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深耕智能安防 海康威視搶佔“看得懂”先機

人眼由於受到視覺的局限, 覺得畫面中的胖子跟大鬍子不是同一個人, 但基於深度學習的機器, 卻能識別出他倆就是同一個人, 通過DNA驗證果然是一個人。 這就是高級人工智慧技術, 海康威視正努力搶佔先機。

多年前, 一起惡性連環搶劫殺人案, 警方動用1500多名警力、調看1萬多個監控點的錄影, 耗時1個多月才找到線索, 最終破案。

而在最近一宗砸車盜竊案中, 警方使用海康威視的結構化伺服器, 結合天網高清相機抓拍的人臉圖像, 對500個監控點共250個小時的視頻進行分析, 很快就發現了嫌犯, 整個過程只用了幾秒鐘。

這就是人工智慧(AI)在安防領域的典型應用, 海康威視正是這一領域的“一流高手”。

作為視頻監控行業的龍頭企業, 海康威視的營收規模比行業第二到第十的總和還要大。 從某種程度上講, 海康威視對人工智慧的探索和應用, 是整個安防行業人工智慧普及的重要推動力。

近期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 海康威視董秘黃方紅描繪了公司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構想和佈局。 但當記者問及市場預期時, 黃方紅的回答頗具海康特色:“我們不談預期, 不談市值, 做多少說多少。 ”

從“看得清”到“看得懂”

“如果讓機器看得懂, 工作效率將得到極大提升, 監控將不再局限于安防應用。 ”黃方紅說, 通過智慧監控鎖定犯罪嫌疑人只是應用之一。

安防行業規模有多大?有沒有天花板?這是多數投資者愛問的問題。 不過, 海康威視似乎並不太在意這個數字。 黃方紅解釋說:“大家通常引用的是IHS對全球安防市場的統計資料, 但一條街道要裝多少監控是沒有統一標準的, IHS的統計資料是由大型廠商主動申報的, 跟市場的實際規模相比偏小, 在安防行業並沒有一個權威的定量資料分析。 ”

對視頻監控來說, 從“看得見”到“看得清”再到“看得懂”, 是一個技術反覆運算和產品升級的過程。 對於客戶資源廣泛、使用者群體相對確定的海康威視來說, 經常是“用戶需求已經明確, 就等我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出來了”。

在“看得清”方面, 公司去年通過對攝像機影像處理技術及圖像感測器架構的創新性設計,

推出了超級透霧、“星光+”及黑光系列攝像機, 以適應全天候場景下的清晰成像需求。 “星光+”系列攝像機採用大靶面感測器, 結合海康自主研製的ISP影像處理技術, 在較低光線照度環境下, 不借助任何輔助光源, 仍然可以顯示清晰明亮的彩色圖像, 且效果優於傳統星光攝像機。 黑光系列攝像機則更升級了一檔, 其採用海康自主研製的SpecEX雙光融合技術, 在比星光更黑的環境下, 呈現比“星光+”攝像機更清晰、更乾淨、更透亮的彩色圖像。

在“看得清”的基礎上, 智慧化就是要解決“看得懂”的問題。 “如果讓機器看得懂, 工作效率將得到極大提升, 監控將不再局限于安防應用。 ”黃方紅說, 通過智慧監控鎖定犯罪嫌疑人只是典型應用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