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國高校社會科學前沿論壇在漢舉行

人民網武漢3月27日電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2016年12月黨中央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 3月25日, 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華中師範大學聯合舉辦的2017年中國高校社會科學前沿論壇——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討會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

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梁偉年出席, 來自全國80多所高校、科研機構的哲學社會科學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相關領域專家參加。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進行深入研討, 在多個方面達成共識。

湖北省社科聯主席、華中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馬敏認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創新, 一要創新平臺, 突破空間, 不斷探索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 搭建多個思想政治工作平臺, 突破校內校外、課上課下、線上線下。 二要創新手段, 突破界限, 以“大思政”理念引領思想政治工作, 突破戰線、部門壁壘, 構建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三要創新話語、突破思維, 講故事是一種很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話語創新, 要講好校園故事, 講好大學故事, 也就講好了中國的教育故事, 講好了中國故事。

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駱郁廷提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 就是做人的工作, 做立德樹人的工作。 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

關鍵是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 習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提高人才培養品質。 在此基礎上, 首次強調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 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立德樹人是高校“根本任務”和“中心環節”的論斷, 對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極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耀燦提出, 要全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 應處理好五個關係, 一要做到指導理論研究和歷史經驗研究緊密結合、相互促進, 二要做到元理論研究和操作指導理論研究共同加強、相互促進, 要在學科理論研究中堅持史論結合、相互促進,

四要做到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緊密結合、枏互促進, 五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中實現微觀研究與宏觀研究緊宻結合、相互促進。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齊衛平認為,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講好中國故事。 講好故事, 是實現理論、價值的現實演繹、爭取大學生注意、獲得大學生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的基本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有著豐富的內容, 一要堅持教書育人, 講出中國故事的知識性;二要端正授課導向, 講出中國故事的正能量;三要回應社會現實, 講出中國故事的針對性;四要挖掘故事素材, 講出中國故事的生動性。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李輝指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 遵循教書育人規律, 遵循學生成長規律。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前提, 遵循教書育人規律是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長效機制的基礎, 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的前提, 把握三個規律的整體性就把握了執政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關係。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白顯良認為, 理解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 關鍵是要深刻理解“因”、“事”、“化”三個關鍵字, 然後才能把握因事而化科學內涵, 構建因事而化育人體系, 把握因事而化育人規律, 掌握因事而化育人辦法。 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

基於其“所為之事”及“為事之人”、“為事之時”的不同, 應著力構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育人體系。

此外, 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中國高校社會科學》總編輯王炳林圍繞文化自信、教育自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自強發表了看法,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吳向東教授針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現實路徑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闡述了當前高校“立德樹人”的價值背景與時代使命。

與會專家分三組就高校意識形態建設與價值觀培育、學科建設與思政課教學、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與實踐等話題進行了討論, 並作了大會交流。 會議期間,參會專家還參觀了參觀“資訊化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成果展”和國家數位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生事務大廳、心理健康中心。此外,由華中師範大學主持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雲平臺建設項目也在會上發佈。(党波濤 周健)

(責編:周恬、張雋)

會議期間,參會專家還參觀了參觀“資訊化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成果展”和國家數位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生事務大廳、心理健康中心。此外,由華中師範大學主持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雲平臺建設項目也在會上發佈。(党波濤 周健)

(責編:周恬、張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