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打破土地流轉瓶頸 “走幫服”十畝皇菊示範富民

初秋豔陽, 南通如東大豫鎮一門閘村和徐征兩村各十畝的特種種植吸引了周邊村和本鎮不少村民的駐足觀望。 種植兩個月, 十畝皇菊已有30公分高, 長勢十分喜人。 而這十畝皇菊正是大豫鎮“走幫服”示範富民項目之一。

“走幫服”活動開展後, 帶著“助民致富”的課題, 今年四月, 如東縣政協來到大豫鎮一門閘村走訪調查, 瞭解到當地不少群眾土地閒置, 想致富但專案難求的狀況, 由於一門閘村屬於沙質土壤, 對於水稻等農作物種植都有限制, 如東縣政協相關負責同志決定為周邊村做一份土壤分析報告, 並請求專家一起出主意。 經過研究對比, 這樣的土質卻非常適合茶中新貴--皇菊的種植, 而無錫山聯村這幾年皇菊產業發展迅猛, 給當地村民確實帶來豐厚回報。 今年6月初, 縣政協組織縣鎮相關人員決定到無錫山聯村皇菊種植基地一探究竟。

貢皇菊不僅是無錫山聯村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更是帶動農民致富的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山聯村副書記朱虹介紹, 目前山聯村以菊花產業為龍頭, 鼓勵全體村民共同參與農業產業的發展。 短短三年間, 菊花從10畝發展到現在的近500畝, 產品菊花茶遠銷全國47個城市,

直接帶動就業272人, 間接帶動就業近千人。 朱虹表示他們的目標是打造‘千畝菊花村’。 依託菊花的觀賞性帶動山聯鄉村旅遊業長遠發展。 通過生態化規模化種植、精細加工等方式, 把菊花產業發展成為帶富當地群眾的‘金飯碗’。 ”

“走幫服”就是要想辦法助民致富,

在與山聯村建立友好關係後, 大豫鎮決定讓一門閘村和徐征兩村先行進行村集體流轉土地試種皇菊, 兩村各種五畝, 共計十畝, 先把樣子放下來, 一方面增加村營收入, 更主要地是讓老百姓看到希望。 通過宣傳皇菊種植兩個月, 吸引了周邊村民的廣泛關注, 幾乎每天都有人跑來看皇菊的生長情況, 打聽皇菊的習性, 一項富民產業就醞釀在大豫鎮“走幫服”活動中, 也正承載著周邊村民的致富期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