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濼源知事|濟齊黃河大橋要通車,濟南黃河橋往事知多少

遠看黃河一條線, 近看發現有點寬。 問:從濟南過黃河有幾種方式?

3月26日, 濟齊黃河公路大橋合龍, 預計今年7月通車, 意味著從濟南北跨黃河又多了一座橋。 目前, 濟南已通車的黃河大橋有6座, 分別是濟南黃河大橋、青銀高速黃河大橋、濟陽黃河大橋、平陰黃河大橋、京台高速黃河大橋、建邦黃河大橋, 此外還有18座浮橋。

濟齊黃河公路大橋、長清黃河公路大橋、石濟客專黃河公鐵特大橋三座橋正在建設;濟南濼口穿黃隧道在論證階段, 今年立項的可能性比較大。 在濟南“北跨”戰略中, 有“九橋一隧”的過河通道格局。

待九橋飛架南北, 濟南、德州、聊城“三市一體”交通網將更加完善。

濟南黃河橋, 三座已免費

已建成的6座黃河大橋中, 濟南黃河大橋和建邦黃河大橋分別位於濟南東西二環的北延長線上。 濟南黃河大橋位於二環東路北延與黃河交接處, 總長2023米, 雙向四車道, 1982年7月建成通車。 建邦黃河大橋位於濟南西北部新徐莊附近, 南與二環西路連接, 北通國道309線, 橋長2145米, 雙向六車道, 2010年12月通車。


濟南黃河大橋再往東, 青銀黃河大橋位於青銀高速濟南繞城大北環段與黃河交接處, 濟陽崔寨與遙牆鎮之間, 全長4473米, 雙向八車道, 2008年12月通車。 濟陽黃河大橋, 位於濟陽縣城區正南, 321省道胡家岸浮橋附近, 全長4750米, 雙向四車道, 2008年11月通車。

建邦黃河大橋往西,

京台黃河大橋位於濟南市西郊大楊莊附近, 位於京台高速與黃河交接處, 全長5750米, 雙向六車道, 1999年7月建成通車。 平陰黃河大橋位於平陰縣平陰鎮龍橋村西, 全長963.5米, 1970年12月通車。

剛剛合龍的濟齊黃河大橋全長2287米, 寬35.5米, 採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設計標準, 設計時速80公里, 雙側還預留了輕軌電車通道, 未來市民可以乘坐有軌電車橫跨黃河。 大橋主橋長840米, 主跨410米, 為目前國內已建的黃河大橋中主跨之最。 大橋貫通後, 濟南西站到齊河只要10分鐘車程。

據報導, 濟齊黃河大橋有望對齊河社會車輛免費。 對於濟南牌照來說, 目前已通車的黃河大橋有3座是免費的, 分別是濟南黃河大橋、濟南建邦黃河大橋和濟陽黃河大橋,

自2016年3月16日起, 這三座黃河大橋對濟南牌照7座以下小客車免費, 非魯A牌照客車和貨車則不在免費序列。

免費最明顯的好處之一是帶火了黃河以北的旅遊。 距離建邦黃河大橋僅六公里的泉城歐樂堡度假區, 雖位於齊河, 來自濟南的遊客能占總遊客量的八成左右。 建邦黃河大橋免費一周年來, 歐樂堡度假區遊客數量的增加和自駕遊比重相應增大, 據不完全統計, 2016年, 到泉城海洋極地世界和歐樂堡的遊客量同比上升兩到三成。

上世紀八十年代過河還靠輪渡、擺渡

黃河貫穿濟南西北部, 在濟南境內全長約183公里, 在為兩岸人民提供水源的同時, 也成為南北交通的天然障礙。
在沒有黃河大橋的日子裡,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甚至一直到八十年代初, 濟南黃河兩岸的交通主要依靠大型輪渡、擺渡。 雖然河面不算太寬, 但當時的黃河水量比現在更大, 河水流速並不慢。 試想一幅畫面:波濤滾滾東去, 輪船緩緩靠岸, 汽車、馬車、自行車和各色行人匆匆上船, “嗚嗚”的鳴笛穿透河面, 開船嘍——

據老濟南人回憶, 那時人多船少, 渡河通常要一個小時左右。 濼口故渡是濟南北部的一個千年古渡, 因古濼水與濟水的交匯口而得名, 曾是濟南歷史上著名的水陸碼頭和繁華的商埠。 因為緊鄰市區, 濼口渡口是當時最繁忙的渡口。

1989年, 在黃河公路大橋上游8公里處, 由山東省交通廳投資興建了濟南黃河第一座浮橋——濼口浮橋, 橋長284米, 最大荷載120噸, 由13節承壓舟組成。

洛口浮橋南岸緊臨濟南市區, 它的建成極大方便了黃河兩岸人們的生產生活, 節約了時間。

濟南黃河第一座公路橋是平陰黃河大橋, 1970年12月1日竣工通車, 它的建成使平陰縣成了省城濟南聯接魯西北的重要門戶, 對繁榮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 濟南黃河第一座鐵路橋則是1912年建成的濟南濼口黃河鐵路大橋。 當時承建的是德國孟阿恩橋樑公司, 也是其為橋選址。 清政府後派詹天佑實地考察, 確定“減少橋墩、擴大橋孔、加固堤身”方案。 見證一個世紀的風雲變遷, 這座大橋可謂“命運多舛”, 因位置特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多次遭遇人為破壞, 較大的就有4次。 直至1991年結束使命。

從前車馬慢的日子已經同這濤濤河水一道, 一去不返。 如今的濟南要把黃河這道“屏障”變“資源”,跨河還不夠,泉城更要“擁抱黃河”。根據濟南“北跨”的攜河發展規劃,下一步要把黃河變成濟南的內河,打造“南山、中城、黃河、濟北”四帶城市發展佈局,推動城市由大明湖時代到黃河時代的跨越發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廖雯穎 壹點號 濼源知事)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今的濟南要把黃河這道“屏障”變“資源”,跨河還不夠,泉城更要“擁抱黃河”。根據濟南“北跨”的攜河發展規劃,下一步要把黃河變成濟南的內河,打造“南山、中城、黃河、濟北”四帶城市發展佈局,推動城市由大明湖時代到黃河時代的跨越發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廖雯穎 壹點號 濼源知事)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