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俄軍蘇57戰機:就連蒙皮接縫和螺栓都不隱身,碰上F35必死無

圖:T50

近日, 俄方公開了T50的正式服役編號——蘇-57。

但是不管這玩意叫什麼, 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蘇-57是一架看起來有隱身設計, 但實際上徹頭徹尾的非隱身飛機,

無論是總體設計還是細節設計, 其不隱身的環節都隨處可見。 這東西靠唯物主義辯證法的手段, 糊弄糊弄毛子自己的高級領導還成;碰上科學實證主義研究下的美國飛機——比如F35, 結局只有一個死字。

圖:F35

F35打蘇57這種不隱身飛機,

就和殺雞一樣輕鬆

飛機的隱身性能由多個環節共同作用實現。 一部分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 就是飛機本身的通訊和火控、電子戰設備必須具備靜默工作的能力;比如採用低可截獲的雷達探測技術, 使得戰機即使開啟雷達搜索目標, 對方能接收到的信號特徵也極低, 連觸發警報都做不到。

圖:F117

F117因為時代技術水準限制, 連雷達都不能裝

而另一部分, 不僅包括通過全機的外形設計(包括雷達等各種射頻設備的天線分佈形式), 以及透/吸波材料的聯合使用, 減小來射雷達信號的反射特徵;也包括採取各種措施, 降低飛機的紅外等其他類型信號的強度。

這部分設計有個特點——對於一個熟悉隱身飛機設計原則的人, 看起來隱身的飛機也不一定真的能隱身;但是如果目視就能發現明顯違背隱身設計原則的地方,

那這個飛機就一定隱不了身。 而蘇-57, 就是一個無論從總體還是到細節, 看起來都不可能隱身的東西。

圖:T50進氣道

總體上, 蘇-57從決定延續三代機直通發動機吊艙設計時,

其進氣道和發動機風扇、壓氣機的強反射信號特徵就已經註定無法控制。 而從細節上, T50機身上的幾乎所有艙蓋和蒙皮接縫、螺栓接頭, 都全面性的違背隱身設計原則。

圖:T50細節

圖:T50細節

圖:T50細節

雖然在二代機、三代機上的反射信號組成來說,機身艙蓋和蒙皮縫隙形成的反射屬於弱散射源。但是對於有隱身追求的飛機,它的信號控制水準是極其苛求的,即使是有一條蒙皮接縫處理不好,都會顯著增大全機的信號反射特徵。

圖:這才是隱身飛機

因此在真正的隱身機上,艙蓋和蒙皮的接縫,一定要形成鋸齒化對縫的設計,而且其角度有著嚴格的要求,要與機翼等部件的角度設計高度協調;這才能將縫隙形成的雷達散射信號,合併在機翼反射信號的波峰中。

圖:T50細節

實際上不只是接縫,就連螺栓的選用都會影響到雷達信號的反射強度——隱身飛機上,應該盡可能使用特定的內六角螺栓,其凹陷形狀反射特徵較低;而蘇-57上使用的十字螺栓,其凹陷實際上會形成很小的角反射器特徵。

T-50的面世,證明俄羅斯航空的決策者,不重視、也不懂隱身飛機該怎麼設計。當然,現在俄羅斯軍費在2017年大砍超過25%、2018年還將繼續下調的背景下,他們已經沒有錢再研製全新戰鬥機了,也只能捏著鼻子繼續裝備T50了。

圖:T50細節

雖然在二代機、三代機上的反射信號組成來說,機身艙蓋和蒙皮縫隙形成的反射屬於弱散射源。但是對於有隱身追求的飛機,它的信號控制水準是極其苛求的,即使是有一條蒙皮接縫處理不好,都會顯著增大全機的信號反射特徵。

圖:這才是隱身飛機

因此在真正的隱身機上,艙蓋和蒙皮的接縫,一定要形成鋸齒化對縫的設計,而且其角度有著嚴格的要求,要與機翼等部件的角度設計高度協調;這才能將縫隙形成的雷達散射信號,合併在機翼反射信號的波峰中。

圖:T50細節

實際上不只是接縫,就連螺栓的選用都會影響到雷達信號的反射強度——隱身飛機上,應該盡可能使用特定的內六角螺栓,其凹陷形狀反射特徵較低;而蘇-57上使用的十字螺栓,其凹陷實際上會形成很小的角反射器特徵。

T-50的面世,證明俄羅斯航空的決策者,不重視、也不懂隱身飛機該怎麼設計。當然,現在俄羅斯軍費在2017年大砍超過25%、2018年還將繼續下調的背景下,他們已經沒有錢再研製全新戰鬥機了,也只能捏著鼻子繼續裝備T50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