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科學課將強勢登陸烏魯木齊小學一年級

今秋, 小學一年級開科學課

被列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

首府小學新生的課表上, 將出現一門全新必修課程——《科學》據瞭解,

往昔小學三至六年級才開始設置科學課

烏魯木齊市教育研究中心科學學科教研員蘇比合提·阿不拉介紹, 從2001年開始, 小學階段“自然課”更名為“科學課”, 開課年級為三至六年級。

今秋, 科學課的開課年級變為小學一年級, 且被要求寫入課表, 有了課時要求。 按照國家課程設置, 由今年入學一年級新生使用新《課標》要求的科學課課本, 並逐年更新。 三至六年級使用現行教材。 新《課標》與過去科學課相比, 更注重引發孩子的思考, 譬如通過設置科技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對倫理、對環境的影響等議題, 引發孩子更深入思考和探討, 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總目標。

延伸閱讀

科學課培養小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

一年級科學課 每週不少於一節

科學課主要包括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四領域。 課時設置原則上要求各小學一年級每週不少於1課時, 三至六年級課時數保持不變。 教學方式要求重視實驗教學, 努力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 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 引導學生做好每個實驗。 教師要加強實踐探究過程指導, 注重引導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 增強學生問題意識, 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從新一年級教材內容含量上來說, 比較少、比較淺, 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比合提·阿不拉說, 新一年級科學不像以往三至六年級那樣強化探究模式並構建概念, 而是更多地讓孩子們在生活化和趣味化活動中觀察、描述,

從而感知、構建科學概念。 比如讓孩子觀察和描述西瓜, 看似內容不多, 但是能充分讓孩子自主活動, 活動中突出觀察能力, 給學生滲透一些基本科學方法和科學能力。

小學科學學習週期分為1-2年級、3-4年級、5-6年級三個學段, 不同年級段目標不同。 從物質科學領域看, 小學1-2年級的目標是觀察、描述常見物體的特徵, 辨別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小學3-4年級的目標是測量、描述物體的特徵和材料的性能, 描述物體的運動, 認識力的作用。 5-6年級的目標則是初步瞭解常見的物質變化, 知道不同能量之間的轉換現象。

一年級開設科學課 會增加學生負擔嗎

市79小學西校區副校長胡晶認為, 科學普及“從娃娃抓起”很有必要,

孩子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越早培養越好。

小學科學是一門基礎性課程, 更是一門綜合性課程。 它所涉及的內容與數學、語文、品德、藝術等息息相關, 其優勢和追求的目標, 並不僅僅是要孩子們掌握碎片化的知識, 更重要的是在更宏觀、更接近自然的圖景下, 讓孩子們瞭解自然科學的概念和理論, 以及人們認識自然的方法和過程。 增加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意識, 為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