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一起尋美,來吧!”——“最美家鄉河”投票開始啦!

您對家鄉的河流有多少美好的記憶?您心目中的最美家鄉河是什麼樣的?——由水利部水情教育中心(中國水利報社)攜手阿裡巴巴天天正能量、新浪微公益共同開展的首屆“尋找最美家鄉河”大型主題活動, 正在火熱進行中。 目前網路投票已經開始, 這裡為大家展示初評入選的25條河流(按行政區劃排序), 最終的10條“最美家鄉河”將從這些河流中產生。 歡迎社會公眾廣泛參與, 為您心目中的“最美家鄉河”投上寶貴一票。 快來投票吧!

長按識別本文末尾二維碼即可進入投票頁面【後附】。 二、阿裡巴巴天天正能量平臺投票。

電腦登陸, 進入阿裡巴巴天天正能量首頁(now.taobao.com), 找到“最美家鄉河”活動頁面, 點擊進入參與投票。

01

天津北運河

北運河是古運河至京杭運河的北端, 曾稱沽水、潞水、白河, 至明代末稱北運河。 北運河全長238公里, 地跨北京、河北、天津三省市, 通縣(現北京市通州區)北關閘以上稱溫榆河, 以下稱北運河。 北運河在天津境內主要流經武清區和北辰區。 其中, 武清因運河而興, 因運河而盛, 因運河而名。 千百年來, 武清人親切地稱北運河為“母親河”。 經過綜合治理的北運河, 河水清澈, 堤岸翠綠, 洩洪暢通, 環境幽雅, 被建設部評為2002年度“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02

山西汾河

汾河, 古稱汾水, 黃河的第二大支流, 也是山西境內最大的河流。 汾河自北向南,

縱貫大半個山西, 全長716公里, 被山西人民譽為“母親河”。 汾河對山西的歷史文化有深遠的影響, 有許多地名(汾陽、襄汾等)、產品名(汾酒)都源自汾河。 她孕育了山西的古老文明, 承載著三晉的悠久歷史。 她是汾源堿晉文明的搖籃和發祥地, 是三晉人民飲水思源、尋根感恩之處, 自古享有三晉第一勝境之美譽。

03

內蒙古額濟納河

額濟納河是內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荒漠區的內流河, 屬黑河下游段。 黑河發源於祁連山山脈, 全長821公里。 額濟納河四面環山, 冬季寒冷, 夏季炎熱, 溫差較大, 光照充足。 額濟納河屬於季節性河流, 河水源於祁連山的冰雪融水、雨季洪水和泉水。

額濟納綠洲由額濟納河水滋潤而生, 是內蒙古西部地區的綠色寶庫,

面積約1600平方公里。 額濟納綠洲保留著燦爛的古代北方民族的歷史文化, 傲然屹立在沙丘上的西夏古城哈拉浩特, 向人們述說著昔日西夏文化的發達與繁榮。 額濟納綠洲既是我國西北地方第一道生態屏障, 也是額濟納人民生息繁衍、國防科研和邊防建設的重要依託。

04

吉林松花江

松花江是全國七大江河之一, 發源于長白山天池, 流經吉林、黑龍江兩省, 注入黑龍江, 吉林市位於其上游中部。 近年來, 吉林市加大了沿江親水準台建設, 先後建成了松江中路沿江濱水步行長廊和江濱公園濱江木棧道, 為廣大江城市民提供了絕佳的親水環境。 當前, 吉林市正在全力打造松花江百里生態長廊工程, 同時啟動了松花江長白島水生態專案前期工作,

著力將其打造成國內頂級的人、水、鳥和諧相處生態範例。

05

上海蘇州河

蘇州河, 又稱吳淞江, 是上海市重要的自然地表水體, 源自太湖瓜涇口, 經江蘇省蘇州市由青浦區趙屯入上海, 橫貫市區, 在外白渡橋東側與黃浦江交匯, 全長125公里, 上海境內53.1公里, 市區河段長23.8公里。 蘇州河原本水質清澈, 魚蝦豐富。 隨著上海人口增多, 工業快速發展, 大量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肆意排入蘇州河, 河水逐漸受到污染。 治理好蘇州河是上海人民多年的夙願, 歷屆市委、市政府給予了高度重視。 根據蘇州河的污染情況, 1996年編制了《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方案》, 以治水為中心, 全面規劃, 遠近結合, 突出重點,

分步實施。

蘇州河整治工程計畫歷時11年(1998-2008年), 基本完成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任務。 這是世紀之交上海最大的環保整治工程, 是上海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 也是上海努力向國際化大都市邁進的重大工程之一。

06

江蘇徐州丁萬河

丁萬河位於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北部, 西連故黃河, 東接京杭運河, 全長12.5公里, 流域面積27.5平方公里。 曾是清康乾年間為黃河的分洪道, 名水線河。 1984年重新開挖, 形成現在的河道。 丁萬河曾經污染嚴重, 2012年徐州市政府耗資近5億對其進行河道綜合治理, 拆除搬遷百餘家工廠、煤碼頭、養殖場等, 徹底消除黑臭, 成為一條靚麗的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景觀河。 丁萬河現在承擔著上游故黃河分洪和九裡山以北的排水任務, 並向徐州市區故黃河、雲龍湖、奎河等進行補水,同時為20萬畝農田提供灌溉用水。

07

浙江永安溪

永安溪為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椒江的源頭,長144公里,流域面積2704平方公里。永安溪發源于仙居縣西部安嶺鄉與縉雲縣交界的水湖崗西北麓,流經縉雲縣境,在大源附近折回稱曹溪(又名金坑)。在曹店附近與發源于陳嶺水壺崗的曹店港匯合後稱永安溪。主要支流有曹店港、九都坑、十三都坑、十八都坑、北嶴坑、朱溪、雙港溪和方溪。至臨海城西三江村與天臺始豐溪匯合為靈江。

08

浙江滕頭外婆河

500多年前,一群山東滕州人遷徙到浙江,在這裡找到了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在這裡依水而居,他們記住了這條河的名字——外婆河。滕頭,由此翻開了開村篇章。

一方水土承載著一方鄉愁。外婆河發源于四明山東麓的秀尖山,全長5公里,潺潺的河水九曲十八彎流經溪口鎮流入滕頭村。外婆河清波綠水環村而流,古老的河水拍打著佈滿青苔的河岸發出輕柔的聲音,哺育著這個生態、綠色、健康的江南小村。滕頭村雖小,但小村有個大夢想:滕頭村要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全球樣板。在他們的努力下,如今的外婆河,已經成了滕頭村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

09

福建木蘭溪

木蘭溪,福建省東部獨流入海河流,是福建省“五江一溪”重要河流之一,發源于仙遊縣西苑鄉黃坑村,橫貫莆田市中、南部,至三江口注入興化灣入臺灣海峽。幹流全長105公里,流域面積1732平方公里,是莆田人民的母親河。

木蘭溪是直接奔流入海的。木蘭溪的感潮段,可從入海口,一直追至宋代修建的水利樞紐工程“木蘭陂”首,是木蘭溪下游的主幹流。這段幹流,連著大海的脈搏,和著大海的節奏,每日漲漲落落,水勢洶湧。這段幹流,江面開闊,水道深深,曾經是莆田跨出本土,邁向大洋,連接五湖四海的主要通道。這段幹流,曾經造就了“小上海”涵江的繁華和古邑荔城的雄渾,開拓了莆田的對外經濟和貿易,孕育了農耕社會難得的海洋文化。

10

福建金溪

金溪在福建三明境內流經建甯、泰甯、將樂,發源於閩江正源建甯金鐃山。這裡是閩越先民世代居住的地方,溪流的一山一水,都喚起人們濃濃的鄉情。

金溪三明流域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其閩學文化特色尤為明顯,歷代均有文化名人,可謂燦若星盞。泰甯歷史悠久,人文發達,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958年建縣,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曾有“一門四進士、隔河兩狀元、一巷九舉人”之盛況,朱熹、李綱、楊時等歷史名人曾在此讀書講學。泰寧是福建省最早建縣的七個古縣之一,也是中國26個中央蘇區縣之一。

位於金溪流域的福建泰寧世界地質公園,面積達492.5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面積252.7平方公里,以典型青年期丹霞地貌為主體,兼有火山岩、花崗岩、構造地貌等多種地質遺跡,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第二批世界地質公園。

11

江西瀘溪河

瀘溪河發源于福建光澤原始森林區,它一路穿山過峽,進入江西。在銀杏參天、紅豆彬成群的陽際峰國家自然保護區,涓涓清泉噴湧而出,融入這條清澈的河流,使它宛如天生麗質的少女,清新脫俗。它流經龍虎山,注入白塔渠,匯入信江,最後抵達鄱陽湖,全長286公里。其中,流經龍虎山景區的43公里,是瀘溪河的核心部分。

瀘溪河的秀美,不僅在於它自身的蜿蜒與婀娜,更在於它和周圍環境的絕妙融合。“兩岸丹山藏龍虎,一灣碧水瀉硫璃”。瀘溪河畔,有著無數座山峰,它們因“色渥而內丹,燦若雲霞”,而被命名為丹霞地貌。丹山與碧水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共同構建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意境。

12

山東沂河

沂河,又名沂水,是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中較大的河流。沂河源出山東省沂源縣魯山,流經淄博沂源、臨沂沂水、臨沂沂南、臨沂市區、臨沂蘭陵、臨沂郯城,至江蘇省邳州入新沂河,抵燕尾港入黃海。全長574公里,流域面積17325平方千米,河面最寬達1540米;沂河在山東省境內全長333千米,臨沂境內全長226千米,被臨沂人民譽為"母親河"。沂河流域自然風光秀麗,名勝古跡薈萃。沿岸有沂源猿人遺址、織女洞、並寨漢畫像墓、陽都故城、禹國故城、金雀山、銀雀山漢墓群、郯國故城等文化古跡。1997年建成的沂河小埠東橡膠壩全長1135米,在臨沂市區攔蓄出1.6萬畝景觀水面,被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世界上最長的橡膠壩。

13

河南洛河

洛河為黃河十大支流之一,是黃河三門峽以下最大支流,洛河在洛陽境內幹流全長195公里。水量豐沛的伊、洛河水系,使洛陽成為中國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洛陽八大景中的天津曉月、洛浦秋風均為描述歷史上洛河的美景。

千百年來,洛河用她的乳汁滋潤著河洛大地,哺育著河洛子孫,以河圖洛書為標誌的河洛文明是華夏文明的源頭和搖籃。古時,洛河航運發達、水產豐富。如今,她更多承載著灌溉、發電、供水、養殖的功能。依託得天獨厚的伊洛河水資源優勢,洛陽正在向建設名副其實的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目標中快步前行。

14

漢江,又稱漢水,為長江最大的支流。古時與長江、淮河、黃河並稱“江淮河漢“,是華夏文明的淵源之一。漢江流經陝西、湖北兩省,在武漢市漢口龍王廟匯入長江。河長1577千米,流域面積15.9萬平方公里,位居長江水系各流域之首。漢江水質清澈,被國外譽為中國的“多瑙河”,是南水北調最主要的水源地之一。湖北漢江生態經濟帶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和重要影響區,發揮著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紐帶作用,在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漢江孕育了《詩經》,也是《楚辭》的發源地,“惟天有漢、鑒亦有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描繪美麗漢江的詩句在《詩經》裡隨處可見,漢江更是唐詩宋詞的高產地,堪稱藝術的搖籃。漢江,如夢如幻,如詩如畫,不僅僅傳承著自然與人文的原生態,而且用“南水北調”的浩然之舉攝取世界的眼球。漢江人也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傳唱中世代承載著無限榮光,讓人與自然的和諧生生不息。

15

湖北清江

清江地處湖北省西南部,東經108°35′~111°35′,北緯29°33′~30°50′,清江發源于恩施州利川市齊嶽山,流經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東、長陽、宜都等七個縣市,在宜都陸城匯入長江。清江全長423公里,總落差1430米,流域面積16700平方公里,流域內主要居住著土、漢、苗等少數民族,流域內總人口約308.52萬人,流域內耕地面積31.6萬公頃。清江流域是湖北省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有用礦產約88種,以煤、鐵、磷礦為多,流域盛產茶、煙、漆、中藥材等土特產。清江流域為鄂西南老、少、邊、窮地區,經濟比較落後,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不甚發達。清江分上中下游,上游段從河源至恩施城,長約153千米;中游段從恩施城至長陽縣資丘鎮,長約160千米;下游段從資丘鎮至宜都市入長江口,長約110千米。目前清江流域梯級開發共建有水布埡、隔河岩、高壩洲三座水電站。

16

湖南湘江

湘江,長江第二大支流,湖南人民的母親河,幹流全長948公里,流域面積9.47萬平方千米。沿途接納大小支流1300多條,養育了沿岸4000多萬湖湘兒女。連溪流、納百川、入洞庭、匯大海,世人感歎:“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湘江主要支流舂陵水、耒水、洣水、淥水和瀏陽河由東岸匯入幹流,支流祁水、蒸水、涓水、漣水、溈水從西岸匯入。

千百年來,三湘大地從來不缺文脈、文源和文氣。可以說,歷史上湖南湧現出來的曠世英才,大都出生於湘江流域,而又都與湘江有著淵源關係。千年湖湘文化,好像都在湘江水裡,源遠流長的湖湘文化亦因之飽含血性,湖南厚士亦為之有魂。

17

廣東韓江

韓江古稱員江,惡溪,溪中多鱷魚,危害沿江百姓,故又稱鱷溪。唐朝韓愈因“諫迎佛骨”而“夕貶”潮州後,決心為民除害,在江畔搭台,做《鱷魚文》祭鱷驅鱷,百姓為紀念韓愈而將其改名為韓江。

韓愈在歷史上早已遠去,韓愈尊師重教的思想培育了韓江百姓自己的向學精神。千盤百折的韓江滋養的水土,還培育出了許多獨特的鄉土民俗文化。客家山歌、燈會、圍龍屋、糯米酒……向世人展現了原生態的客家風情;潮劇、青龍廟會、潮州大鑼鼓、“文化踩街”……傳達了潮汕人民的生活藝術。

從唐宋時期起,潮汕百姓不斷修築堤圍以防範洪水。經過疏浚的韓江,滋養了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百姓。如今,韓江古堤系經過今人的加固,繼續守護著流域百姓。韓江上的現代化水利工程也肩負起了民生發展的重擔。其中被譽為“潮州人民生命線工程”的廣東省潮州供水樞紐於2007年1月1日正式投入運行。現在,韓江流域內常住人口近千萬,創造的生產總值約2500億元。

18

廣西下梘河

下梘河,又名臨江河,東小江,龍江1級支流。發源于河池環江縣東興鎮標山村沙坪屯東北2公里處,至宜州市祥貝鄉拉托村地吳屯流入境內。地吳屯至拉托他段為左環繞流,主流向南微偏東流,經祥貝鄉政府段為右環繞流,至白偉村、古龍村、劉三姐鎮的小龍村、劉三姐鎮政府,經馬安村旁流入龍江。境內河流長度37.5公里,行政區域內流域面積455平方公里。下梘河是劉三姐的故鄉河,風光優美,是拍攝電影《劉三姐》的主要外景地。

19

重慶璧南河

璧南河是璧山的母親河,發源于璧山區大路街道大竹村一帶,河流貫穿大路、河邊、璧城、青杠、健龍、廣普等8個鎮街,在廣普鎮的白楊村流出區境,在江津區境內的油溪鎮注入長江,屬長江一級支流。璧南河在璧山境內的流域面積為442.05平方千米,河道長73.1千米;其有5千米長以上支流9條,有5千米長以下支流29條。近年來,璧山區堅持“與水共生,依水發展”理念,強力推進璧南河綜合治理,讓璧南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璧南河沿河大道被評為重慶市最美大道,璧南河水利風景區被評為國家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較好地發揮了防洪保安和生態效應,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20

貴州赤水河

赤水河,漢代稱大涉水、晉代稱安樂水、唐代稱赤虺河,是長江幹流上游右岸的一級支流,流經滇、黔、川,于四川省合江縣匯入長江,幹流全長436.5公里,流經貴州省遵義市境內236.3公里,占赤水河全長的54.1%。赤水河是長江上游一級支流中少有的、基本上保持原生態的河流,整個幹流尚未進行開發建設、是三峽庫區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

21

雲南獨龍江

獨龍江發源於西藏察隅縣伯舒拉嶺東麓,從迪布裡流入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境,為伊洛瓦底江三大源流之一的恩梅開江上游,從中緬交界處欽郎當流入緬甸。

獨龍江因“太古之民”的獨龍族而聞名,獨龍江鄉是我國唯一的獨龍族聚居地,獨龍族是全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獨龍江流域,是獨龍江地區最早的主人。新中國成立後,獨龍族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伴隨著改革開放,依然保留著原始的純粹。她是獨龍族的族河,又是獨龍人的母親河。

獨龍江因獨特的地形地貌和區位偏僻、交通閉塞,成為“神秘的峽谷”。獨龍江地區不僅地處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中國特有物種分佈中心及古老孑遺物種的避難所和集中分佈地,而且形成了一個既不同于青藏高原,又不同於橫斷山脈的獨特自然體。

22

西藏拉薩河

拉薩河,藏語稱吉曲,意為“快樂河”、“幸福河”,位於西藏中南部,發源於念青唐古喇山脈中段北側的羅布如拉,沿途流經當雄縣、林周縣、達孜縣等,最後經拉薩市曲水縣匯入雅魯藏布江。

拉薩河幹流呈一個巨大的“S”型,從東北向西南伸展,全長568公里,流域面積31760平方公里,是雅魯藏布江的五大支流之一。拉薩河兩岸山峰多在3600—5500米之間,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

拉薩河是拉薩市的母親河,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歷史人文底蘊深厚,也是藏曆節假日市民主要休閒娛樂的場所,具有顯著的藏式特色。西元633年,吐蕃君主松贊干布統一西藏部落後,遷都拉薩河穀,拉薩河流域隨之發展,逐步成為西藏高原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宗教的中心區域。

23

陝西渭河

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鳥鼠山,從陝西潼關匯入黃河,幹流全長818公里,陝西境內流長512公里,滋養著陝西關中地區寶雞、楊淩、咸陽、西咸、西安、渭南6市(區),以占陝西省1/3的國土面積,養育著全省64%的人口,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旅遊中心。

曾經的渭河大河泱泱,水碧浪青,鳥飛魚翔,是一條充滿詩情畫意的河流,是歷代文人雅士長久追逐和吟詠之地。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大批詩詞泰斗都留下了千古詠唱。“不盡渭水情悠悠,東出潼關九曲流。”現在渭河正逐步變身成為陝西關中百姓的安瀾河、生態河、人文河、景觀河、致富河,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為陝西人民最美的家鄉河。

24

甘肅疏勒河

她,款款走下祁連之巔、落落流向玉門關外,悄悄經過莫高窟邊,輕輕繞過鳴沙山前。她,回波澹蕩,與絲綢之路相伴而行,在戈壁深處造就出連接東西方文明的綠色走廊。她,沉積著飛天故鄉兩千年的凝固時光,浸潤著今日河西走廊西端的萬頃良田,湧動著萬架風車之畔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她,就是疏勒河,敦煌的母親河,一條連接中原與西域、溝通歷史與未來的大漠長河。

疏勒河幹流發源於祁連山脈西段,全長670多公里,流域面積4.13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0.31億立方米,是河西走廊三大內陸河之一,也是中國第四大內陸河。自古以來,疏勒河流域就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它孕育出了舉世聞名的敦煌文化,積澱了燦爛輝煌的絲路文明,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的交匯點。而今的疏勒河流域,是中國重要的文化旅遊勝地、新能源基地、“一帶一路”中的交通咽喉與重要農業基地。

25

青海德令哈巴音河

巴音河是柴達木盆地第四大內陸河流,幹流全長326公里。從源頭至尾有冰川、山谷、戈壁、水庫、濕地、湖泊等景觀,其中蓄集峽為巴音河上游段峽谷,地質地貌獨特,景色雄奇壯美;巴音河流經德令哈市區是明麗的城區河段,是市民休閒游憩的絕佳場所,知名詩人海子的紀念碑、紀念館就坐落在河畔。

巴音河流出德令哈市後就蜿蜒流淌在戈壁灘上,靜靜地滋養著沿途的農場和牧場,同時也形成了很多濕地景觀;巴音河最終流入可魯克湖,又經連同河流入託素湖,可魯克湖和托素湖是著名的“褡褳湖”,它們一大一小、一鹹一淡,又被人們稱為“情人湖”。巴音河是民族風情觀光旅遊的理想之地,是海西州人的生態家園和精神家園。

請給出你心中的TOP 10

並向徐州市區故黃河、雲龍湖、奎河等進行補水,同時為20萬畝農田提供灌溉用水。

07

浙江永安溪

永安溪為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椒江的源頭,長144公里,流域面積2704平方公里。永安溪發源于仙居縣西部安嶺鄉與縉雲縣交界的水湖崗西北麓,流經縉雲縣境,在大源附近折回稱曹溪(又名金坑)。在曹店附近與發源于陳嶺水壺崗的曹店港匯合後稱永安溪。主要支流有曹店港、九都坑、十三都坑、十八都坑、北嶴坑、朱溪、雙港溪和方溪。至臨海城西三江村與天臺始豐溪匯合為靈江。

08

浙江滕頭外婆河

500多年前,一群山東滕州人遷徙到浙江,在這裡找到了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在這裡依水而居,他們記住了這條河的名字——外婆河。滕頭,由此翻開了開村篇章。

一方水土承載著一方鄉愁。外婆河發源于四明山東麓的秀尖山,全長5公里,潺潺的河水九曲十八彎流經溪口鎮流入滕頭村。外婆河清波綠水環村而流,古老的河水拍打著佈滿青苔的河岸發出輕柔的聲音,哺育著這個生態、綠色、健康的江南小村。滕頭村雖小,但小村有個大夢想:滕頭村要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全球樣板。在他們的努力下,如今的外婆河,已經成了滕頭村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

09

福建木蘭溪

木蘭溪,福建省東部獨流入海河流,是福建省“五江一溪”重要河流之一,發源于仙遊縣西苑鄉黃坑村,橫貫莆田市中、南部,至三江口注入興化灣入臺灣海峽。幹流全長105公里,流域面積1732平方公里,是莆田人民的母親河。

木蘭溪是直接奔流入海的。木蘭溪的感潮段,可從入海口,一直追至宋代修建的水利樞紐工程“木蘭陂”首,是木蘭溪下游的主幹流。這段幹流,連著大海的脈搏,和著大海的節奏,每日漲漲落落,水勢洶湧。這段幹流,江面開闊,水道深深,曾經是莆田跨出本土,邁向大洋,連接五湖四海的主要通道。這段幹流,曾經造就了“小上海”涵江的繁華和古邑荔城的雄渾,開拓了莆田的對外經濟和貿易,孕育了農耕社會難得的海洋文化。

10

福建金溪

金溪在福建三明境內流經建甯、泰甯、將樂,發源於閩江正源建甯金鐃山。這裡是閩越先民世代居住的地方,溪流的一山一水,都喚起人們濃濃的鄉情。

金溪三明流域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其閩學文化特色尤為明顯,歷代均有文化名人,可謂燦若星盞。泰甯歷史悠久,人文發達,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958年建縣,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曾有“一門四進士、隔河兩狀元、一巷九舉人”之盛況,朱熹、李綱、楊時等歷史名人曾在此讀書講學。泰寧是福建省最早建縣的七個古縣之一,也是中國26個中央蘇區縣之一。

位於金溪流域的福建泰寧世界地質公園,面積達492.5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面積252.7平方公里,以典型青年期丹霞地貌為主體,兼有火山岩、花崗岩、構造地貌等多種地質遺跡,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第二批世界地質公園。

11

江西瀘溪河

瀘溪河發源于福建光澤原始森林區,它一路穿山過峽,進入江西。在銀杏參天、紅豆彬成群的陽際峰國家自然保護區,涓涓清泉噴湧而出,融入這條清澈的河流,使它宛如天生麗質的少女,清新脫俗。它流經龍虎山,注入白塔渠,匯入信江,最後抵達鄱陽湖,全長286公里。其中,流經龍虎山景區的43公里,是瀘溪河的核心部分。

瀘溪河的秀美,不僅在於它自身的蜿蜒與婀娜,更在於它和周圍環境的絕妙融合。“兩岸丹山藏龍虎,一灣碧水瀉硫璃”。瀘溪河畔,有著無數座山峰,它們因“色渥而內丹,燦若雲霞”,而被命名為丹霞地貌。丹山與碧水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共同構建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意境。

12

山東沂河

沂河,又名沂水,是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中較大的河流。沂河源出山東省沂源縣魯山,流經淄博沂源、臨沂沂水、臨沂沂南、臨沂市區、臨沂蘭陵、臨沂郯城,至江蘇省邳州入新沂河,抵燕尾港入黃海。全長574公里,流域面積17325平方千米,河面最寬達1540米;沂河在山東省境內全長333千米,臨沂境內全長226千米,被臨沂人民譽為"母親河"。沂河流域自然風光秀麗,名勝古跡薈萃。沿岸有沂源猿人遺址、織女洞、並寨漢畫像墓、陽都故城、禹國故城、金雀山、銀雀山漢墓群、郯國故城等文化古跡。1997年建成的沂河小埠東橡膠壩全長1135米,在臨沂市區攔蓄出1.6萬畝景觀水面,被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世界上最長的橡膠壩。

13

河南洛河

洛河為黃河十大支流之一,是黃河三門峽以下最大支流,洛河在洛陽境內幹流全長195公里。水量豐沛的伊、洛河水系,使洛陽成為中國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洛陽八大景中的天津曉月、洛浦秋風均為描述歷史上洛河的美景。

千百年來,洛河用她的乳汁滋潤著河洛大地,哺育著河洛子孫,以河圖洛書為標誌的河洛文明是華夏文明的源頭和搖籃。古時,洛河航運發達、水產豐富。如今,她更多承載著灌溉、發電、供水、養殖的功能。依託得天獨厚的伊洛河水資源優勢,洛陽正在向建設名副其實的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目標中快步前行。

14

漢江,又稱漢水,為長江最大的支流。古時與長江、淮河、黃河並稱“江淮河漢“,是華夏文明的淵源之一。漢江流經陝西、湖北兩省,在武漢市漢口龍王廟匯入長江。河長1577千米,流域面積15.9萬平方公里,位居長江水系各流域之首。漢江水質清澈,被國外譽為中國的“多瑙河”,是南水北調最主要的水源地之一。湖北漢江生態經濟帶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和重要影響區,發揮著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紐帶作用,在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漢江孕育了《詩經》,也是《楚辭》的發源地,“惟天有漢、鑒亦有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描繪美麗漢江的詩句在《詩經》裡隨處可見,漢江更是唐詩宋詞的高產地,堪稱藝術的搖籃。漢江,如夢如幻,如詩如畫,不僅僅傳承著自然與人文的原生態,而且用“南水北調”的浩然之舉攝取世界的眼球。漢江人也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傳唱中世代承載著無限榮光,讓人與自然的和諧生生不息。

15

湖北清江

清江地處湖北省西南部,東經108°35′~111°35′,北緯29°33′~30°50′,清江發源于恩施州利川市齊嶽山,流經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東、長陽、宜都等七個縣市,在宜都陸城匯入長江。清江全長423公里,總落差1430米,流域面積16700平方公里,流域內主要居住著土、漢、苗等少數民族,流域內總人口約308.52萬人,流域內耕地面積31.6萬公頃。清江流域是湖北省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有用礦產約88種,以煤、鐵、磷礦為多,流域盛產茶、煙、漆、中藥材等土特產。清江流域為鄂西南老、少、邊、窮地區,經濟比較落後,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不甚發達。清江分上中下游,上游段從河源至恩施城,長約153千米;中游段從恩施城至長陽縣資丘鎮,長約160千米;下游段從資丘鎮至宜都市入長江口,長約110千米。目前清江流域梯級開發共建有水布埡、隔河岩、高壩洲三座水電站。

16

湖南湘江

湘江,長江第二大支流,湖南人民的母親河,幹流全長948公里,流域面積9.47萬平方千米。沿途接納大小支流1300多條,養育了沿岸4000多萬湖湘兒女。連溪流、納百川、入洞庭、匯大海,世人感歎:“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湘江主要支流舂陵水、耒水、洣水、淥水和瀏陽河由東岸匯入幹流,支流祁水、蒸水、涓水、漣水、溈水從西岸匯入。

千百年來,三湘大地從來不缺文脈、文源和文氣。可以說,歷史上湖南湧現出來的曠世英才,大都出生於湘江流域,而又都與湘江有著淵源關係。千年湖湘文化,好像都在湘江水裡,源遠流長的湖湘文化亦因之飽含血性,湖南厚士亦為之有魂。

17

廣東韓江

韓江古稱員江,惡溪,溪中多鱷魚,危害沿江百姓,故又稱鱷溪。唐朝韓愈因“諫迎佛骨”而“夕貶”潮州後,決心為民除害,在江畔搭台,做《鱷魚文》祭鱷驅鱷,百姓為紀念韓愈而將其改名為韓江。

韓愈在歷史上早已遠去,韓愈尊師重教的思想培育了韓江百姓自己的向學精神。千盤百折的韓江滋養的水土,還培育出了許多獨特的鄉土民俗文化。客家山歌、燈會、圍龍屋、糯米酒……向世人展現了原生態的客家風情;潮劇、青龍廟會、潮州大鑼鼓、“文化踩街”……傳達了潮汕人民的生活藝術。

從唐宋時期起,潮汕百姓不斷修築堤圍以防範洪水。經過疏浚的韓江,滋養了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百姓。如今,韓江古堤系經過今人的加固,繼續守護著流域百姓。韓江上的現代化水利工程也肩負起了民生發展的重擔。其中被譽為“潮州人民生命線工程”的廣東省潮州供水樞紐於2007年1月1日正式投入運行。現在,韓江流域內常住人口近千萬,創造的生產總值約2500億元。

18

廣西下梘河

下梘河,又名臨江河,東小江,龍江1級支流。發源于河池環江縣東興鎮標山村沙坪屯東北2公里處,至宜州市祥貝鄉拉托村地吳屯流入境內。地吳屯至拉托他段為左環繞流,主流向南微偏東流,經祥貝鄉政府段為右環繞流,至白偉村、古龍村、劉三姐鎮的小龍村、劉三姐鎮政府,經馬安村旁流入龍江。境內河流長度37.5公里,行政區域內流域面積455平方公里。下梘河是劉三姐的故鄉河,風光優美,是拍攝電影《劉三姐》的主要外景地。

19

重慶璧南河

璧南河是璧山的母親河,發源于璧山區大路街道大竹村一帶,河流貫穿大路、河邊、璧城、青杠、健龍、廣普等8個鎮街,在廣普鎮的白楊村流出區境,在江津區境內的油溪鎮注入長江,屬長江一級支流。璧南河在璧山境內的流域面積為442.05平方千米,河道長73.1千米;其有5千米長以上支流9條,有5千米長以下支流29條。近年來,璧山區堅持“與水共生,依水發展”理念,強力推進璧南河綜合治理,讓璧南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璧南河沿河大道被評為重慶市最美大道,璧南河水利風景區被評為國家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較好地發揮了防洪保安和生態效應,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20

貴州赤水河

赤水河,漢代稱大涉水、晉代稱安樂水、唐代稱赤虺河,是長江幹流上游右岸的一級支流,流經滇、黔、川,于四川省合江縣匯入長江,幹流全長436.5公里,流經貴州省遵義市境內236.3公里,占赤水河全長的54.1%。赤水河是長江上游一級支流中少有的、基本上保持原生態的河流,整個幹流尚未進行開發建設、是三峽庫區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

21

雲南獨龍江

獨龍江發源於西藏察隅縣伯舒拉嶺東麓,從迪布裡流入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境,為伊洛瓦底江三大源流之一的恩梅開江上游,從中緬交界處欽郎當流入緬甸。

獨龍江因“太古之民”的獨龍族而聞名,獨龍江鄉是我國唯一的獨龍族聚居地,獨龍族是全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獨龍江流域,是獨龍江地區最早的主人。新中國成立後,獨龍族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伴隨著改革開放,依然保留著原始的純粹。她是獨龍族的族河,又是獨龍人的母親河。

獨龍江因獨特的地形地貌和區位偏僻、交通閉塞,成為“神秘的峽谷”。獨龍江地區不僅地處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中國特有物種分佈中心及古老孑遺物種的避難所和集中分佈地,而且形成了一個既不同于青藏高原,又不同於橫斷山脈的獨特自然體。

22

西藏拉薩河

拉薩河,藏語稱吉曲,意為“快樂河”、“幸福河”,位於西藏中南部,發源於念青唐古喇山脈中段北側的羅布如拉,沿途流經當雄縣、林周縣、達孜縣等,最後經拉薩市曲水縣匯入雅魯藏布江。

拉薩河幹流呈一個巨大的“S”型,從東北向西南伸展,全長568公里,流域面積31760平方公里,是雅魯藏布江的五大支流之一。拉薩河兩岸山峰多在3600—5500米之間,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

拉薩河是拉薩市的母親河,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歷史人文底蘊深厚,也是藏曆節假日市民主要休閒娛樂的場所,具有顯著的藏式特色。西元633年,吐蕃君主松贊干布統一西藏部落後,遷都拉薩河穀,拉薩河流域隨之發展,逐步成為西藏高原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宗教的中心區域。

23

陝西渭河

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鳥鼠山,從陝西潼關匯入黃河,幹流全長818公里,陝西境內流長512公里,滋養著陝西關中地區寶雞、楊淩、咸陽、西咸、西安、渭南6市(區),以占陝西省1/3的國土面積,養育著全省64%的人口,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旅遊中心。

曾經的渭河大河泱泱,水碧浪青,鳥飛魚翔,是一條充滿詩情畫意的河流,是歷代文人雅士長久追逐和吟詠之地。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大批詩詞泰斗都留下了千古詠唱。“不盡渭水情悠悠,東出潼關九曲流。”現在渭河正逐步變身成為陝西關中百姓的安瀾河、生態河、人文河、景觀河、致富河,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為陝西人民最美的家鄉河。

24

甘肅疏勒河

她,款款走下祁連之巔、落落流向玉門關外,悄悄經過莫高窟邊,輕輕繞過鳴沙山前。她,回波澹蕩,與絲綢之路相伴而行,在戈壁深處造就出連接東西方文明的綠色走廊。她,沉積著飛天故鄉兩千年的凝固時光,浸潤著今日河西走廊西端的萬頃良田,湧動著萬架風車之畔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她,就是疏勒河,敦煌的母親河,一條連接中原與西域、溝通歷史與未來的大漠長河。

疏勒河幹流發源於祁連山脈西段,全長670多公里,流域面積4.13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0.31億立方米,是河西走廊三大內陸河之一,也是中國第四大內陸河。自古以來,疏勒河流域就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它孕育出了舉世聞名的敦煌文化,積澱了燦爛輝煌的絲路文明,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的交匯點。而今的疏勒河流域,是中國重要的文化旅遊勝地、新能源基地、“一帶一路”中的交通咽喉與重要農業基地。

25

青海德令哈巴音河

巴音河是柴達木盆地第四大內陸河流,幹流全長326公里。從源頭至尾有冰川、山谷、戈壁、水庫、濕地、湖泊等景觀,其中蓄集峽為巴音河上游段峽谷,地質地貌獨特,景色雄奇壯美;巴音河流經德令哈市區是明麗的城區河段,是市民休閒游憩的絕佳場所,知名詩人海子的紀念碑、紀念館就坐落在河畔。

巴音河流出德令哈市後就蜿蜒流淌在戈壁灘上,靜靜地滋養著沿途的農場和牧場,同時也形成了很多濕地景觀;巴音河最終流入可魯克湖,又經連同河流入託素湖,可魯克湖和托素湖是著名的“褡褳湖”,它們一大一小、一鹹一淡,又被人們稱為“情人湖”。巴音河是民族風情觀光旅遊的理想之地,是海西州人的生態家園和精神家園。

請給出你心中的TOP 1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