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新款Apple TV要變身?盤點客廳盒子的進階之路

最近關於新款Apple TV的消息越來越多, 從蘋果開發者Steve Troughton-Smith爆料的HomePod固件中, 接連挖掘出了關於iPhone 8諸多詳細資料。 然而這位大神並沒有停止其爆料新品的腳步, 通過Apple TV的tvOS模擬器, 又有了新的發現。

強制解鎖後的tvOS可以支援到3840×2160的解析度顯示。 當然這對於清一色的國產4K電視盒子來說並沒有什麼獨特之處, 不過固件中似乎還透露了對HDR 10、Dolby Vision以及Hybrid Log-Gamma的支援, iTunes服務也在為4K HDR內容做準備。

新Apple TV或將支援HDR全格式。 HDR這兩年在電視平臺的火爆程度不亞于當年4K出現之初。 通過容納更多亮度和色彩資訊, 將視頻的亮度動態範圍極大的擴容, 保留暗部和亮部的更多細節, 呈現出來的色彩空間也更接近於人眼觀察的真實世界。 這是在SDR這個標準停滯50多年之後出現的一場畫質革新。

蘋果這一出手, 硬體上肯定是全格式支援, 內容方面亞馬遜、Netflix、Vudu、Ultra等流媒體服務平臺經營著付費的HDR內容了, 而且都還在加大投入。 tvOS或許會接納他們, 來集成更多優質資源。

Apple TV已經走過了四代, 從2006年到現在, 十年的時間正好也是客廳娛樂迅速變遷的10年。 雖然隨著娛樂方式的多元化, 年輕消費者留給客廳的時間越來越少, 但是依然阻擋不了“電視盒子”這類產品的反覆運算。

本期我們就來簡單回顧一下“電視盒子”的發展歷程, 這其中一定能找到你的回憶。

80年代:會旋轉的“八木天線”

小時看西遊記的時代, 還不知道互聯網是個什麼東西, 只知道誰家的天線掛的更高, 誰家的電視機信號就越好, 電視“雪花”的概率就越低。 有時候為了找一個信號, 要爬上樓把天線轉個360°, 後來記得出來一款可以自動“尋找”信號的天線, 就不用手動旋轉了。

80年代沒有電視機上盒, 地面數位電視信號成為一切外界資訊的唯一來源, 而八目天線又是接收這個信號的唯一工具。 這也是一個從軍事領域下放的技術, 二戰時期被廣泛運用於短波通訊, 比如夜間戰鬥機的雷達技術。 戰後才開始被各國當作電視傳輸天線。

網上有各路大神自製八木天線的帖子, 雖然其接收信號的原理比較複雜, 但是手工製作起來還不算費力。 而且還有詳細的製作圖紙和步驟, 稍有動手能力的都可以嘗試一下。 目前在售的電視都是支援接收地面數位電視信號的, 所以只要製作好天線接在電視上,

就可以直接收看電視了。 當然對於各種資訊氾濫的城市, 這種方式太過古老, 但是在很多偏遠的沒有拉上網線的農村, 這還是很管用的。

90年代:沒有種子的“VCD、DVD”時代

90年代人們的娛樂方式和娛樂訴求開始變得更為多元, 電影成為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的精神娛樂活動, 而正是VCD將電影搬到了普通家庭, 家庭影音的概念風生水起。

那時候中國的VCD市場每年以數倍的速度增長,1997年短短一年時間就從六十萬台增長至一千萬台,催生了愛多、步步高、新科等內地名牌。但是沒有知識產品的保護,盜版猖獗,名營企業的發展變得舉步維艱。

然而VCD在90年代圖像的解析度僅僅只有352×240(NTSC制式)或352×288(PAL制式),人們對電視畫面的追求遠不止此,VCD無法再記錄更高標準的視頻節目。此時的DVD便順勢而生。

1994年索尼率先發表了多媒體光碟系統,成為了第一個DVD技術規格。後來飛利浦、惠普、先鋒等公司也蜂擁而至,開發出了不同規範的DVD,如可錄製的DVD+RW和DVD-R,DVD技術就出現了三大類,五種規範。

DVD之後,由東芝及NEC共同開發出了HD DVD單層存儲容量達到了15GB。後來索尼研發出來的藍光光碟突破了存儲容量的限制,足夠錄製一個長達4小時的高解析影片,甚至4K的藍光影片都已經出爐。在與HD DVD爭奪次世代的標準光碟格式時,藍光光碟最終勝出,並且在遊戲和影視領域運用非常廣泛。

那時候中國的VCD市場每年以數倍的速度增長,1997年短短一年時間就從六十萬台增長至一千萬台,催生了愛多、步步高、新科等內地名牌。但是沒有知識產品的保護,盜版猖獗,名營企業的發展變得舉步維艱。

然而VCD在90年代圖像的解析度僅僅只有352×240(NTSC制式)或352×288(PAL制式),人們對電視畫面的追求遠不止此,VCD無法再記錄更高標準的視頻節目。此時的DVD便順勢而生。

1994年索尼率先發表了多媒體光碟系統,成為了第一個DVD技術規格。後來飛利浦、惠普、先鋒等公司也蜂擁而至,開發出了不同規範的DVD,如可錄製的DVD+RW和DVD-R,DVD技術就出現了三大類,五種規範。

DVD之後,由東芝及NEC共同開發出了HD DVD單層存儲容量達到了15GB。後來索尼研發出來的藍光光碟突破了存儲容量的限制,足夠錄製一個長達4小時的高解析影片,甚至4K的藍光影片都已經出爐。在與HD DVD爭奪次世代的標準光碟格式時,藍光光碟最終勝出,並且在遊戲和影視領域運用非常廣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