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美”繪就新農村 內外兼修塑樣本

我市堅持“抓兩頭帶中間”, 積極推動1043個行政村“美麗嬗變”

博羅松樹崗村開展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以來村容村貌大變樣。 圖片由博羅縣委農辦提供

位於龍門縣北端的藍田瑤族鄉上東村, 群山環抱、土地瘠薄, 基礎非常薄弱。 去年4月, 市委辦進駐開展幫扶工作, 新建衛生站、改擴建村文化廣場和村公共服務站、建設幸福安居工程示範點、規劃建設13個分散式汙水處理濕地、對部分硬底化的道路亮化……隨著一系列工作的推進, 上東村正從原來的落後貧困村嬗變為幸福新農村。

上東村的美麗逆襲並非孤本。 從2014年起, 我市連續啟動博羅、惠陽、惠東、龍門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建設, 形成了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新農村示範片。

為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我市提出要堅持“抓兩頭、帶中間”, 力爭用10年時間, 把全市1043個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標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同時, 通過創新實施百局扶百村、百企扶百村、百會扶百村“三個一百”結對幫扶活動, 凝聚打贏精准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著力推行“3+3+X”新農村示範村建設模式, 優化農村人居環境, 讓廣大農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如今的惠州, 從幹部到群眾, 從企業到協會, 從城市到鄉村, 大家思想同心, 目標同向, 行動同步, 促進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等“三美”同頻共振, 內外兼修, 力塑新農村建設的“惠州樣本”。

“抓兩頭帶中間”“兩頭”引領高標準建設新農村

位於羅浮山南麓的松樹崗村, 自開展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以來, 投入近3000萬元, 主要完成了村莊綜合整治、道路硬化、汙水處理、綠化美化亮化等42個專案, 村容村貌大變樣。

松樹崗村,

正是博羅縣“七星耀羅浮”的起點, 該村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旅遊業, 正在走上村美、民富、善治的新農村建設道路。

作為全省首批14個省級新農村示範片之一, 博羅縣堅持以點帶面、連線成片, 以“七星耀羅浮”為主題, 積極打造全省新農村建設的樣板區、鄉村旅遊的首選區、農民增收的先行區和文化建設的展示區。

截至目前, 博羅縣累計投入2.95億元, 已完成建設項目253個, 初步打造了“三園四海””, 提出2017-2020年, 有精准扶貧任務的縣、鎮、村、戶建設的光伏扶貧專案享有上網電價政策補貼, 對達不到光伏發電標杆上網電價0.98元/度的光伏扶貧項目, 由市財政進行補差, 達到0.98元/度。

產業扶貧是惠州實施的 “十大扶貧模式”之一, 此前還包括專案扶貧、光伏扶貧、就業扶貧、旅遊扶貧、教育扶貧、醫療保險扶貧等,

多措並舉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無論是發展產業, 還是引進光伏項目, 都是惠州啟動貧困村“造血功能”的有效舉措, 體現的是市委、市政府“村村有物業、戶戶有就業、人人有收入”的總體要求, 其目的是確保全市相對貧困人口今年全部脫貧, 與全市人民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精准脫貧攻堅戰“兩大核心任務”, 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3+3+X”模式

青山綠水培育出農村經濟新業態

惠城區橫瀝鎮黃沙洞村最近成了“網紅”村。 每逢週末, 村裡就會迎來大批遊客戲水踏青。 目前, 村裡已建起遊客中心、農具展覽館, 開闢了七彩花田、農業博覽園、濱水棧道等旅遊專案。

黃沙洞村已成為惠城區建成的首個“三宜”新農村示範點。

農村美是中國美的重要基石。 近年來, 我市開展了“美麗鄉村”三大行動, 讓村莊“脫胎換骨”。 通過“清潔先行”行動, 建立“戶收集、村集中、鎮辦轉運、縣區處理”的運作模式, 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通過 “清水治汙”行動, 農村建起人工濕地系統及管網, 原來渾濁發臭的污水變得無色無味、清澈透明;而“綠滿家園”行動讓一條條村莊 “靚起來”, “村莊園林化、庭院花園化、道路林蔭化”正成為現實。

曾經, 博羅縣羅陽鎮觀背村在城鎮化的浪潮中淪為“空心村”, 老房子長期閒置, 牆體剝落, 長滿苔蘚, 破舊不堪, 不少出租作廢品店或開了小作坊。 2016年起,該村大力開展環境整治,並引入文化團隊,為該村注入文化元素,一間間老房子成為文化團體的活動陣地。

老房子成了文化小屋,韻味十足,也成了“搶手貨”,眾多文化團隊搶著進駐。曾經斑駁的院牆美麗變身,院牆上400多幅、約2000平方米的精美壁畫,成為村民的“心頭好”。觀背村蝶變成小有名氣的文化村、壁畫村,吸引了一批批的遊人前來遊玩觀賞。

當前,作為新農村示範村建設的重點,全市省市貧困村全面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緊緊圍繞“建立健全衛生保潔、垃圾整治、清運機制,落實門前‘三包’,改善村容村貌、環境衛生”目標任務,結合“美麗鄉村”三大行動,大力改善貧困村、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力爭今年完成生活汙水處理、泥磚房改造、村道硬底化等最緊迫的基礎性工作。

村道硬底化建設讓出行更便捷,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讓村民喝上乾淨衛生的水,村裡建起了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配備了保潔員,村裡垃圾有人清、有人掃、有人運,房前屋後種了越來越多的樹……一系列舉措讓貧困村舊貌換新顏,變得越來越美麗宜居。

如何做到“先達標、後提升”?我市結合實際,以“一編二拆三清四改五建六美化”為抓手,大力推進村鎮規劃、村容村貌整治、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推進基層治理等工作,力爭到2018年省市貧困村全部達標,再通過幾年的努力實現鞏固提升,推動全市新農村建設上新臺階。

隨著“3+3+X”的新農村示範村建設模式深入推進,全市上下積極開展美麗鄉村“清潔先行、清水治汙、綠滿家園”三大行動,實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基層治理“三大工程”,結合當地資源稟賦,扎實做好示範村建設各項“自選動作”,我們欣喜地看到,“美麗經濟”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的同頻共振,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的相互交織,生態之美與生產之美相互融洽,鋪就一條“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了從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的華美轉身,成為我市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建設的新亮點。

統籌 本報記者田鐵流

采寫 本報記者李燕文 袁 暢 田鐵流

2016年起,該村大力開展環境整治,並引入文化團隊,為該村注入文化元素,一間間老房子成為文化團體的活動陣地。

老房子成了文化小屋,韻味十足,也成了“搶手貨”,眾多文化團隊搶著進駐。曾經斑駁的院牆美麗變身,院牆上400多幅、約2000平方米的精美壁畫,成為村民的“心頭好”。觀背村蝶變成小有名氣的文化村、壁畫村,吸引了一批批的遊人前來遊玩觀賞。

當前,作為新農村示範村建設的重點,全市省市貧困村全面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緊緊圍繞“建立健全衛生保潔、垃圾整治、清運機制,落實門前‘三包’,改善村容村貌、環境衛生”目標任務,結合“美麗鄉村”三大行動,大力改善貧困村、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力爭今年完成生活汙水處理、泥磚房改造、村道硬底化等最緊迫的基礎性工作。

村道硬底化建設讓出行更便捷,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讓村民喝上乾淨衛生的水,村裡建起了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配備了保潔員,村裡垃圾有人清、有人掃、有人運,房前屋後種了越來越多的樹……一系列舉措讓貧困村舊貌換新顏,變得越來越美麗宜居。

如何做到“先達標、後提升”?我市結合實際,以“一編二拆三清四改五建六美化”為抓手,大力推進村鎮規劃、村容村貌整治、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推進基層治理等工作,力爭到2018年省市貧困村全部達標,再通過幾年的努力實現鞏固提升,推動全市新農村建設上新臺階。

隨著“3+3+X”的新農村示範村建設模式深入推進,全市上下積極開展美麗鄉村“清潔先行、清水治汙、綠滿家園”三大行動,實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基層治理“三大工程”,結合當地資源稟賦,扎實做好示範村建設各項“自選動作”,我們欣喜地看到,“美麗經濟”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的同頻共振,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的相互交織,生態之美與生產之美相互融洽,鋪就一條“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了從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的華美轉身,成為我市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建設的新亮點。

統籌 本報記者田鐵流

采寫 本報記者李燕文 袁 暢 田鐵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