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東某豬場一例爆發型豬偽狂犬病的診斷分析

偽狂犬病(PR)是由偽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豬和其他多種動物共患的急性、高致死性的傳染病, 以發熱、奇癢(豬除外)及腦脊髓炎為主要特徵。 哺乳動物如牛、羊、狗感染後常是致死性的, 豬是感染後唯一可以存活的物種, 因此, 豬是該病毒最主要的貯存宿主和傳染源。 中國自1947年首次報導該病以來, 目前已有20幾個省市流行過本病。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 我國豬群偽狂犬病的控制工作取得很大進展, 部分地區的種豬場甚至已經做到陰性, 但是在2011年以後, 我國豬群中流行的偽狂犬病毒出現了變異, 給某些地區的豬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下面筆者就一例爆發型豬偽狂犬病的診療分析報告與廣大養殖戶朋友及同行進行交流。

豬場背景及發病情況

廣東省茂名市某豬場, 基礎母豬400頭, 自繁自養, 2014年以前偽狂犬病的防控效果較理想, 偽狂犬病毒gE抗體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豬場偽狂犬病的免疫程式為:母豬肌注某進口偽狂犬病毒疫苗3次/年, 仔豬出生滴鼻、30~35日齡肌注某國產偽狂犬病毒疫苗。

豬場的主要問題為產房仔豬在10~15日齡出現細菌性腹瀉(抗生素治療後可痊癒, 基本不會因為腹瀉而死亡), 仔豬在斷奶前後開始出現毛松毛長、消瘦等問題, 在保育後期豬群逐漸恢復穩定, 保育豬總體的死淘率在10%以內, 育肥豬生產成績一直較穩定。

2014年8月份生長育肥豬在臨床上出現流鼻涕、劇烈咳嗽、體溫升高、不同程度減料等類似流感的症狀, 但種豬群無明顯臨床症狀, 妊娠母豬未見流產及產仔異常。

實驗室診斷結果與分析

採集公豬、不同胎次母豬、不同周齡商品豬及與肥豬混養的較大日齡待配後備母豬的血樣送至廣東省某機構進行豬瘟病毒抗體、藍耳病毒抗體、偽狂犬病毒gE抗體及偽狂犬病毒gB抗體檢測。 由於發病豬只主要為較大日齡的育肥豬, 因此未進行剖檢, 未送樣品檢測抗原。 抗體檢測結果顯示, 豬瘟及藍耳病毒的抗體水平均較理想, 但偽狂犬病毒的抗體水準則出現異常。

1. 偽狂犬病毒gE抗體檢測結果

公豬的偽狂犬病毒gE抗體陽性率為40%,

10頭公豬中有4頭感染偽狂犬野毒而且這4頭公豬是剛引進不久的, 1~3胎齡母豬群野毒感染陽性率為80%, 4胎齡以上母豬群野毒感染陽性率為54.55%, 而該場之前檢測的偽狂犬病毒gE抗體均為陰性, 說明豬場是在近期才感染偽狂犬野毒的。 11周齡生長豬及較大日齡後備豬gE抗體的陽性率分別為0%、100%, 表明商品豬在11周齡後存在明顯的偽狂犬野毒感染跡象, 與當前生長育肥豬群的發病症狀較吻合。 檢測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2014年8月豬偽狂犬病毒gE抗體陽性率

2. 偽狂犬病毒gB抗體檢測結果

商品豬的偽狂犬病毒gB抗體水準不太理想, 5周齡仔豬的gB抗體陽性率僅為75%, 而實際上具有抗體保護力的樣品僅為50%, 說明母豬免疫某進口偽狂犬病毒疫苗後產生的母源抗體持續時間較短,

不足5周;另外8周齡仔豬抗體陽性率為0%, 11周齡抗體陽性率為25%, 說明所免疫的國產偽狂犬病毒疫苗產生的抗體較差。 因此可推測, 較大日齡後備母豬的gB抗體為偽狂犬野毒感染後產生的。 檢測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2014年8月豬偽狂犬病毒gB抗體陽性率

根據抗體檢測結果及以往豬群的臨床表現分析, 該場肥豬群爆發的類似流感的呼吸道疾病, 極可能為偽狂犬野毒感染引起的。 普免偽狂犬病毒疫苗後肥豬群的臨床症狀得到極大改善, 也間接證明了這一觀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