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戀錯人的4種最根本的原因

Sarah今年不滿四十, 已經離過三次婚。

第一段婚姻莽撞狂熱, 第二段婚姻冷淡厭倦, 第三段婚姻以對方的背叛收場。 三個看似千差萬別的男人, 卻都給Sarah帶來了深刻的創傷。

諮詢室裡, Sarah恨恨地問:“為什麼我總要選終究傷我的男人?”

和Sarah一樣, 感情中的很多選擇, 回頭看, 可能讓我們直恨自己當初瞎了眼。

但追本溯源, 我們會做出這些選擇, 往往並非因為一時失去理智這麼簡單。

今天就想和大家聊一聊使我們戀錯人的四種原因。

原因一

你以為他雖對別人狠, 但不會那麼對你

電影《The Girl on the Train》劇照

電影《The Girl on the Train》裡, 太太在遇到生育困難和被先生疏遠的雙重痛苦之下, 酗酒澆愁。

先生利用太太宿醉這一點, 讓她以為自己酒後做出了出格丟臉的事兒, 以便甩掉她, 另娶新妻。

然而陰差陽錯, 離婚後過得一團糟的太太, 竟撞破前夫的惡毒謊言。

前夫再婚後, 又一次重蹈覆轍。 為掩蓋姦情,

竟然殺害了一個懷著他孩子的姑娘。

她好心去給新太太報信, 告誡新太太這個男人滿口謊言。

不料, 新太太回說:“I know he’s a good liar. We went behind your back for months.”

“我早知他善於撒謊, 他和我就背著你偷情了數月。 ”

這位新太太, 雖然人設可憎, 但平心來看, 自身條件挺不錯, 有房地產經紀人的職業, 還是個大美女。

電影《The Girl on the Train》劇照

這個美麗獨立的女生, 明知對方有出軌、欺騙的黑歷史, 為什麼還要嫁給他、為他生寶寶呢?

很多時候, 我們雖然意識到對方的問題, 但仍然選擇對方, 有兩點相輔相成的原因:

①過於僥倖:“他絕不會這樣對我。 ”

比如, 新太太可能會想:他雖然欺騙她、厭倦她, 但不會這樣對我。

換言之, 對他的問題, 我有足夠的免疫力。

②過於自信:“我比她好多了。 ”

比如, 新太太可能會想:我比她美,

比她風情有趣, 能給他生孩子, 他自然會珍惜我。

在僥倖心和自信心的交互作用下, 我們變身為對自己最有說服力的勸慰者, 能找出各種理由來無視、安撫心中的隱憂。

原因二

原生家庭的傷害, 讓你擁有了偏激的擇偶標準

在親密關係中, 哪怕我們小心謹慎地修補、逃避源于原生家庭中的傷害,

仍往往在無形中被這些經歷主導, 以致陷入傷害性的感情模式。

有一位姑娘叫小月。 父親的冷漠疏離, 是小月成長經歷中的陰影。 因為看夠母親在與父親的婚姻裡所受的苦, 小月鐵了心要找個溫暖疼人的先生。

她覺得只要對方不像父親那樣, 其它一切問題都好解決。

最終小月的確嫁了個溫柔體貼的先生, 可惜他的溫存卻並不只留給她一個人, 婚後多次出軌。

在原生家庭中的傷痛體驗, 使小月把對方與父親性格相反作為擇偶中的獨大條件, 而忽略了對對方其它特質的考量, 比如忠誠專一。

和小月一樣, 另外一個姑娘Kate也有一個冷漠疏離的父親, 也很清楚母親在婚姻中的不幸福,

而且很羡慕身邊父母親密和睦的小夥伴。

但和小月不同的是, Kate最終還是嫁了個和父親性格相似的先生, 在自己的婚姻中重複著父親和母親之間冷漠、積怨的關係模式。

這種關係模式, 雖不是Kate真正想要的婚姻, 但她畢竟自小旁觀, 冥冥中有種熟悉、安全的感覺。

相反, 因為對親密、分享的關係模式陌生而缺乏練習, 面對想和她在情緒上親近的追求者, Kate反而感到脆弱、不知所措, 繼而抗拒、逃避。

雖然小月和Kate選了性格迥異的伴侶, 但源自父親的冷漠疏離和原生家庭的傷害, 卻使她們都闖進了並不能給自己帶來幸福的情感關係。

原因三

你試圖用伴侶, 來填補內心的缺失

電影《Take this Waltz》劇照

在電影《Take This Waltz》中, Michelle Williams演的是一位年輕太太。 她和先生雖然看上去感情不錯,但缺乏色彩和激情的生活,使她心裡總是空落落的,對現在的婚姻狀況心生厭倦。

反復克制之後,她終於鐵下心離開先生,跟了讓她感到渾身充電的藝術家鄰居。

然而經過剛開始時的風雷電雨,日子終又回歸到平靜無瀾,後悔的心思也悄悄冒出頭來。

原來眼前這個讓自己朝思暮想過的男人,也沒法兒真正“治癒”她心底的苦悶;之前困擾她的問題,竟然春風吹又生。

在婚姻出現問題時,很多人會把內心的失望歸結于對方,認定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把對方替換掉:如果身邊人不是這麼刻板、乏味、無能,生活中的困擾定都會自然消解。

然而,如果我們指望僅通過改變外人外界來填補內心的某種缺失,只會反復做出錯誤的選擇。

就如女主角的姑子所說:“New things get old just like the old things did”

“新的也會變舊,和一切曾經新鮮的舊事物一樣。”

女主角真正需要的,不是去饑渴地在新鮮關係中榨取生機和滿足感,而是尋找內心缺失的根源,學會由內而外地來安撫它。

原因四

他從來就不是對的人,但卻是你成長必經之路

女生跟男生,可算兩路人。

女生自小是個讓人省心的乖乖女,在父母中規中矩的教育下,謹小慎微地生活,沒有任何另生枝節的插曲。

男生則叛逆大膽,日子過得信手拈來。

她內斂低調,而他到哪兒都是聚會的中心;她喜歡設想未來的生活,而他總說只要盡力享受當下的時光便好;她重諾守信,而他對她的諾言很多次都沒能實現。

當差異轉變為分歧,分歧累積成傷害,兩人最終沒能再走下去。

和那段經歷相隔越遠,女生越確定男生並不適合自己。對她來說,男生或者從來就不是對的人。

但和他一起的時光,卻是再對不過的經歷。

因為她能鼓起勇氣,對一個人放鬆戒備、露出心底的脆弱,能走出舒適區、衝破給生活預設的狹窄的圓圈,這對她來說,或許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寫在最後

坦誠直面感情中的「錯誤選擇」,或許是我們認識自己最誠懇的捷徑。

這些選擇,固曾給我們帶來傷害,甚至使我們充滿悔恨,但也能引領我們認清內心的缺失和心性的弱點,鼓勵我們安撫深埋於心底、不願觸碰的幼時傷痛。

它能提醒我們感恩自己一路走來、辛苦收穫的成長。

相反, 如果把給過我們傷痛的選擇,簡單定性為年少無知或者疏忽大意,可能使我們忽略掉內心終難被外人安撫的訴求、缺失,否定掉生命旅程中意義重大的經歷。

如果不想反復犯同一類錯、受同一種傷,我們在反觀過往的錯誤時,就需要把目光從對方身上收回到自己身上:

與其糾結于對方給過我們什麼,不如理清自己到底缺乏什麼;

與其自責當初看走眼,不如反思從那段經歷中對自己多了一些怎樣的瞭解。

我想,這才是面對感情中「錯誤選擇」的正確姿勢。

無論是單身還是身處婚姻之中,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們能否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愛自己,我們是否是一個完整、獨立、有力量的人。如果我們不認識自己,再“完美”的另一半也很難令我們真正滿意。成為完整的人這條路艱難而漫長,若是有一雙牽了手的手,也許前路能稍稍好走。

婚姻關係中的問題常常暴露我們最真實的自己,顯露我們內心最為隱蔽、最為脆弱、最為孤獨的面向。我們潛意識裡總希望伴侶能夠充當自己的母親或者父親,成為我們的保護者、拯救者、照顧者。伴侶確實在某些時候起到了這個作用,不過由於他們也是不完整的人,甚至也是住在成人身體裡的孩子,同樣的,伴侶對我們也有同樣的期待和要求。由此而生的種種問題,就成了我們認識、發現自己的最好機會。借助關係,借助伴侶,看見真實的自己、真正的自己,看見自己的脆弱與哀傷,看見自己的孱弱和退讓,看見自己的潛能和力量,看見自己的愛和希望。

婚姻和由婚姻而成的家庭,不僅有功能、意義,還有規律法則和原則。遵循關係的規律和原則,婚姻的功能就能很好地發揮,我們也更能夠借助婚姻,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成長自己。

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中說: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只看見別人,看不見自己。問題發生時,我們總習慣把手指向別人,卻忘了向內行走,看向自己、看見自己。

為什麼他總是看手機、玩電腦,卻不看我?!為什麼他總是把孩子推給我,好像孩子是我一個人的!為什麼他總是和我沒話說,話不投機半句多?!為什麼他總愛生氣、發脾氣,真的是我做錯了什麼?!

停止想要改變對方的想法,你已經努力了那麼久,也沒能改變他一絲一毫。方向不對,努力白費。閉上眼睛,閉上嘴,向內行走。問問自己: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把當初如此相愛的伴侶變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深入自己的內在,去發現自己的人生劇本,發現內在的創傷、未完成的事件。

每次我們覺得受到傷害,一定是因為在我們的內在有一個傷口,只要對方不經意地觸碰,我們就會痛得大叫大跳。我們的痛,不是因為伴侶的錯誤,不是伴侶故意要傷害我們。除非我們內在有傷口,否則不論他們撒鹽、灑水、撒油,怎樣觸碰,我們都不會受任何影響。

在關係中感覺受傷的時候,永遠要向自己的內在行走。要伴侶為我們的幸福、安全負責,等於把自己的主權交給了別人:他高興我們就高興,他發脾氣我們就恐懼;他在我們就感覺安全,他走我們就感覺被遺棄。奴隸和奴隸主之間,不可能有真正的愛情。

向內行走,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成為自己的主人,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為自己的人生完全負責。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感覺無力和沮喪,因為再也不能把自己的人生依附在別人身上,再也不能從別人那裡尋找答案。即使無力,即使沮喪,即使痛苦,也要繼續向內行走,把指向別人的手反轉過來指向自己,把對別人的期待轉成對自己的要求,把對別人的抗拒變成對自己的覺察,向前向前向前,漸漸地,我們就能活出自己。

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陽性能量和陰性能量的互相吸引是愛情婚姻家庭的主要基礎。男人追求女人,是因為他想追求本身所沒有、所需要的東西,女人追求男人,同樣是因為她想追求本身所缺乏的。男女雙方是相輔相成的一對,相互設計對方的身份,完善對方。我們需要對方,對方也需要我們。我們要把自己本來的一切展示並給予對方,並且從對方那裡接受我們所需要的一切,這樣雙方之間的愛,才能不斷地加深擴大。我們尋找另一半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完整,對方尋找我們同樣的不是因為我們完美無缺。人永遠不可能完美,我們只能越來越趨於完整。

直到某天我們躺在地下兩英尺的地方,我們就完美了:再也沒有成長的空間,再也沒有問題,再也沒有可能性了。

我們愛的是一個可以讓我們趨於完整的物件,決不是一個完美的偶像。

她和先生雖然看上去感情不錯,但缺乏色彩和激情的生活,使她心裡總是空落落的,對現在的婚姻狀況心生厭倦。

反復克制之後,她終於鐵下心離開先生,跟了讓她感到渾身充電的藝術家鄰居。

然而經過剛開始時的風雷電雨,日子終又回歸到平靜無瀾,後悔的心思也悄悄冒出頭來。

原來眼前這個讓自己朝思暮想過的男人,也沒法兒真正“治癒”她心底的苦悶;之前困擾她的問題,竟然春風吹又生。

在婚姻出現問題時,很多人會把內心的失望歸結于對方,認定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把對方替換掉:如果身邊人不是這麼刻板、乏味、無能,生活中的困擾定都會自然消解。

然而,如果我們指望僅通過改變外人外界來填補內心的某種缺失,只會反復做出錯誤的選擇。

就如女主角的姑子所說:“New things get old just like the old things did”

“新的也會變舊,和一切曾經新鮮的舊事物一樣。”

女主角真正需要的,不是去饑渴地在新鮮關係中榨取生機和滿足感,而是尋找內心缺失的根源,學會由內而外地來安撫它。

原因四

他從來就不是對的人,但卻是你成長必經之路

女生跟男生,可算兩路人。

女生自小是個讓人省心的乖乖女,在父母中規中矩的教育下,謹小慎微地生活,沒有任何另生枝節的插曲。

男生則叛逆大膽,日子過得信手拈來。

她內斂低調,而他到哪兒都是聚會的中心;她喜歡設想未來的生活,而他總說只要盡力享受當下的時光便好;她重諾守信,而他對她的諾言很多次都沒能實現。

當差異轉變為分歧,分歧累積成傷害,兩人最終沒能再走下去。

和那段經歷相隔越遠,女生越確定男生並不適合自己。對她來說,男生或者從來就不是對的人。

但和他一起的時光,卻是再對不過的經歷。

因為她能鼓起勇氣,對一個人放鬆戒備、露出心底的脆弱,能走出舒適區、衝破給生活預設的狹窄的圓圈,這對她來說,或許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寫在最後

坦誠直面感情中的「錯誤選擇」,或許是我們認識自己最誠懇的捷徑。

這些選擇,固曾給我們帶來傷害,甚至使我們充滿悔恨,但也能引領我們認清內心的缺失和心性的弱點,鼓勵我們安撫深埋於心底、不願觸碰的幼時傷痛。

它能提醒我們感恩自己一路走來、辛苦收穫的成長。

相反, 如果把給過我們傷痛的選擇,簡單定性為年少無知或者疏忽大意,可能使我們忽略掉內心終難被外人安撫的訴求、缺失,否定掉生命旅程中意義重大的經歷。

如果不想反復犯同一類錯、受同一種傷,我們在反觀過往的錯誤時,就需要把目光從對方身上收回到自己身上:

與其糾結于對方給過我們什麼,不如理清自己到底缺乏什麼;

與其自責當初看走眼,不如反思從那段經歷中對自己多了一些怎樣的瞭解。

我想,這才是面對感情中「錯誤選擇」的正確姿勢。

無論是單身還是身處婚姻之中,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們能否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愛自己,我們是否是一個完整、獨立、有力量的人。如果我們不認識自己,再“完美”的另一半也很難令我們真正滿意。成為完整的人這條路艱難而漫長,若是有一雙牽了手的手,也許前路能稍稍好走。

婚姻關係中的問題常常暴露我們最真實的自己,顯露我們內心最為隱蔽、最為脆弱、最為孤獨的面向。我們潛意識裡總希望伴侶能夠充當自己的母親或者父親,成為我們的保護者、拯救者、照顧者。伴侶確實在某些時候起到了這個作用,不過由於他們也是不完整的人,甚至也是住在成人身體裡的孩子,同樣的,伴侶對我們也有同樣的期待和要求。由此而生的種種問題,就成了我們認識、發現自己的最好機會。借助關係,借助伴侶,看見真實的自己、真正的自己,看見自己的脆弱與哀傷,看見自己的孱弱和退讓,看見自己的潛能和力量,看見自己的愛和希望。

婚姻和由婚姻而成的家庭,不僅有功能、意義,還有規律法則和原則。遵循關係的規律和原則,婚姻的功能就能很好地發揮,我們也更能夠借助婚姻,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成長自己。

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中說: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只看見別人,看不見自己。問題發生時,我們總習慣把手指向別人,卻忘了向內行走,看向自己、看見自己。

為什麼他總是看手機、玩電腦,卻不看我?!為什麼他總是把孩子推給我,好像孩子是我一個人的!為什麼他總是和我沒話說,話不投機半句多?!為什麼他總愛生氣、發脾氣,真的是我做錯了什麼?!

停止想要改變對方的想法,你已經努力了那麼久,也沒能改變他一絲一毫。方向不對,努力白費。閉上眼睛,閉上嘴,向內行走。問問自己: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把當初如此相愛的伴侶變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深入自己的內在,去發現自己的人生劇本,發現內在的創傷、未完成的事件。

每次我們覺得受到傷害,一定是因為在我們的內在有一個傷口,只要對方不經意地觸碰,我們就會痛得大叫大跳。我們的痛,不是因為伴侶的錯誤,不是伴侶故意要傷害我們。除非我們內在有傷口,否則不論他們撒鹽、灑水、撒油,怎樣觸碰,我們都不會受任何影響。

在關係中感覺受傷的時候,永遠要向自己的內在行走。要伴侶為我們的幸福、安全負責,等於把自己的主權交給了別人:他高興我們就高興,他發脾氣我們就恐懼;他在我們就感覺安全,他走我們就感覺被遺棄。奴隸和奴隸主之間,不可能有真正的愛情。

向內行走,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成為自己的主人,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為自己的人生完全負責。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感覺無力和沮喪,因為再也不能把自己的人生依附在別人身上,再也不能從別人那裡尋找答案。即使無力,即使沮喪,即使痛苦,也要繼續向內行走,把指向別人的手反轉過來指向自己,把對別人的期待轉成對自己的要求,把對別人的抗拒變成對自己的覺察,向前向前向前,漸漸地,我們就能活出自己。

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陽性能量和陰性能量的互相吸引是愛情婚姻家庭的主要基礎。男人追求女人,是因為他想追求本身所沒有、所需要的東西,女人追求男人,同樣是因為她想追求本身所缺乏的。男女雙方是相輔相成的一對,相互設計對方的身份,完善對方。我們需要對方,對方也需要我們。我們要把自己本來的一切展示並給予對方,並且從對方那裡接受我們所需要的一切,這樣雙方之間的愛,才能不斷地加深擴大。我們尋找另一半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完整,對方尋找我們同樣的不是因為我們完美無缺。人永遠不可能完美,我們只能越來越趨於完整。

直到某天我們躺在地下兩英尺的地方,我們就完美了:再也沒有成長的空間,再也沒有問題,再也沒有可能性了。

我們愛的是一個可以讓我們趨於完整的物件,決不是一個完美的偶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