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江橋”系列故事之八|馬駿:題寫橋名第一人

2017年5月27日, 對於“老江橋”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 46年前的“松花江”三字題名重現南側橋頭, 令遊人備感驚喜。 昔日的“松花江”三字題名, 曾給人們留下深刻的記憶。 前後題名均出自哈爾濱鐵路局已故退休幹部馬駿的手筆。

馬駿1931年生於西安市。 他自幼學寫毛筆字, 書法功底扎實。 1949年參加解放軍, 任東北軍區速成文化學校教員。 1954年轉業到鐵路部門工作, 1960年任“老江橋”管理單位(哈爾濱工務段)工程師。 馬駿擅長書法, 每天筆耕不綴, 單位的會標、標語均出自他的手筆。 他的書法作品曾多次獲獎, 早年曾登門求教于著名書法家王田先生。

2016年11月, 馬駿在家中欣然命筆題寫橋名(筆者攝)

1971年春天, “老江橋”管理單位—橋樑領工區領工員趙仲仁參加全國鐵路橋梁會議, 會議期間參觀了武漢長江大橋、杭州錢塘江大橋等鐵路大橋, 見座座大橋都有題名, 使他羡慕不已。 回到單位, 趙仲仁找到馬駿, 求他為“老江橋”題寫橋名。 馬駿不敢答應, 他想這不是小事, 便說要寫須經段領導同意。 於是, 經趙仲仁請示段黨委書記張悅發同意後, 馬駿方答應題寫。

現“老江橋”題名照之一(筆者攝)

題寫地點在松花江邊橋樑領工區汽車庫內, 題名鋼板長6米、寬1.5米, 重達數百公斤。 馬駿先用毛筆寫出“松花江”三字小樣, 再將滿意的一張放大到鋼板上。 時逢盛夏, 馬駿熱得汗流浹背。 趙仲仁關心馬駿, 每天親自為他沏茶送水。 一周後題字寫完, 每字一米見方, 白底紅字十分醒目, 橋樑工齊聲稱讚。 掛牌那天, 趙仲仁指揮工人將題名鋼板拽到高空, 用螺絲固定在南側橋頭高端, “松花江”三個大熠熠生輝, 令江畔遊人讚不絕口。 1990年馬駿退休時,

特意拍下一張題名照片留念。 日久題名板油漆脫落、固定螺絲銹蝕, 為防止脫落傷人, 2005年被摘了下來。

現“老江橋”題名照近(筆者攝)

1953年馬駿部隊留影, 後排右數第二人為馬駿(馬駿先生生前提供)

2016年4月, 新建哈齊高鐵松花江大橋通車, “老江橋”變成“觀光橋”。 同年11月, 哈爾濱市有關部門決定恢復“老江橋”題名。 馬駿聞訊心情激動, 在家中揮毫寫下“松花江”“松花江第一橋”等數幅大字, 無償捐贈, 並聲明不落名。 經有關部門考證、研究, 鑒於馬駿是題寫橋名第一人, 且題名字跡端莊、大氣, 本著尊重歷史的態度,

馬駿題寫的“松花江”三字題名被採用。

馬駿先生生前贈給筆者的題字條幅(筆者攝)

2017年1月28日, 馬駿先生因突發腦淤血病逝, 享年87歲。

“老江橋”系列故事

“老江橋”系列故事之一 | 舊鋼樑早已脫胎換骨

“老江橋”系列故事之二 | 姚錫九與“江橋”慘案

“老江橋”系列故事之三 | 昔日鋼樑萬里行

“老江橋”系列故事之四 | “玻璃棧道”下面的故事

“老江橋”系列故事之五丨穀雨開江爆冰排

“老江橋”系列故事之六 | 命運多舛的17號橋墩

“老江橋”系列故事之七 | 毛主席曾兩次乘火車過大橋

“老江橋”系列故事之四 | “玻璃棧道”下面的故事

“老江橋”系列故事之五丨穀雨開江爆冰排

“老江橋”系列故事之六 | 命運多舛的17號橋墩

“老江橋”系列故事之七 | 毛主席曾兩次乘火車過大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