育還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而上市公司每季度都要有財報披露,這種情況下,如果拿出一億美金去投入移動端,這對它們來說會非常困難。”

投入成本到底有多大?肖盾給出了更加具象的概念,一起作業有兩百多個技術,一百多個全職教研,還有產品、設計、專案負責人等,每個月人力成本會過千萬。“這只是工資,不包括任何其他推廣行銷等成本。”

要知道,論推廣行銷力度,互聯網教育公司肯定名列前茅。地鐵廣告、明星代言、自媒體導流…….所以,說到底,還是資金的問題。面對拿著眾多VC的錢闖進來的移動互聯網教育創業者,也許傳統大公司不能自亂陣腳,保持自己的節奏更為重要。

基因問題也許更為隱秘與深刻。

盒子魚創始人黎小說認為這是因為它們沒有能 “think out of the box(跳出傳統的思維框架)” 。“它們在培訓行業與傳統網路線上這一塊已經獲得了很多既得利潤,如果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獲得發展,就需要甩掉過去的包袱,需要否定自己當年很多成功的模式、內容或團隊,這對它們來講,很難。”

不過,拿創業公司的APP與大公司的APP相比,對大公司也許不公平。

王占濤告訴藍鯨教育,“新東方好未來等傳統教育公司的APP不是工具性的。”這與新東方內部的說法一致。“不同類型的App沒有什麼可比性。比如我們主要是為付費學員聽課學習使用的,不可能和那種免費工具性的App去做比較。”潘欣說。

肖盾則表示了理解,他說,互聯網公司的特點是服務使用者,而這個使用者是沒有限制的,但傳統教育巨頭主要服務的使用者還是自己,比如好未來有一套挺好的教學系統,但它們只給自己的學校與學生服務,不太願意輸出給其他培訓機構和用戶。

總體來看,傳統教育公司在移動端的佈局更願意保持節奏,為既有的體系服務,完善生態圈,而不是被VC與創業者們所裹挾。

收割標的,投資更靠譜?

無論如何,在移動學習趨勢下,搶奪移動端入口已經變得愈加重要了。

曾經的新東方教師、IDG前合夥人、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曾表示,當用戶花越來越多時間在手機上的時候,他終將把一件件事情搬到這個設備上來分配時間解決,可能先搬的是娛樂,然後是社交,再是資訊,最後是教育等服務。

2016年,新東方線上CEO孫暢接受採訪時說,她觀察到大概50%的用戶都在手機、移動Pad上學習和看課,但對於新東方線上來講,移動產品做得相對比較滯後,所以2017年會有更大的投入做移動的產品。潘欣則強調,“雖然一定會投入更多,但我們還是需要想清楚能形成商業模式的移動端應用,不會為了做一個工具去做一個工具。”

的確,這次互聯網創業大潮中,由於工具類教育 APP更容易獲取用戶,所以數量眾多,似乎只要擁有使用者就不怕沒盈利模式。

肖盾認為,雖然整體上可以先獲取流量再商業化,但也要看獲取的流量是不是可以商業化,“比如我們做的K12領域,許多公司獲取的流量是學生的流量,但學生並不是能商業化的主體,或者說他們購買教育產品的需求非剛性。”

徐華則表示,這種公司最大的可能就是被另外一個巨頭收購,“傳統教育巨頭會把它當作一個流量來源或者產業鏈的一部分。”

在消費領域,BAT等巨頭們更擅長通過投資佈局完善自己的生態建設。教育領域同樣適用嗎?

俞敏洪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教育領域,未來一定有很多東西是新東方自己做不出來的,那就要通過投資把鏈條延伸出去。那麼,投資佈局會是一個好方式嗎?

投資也許更靠譜,因為它能降低成本,減少風險,但之後如何進行內部協調也考驗著傳統教育公司的整合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