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降低飼料中的水分含量和控制貯存環境的相對濕度

降低飼料中的水分含量和控制貯存環境的相對濕度。 大多數黴菌的生長環境在75%左右的相對濕度, 當相對濕度達到80%~100%時, 黴菌的生長速度會加快。 因此, 在春夏季節保存飼料, 必須做到防潮防濕, 保持飼料處於乾燥環境中, 控制相對濕度不高於70%, 才能達到防黴要求, 同時及時翻曬飼料原料, 以控制其含水量。 一般穀物含水量在13%以下, 玉米在12.5%以下, 花生仁在8%以下, 黴菌不宜繁殖, 也稱這種含水量為安全水分。

對穀物類飼料的防黴措施, 關鍵在於收穫後迅速使其含水量在短時間內降到安全水分範圍內。

各種飼料的安全水分範圍不盡相同。 此外, 安全水分也與貯存溫度有關, 二者呈負相關。

控制溫度

把飼料的貯藏溫度控制在黴菌不宜生長的範圍內也能達到防黴的效果, 可以使用自然低溫法, 即在適當時機合理通風, 用冷風降溫;也可使用冷凍保存法, 將飼料冷凍後隔熱密閉, 低溫或冷凍保存。 低溫防黴要結合乾燥防黴措施, 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改變原料貯藏空間的含量狀況

黴菌生長需要氧氣, 只要空氣中含氧量達到2%以上, 黴菌就可以很好地生長, 尤其是在倉庫空氣流通的情況下, 黴菌更容易生長。 因此, 通過改變原料貯藏空間的含氧狀況亦可達到防黴的目的。 氣調防黴通常採用缺氧或充入二氧化碳、氰氣等氣體,

使氧氣濃度控制在2%以下, 或使二氧化碳濃度增高到40%以上。

防止蟲咬、鼠害

利用機械及化學防治等方法處理糧倉貯藏害蟲, 並注意防鼠, 減少因為蟲害或鼠咬損傷糧粒使黴菌繁殖而引起黴變。

應用防黴劑

經過加工的飼料原料及配合飼料極易發黴, 故在加工時可用防黴劑控制黴變。 常用防黴劑為有機酸及其鹽類, 其中以丙酸及其鹽類應用最廣。

總之, 在春夏季節規模豬場要做好飼料黴變防控工作, 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控制原料含水量, 保持環境乾燥, 對含水量超標的飼料原料應及時處理;2.選擇適宜的飼料貯存場所, 底層飼料要用木板架撐隔, 堆放高度不應過高, 保證倉庫通風、陰涼、乾燥;3.對貯存較久的原料要定期進行水分和黴變監測,

發現異常應及時採取措施;4.對豬場相關管理人員進行培訓, 提高毒菌毒素對養豬生產危害的認識, 充分做好黴菌毒素的預防工作, 以確保豬場生產的順利進行和豬場效益的實現。

(審核編輯: 豬豬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