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秦巴明珠:安康唯一老古董,為何從江北遷建江南?

安康城堤歷史洪水標誌塔

安康古稱金州, 設縣建制距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 西晉太康元年取“萬年豐樂、安寧康泰”之意更名為安康。

安康城原址是設在漢江北岸, 因瀕臨江畔, 枕流而城, 所以水患頻頻發生, 萬曆十一年(1583年)因洪水覆沒而改建江南。

安康百年老城堤

據史料記載, 安康主城區改建江南以來, 歷經水患130餘次, 其中決堤毀城的現象就有30多起。 建國以來發生成災洪水(10000秒立方米)達70次,

其中特大洪災17次, 特別是1983年“7.31”, 2005年“10.2”和2010年“7.18”, 洪水災害損失尤為突出。

安康老城堤新打扮

1983年7月31日, 安康城區發生了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水位高達257.25米, 洪峰流量31000秒立方米, 它高出漢江大橋2.3米, 超過原城堤1.5米, 造成原堤潰塌決堤6處, 城內水深12米, 有870餘人喪生。

災情發生以後, 黨中央國務院領導萬里、李鵬, 蘭州軍區政委肖華, 省委書記馬文瑞, 副省長徐山林等領導先後來安康視察災情, 指導救災工作。 同時中央財政撥款1個億用於安康恢復重建, 其中投資2813萬元重建防洪大堤, 現在看到的大堤就是重建後的大堤, 重建後的大堤全長4244米, 高256.8米, 可抵遇百年一遇洪水。

安康城堤重建碑文

為銘記黨恩, 彰揚國政, 激發安康人民的建設熱情, “83.7.31”洪災後, 安康城區恢復重建, 就在城堤上修建了這座防洪歷史標誌塔, 塔高27.5米, 塔身為鋼筋混凝土菱型塔樓結構, 建築表面積近450平米, 外掛花崗岩裝飾, 塔身刻有時任副省長徐山林同志題詞和安康城堤重建碑文。

漢水防汛紀念館

現在, 安康城堤歷史洪水標誌塔已經成為安康城堤標誌性建築和防汛減災宣傳教育基地, 警醒安康人民牢記“83.7.31”洪水災害慘痛教訓, 也時刻激勵著漢濱水利防汛人, 我們只有牢記使命, 大力弘揚“獻身、負責、求實”的行業精神, 以扎實工作, 最大限度的減輕洪水災害損失, 回報各級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對我們的關心和重托。

漢水防汛紀念館

三十多年過去, 彈指一揮間。 安康踏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闊步向前, 日新月異。 城區四橋通達, 城市北移東擴, 安康市被列為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市, 安康高新技術開發區被定位為國家級高新區, 安康正以全新的姿態在新的起點上高歌猛進。

秦巴明珠生態旅遊城市

當我們驀然回首時,我們依然不能忘記這座城市的歷史記憶,它的每一次毀滅與新生,都鐫刻著幾代人的眼淚和歡笑,都是對後人莫大的警醒。今天的所有付出,都是為了子孫後代的安寧康泰。

安康正以全新的姿態在新的起點上高歌猛進。

秦巴明珠生態旅遊城市

當我們驀然回首時,我們依然不能忘記這座城市的歷史記憶,它的每一次毀滅與新生,都鐫刻著幾代人的眼淚和歡笑,都是對後人莫大的警醒。今天的所有付出,都是為了子孫後代的安寧康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